APP下载

改进纸媒稿件等级评定方法和标准

2015-01-31刘连强

中国地市报人 2015年11期
关键词:平面媒体办报卖点

□刘连强

(江城日报社,吉林 吉林 132001)

改进纸媒稿件等级评定方法和标准

□刘连强

(江城日报社,吉林 吉林 132001)

内容是报纸的生命。但究竟怎么样的内容是好的,判定好坏的依据是什么?在实践中,评定平面媒体稿件等级的方法和标准不尽相同。评定平面媒体稿件等级,并据此确定每篇稿件的稿酬,这是多数平面媒体必做的一件事情。但在这个环节上,有些平面媒体其操作手法欠妥,缺乏客观公正性和科学管理性,致使一些人不服气,致使媒体的文章缺少人脉,久而久之,报刊的发行量会逐渐萎缩,媒体本身经营就会陷入困境。一些平面媒体之所以会陷入被动的境地,原因很多,但稿件评定方法和评定标准的误导不失为其中的一个因素。稿件评定方法和评定标准,以及随之而来的与之相对应的利益分配机制,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一种政策导向作用,决定着媒体的兴衰、成败。

等级评定中常见的误导标准

一些平面媒体之所以逐渐失去读者,被读者所唾弃,根源在于其文章内容缺乏可读性和适用性。而出现这一问题与评定方法及标准的错误导向不无关系。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重基本要素,犹若例行检查。一些平面媒体专职评稿人在报刊印刷完之后,便拿起报刊进行程序化的工作了:先看大小标题,看标题拟定得是否精练,是否抢眼;然后看各层次之间联系是否合理,内在结构是否符合逻辑;接下来看语句是否通顺,是否有错别字等等。最后,综合上述情况就可以给稿件划分等级了。

重表面文章,忽视市场反响。一些平面媒体在评定稿件等级时,侧重看文章写得怎么样,就文章评文章的现象比较普遍,而恰恰忽略了市场的反响和读者反馈,所以,主观标准往往胜过客观标准。这是一种学究式的咬文嚼字式的评定,评定标准往往与市场卖点及读者需求相脱节,不利于媒体的发展。

重长官意志,实为主观臆断。一些媒体体现的是领导和评稿人的风格和个性,在人治占统治地位,媒体政治化倾向较为明显的情况下,由于领导人的个人性格、好恶不同、政治动机不同,长官的意志必然要在所掌控的媒体稿件评定标准上体现出来。正因如此,个别媒体评定稿件标准及方法为个别人的主观标准,并不能得到包括办报人、办刊人在内的大多数人的认同,不能得到读者的认同,不能实现与市场需求接轨,所谓的好稿件只是少数人的孤芳自赏。为什么有的新闻内容办报人尤其是报社的领导认为好得不得了,而市民就是不认可,就是没有读者?这不很说明问题吗?

评定标准要尊重市场和读者反映

要使平面媒体富有旺盛的生命力,必须制定科学、合理的稿件评定方法和标准,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把事先评定与事后评定有机地结合起来,并把事后评定结果作为综合评价中的主要因素。

好的内容是报纸在竞争中站稳脚根的根本,而卖点和可读性是稿件内容好与差的主要标志。而标题、文字等只是内容的次要组成部分。诚然,无论是办报还是办刊,没有错别字和病句,文章是否流畅,标题是否抢眼,逻辑结构是否合理,这些固然重要,事先理应对这些内容予以评定,但报刊是否有市场,是否有读者,最重要的是稿件内容。一篇有意义的稿件会形成卖点,会使报纸大量加印,产生轰动效应。许多报刊都是靠稿件内容打拼出来、发展起来的,但很少听说哪个报刊仅仅是靠校对的准确无误、靠编校质量加印几万份、几十万份的。当然,绝不能据此就否定编校工作的重要性,这里笔者主要强调的是,如果因为一篇文章能使报刊加印几万份甚至几十万份,相对这一点而言,即使有几处错别字(当然不能是政治差错)也是微不足道的事,也不会因为几个错别字而把该稿件评为B级稿件或C级稿件;相反,即使一篇文章标题、逻辑结构、语句、文字均完美无缺,但没有卖点,读者不买账,仍不能评为A级稿件,更不能评为特级稿件。

树立社会效益和与经济效益相统一的观念和标准,做到既有社会效益,又要有经济效益,在社会效益相同的情况下,看经济效益是否最大化,充分体现二者兼顾,经济效益优先的原则。

编辑只有树立事先评定与市场反响相统一的观念和标准,充分考虑读者评价,尊重读者,以市场反馈作为评价的主要标准,才能增加报社收入,报社才能发展。只有读者说好才是真的好,只有读者认为好稿件多了,才有发行量。

树立眼前目的与长远目的相结合的观念和标准,不能就一时一事独立地看问题。

总而言之,评定稿件等级主要应依据报刊发行结果,看市场等级主要应依据报刊发行结果,看市场反馈状况,看读者认同度。也就是说,评定人员的综合评定应充分体现读者的意见,实际上是读者对稿件评价的客观揭示。否则,只考虑领导的好恶,只考虑少数人的意见,在市场反馈前就下结论,这样评稿其实结果很难做到客观、公正、合理,报刊内容就很难贴近读者,这样的报刊就只能是供领导和少数人孤芳自赏的作品。不从市场卖点和读者需要出发,这样办报、办刊就会偏离影响大众、服务大众的宗旨。

不当的评定标准影响积极性

市场是检验稿件质量的主要标准。不尊重市场和读者的反映,事先下定论,闭门造车,往往体现的只能是少数人的主观意志,这样就会挫伤多数办报人、办刊人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更难免作出与市场完全相左的错误评价,对办报、办刊产生误导,这样做就会遭到读者的抛弃,严重的甚至会断送一家报刊的生命。

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实则不然,它涉及到许多办报人、办刊人的办报、办刊理念问题。如今,办报、办刊人员在评定稿件等级方面一定要转变观念,树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观念,真正把自己的主观判断标准统一到客观效果上来,统一到读者需要上来。

当然,强调市场需求和读者需求,必须符合新闻出版方面的法律法规,严格遵循办报办刊规律,坚守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坚持实事求是的文风。个别人为了追求卖点,迎合读者,竟然造假,制造低俗垃圾作品,这样的文章即使有市场、有卖点也绝不是什么好作品,这样的内容是为法律所不容的。■

(本栏编辑:朱可江)

猜你喜欢

平面媒体办报卖点
“政治家办报”概念的百年演化与话语创新
为什么你有卖点,却不卖货?
为什么你有卖点,却不卖货?
外卖点餐
“分众化、配餐式”办报:萧山日报转型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新媒体矩阵:纸媒转型告别“盲从期”转型“深水期”——以上海传统平面媒体为例
浅议平面媒体深度报道的优势
涉农类平面媒体应不断拓展服务功能
从新闻作风谈政治家办报新闻理念
求职时不妨卖点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