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高等学校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纪念遵义会议召开80周年座谈会”学术探讨述要
2015-01-31罗中昌
罗中昌
(遵义师范学院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贵州遵义563002)
教育部高等学校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纪念遵义会议召开80周年座谈会”学术探讨述要
罗中昌
(遵义师范学院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贵州遵义563002)
教育部高等学校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纪念遵义会议召开80周年座谈会”在历史文化名城遵义召开。教育部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高等学校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中央党史研究室宣教局、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吉林大学、福建师范大学、湘潭大学、湖南师范大学、中共贵州省委党史研究室、贵州省教育厅、遵义师范学院等近20个单位的专家学者共80多人参加会议,来自全国各地高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党史专家围绕着纪念遵义会议80周年这个主题,各抒己见,从不同角度作了学术探讨。
遵义会议;党的建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核心价值体系
2014年12月13日,教育部高等学校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纪念遵义会议召开80周年座谈会”在历史文化名城遵义召开,教育部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高等学校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中央党史研究室宣教局、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吉林大学、福建师范大学、湘潭大学、湖南师范大学、中共贵州省委党史研究室、贵州省教育厅、遵义师范学院等近20个单位的专家学者共80多人参加会议,来自全国各地高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党史专家围绕着纪念遵义会议80周年这个主题,各抒己见,从不同角度作了学术探讨。入选会议的论文共55篇,现根据会议发言情况,从几个方面对这次会议的学术探讨作一个简要的陈述。
一、遵义会议与党的建设
北京大学仝华教授谈到,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
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与此相联,它也是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里程碑。第一,“广大的反对‘左’倾路线的干部和党员,都在毛泽东同志的领导下团结起来”[1],从而使“遵义会议,实际上变更了一条政治路线”[2]。这是遵义会议作为党的建设里程碑的最重要的标志之一;第二,遵义会议“开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中央的新的领导,是中国共产党党内最有历史意义的转变”这些不可否认的历史事实,正是遵义会议“开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中央的新的领导,是中国共产党党内最有历史意义的转变”的最主要依据。而这个事实也从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说明党的组织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地位,说明了遵义会议在党的建设中的里程碑意义。
武汉大学丁俊萍教授发言也谈到了遵义会议在中国共产党建设上的价值及意义。她认为,在中国革命严重危机时刻,遵义会议以解决中国革命最紧迫的问题为目标,主动探求挽救革命之道的行动,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务实与担当精神和高超的危机管理能力,正是这种精神和能力,把党和红军从严重危机中挽救出来;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发扬党内民主,促进党内团结的生动写照,是发扬党内民主,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典型范例;遵义会议的召开和成功实践证明,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是解决中国自己问题的正确路线,对党的建设具有长远的价值和意义。
复旦大学杜艳华教授发言谈到遵义会议与党的“自我调节”能力。他认为,在中国革命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曾遇到了无数艰难险阻,自身也发生过许多错误。但其能够克服重重困难,应对各种挑战,成功地消解了来自主客观两个方面的危机、夺取中国革命的胜利,以及能够长期执政,这本身就雄辩地说明其具有强大的“自我调节”的潜能。从遵义会议开始,中国共产党逐渐成熟起来的“自我调节”能力在不同历史时期都发挥了扭转历史局面、化解历史危机的重大作用。今天,我们党仍然需要发挥这种自我调节能力,增强这种能力。
复旦大学高晓林教授力求阐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思想对遵义会议精神的继承和发扬,以期能对新时期党的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提供启示和借鉴。因此,她在对遵义会议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从几个方面对遵义会议成功的历史经验及其现实启示做进一步梳理和研究:1.自觉维护中央权威、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是根本前提;2.坚定理想信念,加强核心价值观建设是精神动力;3.辩证思维,抓住主要矛盾,服务党的中心工作是科学方法;4.充分发扬民主,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以维护党的团结统一是作风保障;5.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独立自主,推进实践和理论创新是思想基础;6.正视困难,树立忧患意识,积极应对各种挑战与风险是战略远见。
二、遵义会议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华中师范大学李敬煊教授发言认为,遵义会议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课题的研究成果已经有了一些,但是,还存在明显不足,比如,在遵义会议对毛泽东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作用方面研究不够深入,在遵义会议精神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促进作用方面缺乏研究。基于这样的认识,他进一步提出了自己的几点看法:遵义会议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光辉典范,开拓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遵义会议的一个重要影响,就是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实际领导地位,为毛泽东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旗手提供了历史机遇;遵义会议作为一个历史事件已成为过去,但遵义会议精神却对我们今天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仍然发挥重要促进作用,为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重要精神动力——坚持真理、实事求是、独立自主、民主团结,仍然是我们今天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应始终坚持的基本原则。
中央财经大学副教授黄刚就《遵义会议与中国共产党的马克思主义观》作了发言,他认为,在遵义会议这次历史转折的背后,蕴含着中国共产党在认识和对待马克思主义问题上的深刻变革,一种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在这次会议上逐步形成并指引着中国革命继续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不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感性的、零散的看法,而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理性的、系统的认识,表现为对马克思主义的一种理论自觉。历史转折促进思想解放,也催生新的思想,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转折与其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的生成具有内在逻辑联系。将马克思主义与具体实践相结合,以实事求是的态度认识
和对待马克思主义,这是遵义会议形成的首要的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依据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解和对中国实际情况的了解,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内部的复杂问题,这是遵义会议形成的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的重要内容;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在与错误思想的斗争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这是遵义会议揭示的认识和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在此分析的基础上,黄刚提出要“弘扬遵义会议精神,以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推动实现中国梦”,要以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为灵魂提炼好、表述好、宣传好遵义会议精神,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动力;要以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为指导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为实现中国梦奠定坚实思想基础。
湖南师范大学谭献民教授发言,谈到遵义会议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性突破。这次会议是在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召开的,因此,必然要求在会议上对关系党和红军命运的军事路线问题作出正确的回答。通过党内民主的方式,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路线,并且中央领导层面开始自觉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必须要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结合,使其具有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历史性突破的必然性。具体来说,遵义会议,通过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对比,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路线,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性突破指明了方向;坚持以民主集中制原则解决党内分歧,使中央领导层自觉意识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必须要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性突破提供了政治基础;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毛泽东进入中央领导核心层面,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继续深入发展提供了组织基础。
湖南师范学院莫志斌教授发言谈到了毛泽东在遵义会议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贡献,他认为,毛泽东在遵义会议期间,善于团结党内高层领导人,勇于和“左”倾错误路线作斗争,坚持实事求是,独立自主,走群众路线,解决关乎党、红军与中国革命生死攸关的重大问题,在诸多方面对中国共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作出了独特贡献。具体说来,力主红军放弃湘西,转兵贵州,为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保存了宝贵的中坚力量;在克服“左”倾错误路线的斗争中,团结同志,形成坚强的领导核心,为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使实事求是、独立自主、走群众路线的思想由个人的倡导、力行开始演变为全党的共识与行动,为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提供了鲜明的方向保障;纠错反正,敢于理论创新,为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注入发展活力。
三、遵义会议与毛泽东领导地位的确立
遵义会议纪念馆原副馆长费侃如研究员就遵义会议召开时期毛泽东领导地位的确立作了一些微观史实介绍。他认为,遵义会议是中共党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而遵义会议与毛泽东领导地位的确立,长期以来一直是引起人们很大关注并有争论的一个问题。他说,我们既不赞成拔高毛泽东在遵义会议确立的领导地位,也不赞成贬低毛泽东在历史转折过程中的历史作用。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并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不断上升,直至担任党和军队的最高领导人。
黑龙江大学教授王凤贤通过对遵义会议与毛泽东在党内领导地位确立的史实考证,提出几点看法:在红军长征途中,毛泽东的军事战略方针赢得了党内同志的接受和认同,为遵义会议的召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但是没有形成核心地位;遵义会议后,毛泽东在党内领导地位得到了巩固,核心领导地位开始确立;毛泽东在党内领导地位确立的过程,也是中国共产党人逐渐成熟的过程。
西南大学教授李强发言谈到了从通道会议到遵义会议是毛泽东领导地位确立的一个过程,通道会议、黎平会议和猴场会议是毛泽东领导地位确立的酝酿和准备,遵义会议的召开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事实上形成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初步确立了毛泽东等的正确思想的指导地位,在最危急的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
福建师范大学教授李方祥通过史料考证,就毛泽东对遵义会议决议的形成所起作用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遵义会议之前张闻天已经受到毛泽东的影响,这为他起草遵义会议决议打下了基础;遵义会议决议是张闻天在充分吸收会议上的发言意见的基础上起草的,因而可以说是集体意见的凝结,其
中,从会议讨论和发言的情况看,毛泽东的长篇发言是代表会议的主导性意见、倾向性意见,成为张闻天起草决议稿的核心观点的基础;遵义会议决议反映了张闻天的独立思考,但决议阐述的具体战略战术基本来源于毛泽东领导下的红军反“围剿”斗争的实践总结。
江汉大学刘明钢教授就《毛泽东与遵义会议》作了发言,他认为,毛泽东为会议的成功召开作出了不朽的贡献,没有毛泽东就没有遵义会议。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毛泽东曾多次回忆遵义会议,谈会议的筹备、会议上的斗争、会议召开的时机以及一些领导人的贡献。关于这次会议的种种情况,比较重要的说法有:“老是三票对四票下去不行,我们扩大一下”、[3]“如果没有洛甫、王稼祥两位同志从第三次‘左’倾路线分化出来,就不可能开好遵义会议”[4]、“事物有一个发展的过程,错误有一个暴露的过程”[5]。对于这次会议的评价,毛泽东也有一些很重要的说法:“实际上张闻天当召集人,我管事”、“中国人真正懂得独立自主是从遵义会议开始的”、“遵义会议是一个关键,对中国革命的影响非常之大”。
五、遵义会议历史研究
湖南大学谭首彰副教授谈到了红军长征的根本原因。他认为,促使红军长征的根本原因,是由于中央苏区当时面临的严峻形势,即实行工农武装割据的客观条件的丧失。毛泽东关于红色政权存在的政治、军事和经济条件,实际上也是中央苏区存在和发展的根本条件。而在蒋介石发动对中央苏区的第五次“围剿”前后,这些条件就在逐渐丧失,最后导致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长征。
长安大学姜建芳副教授用对比论证的方式,阐述了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开始成熟的标志,他认为,遵义会议是我党吸取以往教训,实行集体领导、贯彻民主集中制的开始;是我党摆脱国际扶植和干预,独立自主处理内部事务的开始;是我党纠正以往错误,理论政策正确的开始;是我党找到核心领袖、领导集体稳定的开始。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冯雅新副教授提出,研究遵义会议要有宽领域的眼光。在这样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会议召开前后,中国共产党若干领导人如毛泽东、张闻天、王稼祥等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时任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红军总司令的朱德同样做出了一定的贡献。朱德以实际军事行动准备遵义会议的召开;胸怀远大,不忘革命战略方向和目标;态度鲜明,支持并践行遵义会议的正确决定;坚守纪律,发扬民主,服从组织原则。应当充分地研究和肯定以朱德为代表的、为遵义会议召开和决议实行做出贡献的共产党人的作用。这其中不乏在遵义会议前执行“左”倾路线、遵义会议后坚持“左”倾路线的人。
吉林大学郭永虎教授根据《遵义政治局扩大会议传达提纲》(《(乙)遵义政治局扩大会议》和《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书记处会议(1935年10月15日)史平同志的报告》两份文件,分析了陈云在中国革命关键转折时期对中国化革命道路的主张和阐释。他认为陈云的《传达提纲》和《报告》作为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不仅为党史研究者提供了全面了解遵义会议情况和红军长征的可靠史料,而且充分体现了陈云对中国式革命道路的理解和宣传,进一步印证了我们党先后两次做出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关于遵义会议的结论的正确性。
遵义师范学院副教授裴恒涛以《遵义会议前后红军的政治工作》为题作了发言,他认为,遵义会议前后,由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领导人的正确主张逐渐为广大红军认可,及遵义会议上对军事和组织错误路线的批评和解决,为遵义会议前后党和红军转战黔北、开展卓有成效的政治工作奠定了思想和组织的基础,红军在转战黔北、同各路“围剿”敌军紧张周旋的同时,各项政治工作有序推进展开:加强了红军政治工作领导组织机构及政治工作制度的建设;发挥红军中基层党支部的领导和党团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加强红军中的思想政治宣传与教育工作;重视地方群众工作,关注民生,广泛宣传,发动群众;高度重视对敌宣传与瓦解敌军工作等等。在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红军的政治工作具有高度的原则性与革命性、高度的灵活性与务实性;中心重点突出,以军事斗争为旨归。在遵义会议这一段决定长征胜败的历史转折时期,党和红军充分发挥自己的政治工作优势,为红军战略转移的军事斗争提供了保证。
东北师范大学田克勤教授在自己的发言中谈到
了对遵义会议的历史地位的再认识。他认为,80年前党中央在红军长征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它是中国革命摆脱严重危机、从失败走向胜利的新起点,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从遭受挫折到取得重大突破的新起点,是中华民族从群体意识觉醒到精神重塑的新起点。
六、遵义会议历史文化资源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井冈山大学教授张泰城就《红色文化资源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作了发言。他认为,红色文化资源作为承载了我们党波澜壮阔的革命史、艰苦卓绝的奋斗史、可歌可泣的英雄史的优秀文化资源,蕴含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从国家发展的层面来说,红色文化资源蕴含“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价值目标;从社会现实的层面来看,红色文化资源饱含“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价值追求;从公民品德的层面来谈,红色资源内含“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道德价值。红色文化资源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和作用:红色文化资源具有强大的亲和力和吸引力,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和感召力,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所以,我们要运用红色资源,多途径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推进红色资源进校园、进课堂、进教材,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大学生自主建构、自觉追求;不断强化红色资源教育培训,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度和接受度;不断强化红色资源教育培训,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度和接受度;积极开展红色旅游,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实效性;善于运用网络媒体新载体,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效性。在讨论会上,他还提出,红色文化作为道德内容,不能只作为知识来讲,要做到感性和理性的结合。
中南大学教授曾长秋谈到了《红色文化资源的教育功能及其拓展》。他首先对红色文化的内涵作了全面的界定,然后分析了红色文化资源基本功能的特点及优化红色文化资源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要素,提出要认真厘定红色文化资源的主题、精髓、灵魂与载体,要科学定位红色文化资源的各项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最后,他提出了红色文化资源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拓展途径,一是要实现红色文化资源教育功能与个体、群体环境的互动;二是要实现红色文化资源教育功能与社会环境的互动;三是要使红色文化资源的教育功能与经济功能、文化功能形成合力;四是要使红色文化资源的教育功能与衍生功能形成合力;五是要实现红色文化资源教育功能从“有限现实空间”向“无限网络空间”的拓展。
百色学院胡耀南教授谈到创新老区高校立德树人的实践路径,其中谈到了利用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立德树人的问题。他认为,要利用地方特色资源优势,包括红色资源,拓宽立德树人的实践路径,倡导全员立德树人、全方位立德树人、多形式立德树人和多渠道立德树人。
延安大学高尚斌教授认为,从遵义会议开始,直到1949年,是一个重要时期,毛泽东是主心骨。遵义会议精神,最主要的就是坚持真理,纠正错误。但是,如何提炼,值得好好研究。
以上是本次座谈会上部分发言述要,如需要进一步了解整个会议提交论文及其详细研讨情况,请参阅会议论文集。
[1]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969.
[2]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73.
[3]张小灵.毛泽东与遵义会议的“四个最”[J].福建党史月刊,2014,(15):10-12.
[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在七大的报告和讲话集[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5.231-232.
[5]吴亮平.永远铭记毛主席关于战斗的唯物主义的教导[J].红旗,1979,(1).
(责任编辑:娄 刚)
The Outline of Academic Discussion of“the Forum about the 80th Anniversary Cerebration of Zunyi Conference”
LUO Zhong-chang
(The Research Center for Revolutionary Spirit and Cultural Resources of CPC,Zunyi Normal College,Zunyi 563002,China)
“The Forum about the 80th Anniversary Cerebration of Zunyi Conference”by The Research Center in Higher School Supported by Ministry of Education for Revolutionary Spirit and Cultural Resources was held in Zunyi,a famous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ity. More than 80 people from nearly 20 institutes like Research Center for Social Science Development in Ministry of Education,Beijing University,etc.attended this forum,and experts majoring in Marxism and CPC’s history expressed their own ideas about this theme of 80th anniversary of Zunyi conference from different angles.
Zunyi conference;CPC’s construction;Marxism in China;system of core values
D61
A
1009-3583(2015)-0010-05
2014-12-20
罗中昌,男,贵州毕节人,遵义师范学院红色文化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教授,研究生班学历,主要从事地方文化及思想政治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