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常怀服务之心为读者呈现最好的新闻
——浅谈如何让版面闪现编辑的智慧

2015-01-31赵迎华

中国地市报人 2015年5期
关键词:江城版面民生

□赵迎华

(江城日报社,吉林吉林132002)

常怀服务之心为读者呈现最好的新闻
——浅谈如何让版面闪现编辑的智慧

□赵迎华

(江城日报社,吉林吉林132002)

对于报纸的编辑,有很多形象的比喻,如“厨子”、“裁缝”、“助产士”等。这些说法,强调的是编辑必须掌握和精通基本业务。概括来说,报纸编辑的基本业务大体可以包括为以下四项:选择稿件、修改稿件、制作标题、组织版面。

报纸编辑固然要当好“厨子”,在“稿件加工”中创造和提升新闻的价值,更要根据读者和版面的需求,进行稿件的组织和版面的策划,以编辑的思想统领版面风格,让编辑的智慧闪现在记者的报道中。西方新闻学的概念是编辑指挥记者,记者只是跑街的,拿来的只是素材,稿件如何成章、角度如何调整,完全是编辑来定。目前从国内大多报纸来看还不是这样,但一些创新超前的都市类报纸,已经越来越突出编辑的作用。那么,在媒体同质化的当下,在纸媒面临网媒强烈“挤兑”的今天,如何做一名合格的报纸编辑呢?结合这两年多民生服务版编辑工作实际,笔者认为,好编辑既要修桥补路,更要引航领路。具体讲要在以下几点下功夫。

善于利用新闻素材,选好报道角度

在新闻同质化的今天,记者采回来的东西,很少有独家的,想要抓住读者,怎么办?编辑就要通盘把握这些素材,同时也要注意调取相关的新闻背景,根据自己所办版面的定位,以及特定读者群的需求,选好角度,做一些优化组合。这要求编辑要胸怀大局,站在有利于做好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的高度,从社会生活的大背景出发,来观察和分析事物,凸显新闻价值,并对读者予以正确的舆论引导。2014年的2月23日,《江城日报》刊发了一篇《一市民买到“早产面包”》的新闻稿件,读者反响较大。以此为开端,《江城日报》社会新闻部的责任编辑和编辑们紧紧抓住这一新闻事件,组织打假维权系列报道,产生很强的社会效应。作为民生服务版的编辑,如何让版面体现其服务民生的定位,如何在服务民生的过程中体现新闻的深度?这是笔者时刻思考的问题?2014年的“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到来之前,一名记者参加了江城市工商局召开的新闻发布会,并拿回一些维权案例。笔者认为读者更为关注的应该是到哪维权、怎么维权,就让记者补充采访,刊发了《3·15到这里咨询投诉》《这些警示教您规避消费风险》等稿件,与常规稿件配合,收效较好。

善于策划栏目,铸造版面灵魂

栏目是版面的灵魂。各个版面上不同定位、不同特色、满足不同读者需求的栏目,犹如报纸的一个个支点,形成了报纸的特色和个性。《江城日报》民生服务版的定位是“民之需,我之责”。围绕这样一个定位,栏目的设置在定位上应贴近读者生活,在语言表述上应朴实易懂。经社会新闻部几位编辑的统一策划,确定了“有话帮您说”、“有事帮您办”、“出行提示”、“大鹏说天气”、“生活看板”等常态栏目,此后,又陆续增加了“第一现场”、“市民报料”等与读者互动的栏目。要想用栏目留住读者,并给读者以正确的引导,让栏目发出编辑部的声音,就要求编辑在众多稿件中优中选优。如“有话帮您说”这一栏目,其稿件以读者来信为主,反映的问题五花八门,其中不乏发牢骚的,也有反映问题有失偏颇的。在选稿、编稿时,编辑对有利于弘扬社会风尚的、为大众或集体利益鼓与呼的、为城市建设与管理提建议的来信,投以更多目光,精心拟题、刊发,取得较好社会效果,现已成为该版面的品牌栏目,赢得了众多读者的参与,成为党报与群众沟通的重要平台。

善于组织版面语言,体现编辑风格

版面其实就像一个人的穿着打扮,也有风格在里面。我们都说好的版面是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编辑通过版面语言精心组合的版面所产生的整体效应,远远超过各个单体的总和。《江城日报》民生服务版是个新生版面,开办之初,曾受刊发图片少、版面不够活泛的困扰。而另一方面,通讯员来稿中,有大量反映城市建设和管理方面缺憾的新闻图片发不出去。这些图片新闻,虽然内容各异,但仔细分析,其反映的问题又可大体分成几类。因此,在实际刊发中,编辑将这些图片,分类分组刊发,统一拟标题,并冠以“图说新闻”的刊头。经过这样处理刊发的图片,虽然单幅所占版面不大,但由于是集束刊发,所反映的问题同样也能得到相关责任部门的重视,编辑常常接到相关部门处理事件后的回音。这一处理方法,不仅加强了相关部门与报纸的互动,同时起到了活跃版面的作用。如,《抗洪纪念碑修好了》《这里的下水井闭嘴》《郑州路红绿灯站直了》等,都是“图说新闻”栏目稿件的回音。读者看到自己反映的问题有了结果,对报纸的依赖感也增强了。

善于利用重要节点进行策划,展示综合素养

同样的题材,影响大小,效果如何,关键是策划。这也是最看编辑功夫的。在民生服务版开办一周年之际,编辑部决定出两个纪念版。对于创版以来就一直担任该版编辑的笔者来说,办纪念刊,既是一个回顾,更是一种展示。展示什么呢?当然是我们的办版理念、社会各界的认可。利用这两块版面,围绕这两点,做了细化分解,将所需表达的内容贯穿在访谈中,回访事件报道中,让星级通讯员当版面主角,同时以《在播种的季节,我们收获》为题,发出了编辑部的声音,并以显要位置以民生服务版定位“民之需、我之责”为统领,刊发记者的联系方式和最想对读者所说的话,进一步拉近报纸与读者的距离。两个纪念版上,除了运用专栏、底纹等版面语言外,还特意请美编做了一个“我一周岁啦”的图形,使版面更生动,也能让读者对刊发版面的宗旨一目了然。可以说,这两个回顾版的创意和策划很成功。

如果把办报比喻成为读者提供新闻产品,那么,编辑就是将这一产品推向市场前的最后加工者,从这个意义上说,编辑与读者离得最近,因此编辑应常怀服务之心,为读者服务就应时常换位思考,多想一想读者在每篇稿件中最想看到什么,最想获得什么,做到这一点,编辑的智慧自然就体现在版面中了。

(本栏编辑:云)

猜你喜欢

江城版面民生
拥有猫一样的眼睛
施江城 黔阳古城
聚焦“三保障” 唱好“民生曲”
江城
大型原创黄梅戏《江城飞絮》
民生之问饱含为民之情
“钱随人走”饱含民生期盼
民生锐评
版面撷英
版面“三评”看得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