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做好民生新闻彰显服务宗旨
——《兰州日报》开展系列策划报道的体会与思考

2015-01-31盛小荣

中国地市报人 2015年5期
关键词:图书室日报兰州

□盛小荣

(兰州日报社,甘肃兰州730010)

做好民生新闻彰显服务宗旨
——《兰州日报》开展系列策划报道的体会与思考

□盛小荣

(兰州日报社,甘肃兰州730010)

党报是党和人民的喉舌,是党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可是后者在办报实践中往往体现的不够充分。领导活动、会议报道、公文材料往往要占据大量篇幅,如何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服务,增强报纸的贴近性,这是许多地方党报一直在认真思考的问题。2014年以来,《兰州日报》策划开展了“为社区图书室捐赠书”“为黄河风情线建言献策”“为农村留守儿童和孤寡老人捐赠冬衣”等系列宣传报道,彰显了报纸的服务宗旨,增强了报纸的贴近性。

五千册书籍捐赠社区图书室

社区图书室,其目的在于方便市民随时阅读,丰富社区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但是在采访中,记者发现许多社区图书室形同虚设,读者寥寥无几。主要原因是社区图书室缺少宣传,在市民中的知晓度不高,社区经费不足,书籍品种单一陈旧,难以吸引群众。针对这种情况,《兰州日报》决定策划一组报道,发动市民和企事业单位为社区捐书,让社区图书室丰盈起来,为群众把好事办好。

这一选题确定以后,本报记者有针对性地进行了深入采访,在《兰州日报》上编发了《书种单一、更新缓慢社区图书室贫血严重》的新闻调查,呼吁广大市民和企事业单位积极行动起来,为社区图书室捐赠书籍。稿件见报后,记者并没有坐等图书捐赠者自己上门,而是不断深入到街道社区,倡议居民捐赠图书,并主动联系了兰州市的多家单位,让大家知晓报社正在开展的捐书活动,希望他们能够积极参与进来。一位居民说:“我家里有许多图书,自己的、孩子的,书柜里早就装不下,在房间堆积成山了。卖吧,卖不了几个钱,也舍不得;放家里吧,又非常占地方。通过报社开展的这个活动,我可以为自己的书籍找个满意的归宿,把它们捐赠到合适的地方去,继续发挥作用。”很快,捐书活动得到了市民的关注,不少热心市民将家中闲置的书籍捐赠出来。一时间,《兰州日报》都市部办公室成了传递爱心的重要场所,堆满了市民捐来的各种图书。本报记者一边接待热心的市民,一边联系相关社区,把捐赠来的书籍源源不断的送到不同的社区图书室。与此同时,《市民可到邻近社区捐赠图书》《捐赠书籍在社区图书室“新鲜”上架》《中学毕业生成图书室座上客》等系列新闻稿件见诸报端,全面详尽地反映了《兰州日报》开展这一策划报道活动的整个过程。据统计,兰州日报社联合全市将近50个社区和10多家企事业单位,共同开展的捐赠图书以及系列读书交流活动,共收到五千册图书,让很多社区的图书室丰富了起来,让社区居民受惠,报社策划的这组报道,取得广泛社会效应。

打造兰州市民的幸福大道

兰州,黄河穿城而过,近年来打造了全国唯一的城市内黄河风情线,是兰州市民休闲娱乐的美好场所,也是兰州吸引八方游客的一张名片。2014年,正值兰州创建“全国优秀旅游城市”的关键时刻,如何整治和改造提升黄河风情线是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广大市民和媒体关注的热点话题。《兰州日报》适时策划了“整治提升黄河风情线大讨论活动”,广泛征集社会各界的金点子,为政府的中心工作助力,为兰州市民打造一条幸福大道。

活动伊始,便得到了市民的积极参与,因为广大市民每天徜徉在黄河风情线上,对脚下的这一片土地太熟悉太有感情了。大家纷纷拨打热线电话或者发来电子邮件,为如何整治和改造提升黄河风情线建言献策,这些建议小到一片垃圾纸屑的清理,大到景点雕塑群的设置。随后,报社又派出多路记者,分别邀请了旅游、环保、公交、绿化、城建、黄河风情线管理办公室等相关部门的负责人,还有一些业内人士、学者和专家,来到报社参加讨论会,让大家面对面进行交流沟通。三场讨论会,气氛非常热烈,收获也颇丰。随着大讨论的开展,《提升黄河风情线文化内涵让市民的幸福大道更有韵味》《黄河风情线改造需打破单一模式市民希望能整体规划开发》《打破单一模式让风情线多元灵动起来》等系列文章源源不断地刊出,将社会各界对于黄河风情线整治和改造的金点子真实地呈现于报端。与此同时,全市对于黄河风情线的整治行动也在火热进行之中,政府相关部门对于报社开展的大讨论活动高度重视,对一些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予以采纳,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可以说,整治提升黄河风情线大讨论活动为政府和社会各界之间搭建了一座相互沟通的桥梁,让广大市民充分发挥主人翁精神,共同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美好兰州,真正做到人民城市人民建。

让农村留守儿童和孤寡老人温暖过冬

关注弱势群体,是媒体为构建和谐社会作贡献的着力点。在兰州的贫困农村和偏远山区,有许多留守孩子和孤寡老人,他们的生活艰难而无奈,对这个群体来说,在寒冷的冬天,穿一件保暖的衣服也是一种奢望,如何对这些老人和孩子进行有效的救助呢?2014年11月,《兰州日报》与甘肃文化旅游网络电视联合,推出了“数九寒天捐冬衣为农村留守孩子和孤寡老人送温暖”的爱心策划活动。

本报首先刊发了《捐出一件冬衣送出一份温暖》新闻稿件,呼吁社会各界一起行动,尽自己的绵薄之力,为农村留守老人和孩子献出一份关怀,为寒冷的冬天增加一丝温度。稿件刊发以后,首先得到各志愿者团体的积极响应,纷纷表示也要为这一活动尽一份力。随后,本报活动组与近百名志愿者拿着精心做好的海报以及印制的条幅分别走进各社区、走进商场、走进不同的地方宣传此次活动。紧接着,很多热心市民打来电话询问详细情况或者纷纷赶到捐赠点捐衣服;一些社区的工作人员在本辖区内发动居民捐献衣物,积极配合本次活动:一些商家表示,愿意参与到这场活动中来,将自己家的货品衣物捐献出来;一些企业和私家车主则热情地表示,要加入到爱心车队中,将募集到的衣物送到山区留守群体和孤寡老人身边。《学生志愿者参与活动热情高各捐助点捐助衣物火热进行中》《捐衣活动进行如火如荼收到万件爱心衣物传递冬日温暖》《寒冷天温暖衣爱心车辆满载物资传递温暖》,随着一系列新闻报道的推出,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一笔笔爱心物资如潮水般涌来,共收到新衣服820件、棉被140床、8成新衣服2万余件,仅新衣服部分价值就达到153280元。2014年11月底,来自各方的11辆爱心车辆前往两个贫困乡村,将这些物资和爱心送到了留守儿童和孤寡老人的身边,将这份冬日里的正能量和温暖带到了偏僻的小山村里。本报“数九寒天捐冬衣”活动也圆满结束,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本栏编辑:朱可江)

猜你喜欢

图书室日报兰州
热烈祝贺《平顶山日报》复刊40周年(1982-2022)
65岁,《焦作日报》正青春
我的兰州梦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题多解
兰州琐记
提高基层单位图书室管理科学化水平的路径选择
提高基层单位图书室管理科学化水平的路径选择
灵感日报
灵感日报
图书室里故事多:桦南县福庆社区家庭图书室创办者刘德生关爱青少年二三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