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新闻与文学的关系

2015-01-31姚永刚

中国地市报人 2015年5期
关键词:客观事实文学作品文体

□姚永刚

(济源日报社,河南济源459000)

浅析新闻与文学的关系

□姚永刚

(济源日报社,河南济源459000)

一直以来,新闻与文学的关系都是一个很难讲清楚的问题,新闻界、文学艺术界对此意见分歧很大,很难找到一个统一的观点。但从一般意义上讲,新闻与文学除了都属于“人类文化的样式”,都具有特定的“审美情趣”这一共性特点外,在形式和内容以及二者所担负的功能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不同,可以说,新闻与文学之间,既有很大区别,亦有千丝万缕的关系。从理论和理念层面看,存在着文体性质、真实性和功能的差异。

新闻与文学的区别

新闻与文学的文体性质不同

新闻究竟属于那种文体?在我国近代新闻史上,梁启超的观点比较有代表性,他认为,新闻文体属于“报章文体”,而且说,一张办得好的报纸,必须具备“宗旨定而高”、“思想新而正”、“材料富而当”、“报事确而速”这四个条件。他虽然没有给他提出的“报章文体”下定义,但我们不难看出,新闻是一种以写实为主的实用文体,也就是梁启超所说的“肘时体”、“务实体”和“新文体”,其内容必须真实恰当地反映社会现实,为人们提供“舆情”和“信息”服务。现代和当代的一些学者则认为,新闻是介于“公文”与“文学”作品之间的一种文体。也就是说新闻的政治性和阶级性的特征,使其在语言、体裁和文风上具有“公文”的某些规范性和严肃性特点,在采写过程中有一定的规律可循。但是,新闻媒体为了调动受众接受新闻信息的主动性,达到有效提高新闻信息传播的效果,往往在尊重客观事实的前提下,鼓励从业人员恰当运用文学写作的一些手法,改进文风、改进新闻体裁,增强新闻作品的可读性。如当今新闻界提倡所谓的“散文式通讯”和“用讲故事的方式写新闻”,就是一个例证。

新闻与文学“真实性”的本质区别

人民日报社原副总编辑梁衡认为:“本质上,新闻是信息,文学是艺术;在功能上,新闻是传播信息,满足人们对信息的需求,文学是提供审美,满足人们对美的追求;在选材上,新闻以事为主,文学以人为主,有人无事不成新闻,有事无人不成文学;在写作过程中,新闻重采访,文学重写作,对新闻来说,采访到一个好题材,稿件就成功了一多半;对文学来说,作品主要靠加工,包括素材的重构。”这段话不仅揭示了新闻与文学的一些特点,而且为新闻和文艺工作者揭示了新闻与文学“真实性”的区别,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

新闻的真实是“客观真实”,文学的真实是“艺术真实”。这不仅是新闻和文艺工作者应知和准确把握的理念,也是新闻和文学理论中的两个重要范畴。“客观真实”和“艺术真实”都来源于客观世界和现实生活,表面上是两个相似的概念,其实存在着本质的区别。新闻报道的内容不仅来源于客观存在,而且要求与客观存在相符合,不能有丝毫“合理想象”和“想当然”成分存在,即便是新闻评论,也必须以客观存在为依据发表议论,实现细节的“客观真实”和对新闻事实评判的“主观真实”的有机统一。一句话,新闻的真实性反映在对客观世界和现实生活的真实记录上。文学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是对社会生活中“人”的情感的体验和升华,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文学作品可以根据作者创作动机的需要,集世间一切“美好”的东西于一人之身,创造一个“至善至美”的文学形象,还能集一切“丑恶”于一身,创构一个令人厌恶甚至恐惧的“恶魔”形象。因此,文学的艺术真实本质上是一种虚构的真实,想象的真实,而且这种真实是以人类情感和想象为特征来把握世界、理解世界的真实。这一点既是文学与新闻真实性的区别,也是文学与新闻的本质区别。

新闻与文学的功能各异

新闻最原始、最基本的功能是“告知”功能,为人们提供信息服务,也就是说人们通过接受“新闻”,了解所处社会和世界发生的一些实实在在的变化。随着阶级社会的产生,新闻事业带有强烈的阶级和政治色彩,越来越受到党派、政府和公众的重视,新闻事业所担负的功能已经由单纯的提供“信息服务”,进一步扩展到了以宣传执政党的政治纲领、执政理念为主的“政治教化”和以宣传所处社会基本道德规范、道德意识为主的“道德教化”两大功能,并且成为当代新闻事业的主要任务和重要特征。文学是人学,文学的发展过程其实就是人类的情感发展历程,反映的是人类的内在心性,以表象和情感构建能够唤起人们审美情趣的文学形象,吸引和感染读者(观众、听众),具有“娱乐”和“消遣”的特点,它对人们的影响是间接的、潜移默化式的。

新闻与文学的相同性

新闻作品与文学作品的内容都具有客观性

内容是作品的实质和核心。如果离开了内容也就没有新闻作品和文学作品。新闻作品的内容是新闻工作者对客观社会反映的结果,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而不是主观意念的反映。客观事实发生后,新闻工作者只能反映客观事实而不能创造事实,所反映的内容只能是事实本身。但新闻作品不仅仅是罗列一些客观事实,它还充分体现着新闻工作者一定目的和需要的事实真实性再现。优秀的新闻作品,就是要善于通过事实、及时报道客观变化着的事实,体现出主体鲜明的的倾向性,从而更真切地显现出事实的真相,达到更有效地引导社会舆论功能的实现。

文学作品是作家对客观社会生活反映的结果,它也是反映现实生活、现实社会。在文学作品中,作家对发生的客观事实,可以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想象、把一些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有机地结合起来,完全按照自己的主观意图来组织材料。鲁迅说:我常把北京的李四、上海的张三合起来用,无锡的头、绍兴的身、杭州的脚,各方面挑选汇合起来写。所以,客观事实到了文学作品中,就有了很大的可塑性。作家的想象力愈丰富,其作品的内容的新颖性、奇特性也就愈强。作家相对于新闻工作者来说,是比较自由的。总之,只要能表达作家的意图,他就可以浮想联翩。而新闻工作者却不能在自己的报道中自由的联想,他只能去反映事实,事实怎样,就怎样进行报道。

新闻作品和文学作品的内容具有多样性

人们生活的现实社会是复杂多样的,这就决定了以反映社会生活为内容的新闻作品和文学作品的内容是多样的。新闻作品及时、准确地告诉人们多种多样的新闻资讯,以满足人们获取多方面信息的需求。而文学作品则是作家从各个不同角度反映社会生活的一个个侧面,反映了作家本人对社会生活的认识和理解。新闻作品的内容与文学作品的内容,都是客观社会生活的反映。因此,它们是真实的,但是由于新闻和文学反映生活的方式不同,所以新闻作品与文学作品内容的真实性也就有所不同。从反映方式上看,新闻作品是再现社会社会生活的,因此要求它必须准确、及时、全面地把社会生活中的实情反映出来,其内容必须是实有其人、实有其地、实有其事,来不得半点虚假,决不允许虚构和合理想象。而文学作品是作家通过一些典型的社会生活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的,这些形象从现实的生活中来,但作家可以根据自己对生活的认识和情感,通过对大量的生活现象进行概括和归纳,创造出可以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具体典型形象。

综上所述,通过对新闻作品内容的分析可以看到:新闻和文学属于两个范畴,它们之间既有相同之处,又存在明显的差别。如果文学作品千篇一律,那就没有艺术性可言,新闻作品的内容千篇一律,只能让受众感到枯燥乏味。新闻是现实生活的再现,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复制”;而文学则是从艺术的角度来反映现实生活的,是对现实的一种艺术的“提炼”,有明显的个人主观性,从而就决定了文学作品的多样性,同样具有满足不同读者的需求。所以,无论是采写新闻还是搞文学创作,既要把握和选择主要的思维方式,又要注意多种思维方式的合理运用,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作品质量。

(本栏编辑:江水)

猜你喜欢

客观事实文学作品文体
当文学作品扎堆影视化
为什么文学作品里总会出现“雨”
论中国文体发生与早期发展的途径
轻松掌握“冷门”文体
文从字顺,紧扣文体
通过创作油画《卖红薯的老汉》看现实主义绘画意义
有关初中化学定量计算的两点思考
“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吗
试论新形势下如何做好企业新闻宣传工作
文学作品与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