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阅读文本的解读策略探究
2015-01-31袁红钗
袁红钗
浙江省嵊州市甘霖镇博济中学
一、文本解读的定义
西方的文本一词,源于拉丁文的texere,本意是波动、联结、交织、编织,并因此衍生了构建、构成、建造或制造等意义。《柯林斯高阶英语学习词典》里的定义是“a text is a book or otherpiece of writing,especially one connected with science learning.”因此,本文所说的文本就是用来进行英语教学的文章或者段落。而“解读”在《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中的解释是“通过分析来理解”。文本理解的价值在于实现作者与读者的交流,我们每个个体不一样,对文本的理解也不一样。所以我们必须通过自己的实际去走进文本,走近作者,形成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在具体的解读过程中,可以从文本的标题、文本的体裁、文本的结构、文本的特征、阅读策略、作者的写作意图、文本语言等对阅读文本进行解读。
二、初中英语教材阅读文本解读的困惑
在日常的阅读教学中,我们往往遵循着“读前活动(热身活动)——读中活动(提问和应答)——读后活动(小组讨论)——最后(语言点讲解)”这些步骤。教师在教授阅读文本时局限于对文本大意的理解、句子结构的分析、词汇短语的掌握,甚至阅读课上的训练活动也往往只围绕学习语言知识而展开。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往往只为获取文本的信息而读(Reading for information),只为掌握文本中的语言点而读(Reading for language points)。那么,阅读教学到底是为了学到什么呢?为了词汇、句型、语法等语言点?为了获取文本信息?为了写作?为了拓展学生思维?还是为了其他别的什么?
显然,阅读教学不仅仅只是对语言知识点的理解,也不仅仅只是为文本信息的理解。我们明白:从不同角度的文本解读就会导致教师设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因此,教师在解读文本前要确定教材的教学定位,那么备课的方向就不会搞错。人教版Go for it教材每个单元都有安排阅读教学,以人教版(新目标)Go for it八年级下册为例,每个单元的Section A 3a部分是Reading for speaking设计,Section B 3a是属于精读(Intensive reading),往往是 Reading for writing设计;而单元最后的阅读材料应属于泛读(Ex-tensive reading),是Reading for strategies。同时,不同的阅读教材,对三个目标一般都会涉及,但也会有所侧重。因此,教师必须透过教材表象,正确认识到教材要教给学生的是什么,在备课时候要有意识突出教材的重点目标,否则容易造成眉毛胡子一把抓,学生什么都学,什么也学不好。我认为,只有教师明白了教材阅读文本的定位,备课上课才会有明确的方向,才不会出现南辕北辙的情况。
三、阅读文本的解读策略
每篇阅读文本都有着丰富的内涵,这需要教师在解读中去挖掘,并在阅读教学设计中加以体现。教师通过解读教材中的阅读文本,赋予教材以全新的生命,使阅读教学更加立体、多元和综合,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文本是一连串信息符号、语言符号构成的集合体。阅读中,读者必须将这些信息符号、语言符号与已经储备的知识、经验联系起来加以猜测、分析,从而感知和理解符号背后的写作主题、写作目的、核心观点及其语言知识。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来多元解读文本。
1.研读文本标题,明确文本体裁
标题是文本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本的重中之重。我们在阅读文本时,经常会忽略它的存在,其实是不科学的。好的标题往往包含了文章的主旨大意。我们可以通过标题,猜测文章的内容,甚至文章的体裁,作者的写作意图等。当然,并不是所有标题都是唯一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标题猜测文章内容和作者的写作意图。同时,也可以质疑这个标题是否合理,是否能提出一个更合适的标题,从而训练学生的归纳能力和拓展学生的思维。
当然,为了让学生从宏观上把握全文,每当我们拿到一篇新文章时,首先还得让学生明确文本的体裁。让其在整体上对文章有初步的了解。英语阅读文章的体裁可分为叙事型,议论型,描写型,说明型。我们在明确文本体裁后,以其为出发点,对文本进行解读。如:新目标九年级Unit4 Reading I used to be afraid of the dark就是一篇叙事型的文章。作者对一个放弃学习的问题学生转向一个好学生的过程进行了详细的叙述,突出了小男孩转变的关键因素——母爱的重要性。在这篇文章授课时,让学生先确定文章的体裁,理清文章,明白文章所叙述的内容。
2.解读文本结构,理清文本脉络
不同体裁的文本有不同的结构。当然,同样体裁的文本的结构也会不同。每个人在写文章时,为了使自己的意见和观点表达得清晰明了,必定选择一定的结构来组织自己的文章。所以分析文本的结构尤为重要。先从宏观上把握全文,避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地阅读方式去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不从文本的整体结构去把握全文,只从词汇或句子的层面对文本进行解读,无法揣摩作者真正的思想。只有强调语篇结构性,超越句子层面的理解,把握文章的结构,才能理清文章的脉络,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在进行阅读课教授时,教师要有意识引导学生注意文章的结构组织。而且可以提示学生段落的主题句一般在断首,文章的主旨大意一般在文章的开头或结尾。找到主题句后,明确全文是如何围绕这个主题展开的。有时也可以借助图形、流程图、表格和思维导图等帮助学生理清文章脉络,使其对文本形式一目了然。如:新目标八年级Reading Haveyoueverbeen to Singapore?一文中,围绕新加坡这个好玩的地方,分别介绍了新加坡的地理位置、气候、食物、动物园,且旨在使学生了解新加坡的概况并掌握介绍某个地点的方法。因此,在此课呈现时,为理清文本主要线索,体现作者的写作目的,设计内容如下:location,food,zoos,climate。用几个关键词将整篇文章的结构呈现得清晰可见。
表1
3.解读关键词和中心句,理解文本的大意
所谓关键词是指在文章当中能够概括文章主旨和说明文章中心的词语。在文章中挖掘一两个能揭示文章中心、表达作者意图的关键词,并从关键词入手,努力引导学生进行多角度思考,牵出对整篇文本的解读,这是提高学生解读阅读文本的重要方法。此外,文章或段落中一般有中心句,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中心句理解文本,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九年级为例(见表1),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从文章关键词或中心句入手解读文本,可以快速捕捉文章的大意,培养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了解整篇章结构与大意的能力。
4.解读背景知识,领悟文本的情感
因为描述性文字很多,如果引导学生直接进入阅读,相信其中碰到的语言障碍很少,但是学生对于话题的理解会显得突兀。所以,在这时,教师要引入话题,唤起学生获得与文本相关的知识。这种文本处理的方法,能帮助学生建立阅读意识,即让他们获知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进行文本阅读的。同时,在教师帮助学生激活背景知识的过程中,学获得了理解文本的更充分的信息。1.Free talk:链接体验引入一个free talk: Winter holiday has just gone. Will you tell us your experience? Anything special?因为这一教学内容的学习时间刚好在学生寒假结束后,所以笔者巧妙地询问学生的寒假生活并问及他们是否有外出的体验,让学生进行自由交流。九年级下册Unit1的阅读文章中有一句谚语Practice makes perfect.(熟能生巧)。类似的语句在阅读中时常出现,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渗透这些语言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如九年级上册Unit2的阅读文章I think that mooncakes are delicious.涉及圣诞精神的话题;九年级下册Unit10You’Practice makes perfect.谈论各国用餐礼仪等。教师应借此机会,引导学生在学习英语的同时,学习圣诞精神和用餐礼仪的相关知识。又如教授八年级上册Unit 9 Can you come to my party?和九年级下册Unit 3Could youplease me where the restrooms are?这两篇阅读文章时,教师应和学生一起探讨中西方礼节上的差异。在教授八年级下册Unit 5 Doyou remember what you were doing?时,教师可简单介绍一下Martin Luther King,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了解美国社会。而在教授九年级下册Unit10的阅读材料时,教师可让学生谈谈国外的习俗及出国可能面临的最大挑战。
文本解读,应从教师的读做起。教师自己应走进文本,对文本的内容、呈现方式、作者的写作意图加以把握。只有自己把文本理解透彻,对其进行仔细地分析,找到切入点,才能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解读和感悟,引领学生走向有效阅读的过程。只有让学生与文本直接对话,才能充分提升学生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
[1]陈玉卿.2012.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案例式解读:初中英语[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戴军熔.2012.高中英语阅读文章解读中的六个基本关注点[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9):27–36
[3]方亚君.2010.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反思与探新[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32(4):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