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极限配合与测量技术》课堂教学质量的探讨

2015-01-31郑瑞芳

科学中国人 2015年26期
关键词:公差课件测量

郑瑞芳

温州技师学院

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备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直接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应用型人才。我校针对培养应用型人才目标,对机械专业课程、教材进行了改革,按照理论知识“必须”、“够用”的原则,编写了《极限配合与测量技术》校本教材,对传统沿用教材进行取舍、整合,从应用角度出发,主讲光滑圆柱的极限与配合、形状和位置公差、表面结构要求等和专业后续课程、机械制造及其质量控制息息相关的基础理论,这些知识都是机械行业的基础。象《机械制图》一样,是“机械的语言”,是机械行业内相互沟通交流的工具,应用性极强。《极限配合与测量技术》是机械类专业的重要技术基础课程,校本教材虽通过取舍、整合使其结构更趋合理,也改善了课堂教学效果,但它仍然是一门难教、难学的课程,主要特点是概念多、内容抽象、枯燥,学生缺少感性认识,难以理解,尤其是刚进校门的中职学生。由于技能操作学习的需要,《极限配合与测量技术》被开设在学生没有任何机械基础知识的第一学期,如何让初入校门的学生掌握“必须”且“够用”的极限与配合的基本知识和测量技能,对任课教师的教学也是一个挑战。在教学中,笔者认为只有精心备课、融会贯通,才能找到化难为易的教学突破口;只有不断思考、精心准备、以新颖的课堂教学艺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来达到有效教学目的。

本人结合《极限配合与测量技术》教学实践,探讨如何从备课角度,提升《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课堂教学质量,也为机械专业基础理论课程的教学作一些有益探索。

一、“吃透”教材、精心备课

众所周知,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认真备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搞好课堂教学的前提。上好课首先要“吃透”教材,而“吃透”教材有三个涵义:

一是对本门课程总体备课,了解整个课程体系,熟练掌握所授课程的内容。对课程内容的讲解心中有数,清楚课程重点、难点,知道为什么教,教什么。对于《极限配合与测量技术》课程而言,我们所要教给学生的是如何在工作实践中理解并表达对机械零件的尺寸、形状位置及表面光洁程度的要求。机械加工人员只有首先了解了加工要求,才能有目的的保证零件加工精度,进而保证产品质量。有了这样的理解和认知,在教学过程中就会主动从实际应用中去寻找学生认同点来讲解抽象理论,做到深入浅出、自如流畅地阐述和讲解,形成自己教学特色。

二是课程单元的备课。对于专业课而言,一个单元的内容都是连贯的,这点在《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中尤为明显。备课中,我们要了解单元的重点、难点以及关键所在,确定整体教学思路,精心设计教学顺序,规划教学内容。比如光滑圆柱的公差与配合单元,该单元是本门课程的基础和重点,概念较多,其中尤以基本尺寸、极限尺寸、公差、极限偏差、基本偏差为必须首先理解的重要基础概念,学生若能掌握好,理解其含义及彼此间的关系,就会增强学习兴趣,后续课程内容学起来也就相对容易,反之则相反。为此,我授课时联系实例生动讲解,辅以练习强化概念,使学生能深刻理解和掌握,为后续内容的学习打好基础。

三是研究、分析不同版本教材、资料。每门学科都会有多种版本教材,每种教材都会给我们一种教学思路,有其特点也有其局限性,因此想要“吃透”教材,有效备课,就不应仅仅局限于现有教材,而是要阅读并参考相关教学资料,吸取其精华,形成自己的教学思路和教案特色。比如我对公差带图的确立与画法知识点的讲解,首先通过单元备课,明确公差带图是光滑圆柱的公差与配合单元的核心内容,是我们直观、准确理解配合与公差带代号内在联系的有效工具,而该单元后续内容都是围绕着它展开。站在学生的角度,突然从数字符号转变到图形,一时难以理解。如何讲解公差带图,使学生更易于理解、接受?,而不仅仅是“照葫芦画瓢”。为此我参考不同版本教材和课件资料,反复思考,最终确定教学思路,直接从公差带图的全称“极限与配合图解”作为切入点来讲解公差带图的含义及画法。既然是“极限与配合图解”就是说明能在该图上反映出极限尺寸、偏差以及配合关系。如何反映?可从该图的绘制方法开始讲解其含义,待公差带图绘制完毕,各个不同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也随着公差带图画法的讲解而清晰呈现在图上。教学实践表明,如此备课教学,学生易于理解、接受,就能够获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二、以实际应用为切入口、精备教法

《极限配合与测量技术》课程内容涉及标准范畴,专业性强、内容抽象。面对没有感性认识的学生,教师若仅对着标准化概念讲定义,换来的往往是大片学生的昏昏欲睡和对课程的厌烦。教无定法,对于专业课,能把课上的通俗易懂、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易于接受,就是好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我针对公差配合面对实际应用的特点,从实践出发,以实际应用为切入口,精心安排教学过程,在教学中将抽象直观化、生涩理论简单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比如课程序论的引入,我特意从实习车间挑选了零件,将标准零件图制作到课件中,上课时拿着零件告诉学生,这是他们下学期实习所要加工的零件,以此引起他们的兴趣,然后提出如下问题:1.加工这个零件的依据是什么?;2.班上每个同学加工一个零件,合格的零件是否都要一模一样没有一点差异?有没有这种可能?;3.如何判断零件尺寸是否合格?,并以耳熟能详的“世上没有两片完全一样的叶子”为启发点,通过如此贴近生活的提问与启发,同学们明白了公差与配合的作用及该门课程的重要性,毫无困难地理解了公差、上、下偏差等概念,深刻认识到公差这个“允许尺寸变动的量”是客观存在的,不会为“零”和“负数”,加工合格的零件就是符合公差要求的零件,而合格零件必定是满足使用要求、可以相互替换的零件,互换性概念由此引出并得到理解和深化,公差是保证互换性生产的基础。通过课题引入,轻松化解这一节难点“互换性概念”,同时也将后续概念自然渗透给学生。如此,在序论中就已拉开了下一单元的序幕,对后续内容的讲解也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

教学过程中还应具有创新意识,新颖、到位的教学切入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如形位公差单元的教学,也是这门课程的教学难点,若以教材按步就班讲解,对于完全理论化的形位公差及公差带,学生往往不知所云,老师讲得吃力、学生听得辛苦。在教学中,如何改变这一状况?我精心设置了情景导入,以形位公差在生产实践中的实际应用为切入口,制作了孔、轴配合动画,非常直观地表达出了尺寸符合配合要求的孔与轴,由于轴的外圆形状误差过大,而不能进行配合,使之达到使用要求的过程,(图1),继而引出问题“在生产实践中该如何表达轴外圆形状不得超差的要求?”,形位公差代号及含义由此出场,(图2、图3)。随之,直观、自然地过渡到了形位公差符号、形位公差研究的对象及分类、形位公差标注等教学内容中,整个教学过程思路清晰、明了、易于理解,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短时间内完成“感性—理性”的飞跃,全面提升了课堂教学质量。

三、收集资料、整合资源、博采众长,制作实用有效课件

现代的信息时代,多媒体教学已被越来越广泛的使用,在公差与配合教学中多媒体授课有着传统教学不可比拟的优势,对教师的执教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一个优秀的课件是教师深入理解、钻研教材,考虑学生的实际,以学生为中心,针对学科特点、教学内容、目标而制作的,它体现了教师的教学结构与理念。现在的网络环境资源丰富,不论是本学科还是本专业相关学科只要是对教学有价值的都可以收藏储备,以便整合资源、博采众长,制作相关教学课件,一个精心制作的实用型课件,有利于课堂的拓展延伸,让课堂富有弹性、充满灵气,发挥资料最大价值,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公差与配合概念较多,学生只有充分理解、吸收才能保证教学效果。在制作课件中,我时常依据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将机械基础、制造工艺等相关学科的动画融入到课件中,引导学生理解新知,比如在讲到配合时,我将机械基础中的变速齿轮机构的动画插入到课件中,一组齿轮可轴向滑移、一组齿轮固定不动,它们采用的就是两种不同的配合,正是这两种不同配合的应用满足了齿轮机构的变速要求,结合公差带图,同学们在动态中深刻理解不同配合的概念及应用,让课件有效地服务于课堂。因此,借助于网络,收集资料、整合资源也是有效备课一个重要环节。

教学是一种个性化的具有创造性的劳动,因不同教师的备课、个性、特点而百花齐放、精彩纷呈,而依据学科特点、满足学生需求的备课必定有助于提升《极限配合与测量技术》课堂教学质量,达到有效教学目的。

[1]《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校本教材

[2]《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公差课件测量
滑移门开门位置公差分析优化
数列核心考点测试卷A 参考答案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学课件
二十四节气简易测量
日出日落的观察与测量
你所不知道的测量秘密
测量
多媒体课件制作中的动画设计研究
WEB课件开发系统的设计思路
精简课件,优化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