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柔性的不迁就

2015-01-30王莉

中小学德育 2015年1期
关键词:水池班干部错误

王莉

幼儿园的孩子对班干部的认知是印象式的,受家人影响很大,此时班主任和家长就不能从理性认知的角度去说服孩子服从,而需从孩子的年龄特点出发,以“柔性的不迁就”来导引孩子端正行为,正确对待班干部的“上任”和“卸职”。

那还是一个多月以前的事了。那天,孙颖的奶奶径直找到我的办公室,对我说:“王园长,我孙女的‘值周官’(我们幼儿园没有班干部,只有值日生和值周生)被撤职了,您看,能不能帮忙给班主任说说,让她还当一年啊?”

“为什么呢?”

“孩子回家又哭又闹,都两餐饭冇吃哩!”

“您别急,我先了解一下情况,好吗?”

孙奶奶回去了。班主任告诉我:前段时间因为孙颖外出旅游,刘芹顶替她开始值周。由于值周生做早操时是站在前排的,她回来后很不痛快,一上操就把刘芹推了个大马趴;回到教室后,又推翻了刘芹的课桌。班主任在安抚完刘芹后找她谈话,她竟然又哭又闹,说“值周官”(她认为是一种“官”,而且得到过爷爷奶奶的多次夸赞)本来是她的,是刘芹不要脸抢过去的。

这大出班主任的意外。值周生怎么就成了“官”了呢?而且因为自己的“官”丢了,就可以“大打出手”?在征求了全班小朋友的意见后,班主任随即取消了孙颖值周生的资格,也想通过这种“取消”,让孙颖吸取一点教训,改正自己的错误。没想到,这才过两天,家长就来找园长了。

说实话,我是同意班主任的处置方法的,但对于孙奶奶,我该怎么解释呢?是我来回答还是我与班主任一起来回答更好呢?

那天下班后,我与班主任商量了好一阵子。

第二天,孙奶奶又来了:“颖颍昨夜生了半晚上闷气,谁也不理,指着她妈妈说,就是你,就是你,害我被撤了‘值周官’,早操也不能站第一排,我就要就要站第一排……”奶奶无奈地对我说:“这孩子在家就这样,什么事只能听她的。王园长,要不您就让她把这年值周生当完吧?下半年毕业就好了。”

我笑了,说:“奶奶,您的心真好。不知您上午有时间没有?如果有时间,和我们一起去帮帮孙颖好么?”

“她的事就是我家最大的事,您需要我做什么呢?”

我把孙奶奶请到办公室,和她一起在监控室观察起孩子们来。

这时,大(1)班的课正在进行着。班主任说:“我们今天准备到室外水池去活动。哪些小朋友愿意去啊?愿意去的请举手。”“愿意去请举手”,这可是班主任从未采取过的办法。

伏在桌子上的孙颖生着闷气没举手,她似乎准备抱着不配合的态度,要与班主任抗争到底。

班主任没理会她,带着除了她一人以外的全班同学走向了屋外的水池。我与孙奶奶静心观察着孙颖的一举一动。只见她起初还是伏着,可随着别班的歌声、屋外孩子们的嬉笑声,她由伏着慢慢变成了抬头、观望、起身、偷看……心疼的奶奶有点坐不住了。

“别急,奶奶,等等。”我安慰道。

孙颖开始走向教室门,我知道教育的时机来了,于是告诉奶奶:您在这里看着,我去找她谈谈。

走进教室,只见孙颖又回到课桌前。我问了一声:“这不是孙颖么,怎么不去做游戏呢?”

“老师不叫我去。”

“是老师没叫,还是你自己不想去?”

“我没举手。”这孩子还很诚实,没撒谎。

“现在想去吗?”

“想。”

“为什么?”

“小朋友都去了。”

“是啊,你看大家都去了。只有和大家在一起才是最快樂的,对吗?”

“嗯。”

“怎样才能与大家在一起呢?”

“举手。”她开始初步意识到自己的坚持是错误的了。

“那么,怎样才能被大家喜欢呢?”

“当值周生。”她的思想还在那儿打着结。

“你看大家喜欢曾实吗?”

“喜欢。”

“她是值周生吗?”

“不是。”

“就是呀,不当值周生也是可以被大家喜欢的,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吗?”

“不知道。”

“犯了错误,自己首先得承认,并且马上改,别人就会喜欢你。你犯了错误吗?”

“犯了。”

“错在哪里?”

“没举手。”

“那么,你推刘芹呢?”

“我……错了。”

“知道自己错了该怎么办呢?”

“……”

显然孙颖这孩子没做过道歉的事,抬着头无助地看着我。

“好孩子的做法,是向别人道歉,就是向她说声对不起。你愿意对刘芹说‘对不起’吗?”

“愿意。”

“还有啊,你在家不吃饭对不对啊?”我看见孙颖的两眼里开始噙满泪水,她已经知道自己是真错了。

我没有就此止步,而是继续盯着她说:“不当值周生就一定不好吗?”

她望着我,不置可否。“你看曾实好不好?”

“好。”

“是啊,值周生只有一个,哪有个个能当呀?再说,就是不当值周生也是好孩子呀,你说呢?”

她点了点头。

“还与奶奶、妈妈生气吗?”

“不。”

“现在与我一起去水池,全班同学都等着你哩。”

“嗯。”

当我领着孙颖来到水池边时,班主任和全班小朋友一起鼓着掌欢迎她。

孙颖红着脸走到刘芹面前,低着头小声说:“对不起,对不起。”

刘芹倒是大方地拉起她,大声说:“没关系!”

孙颖回来了,而且很快就融入了快乐的集体,水池里荡起了快乐的涟漪。不同的是,她的手臂上并没有带着那条大红的值周袖章。

我走进办公室,扶着已经释然的孙奶奶坐下,诚心征求她的意见:“奶奶,您看刚才我们的做法,您满意吗?”

“满意。您是怎么说的呀,她怎么就那么听您的话?”

“我们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办法,只是帮助她一起分析,自己是不是做错了什么。如果孩子真错了,就别迁就她。迁就可是害她哩,您说呢?”

“是啊,其实我也明白这个道理,可是就是硬不了心。”

“我明白您,就这么一个孙子,看孩子闹别扭,心里不舒服是吧?”

“是啊,谁说不是呢。”

“像您这样的奶奶真好,如果您今后能帮助孙颖一起分析,发现自己的错误,并一起 纠正错误,那就更好了。今天真该感谢您的配合,让孙颖进步了。”

“这哪是我的功劳啊,应该感谢您哩。”

孙奶奶高高兴兴地回去了。从她那欢乐的背影里,我看到了家校教育相互配合的重要性。一个孩子在幼儿园“卸职”尚能引发家中的“风暴”,等到孩子大了,遇到更大的挫折时,那会给家庭带来怎样的冲击?显然,和家长一起帮助孩子去掉失去“职务”时的不平衡心理,还真不是一件小事情。

不久,我们召开家长会,用化名的方式讲了这个故事,并一起讨论了怎样帮助孩子进步的问题。没想到反响强烈,好多家长都说,他们家的孩子也有这样的想法……

那天,班主任讲得很投入,她认真地告诉大家,在孩子提出不合理的要求时,千万不能迁就孩子。但是,这种不迁就也不是硬性拒绝,而是讲清讲透道理,让孩子慢慢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这件事告诉我们,任何事情都是有规律的,教育孩子也一样。只有先有了规矩,孩子的行为才会有章可循。比如在孩子犯了错误时,就要对孩子“狠”一点,而这个“狠”,首先是从我们成人开始的。只有自己忍得一时的不快,才能帮助孩子,成就孩子的美好未来。因此,我们必须引导她向人道歉,而且还要让她明白,当自己喜爱的东西得不到时,应该学会接受这种不如意。

小时看小事。别看幼儿园小朋友卸职时“争官”“求官”很“好玩”,可是,这里面萌发的,却不是一个好的结果。班主任该做的是,无论学生上任还是卸职,都要让他们学会尊重、谦让和负责,唯其如此,才能真正体现“班干部”的真正意义和价值所在。

猜你喜欢

水池班干部错误
在错误中成长
休闲假期
责任(二)
竞选班干部
找水池
竞选班干部
“怒”与“努”
“浮”字等
班干部的烦恼
可爱的错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