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愿意上学的女生
2015-01-30李鑫
李鑫
SFBT疗法(即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技术),是基于快速解决教育中面临的问题而提出的。这种心理辅导模式并不关注问题产生的动因,它关注的是“教师、学生和家长焦点难题”的“解决方案”。在每个人的生活经历中,总有没有问题存在的时刻,总有获得成功体验的时刻,SFBT疗法称其为“例外情形”。SFBT疗法就是通过改变一个人对自我和他人的态度,來发现例外情形,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我班有一位害怕上学的女生,在她找我谈话时,我借助SFBT疗法的相关技术,比较成功地化解了她的负性情绪,达到了教育的目的。具体案例如下:
[案例]
星期一中午自习结束后,我刚走出教室,一位女生便紧跟了过来。
“老师,我想和你谈谈。”她甩了甩长发,几乎遮住了眼睛。不过,我还是看到了闪烁的泪光。
我站在教室门口,有点困惑地看着她,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早上她请了病假,电话里没有详细说明情况,这时候倒可以顺便问问病情。
她又甩了甩头发,说:“到学校里来,我感觉很难受。我觉得呆在家里干什么都是快乐的。我真不想再来学校了。”
我心头一紧:看来,这还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清楚的事。我看看距离上课只有10分钟了,再说教室门口也不合适交流,便约她第二节美术课时来办公室谈谈。
在她没来之前,我搬过一把椅子,放在办公桌侧面,与我的椅子成90度夹角。
她进来后,带着笑容坐在了椅子上,情绪不错。
我问:“什么事这么高兴?”
她笑了一下:“呵,刚才课间和同桌玩呢。”
“嗯,看来玩得很开心。”我肯定了她的情绪状态,顺势进入主题。“刚才,你说自己不愿意来学校,能不能详细说说原因?”
她瞬间变了脸色,低下头,脸躲进了长长的头发之中,有些沉默。
我在等待。
十多秒之后,她扬起了头,一丝泪光闪过,“我也不清楚,只是觉得来学校很难受。让我呆在家里,感觉干什么都快乐。”
我点了点头,复述了一下她的话:“你是说,你觉得呆在家里比呆在学校更快乐,是吗?”我没有重复她“来学校很难受”的观点,而是表述为“家里更快乐”,给了“呆在学校里也有快乐”的暗示。
她认可了这个观点。
我继续询问:“那么你呆在家里都做了些什么,让你觉得很快乐?”
“我感觉呆在家里做什么都快乐!我在家也不看电视。我洗一会儿衣服、收拾一下房间,都很高兴。比如今天早上我请假,其实就是不愿意来学校,在家里自己做麻婆豆腐,感觉好开心。”她笑了起来,显然觉得是美好的事。
我也笑了:“你的厨艺不错啊!”
“我是照菜谱做的。”
快乐的情绪谁都愿意保持,但谈话还得深入。
“你觉得如果学校发生哪些改变之后,你会认为来学校也和在家一样快乐?”这一问,把她的情绪打回到低落状态。不过,这次她并没有低下头,情绪也没有过大的波动。
“我不愿意和现在班上的同学来往,这些同学非常自私,没有我们初中那个班的同学团结。那时候,我们班有8个女生,都玩得非常好,男生也非常团结。现在,那个班的同学大多数在二中,一中只有我们3个。有时,我会到二中去找他们,我们会说各自的班级,都很开心。”她没有直接回答我的问题,不过倒是说出了不喜欢的理由。
“你和班上的同学交往不多,是吧?”我又一次把她严重的描述进行了弱化。她又一次表示认同,并继续说:“我主要和小丽(同桌)交往,班上的其他同学都说我不爱笑,其实我原来在初中时特别爱笑,现在那些同学见了我,都说我变成淑女了。嘿嘿嘿。”
“从初中到高中,有些行为肯定会变的。你的这个变化也许更符合高中生的特点。”
“嗯,不然就没有人要了。”她显得有点不好意思,显然有人曾不止一次地这样说过她。当然,她现在说出来,只是一个玩笑,是对自己变化的另一种肯定。
“那么,你是不是会认为,如果你与同学们处理好了关系,来学校就有意思了?”我又一次把话题拉回到原来的问题上,不过添加了一种假设。
“也不是,”这一次,她开始正面回答,“其实,与他们关系好不好无所谓,大家各学各的,好不好都没啥。”
她的回答让我有些惊讶,便换了一种问法:“那么,你感觉学校里的哪些事儿让你难受?”
她说到:“就是学习问题。”绕了一圈,话题落到了学习上面。我没有打断她的说话,只是点头回应。
她继续说:“前一段时间,我和数学老师闹了一些矛盾。当时我就说,要用学习来表明我的自尊。打算选择理科,数学现在不太好,不过,我肯定能学好……”
我看她思路有些乱,便拿过一张纸,帮她理一理头绪。我写下了“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等字样,然后推到她面前,说:“我们来看看,到底是由哪些学科引起的。”
“语文,没有问题的。”我顺势划掉了“语文”两个字。又把笔尖指在了“数学”上。她把刚才的思路整理了一下,“前一段时间,我没有好好学,上数学课光睡觉了,如果好好学,就没有问题。”我又澄清了一下,“你以前也不是光睡觉,只是偶尔有睡觉现象。数学不是问题,划掉!”
“英语,我从初中开始就放弃学习了,考多考少都无所谓。”今天,不是解决该不该学英语的问题,而是如何愿意来上学的问题,我毅然划掉了这两个字。
指到“物理”时,她的眼睛停滞了一下,“就是物理。我一学物理就头痛,感觉很烦。”
我没有说话,只是在“物理”两个字旁边划了一个记号,笔移动到了“化学”上。
“化学、生物都没有问题,我学得也好着呢。就是物理。”她的目光又一次回到了“物理”上。
我轻轻地吐了一口气,“看来就是这个物理了。不过,首先要祝贺你。除了物理之外,你至少有五门学科没有问题,从比例的角度看,就是六分之五的学科没有问题,难得啊。你知道吗?好多同学都对两三门课程头痛呢。”
她点点头,有点高兴,“其实,物理也不是问题。我初中时,物理学得非常好。而且上高中了,我也感觉物理好,特别喜欢它。”
我也很高兴,终于发现了她的“例外”情形!
“那你说说,初中时,物理是怎么学的?”
“初中和高中的學习方法不一样。”她显然并不认同我的例外问法。
我不得不再换一种问法:“那你说说,你在初中时,是哪些方法让你保持对物理的兴趣的?”
这一次,她的总结很有用:“就是课堂上记好笔记,下课后,整理笔记并把它背下来,然后做完作业,还有配套练习。那时候,我学习物理特别快,甚至会一边做饭一边做作业。有时候,弄得满作业本都是油渍。”
我把她的方法重复了一遍:“也就是说,你学习物理的方法是,课堂上认真听讲、记好笔记,下课后整理并记住主要内容,然后及时通过做作业和配套练习来复习,对吗?”
“就是。”她肯定地回答。
虽然初中与高中的学习方法有所不同,但成功的方法需要借鉴。于是我继续询问:“那你说说,现在如何学好你喜欢的物理课?”我着重强调了“喜欢”二字。
她稍有犹豫:“就是课堂上认真听讲、记好笔记,下课后及时练习和复习。”她的回答,基本上是对自己初中学习方法的再次确认。
我看到了效果,顺势说:“再想想,如果你通过课堂上认真听讲、记好笔记,下课后及时练习和复习等等一系列学习之后,学好了物理,你觉得来学校会很难受吗?”
这次我用了一个较严重的词——“很难受”。
她摇摇头,说不会的。“想一想,如果解决了物理问题,你感觉到学校来会怎么样?” “也会觉得有意思的。”她很肯定地回答。
问题好像解决了。不过,我又拿起了“说教”这把尺子——“其实,对于你喜欢物理,我还是感到很惊讶。实事求是地讲,高中物理是许多女生特别害怕的学科,我知道有许多女生因为害怕物理而不得不选择学习文科,而你对物理感兴趣,确实是有许多能力作铺垫的。你从小学五年级开始就独立生活、学习,养成了自立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初中时,你身边的很多同学成绩尽管看起来比你好,但他们的成绩大多是在家长和老师的监督下获得的,而你的成绩却是实实在在的自主学习的结果。高中阶段强调学习的主动性,这本是你的优势,如果你能够利用好、发挥好这个优势,学业就会不断地进步。不过,需要提醒的是,这个进步也许很慢,一个月,两个月,甚至一学期,一年,才能看到大的变化。”
她不断点头,说:“我知道,我不会放弃,我会坚持的。”
“现在你感觉来学校还有很大的压力吗?”我最后再确认了一下她的情绪状态。
她笑了笑:“嘿,没有了。”
对话到此,共用了20分钟。因感觉她还有“诉说”的愿望,于是便继续用了20分钟时间。
后面的谈话没有主题,我只是引导她谈了许多美好和成功的经验,比如小学五年级时,她由农村转入城区学校之后,家长不在身边,本该照顾自己的哥哥又因为做生意经常顾不上她,这种情况下,她自己是如何独立做饭、独立学习的,等等。我的主要任务是“听”,偶尔也说说自己过去学习的经历和体会,来衬托她的“成功”。
[反思]
在这一案例中,我并没有过多地追问原因,更没有把谈话的重心放在对原因的分析和讲道理之上,而是通过有意识地引导,让她充分地陈述自己面临的问题和事实,并通过具体化技术和词语的改变,让问题变得可控制。在此基础上,和她一块讨论想要达到的目标,积极寻找例外情形,把目光和焦点从问题上引开,然后通过逐一分析,把大问题化成小问题、把严重问题变成轻微问题,增强她的自信和信任感,让她从自己成功的经历(例外情形)中寻找解决办法,而不是纠缠于问题本身。
“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SFBT疗法强调每个人都是自己问题的解决专家,学生面临问题,班主任不应该也不可能越俎代庖解决,SFBT疗法让班主任从问题中解放出来,更加有利于产生职业幸福感和成就感,减少挫败感,也有利于学生增加自信和自尊、学会掌握自己的情绪,学会管理自己,真正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作者单位:岷县一中 甘肃定西 748400)
责任编辑 徐向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