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美课堂教育价值观的差异比较

2015-01-30马新

中小学德育 2015年1期
关键词:价值观理念老师

马新

摘 要 中美课堂有许多相似的课堂追求,诸如“差异课堂”“个性课堂”“有效课堂”“实用课堂”等。但课堂背后的价值观却存在较大差异,这也是形成不同教学效果的根本原因。

关 键 词 中美课堂;价值观;教育公平;有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编码 A

文章编号 2095-1183(2015)02-0043-03

2012年10月,笔者第二次随华南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培训与研究院来到美国田纳西州纳什维尔市考察基础教育。本次到访,笔者以中美课堂价值观的比较为观察视角,深切感受到中美教育理念的差异。

一、公平教育理念下的“差异课堂”

“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是中西方教育的理想境界。而美国课堂“因材施教”的“差异课堂”则更多涉及教育公平理念。

在博物馆磁石学校(John Early Museum Magnet School),笔者在观摩一节阅读课时发现,同一班级学生阅读的书籍是不同的。在询问中,笔者了解到:在美国基础教育阶段,没有类似中国语文课程的“英文”课程,而是通过阅读(Reading)和写作(Writing)实施教育。阅读按照词汇量和难度分成不同级别,每一位学生都要经过测试,确定自己的学力发展水平范围(Zone of of Proximate Development)。学生或许在同一个年级,但老师会根据测试反映的学力水平推荐不同的读物。对于我们提出的“老师为什么不提供统一的阅读教材”,美国老师回答:“这不公平,每个人程度不一样,为什么要让大家看一样的文章呢?应该根据学生层次的不同,让学生各看各的。”

美国教育所理解的“差异课堂”建基于公平理念,它更多地是针对于教育结果。课堂中的教育公平,意味着课堂里的“每一个”都应受到重视和获得机会,教师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个别差异出发,通过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

这样的课堂让笔者深深感受到,美国的《独立宣言》所宣扬的天赋人权和人人生而平等的理念深深植耕于基础教育中。基础教育的公平通过公立学校实现,且注重“衡”,教育基点在于“制衡”,在基本公正和基础公平的基础上,倡导个性和尊重差异,强调“因材施教”。

反思我们的“因材施教”,多年来被异化为“公校重点班”“名校办民校”,将教育公平简单理解为“平行班”和“教育均衡”,注重于“均”,教育基点在于“中庸”“不患寡而患不均”。因此,重新诠释“因材施教”,势在必行。

二、民主教育理念下的“个性课堂”

民主是美国社会及教育的一个重要价值观。美国文化强调“个体”与个性发展,其民主教育思想强调个人在相互尊重、合作、宽容和公平竞争的基础上处理社会关系。美国课堂基于民主教育理念,鼓励儿童自己做出决定,发表自己的见解,学会用自己的观点观察和应对世界,反对盲从权威。

在Margaret Allen 初中,我们观摩了一节数学课。整节课都是在老师不断的提问中进行的,师生的言行都极具个性化。老师在提问中经常使用“你喜欢、你认为、你建议”等突出学生学习主体的词语;老师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可以随意走动,老师的穿着及学生的坐姿也都很随意。美国的课堂学习注重学生在研究中不断领悟,老师和学生是学习的“双主体”。老师作为课堂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任务是帮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重点关注学生习惯和能力的培养,包括反思性学习的习惯、终身学会学习的习惯、国际文化理解的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交际能力、沟通的能力、行动的能力、团队合作的能力、分享的能力等。他们认为,这些是新世纪孩子未来的核心竞争力。

其间,笔者问到:老师是否有统一的授课内容。校长Dorothy Gunn女士反问:“如果老师教的东西学生全都会了,为什么还要教呢?”美国课堂注重学生多看、多问、多想、多干,是否“会学”。美国衡量教育成功的标准是将没有问题的学生教成有问题(有问题可问)。所以,美国学生年级越高就越有创意,越会突发奇想,问题也越多。

反观我们的课堂,注重多学、多练、多记、多考,实际上是强调让学生“学会”。新课程改革以来,我们也开始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强调学生主体。但学生参与和互动的内容往往是复述书本知识或教师的讲课要點,而不是让学生阐述、争议、捍卫自己的观点。我们衡量教育成功的标准往往是将有问题的学生教得没有问题。直接表现就是学生年龄越大,年级越高,课堂中的问题就越少。

《学记》有云:“人不学,不知道。”“知道”是知晓、了解各种要求、道理和规则,用“知晓”代替“知道”的本意,这样如何能培养出具有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精神的学生。

三、效率至上理念下的“有效课堂”

“效率”是美国社会生活中的一种基本价值观,也是美国教育及其管理的主要价值观之一。这里的“效率”,认为一切进步应以个人的便利、安全、自由、愉快和社会资源的低耗与更加有效、更为优化的配置为准则。崇尚效率的美国,是如何理解和实现“有效课堂”呢?

考察中,我们一行人来到了纳什维尔大学学校(Ellivhsan of university school),这是一所私立营利性中学。校长Vincent Durnan带领我们参观了一节历史课,讲授内容恰好是中国的丝绸之路。老师布置了前置性作业:让学生用二维码将丝绸之路上的人文景观以及它们对西方文化的影响分析展示出来。学生们准备充分,选取了骆驼、陶瓷、丝绸等元素,并以此分析了对西方文化带来的深远影响。教学过程生动有趣,可以感受到学生对中国文化的充分了解和欣赏。

在这所学校,笔者还专门观摩了一堂中文课。整节课上,老师先让学生在白板上写句子,之后让学生互相纠错和补充句子,并连成为一段话。学生们非常投入,踊跃纠错和补充句子。这节课看似随意,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学生似乎也没能写出几个完整的句子。但听课的中国校长们一致评价,这堂中文课非常“有效”:学生们真正深入了问题情境,乐此不疲地争论和回答,通过交流和碰撞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案,深刻理解了中文词句应如何组合搭配。

这节课的老师来自台湾,她和我们分享了对美国教育“效率”的理解:有效使用教学时间,根据学生需求调整教学计划。着眼于学生“学”的深层根基,立足学生对学习的深刻理解、关注和把握。所谓“有问题的课堂才是有效的,错误是最好的资源跳板”,美国教育“效率”引发了笔者的思考。

中国也讲究“效率”,“有效课堂”已流行多年。我们的“有效”,注重一堂课中教给孩子的知识越多越好;并且常用“演绎法”,即提供答案让学生去证明,学生通过这节“有效”课堂,学会举一反三,从而取得更高的分数。课堂是否有效,往往以教师是否完成教学目标为评价标准,着眼于教师的“教”而非学生的“学”。美国的“有效”课堂,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四、成功价值理念下的“实用课堂”

美国教育深受杜威教育思想的影响。杜威认为,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教育进行下去”,例如,“如果一个学生学完9年级的数学,由于某种原因教育突然停止,他还愿意继续学习下去,那么这个教育就是成功的”。相比“培养精英人才”和“培养对社会有用的人”,美国的教育政策导向更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正是有这样的成功价值理念,让美国课堂呈现出“实用性”——以儿童中心、活动课程、做中学为特色的杜威教学思想在美国课堂随处可见。

作为影子校长,笔者在马丁·路德金磁石中学(Martin Luther King Magnet)学习。学校以“优秀是我们的标志”为校训,随处可见美国黑人民权领袖马丁·路德金的画像。校长Schunn Turner女士告诉我们:“美国课堂充分尊重每个生命的价值,充分开掘每个生命的潜能。学校教育并不都是培养升学的学生的,而是追求每个学生的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因此,一方面,学校注重科学研究、数学以及旨在使学生在高等教育中“先人一筹”的进阶性课程。学校与周边大学联系紧密,经常邀请大学教授来校辅导优异学生,大学实验室也向部分优异学生免费开放;学生的优秀论文还可在大学的学术刊物上发表。同时,学校也有更多的“实用性”课程,如“手工制造”等。在美国,把一个只适合做木匠的人培养成博士和把一个只适合读博士的人培养成木匠,都会被认为是教育的失误;把适合做木匠的人培養成木匠,把适合做研究的人培养成博士,这样的教育才是成功。而且,在美国,一位木匠的收入与正教授相当。

透过中美课堂价值观的差异比较,不难看出:中国课堂注重教学结果,美国课堂注重教学过程;中国课堂注重解题方法的掌握,美国则强调实践技能的习得;我们的课堂以讲解为主,美国课堂以讨论为主;中国课堂注重独立学习,美国课堂则侧重合作学习。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近年来,美国也在向中国基础教育学习。在奥巴马的教育蓝图中,也出现了延长学习时间、与测验成绩紧密相关的高质量的课外学习计划、绩效工资、实施教师分级认证制度等元素。我们不能妄自菲薄,也不能妄自尊大,在差异中融合与选择,取长补短,才能真正促进自身的发展。

(作者单位:广州市华颖外国语学校

广东广州 510600)

责任编辑 毛伟娜

猜你喜欢

价值观理念老师
基于OBE理念的课堂教学改革
我的价值观
遵循课程理念,探寻专业成长之路
价值观(二)
价值观(一)
用心处事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