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达30年,从企业到企业家
2015-01-30冷鲜花
冷鲜花
总览亨达30年,发展之势扎实专注,一脉相承,来龙去脉清晰可见。
自1984年创业,直至2011年之前的亨达,一次次抓住时代机遇,发展成为行业内可圈可点的规模品牌企业,一种朴素的传统文化观在不自觉问聚合牵引着企业前行;2011年,在行至27年的节点之时,亨达全方位学习弘扬践行传统文化,这空前激发再生着企业,由此亨达走上了自己选择的新路:社会责任与文化引领之路,这浑然契合了中国经济与社会转型期的时代节拍。
应时而生,初心始终
当1984年,年过半百的泮瑞兰用860元带领子女们创立亨达之时,想法很单纯,就是让儿女们过上好日子。时光荏苒,当81岁的泮瑞兰在亨达27周年庆典上给子女们立下“给工人多开钱、给国家多缴税、为社会多做善事”的家训,蓦然回首间,30年来,亨达股份由一家籍籍无名的小作坊,发展成为大型的民营企业集团,运作了亨达、阿迪丽娜、动力足、奈奢、亨达·孝亲鞋等众多品牌。此一路走来,修身齐家治企爱国的初心不改。
30年时光流逝中,共同写就亨达故事,成为彼此的财富,成为彼此的家人。
兄友弟恭的家族企业
在老母亲带领下兄弟姐妹一起携手创业,企业一路发展壮大,却30年未曾分家。
“据我所知,在中国皮革行业兄弟姊妹们在一起创业,至今还没有分家的企业,只有亨达一家。”2007年5月,中国皮革协会原理事长徐永来亨达考察后如此评价道。
当年亨达进行股份制改造,创业者要对公司资产进行股权量化。当时主要创业者是董事长王吉万夫妇、王吉万的内弟和妻妹五人。按照通常做法,应该按照每人1份来分配,这样王吉万夫妇就该占总股权的五分之二。可王吉万却坚定地提出了按家庭来分配,这样王吉万夫妇也和弟、妹一样,平均各占四分之一。看到他们这样大度,弟、妹坚决不同意:“创业之初,我们还小,有的还在上学,主要是大哥和大姐在出力经营企业,这样分配,让我们于心不安。”
而王吉万更看重的是兄弟姊妹们一起创业的难忘岁月,更珍惜的是血浓于水的手足之情。“兄弟姊妹们在一起做生意不容易,要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今后我们发展的路还很长,我们兄弟姊妹们团结一心把事业做大做强,比什么都重要。”最后大家还是按照王吉万的提议,完成了那次股权量化分配。
“分家不一定是坏事,但是不分家肯定是好事”,在王吉万眼中,弟兄姊妹之间的事业是大事,钱财是小事。亨达兄弟姊妹一起艰苦创业、不断创新发展,30年不分家,已在业界传为佳话,成为中国民营企业发展史上的典范。
这份兄友弟恭的情谊源于单家和王家的长辈。他们行的是无言之教,他们的善心义举被儿女子孙当成最珍贵的财富传承了下来。
国家司法部原部长高昌礼曾评价道:“亨达践行传统文化不是近几年的事,从创业的那天起就开始了,亨达传统文化的根在你们两家父母的身上,在你们身上都流淌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血液。”
足迹与拐点
三十载发展积淀与转折再生,立就德孝亨达。
为铭记创业30年而建的亨达足迹大道,选取了创业31个年头里31位有代表性的人物。除了第一位是创始人泮瑞兰,余下的30位代表人物全是亨达员工。他们是父母生亨达长的优秀代表。31个年头,31位亨达人,细观这些亨达人的代表,他们拥有着同一种基因:吃苦、踏实、忠诚。
31年,31件事,每岁一个行进的足迹。前27年,写下的是创业发展故事,自27年始,以文化重塑企业灵魂的拐点来临。德孝亨达、孝亲天下使企业境界由一个小作坊行至今天的现代大规模企业。亨达很现代,又保留着亲切的乡土气息,这并不是指亨达土气,而是一种难以言表的朴素感。接触亨达久了之后逐渐理清楚,那是亨达家族里一脉相承的传统文化所聚集的气场:讲究德孝,看重仁义。这样的亨达选择以传统文化重塑企业并不突兀,而是来龙去脉清晰,顺理成章。这也是亨达践行传统文化近4个年头,即可贡献一个生动样本的根基所在。
样本的时代意义
一个已经行至现代化的企业为什么要践行传统文化?一个企业要怎样践行中华传统文化?一个践行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企业会是一个怎样的企业?
再生的原点,找到了!
按照惯常的思维,一个以数十年发展摆脱了狭隘乡土眼界的民营企业心心念想的应该是做强做大的企业目标,却为何会想到要回归中华传统文化让自己重生?有关这个问题的答案非常重要,因为它是一切的根本出发点所在。
还是以王吉万原汁原味的话语作答:
“亨达的前30年,正是改革开放30年,中国从一个贫穷落后的、计划经济的、求大于供产品严重匮乏的国家,经过30年发展,经济迅速发展,生产力提高了,物质丰富了,但是我们的环境却恶劣了,物欲横流,很多人昧着良心去做事,不择手段,不讲良心与诚信,六亲不认。现在大家的温饱问题已经基本解决,但为什么大家还会这么不择手段,如果照此继续下去,留给子孙后代的会是什么?我们现在到底应该追求什么?
这不是夸夸其谈,生产力已经发展了,温饱已经解决了,人们缺失的是道德、文化、价值观,企业家应该带头践行,影响和感染大家,这并不是不搞企业了,而是要赋予企业和产品、品牌、产业以新的生命,什么生命?文化生命。这个文化生命的灵魂就在于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的根——道德、孝道,这就是亨达这些年来在学习弘扬传统文化所遵循的,不是我们不想做产品,不是我们不想做企业,不是我们一定要完全做公益,更重要的是想要面对这个现实,最终会有人要站起来。企业家要率先站起来,所谓的企业家就是要承担社会责任。”
这一大段告白,正是一个民营企业家的时代之间与时代之思。
身为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一代企业家,王吉万至今依然可贵地保持着敏锐的个性与活力,充满着思考与创新精神。明知道并非以一己之力即可力挽狂澜,但是却可以做那个率先站起来的企业与企业家,做好自身,进而影响带动一批人是王吉万的坚定目标。而中央政府愈来愈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让王吉万兴奋不已,他觉得这才是国家的觉醒与时代的希望,也更加坚定了要走下去的决心。endprint
“你是老板,不一定是企业家,因为企业家要承担社会责任,敢于承担社会责任的才叫做企业家。亨达现在践行一个全新的理念:企业是个家!企业家和企业是个家不同,企业家是个人行为,企业是个家是个组织、载体,是企业行为,我们把企业做成幼有所教、中有所成、老有所养。如果企业是这样一个家,怎么可能产品不好,怎么可能员工不好。而现在的一些企业老板把员工当成工具,把市场当成赚钱的战场,昧着良心去赚钱,赚了钱又去挥霍。”
每一个企业和企业家都是时代的企业与企业家,没有谁能遗世而独立,抛开时代谈企业转型升级注定不会成功。随波逐流,成就不了伟大的企业与企业家。对时代追问,站在时代之上思考,才会有时代的企业,才会真正与时俱进,甚至引领时代。在对时代的追问与思考中,亨达选择了勇担社会责任,践行传统文化,也由此找到了企业转型再生的灵魂。
跨越千山万水的抵达
方向已定,怎样抵达?想和做,理想和现实,相隔千山万水。一个几千人规模的企业要怎样践行传统文化?既定的习惯与强大的外部现实环境都是这千山万水中足以令人淹没或者搁浅的激流或险滩。
亨达将自己践行传统文化的举措设定为:领导带头、教育化心、环境育人、典型示范、目标落地五个方面,深入学习、弘扬和践行中华传统文化,在道德大讲堂、传统文化班前会、义工团等教育化心平台上,充分利用亨达书院、德孝学堂两个新的教育化心平台,建立长效教育化心机制,深入传统文化扎根教育。
而再好的流程归根结底还是要抓执行。企业带头人无疑是执行的最大责任人。
在践行传统文化的同行中,王吉万肯定不是最高水准的理论家,但肯定是最强有力的行动者、执行者。他面对所有员工提出“学习传统文化不让一个员工掉队,首先董事长自己不能掉队”的自我要求。亨达股份成立27周年庆典上,王吉万个人出资500万元,成立“王吉万爱心基金”,用于奖励有孝心、有道德的员工,并且在企业内部评选出“十大孝子”、“十大道德模范”等。
他鲜明地亮出自己“不听想法只看做法”的务实精神,从点滴开始,抓落实。夏令营的孩子们要从德孝学堂到大讲堂进行毕业典礼演出,车不在,亨达员工用私家车组成的义工号自觉地排着队来接送孩子;在餐厅内专门设立了“准妈妈专座”,接着推出了孕妇食谱;小到与同事分享自己家里的一袋花生、一支铅笔怎么节约的,等等小事。在王吉万看来,
“这太好了,从点滴开始,气场就起来了,践行传统文化没有那么多轰轰烈烈,就是要抓细节的落地!每周每月评选分享,激励,建立金点子流程,有些金点子是一次性的,但是我们要弘扬它的精神,有些是长效性的,要继续推行。”王吉万笑言这真有点像幼儿园的奖励激励政策。
对于亨达员工,每年都有一个震撼心灵的日子。每年农历正月初八,是亨达员工春节后返厂报到的日子,王吉万会带领公司高管在凛冽的寒风中鞠躬迎接返厂员工。春寒料峭之中,董事长那一个90度的鞠躬,既是一种仪式般的礼遇,更是如父如兄般的温暖传递,当年轻的员工们走进大门,他们脸上挂着羞涩的微笑,他们还需要时间来适应这样的庄严礼仪。而对王吉万自己,这样的仪式发自内心,是他必须要表达与传递的一种情愫。因为每次看到员工为了亨达的事业而背井离乡从四面八方赶来,感恩之情就充盈着他的内心,而每每看到和自己的孩子年纪相仿却又黑又瘦的员工,都让他觉得心酸和牵挂。2013年农历正月初九,春节后开工第一天,在车间里,王吉万想要对大家讲几句话,却泪流满面,平时十分善于言谈表达的他,尝试了几次都没有讲出来。王吉万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亨达员工是企业最大的财富”。每年在众多企业纷纷出现用工荒的时候,亨达股份的职工返厂率却高达99%以上,十分令人艳羡。
每次走进亨达工业园,都恍若置身中华传统文化的长廊:占地2万多平方米的圣贤园,重逾千吨的孔子塑像,格调典雅的书院,镌刻的单妈妈家训石刻,庄严的道德墙,生动的义工展示墙,可容纳3160人的道德大讲堂,圣贤广场、德孝讲堂、《弟子规》等经典石书……人们相互之间斯文恭敬地鞠躬问候,中华传统文化仿佛从未间断与走远。
这正是践行传统文化的环境育人环节。
所谓“三分匠,七分人”,这个环境的每一个角角落落无不凝聚着王吉万的良苦用心。只要有机会,他都会充满热情地给客人亲自讲解这个环境育人的环节,了然入怀,如数家珍。“我都是事必躬亲,这要耗很多精力,但人的性格就是这样。”王吉万自嘲道。
每次见王吉万,所谈必是传统文化,他对传统文化的种种亲力亲为,不遗余力,言辞恳切,尽显拳拳之心。践行传统文化4个年头,王吉万保持了一贯的汲汲之态,持续的积累推进中,越来越得其要领,从未见过他的消极貌,想必肯定有过,只不过每每都被消解转换掉了。
王吉万从不回避身为草根企业家的弱项:尽管亨达正在走的是一条德孝的长征路,本身已是非常高的立意,但亨达自己却并不能表述得很明白,这些年亨达做了很多事情,却不善于为自己做总结。他很希望把亨达敞开来给大家看,希望更多的人能指引助力亨达。
孝亲天下,天下孝亲
文化是最好的沟通介质,拥有了文化灵魂的亨达前所未有地敞开了自己。
2012年,由青岛市委宣传部主办、亨达承办的“青岛道德大讲堂”成功举办,全国各地近4000人参加了论坛,规模之大、师资规格之高、效果之好,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
从2012年开始举办的“传统文化夏令营”,更是春风化雨。每逢暑假,亨达德孝学堂面向社会举办公益性的中华传统文化夏令营。目前,3年共举办7期夏令营,1200多名学生从中受益,32名问题少年得到挽救。
“要让孩子赢在人生道德的起跑线上”,是亨达副总经理、德孝学堂校长单玉萍发自肺腑的心愿。为了办好夏令营,单玉萍完全不计人力、物力和财力上的投入,与学员们吃住在一起,学习在一起,与义工老师一起清洗厕所、擦拭桌椅、清洁地面,为学员们做可口餐饭……夏令营一个月,她全程陪同,“作为校长,我必须日夜陪同学员”。endprint
一位家长感叹道:“很感恩亨达的善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相信在亨达的引领下,会有更多人接受传统文化。”
看到自己的一个学生在暑假期间变化如此之大,奥星外语培训学校的毛校长寻根溯源找到单玉萍,亲自带领学校的8名老师和学生们一起报名参加了夏令营。“夏令营的老师并没有教孩子什么大道理,没有说教,也没有批评,有的只是示范。老师、义工都在用自己的行动为孩子们作示范。反思我们以前的教育方式,是不是非要说那么多?是不是非要让孩子评出个一二三?”毛校长陷入了反思,
“在夏令营期间,我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这次来,我采集到了火种——传统文化的精华——我会把这个火种带到学校的教学和管理中去,传承传统文化,把学生也变成火种,去点燃他们父母的德孝意识,最终薪火相继,在全社会扩展开来。”
“亨达举办中华传统文化夏令营,不是一种商业模式、品牌策划或广告设计,而是玉萍发心发愿要做好的事情。作为企业股东之一,同时又是家族姊妹中的大姐,她觉得有责任做好这件事。”王吉万评价说。
作为亨达孝道文化的提议者与倡导者,单玉萍亲自担当文化传播的大使,不拿薪酬,甚至自担费用在全国很多城市奔波分享道德文化,通过道德大讲堂讲述孝亲故事,传递道德力量,培养优秀讲师1500人。同时,积极走出去传播孝亲文化,“亨达孝亲讲师团”到云南省道德大讲堂、湖北省道德大讲堂等近百个省市授课260场。
亨达孝亲鞋的诞生获得了高度评价,这个因单玉萍对老母亲泮瑞兰的拳拳孝心而生的品牌被认为是亨达践行传统文化知行合一的产物,中国企业极少创造出这样情感自然流露而不造作的品牌故事,一条中华传统文化与企业发展相结合的新路被初步探索出来,孝亲鞋载体使得孝亲事业得以更好展开,一整套广聚善缘、共扬孝道的推广模式得以形成——以孝亲鞋为纽带的孝亲事业联盟。这个联盟要把能够涉及的产业链,组成一个强大的联盟组织,把孝亲产品、孝亲品牌、孝亲产业做成孝亲事业,其灵魂就是孝亲文化,孝亲文化的灵魂在一个孝字,它就是中华民族的根,这就是亨达这些年来做的事和追求的事。王吉万非常着力于“孝亲事业联盟”的推动,这也是亨达新30年要坚持推广下去的事业。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一系列重要讲话中,深刻阐述了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主题的中国梦。准确把握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和中国梦的丰富内涵,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是伟大的中国梦,这也是中华民族复兴的文化使命。
“亨达现象”在全国范围内受到广泛关注。亨达学习、弘扬和践行中华传统文化的模式,引起社会各界关注,全国各地的政府单位、学校、部队、媒体等纷纷到亨达学习交流。自2011年至今,已有上海申通快递、日本百利达商贸有限公司、广东省东莞企业家代表团、英国渣打银行等国内外1000余家单位前来参观学习、累计达50000余人次。唐山市施尔德食品有限公司甚至主动与亨达结成了对子,借鉴亨达经验,用孝亲文化教人育人,劳动关系大变样,企业面貌焕然一新。
2013年2月17—18日,日本《读卖新闻》记者栗原守一行3人,现场采访并刊发了“节后工人返厂,董事长率高管鞠躬欢迎”的图片新闻,并重点报道了人本化管理的“亨达家文化”。亨达用中华传统文化经营企业的新闻报道、“新春到、开工忙”等为主题的新闻图片,先后被国内外200余家重要媒体转载报道。
《走进亨达,寻根孝道》、《母训抵万金,孝亲铸亨达》、《大道至简,德孝亨达》、《德孝亨达,家和业兴》、《上善若水,德孝亨达》、《仁义亨达,三十而立》、《情义亨达,三十而立》、《礼义亨达,三十而立》《智慧亨达,三十而立》、《诚信亨达,三十而立》、《孝的长征》、《孝的长城》……从这组媒体对亨达的系列报道题目标题中可以见到媒体对亨达的细致解读。
“亨达现象”也被寄予厚望。著名营销学专家、北京大学客座教授葛树荣,对“亨达家文化”进行了深入的考察研究后,做成了教学案例,带到了北京大学经济管理学院EMBA教学班,引起了国内外许多企业家和专家的关注。北京大学EMBA外企教学班,已把亨达作为其重点的学习考察对象。2014年4月19日,26位日本企业家,组团到亨达学习,考察和谐劳动关系的经验,研究如何将文化与企业管理相结合。他们表示,亨达把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企业管理有机结合,探索出的以人本化管理为核心的“亨达家文化”,具有全球意义。
国家司法部原部长高昌礼尤为关注亨达现象,他以“孝亲天下,前三十年亨达人以孝亲鞋奉天下父母以表大爱”来总结亨达前30年;更以“天下孝亲,后三十年亨达人大爱之心传播天下四海人皆孝亲”对亨达寄予厚望。
前30年,从应时而生,到孝亲天下再生亨达。新30年,天下孝亲,企业是个家的理想点亮自身也照亮时代。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