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常态下推进绍兴经济转型升级

2015-01-30夏文武李维花

浙江经济 2015年20期
关键词:绍兴经济企业

夏文武 李维花

新常态下推进绍兴经济转型升级

夏文武 李维花

正确认识和把握新常态,是做好经济工作的基本前提。与全国一样,绍兴也进入了经济发展新常态,但基本特征有所区别。绍兴经济潜在增长率、产业结构升级空间、改革创业创新优势都大于全国。因此,既要看到新常态带来的挑战,更要将其作为新机遇,坚持以发展理念转变引领发展方式转变,把准实施创新驱动这个发展战略、把准稳定实体经济这条发展主脉、把准扩大有效投资这个首要抓手、把准释放消费市场这个增长潜力、把准全面深化改革这个关键之举,以竞进有为的新状态、新作为,实现新常态下、新起点上更高水平、更优质量效益的发展。

新常态特征及分析

经济增长速度放缓。自2010年开始绍兴GDP增速逐年下滑,由2010年13.7%下滑到2014年7.5%,连续5年每年近1个百分点回落。今年上半年全市GDP增速7.1%,低于全省1.2个百分点。这不仅说明绍兴经济增速已经告别连续多年的高速增长、转入中高速增长运行区间,而且表明与省内同类城市相比,绍兴经济增速赶超空间呈拉大趋势。

质量效益同步提升。2014年,绍兴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占规上工业26.8%和28.1%,分布比2011年提高6.3、2.7个百分点,增幅超规上工业4.5、3.1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30.1%,对规上工业增长贡献率达44.7%;八大高耗能产业增加值比重从2011年的50.9%下降到47.9%,2014年淘汰1625家企业的落后产能。

创新成为新的动力。2014年全市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由2011年的1.86%提高到2.16%,全市发明专利申请量和发明专利授权量为4618件和880件,分别是2011年的2.2倍、1.65倍;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501家,比去年增加209家;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7家,居全省第一。创新产出效率不断提高,今年上半年全市新产品产值增长13.1%,快于工业增加值增速9.1个百分点。

同时应更清醒地认识到存在的问题。绍兴产业层次偏低、产能过剩较多、创新能力偏弱等问题依然深刻制约经济发展。当前,绍兴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正在爬坡,有效投资不快、大好高项目缺乏,发展后劲不足;部分中小企业受原材料价格上涨、用工费用上调、能源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综合成本上升,经营压力加大,运营困难持续增加;加上金融机构放款谨慎,企业融资成本上升,投资意愿降低。新常态下,开拓经济发展新局面、推进经济工作再上新台阶,总体任务艰巨、发展压力重重。

新思维亟需确立

发展理念需要转变。增速换挡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是不可逆转的规律现象。要清楚地把握当前阶段主要任务是创新、是调结构、追求经济增长的结构效应,是通过经济结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的提升带动经济发展,而不是平面复制原来产业结构。要认清经济发展的规律,重塑经济增长的心理底线,以平常心态对待不高、但自然、有效的增速。同时,注重增强发展的协同性,构建区域协同发展新机制、新优势。

市场主体需要重塑。加快培育合格的市场主体是经济转型升级的突破瓶颈。经过多年的改革发展,绍兴多种经济形式在资产规模、经营机制、管理体系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仍未形成强劲的内生发展动力。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遵循企业发展规律,着重解决中小企业发展存在的经营粗放、家族式治理、行为短期化等突出问题,加快促进国有企业积极与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打造合格、独立、理性的市场主体,夯实发展的坚实基础。

创新驱动战略亟待确立。要以创新驱动战略为总抓手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以产业创新形成新的增长点、培育产业竞争新优势,促进传统产业创新产品、创新管理、创新商业模式。要加快科技体制改革,利用市场机制配置科技资源。抓住人才这个创新驱动的关键,完善高层次人才引进集聚和柔性流动的激励机制。

政府职能必须加快转变。政府职能转变的实质是理清与市场边界、加快推动简政放权,避免“有形之手”主导资源配置、抑制企业个人进入市场创业创新、削弱市场优胜劣汰功能。要坚持问题导向,打破行政壁垒、低效审批、流通迟滞、部门掣肘、瓶颈制约,逐步建立精简法治服务高效的有为政府、开放统一公平有序的有效市场,使市场对资源配置真正起决定性作用。

新常态下实现转型升级

把准一个核心战略:实施创新驱动。一是培育创新企业。重点培育“三转一市”、行业领军企业及科技型、成长型中小微企业,引导自主研发设计具有知识产权、附加值高、市场竞争力强的新产品,变“企业制造”为“企业创造”。二是抓好关键环节。制定实施科技创新“三三三”计划,出台发展众创空间促进创业创新实施方案和推进民营企业对接现代技术现代金融实施方案,重点突破机器换人、两化融合和科技创新试点。加大对“三站三中心”、科创园等创新平台建设,推动科技服务平台市场化运作。完善创新领袖、创新团队的引进、培育和稳定供给机制,实施技术、营销模式、售后服务、金融保障“四位一体”全产业链创新。三是推进市场创新。发挥“电商换市”示范带动效应,扎实推进电子商务进企业行动。鼓励企业创新商业模式,拓宽国内外市场,实现传统专业市场“e时代”的“二次创业”。

把准一个发展主脉:稳定实体经济。一是以先进装备制造、生命健康、文化旅游等产业为重点,发挥新增长点带动效应。同时结合市情,选择通用航空、游艇产业等一批特色产业前瞻布局。二是以高端纺织、绿色化工材料、金属制品加工、现代住建等传统优势产业为重点,加大技改投入,着力补链、强链、延链,拓展产业发展空间,筑牢产业提质增效升级的基础。三是以研发创意、现代物流、现代金融等现代服务业为重点,发挥产业链的增值效应,加快推动以服务业为主导的转型、形成以服务业为主导的经济结构。

同时,注重激发企业活力,稳定实体经济增长的微观基础。支持引导龙头骨干企业以兼并、收购、联合等方式强强联合和上下游一体化经营,促进各类要素向优势企业集中、向行业龙头企业集聚;加快培育“专、精、特、新、优”成长型小微企业和配套企业,着力打造“引不走的产业集群”;鼓励企业推行精细化管理,在融资和管理两个“全产业链”上实现突破。依托融资租赁、工业信托等金融业态,创新实体经济融资方式、降低融资成本,撬动更多金融资本和社会资金投向实体经济,抑制泡沫经济形成;鼓励企业实施“价值链攀升”战略,加快实体企业向价值链中高端发展。

把准一个首要抓手:扩大有效投资。一是完善推进机制。进一步落实“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张时间表、一抓到底”的重点项目协调推进机制。二是强化招商选资。尽快落实“一个产业、一个招商局、一个领导负责”的招商机制,形成以开发区为主平台、以平台为主体、各方齐抓共管的局面。三是深化前期谋划。以“十三五”规划编制为契机,着眼经济转型升级基本趋势,围绕城市建设、产业发展、企业上市、引入战投等“十方面渠道”,谋划生成一批引领转型升级的重大工程、重大项目。

把准一个增长潜力:释放消费市场。一是扩大信息消费。围绕“智慧绍兴”建设,注重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平台推广运用,实施一批城市公共信息平台、智慧健康、智慧交通领域重点工程;以绍兴国家信息消费试点城市建设为契机,推进“光网城市”、“无线城市”建设。发展“互联网+”产业,促进电子商务在居民消费、政府采购、对外贸易等领域广泛应用。二是扩大现代商贸消费。顺应居民对高品质生活消费的需求,提升发展生活性服务业,完善消费服务体系,加快发展产业专业物流、市场商贸物流、电商配套物流,实现“发展大商贸、建设大市场、促进大流通、实现大转型”。三是升级文化旅游消费。围绕构建“全城游”新格局,整合古城水城、历史人文、山水生态资源,打响“老绍兴、醉江南”品牌,打造战略性支柱产业。四是拓展健康消费。重点围绕医疗、养生、养老培育转型升级新的增长点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力量。

把准一个关键之举:全面深化改革。一是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继续减少行政审批、清理非行政许可审批,以“四张清单一张网”为切入点,积极向县级政府下放各类市级审批权限,明确“四个零”(零审批、零等待、零出户、零收费)审批改革目标。深入推进中介超市建设。二是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坚持“非禁即许”,鼓励社会资本参与重点领域建设,建立健全民间资本参与重大项目建设的长效机制。积极推动PPP等投融资模式,扩大政府购买公共服务运用范围。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国企改革。三是推进金融改革。积极发展互联网金融,争取开展股权众筹、信贷资产证券化等试点。构建覆盖信贷、担保、债券、股权融资的多元科技投融资体系,建立完善风投、征信等配套机制,多渠道支持科技企业融资需求。四是推进企业综合评价分类管理改革。全面建立企业综合经济效益台账,制定排污指标交易、用能量交易、差别化电价水价等政策措施,加快土地、排污、用能等指标流转,全力推进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和城镇土地使用税调整试点。

作者单位:绍兴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猜你喜欢

绍兴经济企业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绍兴
企业
企业
企业
在绍兴,与你不期而遇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绍兴大闯关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