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途径与方法研究

2015-01-30武瑞思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社团体育锻炼习惯

武瑞思

(江门职业技术学院教育技术系,广东江门529090)

培养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途径与方法研究

武瑞思

(江门职业技术学院教育技术系,广东江门529090)

随着学校素质教育的改革,很多学校加强了对学生身体健康的教育,但许多大学生对体育锻炼意识的认识比较模糊,对于“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还存在着一定的欠缺,参加体育锻炼的自觉性比较差。文章试图从体育教学和体育社团活动对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具有重要作用入手,从学生的体育意识、体育技能和情感体验等方面进行分析,探索培养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途径与方法。

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体育教学;体育社团

一、体育锻炼习惯的定义和特征

“习惯是由重复练习而巩固下来的成为需要的自动化的行为方式”。体育锻炼习惯是特定的情境刺激(场地、时间、器械、指导者等)和个体参与体验活动之间通过重复或练习而巩固下来的能促进身体发展并达到愉悦情感的行动方式。因此,体育锻炼习惯是体育锻炼的需要与行为的直接联系,是不需要外在监督和个人意志努力即可实现的活动倾向。培养大学生的体育锻炼习惯,是学校体育所要追求的目标之一。

根据体育人口的定义和体育锻炼所要取得的良好效果条件,每周参加体育锻炼不低于3次且每次活动时间不低于30min,所从事的体育项目达到与自身体质相适应的中等或者中等以上负荷(心率大于110次/min),持续时间1年以上才符合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标准。

二、影响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养成的因素

1.掌握运动核心技术

与中小学体育教学不同的是,大学的体育课内容多以注重运动技能的传授为主,通过学习运动技能加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在这种“运动技术核心论”的氛围中,学生只有在体育课中掌握了一定的运动技能,并在此基础上,通过自主的运动技术练习使得学生的运动技能不断提高,才能使学生获得极大的满足感,从而迸发学生的运动激情,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2.良好的情感体验

学生只有具备了良好的运动情感体验才能增强对体育锻炼的兴趣,事实证明,提升学生的求知渴望,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愉快的运动体验,会对体育的兴趣大大增加,容易养成体育锻炼习惯。所以在体育教学中进行积极地鼓励互动,增加团队合作,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这对学生去参加体育运动可以起到良好的催化剂作用。

The perfect bowl of won-ton noodles must have egg noodles cooked al dente and dumplings that float like clouds in the tasty soup.(China Daily,2016-12-30)

3.合适的教学模式

由于体育项目的丰富性,体育课主要以技术练习为主,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运用灵活的教学手段,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多多练习,使学生主动、积极、自觉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获得良好的运动体验。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又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并在制度和考核方法上强化学生的体育锻炼技能,才能为长期的体育锻炼习惯养成打下基础。

4.参加体育社团的运动环境

体育社团就是以体育运动为目的或以体育活动为内容的社会团体。由于体育文化的群体性、社会性和多数人参与的非职业性等特征,成员都具备体育方面的某种条件,并按一定的方式组合起来,每个人都有职能分工,且承担着一定的责任和任务。身处体育社团之中,大学生在体育参与过程中的运动感知反馈相当丰富,受运动上志同道合者的评价、指导和鼓励,使得他们形成按时参加体育社团运动的习惯,这对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5.学校体育场地设施

通过调查表明,很多高校的体育运动设施匮乏,由于学校体育场馆设施的维护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在学校体育经费不足的情况下,有些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在业余时间并不对学生开放,这也使得学生的锻炼项目大大减少,锻炼的积极性大大降低,体育社团或者体育课内容只能以此为依托进行开展,这就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运动热情,影响了学生的运动情绪,这对于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起到很大的阻碍作用。

6学校体育文化环境

学校体育文化制度与体育文化氛围是影响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和形成体育锻炼习惯的无形因素,学校体育文化包括学校内广泛存在的体育观念、思想、言论、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管理制度,以及体育设计和场地设施,校园体育锻炼氛围对提高学生体育文化素养,建立正确的体育文化价值观、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三、培养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途径

1.高职体育课对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影响力的实践研究

(1)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运用丰富的教学手段

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了良好的情感体验,才能对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起到促进作用。教师是核心技术的直接传播者,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学效果的体现,学生在运动过程中良好的情感体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所以,在教学内容上要体现开放式、自主式、合作式教学。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示范、演示、比赛等多种教学方法,加强学生学习的趣味性,让学生在体育课上感受到真正的运动项目特点,深入浅出地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技术概念,当学生建立简单的技术定型后,再运用启发式思维,让学生进行思考。当然,在体育教学中,在学生进行练习的过程中,教师要针对练习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纠正,提出要求,给予指导,加强对动作的技术分析,教师的专业技术指导不仅能使学生获得知识和掌握要领,而且能增强学生对运动的渴求。同时采用团队比赛的模式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小组比赛中体会到团结和拼搏的氛围,在追逐胜利的氛围中感受运动的快乐,增加运动的乐趣。

(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体育意识的灌输,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体育价值观

高校体育应以现代的教育理念,以人为本推进健康育人,把提高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树立终身健康意识紧密结合起来,体育课程的安排应以锻炼和养护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给学生灌输终身体育的思想理念,加强健康教育的内容。使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不但要掌握相关的体育技能,而且要扩充体育保健知识,运动防护知识、营养知识、心理健康知识等,使学生在体育锻炼的过程中逐渐内化,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注意意志品质和体育锻炼行为的养成,形成终身体育的态度,从而调动他们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3)学校应增加选项课教学内容,发挥学生在体育锻炼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

随着社会需求的变化,体育娱乐项目的增多,大学生对于体育锻炼的内容也不再受局限,学校应通过对学生需求的调查与分析,结合学校的体育师资和体育资源状况,增加除了基础体育课之外的其他能满足大学生体育兴趣、爱好和需要的体育选项课内容,发挥学生在体育锻炼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大多数学生要求体育项目娱乐性和刺激性并存,学校应开设相关选修课增加学生体育锻炼内容的丰富性,从而更好地发挥学生在体育运动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

(4)学校应加大经费投入,提供保证进行体育活动的基础设施

体育设施的建设是保证学生体育锻炼的基本条件,学校应该将经费投入纳入校级财政预算之中,做到专款专用,保证日常体育活动的正常开展。学校应该给学生提供充足、安全、方便的体育设施场地和器材,并根据在校师生的数量配备体育器材,这样才可以依照不同学生的体育项目学习兴趣进行多面选择。

2.高校体育社团对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影响力的实践研究

(1)丰富的体育社团文化推进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

每个体育社团都有自己特有的社团文化,体育社团中同辈之间共同的兴趣爱好、彼此之间的鼓励和竞争,运动过程中的及时反馈,使大学生运动的自我效能处于良好的状态,这对于介入运动起到了积极的良性作用,对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大学生加入体育社团,已经做好了深入介入某项运动的心理准备,所以这种社团运动文化的刺激带给大学生的运动动机更加强烈。而体育社团有明确的体育目标,也通过比赛展示个人或团体专业水平,获得较高的个人专业运动能力评价,这种通过建立恰当的、有挑战性的、任务明确的目标对大学生定时进行体育锻炼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2)学生自主管理体育社团的模式促进了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

以体育活动为载体的体育社团有其娱乐功能,让大学生在学习之余充分享受体育社团组织的活动或比赛所带来的成就感。由于是兴趣爱好相同的人聚集在一起,学生自主管理,自我服务,自己组织各项赛事尤其是在社团比赛的过程中,为了使其掌握的运动技术更加娴熟,社团内同辈之间的相互切磋交流,共享了信息,相互的交流鼓励增进了感情。这种管理模式不但使核心技术得到练习,其比赛中团队之间的合作性和全身心投入比赛所带来的乐趣也促进了身心和谐发展,对体育价值的认识更加深刻,这为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养成锻炼习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纳入学分管理体制的体育社团活动有利于促进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

现在各大高校都在实行学分制管理,所谓的学分制管理是一种先进的教学管理制度,它是以学分计量学生学习量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我国普通高等院校多数实行学年学分制。大学生参加体育社团的表现纳入到学校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中对于大学生来说是一种激励机制,学生参加体育社团,取得了某方面的成绩,学生的综合素质测评有了加分,不仅增加了课业成绩考核机制的筹码,也更好地锻炼了学生的组织能力、管理能力和参与运动的积极性,从而养成从事体育锻炼的习惯。

3.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形成校园良好体育氛围

校园体育文化具有强烈的个性,以社会文化为其背景,是滋生于社会而又不同于社会文化的一种特殊文化,因而它又具有自己的特殊功能。学校体育制度的建设是形成体育文化建设的有力保证,在此基础上开展丰富的体育文化活动,增加群体的向心力与凝聚力,达到深层次的群体意识。校园体育群体共同的价值认同、价值取向、心理特征、行为方式,通过模仿、认同、暗示等心理机制,使不同行为的个体慢慢内化其共同的价值观,达到与环境的和谐统一。所以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形成良好的校园体育环境,发挥其熏陶作用,对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综括全文,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主要体现在掌握运动核心技术、获得良好的运动情感体验和通过运动兴趣的迸发主动参与到体育运动中,以此为突破口,将体育课和体育社团结合起来,整合学校体育资源,不但夯实学生的体育运动技术,而且引导学生将良好的运动情感体验转化成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并从全身心发展的角度进行终身体育健康意识的灌输,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运动动机和运动需要,最大程度地培养学生体育习惯的养成。

[1]张可斌.大学体育课对学生体育习惯养成的促进与激励[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2,5(5):60-61.

[2]莫连芳.对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概念的界定[J].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1):91-93.

[3]游江波,李骏,袁晖.体育教学有效促进学生体育习惯养成的研究[J].体育与科学,2009,9(5):94-96.

[4]龙志伟.现行体育课程模式对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养成的影响[J].教学与管理,2010,(3):151-152.

[5]魏振彬.高职体育教育应注重对大学生体育健身习惯的养成教育[J].民营科技,2011,(6):48.

[6]梁红霞.试析影响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养成的因素[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8,(4):95-98.

[7]邵伟德.学校体育学理论与教改探索[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2.41,117-119,168-180.

[8]马启伟.体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113.

(责任编辑:魏登云)

A Study of the Way to Develop Undergraduates’“Habit of Physical Training”

WU Rui-si
(Department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Jiangmen Polytechnic,Jiangmen 529090,China)

With the reform of quality education,many schools strengthen the education of students’health;however,many students are ignorant of physical training.After discussing the role played by sports teaching and sports social activity in the habit of physical training,the author of this paper makes an analysis of students’sports awareness,sports skills and feel experience,aiming to exploring the way to develop students’habit of physical training.

undergraduates;physical training;habit;physical teaching;sports society

G819

A

1009-3583(2015)-0158-03

2015-03-15

武瑞思,女,山东德州人,江门职业技术学院教育系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猜你喜欢

社团体育锻炼习惯
缤纷社团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上课好习惯
如何培养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好习惯
最棒的健美操社团
缤纷社团,绽放精彩
文学社团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