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畲乡之变

2015-01-30李泽众

浙江经济 2015年15期
关键词:第三产业浙江农业

李泽众

畲乡之变

李泽众

今年清明时节,笔者回故乡扫墓,目睹了故乡的新风貌,感受颇深。

我的故乡是泰顺县司前畲族镇左溪村,与温州“大水缸”珊溪水库、乌岩岭国家自然保护区毗邻而居,52省道和童东公路穿境而过。全村2053人,少数民族占60%以上。左溪村地理条件优越,资源丰富,生态环境好,拥有红岩、石柱、朱家谭等多个景区。

以前的左溪村与大多乡村类似,农业是村里的第一经济支柱,工业和商业很少。农业中以种植业为主,种植业又以粮食业为主,形成农业=种植业=粮食的单一产业结构。整个产业结构处于极不合理的状态,第二、第三产业在农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极低,只是作为农业的必要补充。而此次回乡,笔者看到了不同的光景。左溪村依托自身优势,做优第一产业、做强第二产业、做活第三产业,全村发展呈现出欣欣向荣的良好势头。

——做优第一产业:特色农业成亮点。左溪村因地制宜规划土地利用,将山地规划为经济作物种植区,种植猕猴桃、樱桃、杨梅、葡萄、茶叶等经济作物;靠河的水田依然种植了水稻等农作物;将远离生活居住区的一块闲置空地,规划建设了养殖场,拆除了原本紧挨着住房的猪栏、鸭厩、鸡笼,进行统一管理。左溪村积极发展具有市场优势的特色种养业,锁定高效农业示范区建设目标,改变了传统粗放农业增长方式。

——做强第二产业:竹木加工成亮点。畲乡要大发展,工业是必不可少的支撑。左溪村拥有林地面积25369亩,毛竹面积7460亩。依托这些丰富的资源,在村半山腰处共同组建了玩具加工场,主要从事竹木制品、木制品玩具深加工。这是一家集设计、开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加工型企业,占地面积达10000平方米。加工场引进了全球先进的全自动化生产线,产品远销日本、欧美等市场,带动了周围几百户林木种植农户,解决了大部分村民的就业问题。

——做活第三产业:乡村旅游成亮点。左溪村以“打造畲族风情文化品牌,建设乡村旅游示范村”为目标,坚持民族特色建村思路,建设精品生态休闲旅游。一方面,全力推进民宿建设。通过“外立面”改造、“畲乡小院改造”等为游客提供住宿服务,目前已修建17家“畲家小院”。另一方面,全力开发乡村旅游项目,将经济作物种植区规划为水果采摘园,鼓励村民兴办农家乐,以美味的畲族特色菜肴招徕游客。此外,通过“滨水景观建设”工程,打造出融生态、审美、游憩、健身于一体的开敞式滨水景观带。小小畲乡已化身为旅游胜地,带来了源源不断的客流与收入。

目前左溪村产业发展已经摆脱以前以第一产业为主的结构形态,进入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阶段,三产联动良性循环更是带动畲乡全面发展。从劳动力分布状况来看,这些年,正如“配第-克拉克定理”所言,全村第一产业就业占比逐渐呈现下降趋势,第二、第三产业就业占比呈上升趋势,第三产业就业占比上升趋势更为明显。

畲乡之变让人看到了近年“三改一拆”“四换三名”“五水共治”等工作成效的缩影,也折射出了浙江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的转型趋势。这些年,调结构、转方式一直是浙江不断努力的一个方向,而畲乡蒸蒸日上的乡村旅游业等服务经济比重持续较快上升更是折射出全省服务业发展大趋势。2013年,浙江服务业占GDP比重首次超过工业,达到45.2%。2014年,服务业比重首次超过第二产业,达到47.9%。今年以来,浙江服务业延续强劲的势头,对GDP的贡献率达到64.9%。

同时,浙江山海并立,山区发展的空间很大。畲乡之变让人看到了自然资源不会自动变成财富资源,绿水青山也不会自动带来金山银山,只有依靠人的实践,才能让绿水青山源源不断地带来金山银山。而山区农村发展正在步步紧随浙江经济大势,将不断释放更多经济增长活力,或能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着力点之一,助力浙江经济结构调整再下一城。

猜你喜欢

第三产业浙江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扫一扫阅览浙江“助企八条”
浙江“最多跑一次”倒逼“放管服”
浙江“双下沉、两提升”之路
1995年-2015年营业税与第三产业增加值相关关系
一季度第三产业增速明显下滑
浙江医改三部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