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地方纸媒的转型探索
2015-01-30傅美丽
□ 傅美丽
(宿迁日报社,江苏 宿迁 223800)
从2014年开始,传统的地方纸媒,开始感觉到了凛冽的寒风:2012年我国公开发行的报纸有1918种,2013年骤减至1821种;2013年我国报纸广告刊登额下降8.1%,延续了上年的下降态势并加大了下降幅度。2014年《人民日报》旗下的《国际金融报》由日报改为周报,《新闻晚报》《竞报》《天天新报》等先后休刊。
以往风光无限的传统纸媒,骤然花容失色。惋惜之余,前路漫漫却也得迎难而上。转型是必由之路,传统纸媒渴望着在媒体融合的基础上,在内容生产和经营模式等方面进行全面创新——这必须开始的探索,就是传统地方纸媒转型要迈出的第一步。
传统地方纸媒争吃“新媒体螃蟹”
作为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一部分,媒体融合已上升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传统媒体只有遵循新闻传播的基本规律,和新媒体相融合,才有发展空间,才可能成为新型主流媒体。在江苏北部的五个地级市中,在当地处于主流媒体地位的纸媒,都不约而同地开始了关于新媒体的尝试。
据悉,在苏北报业中首屈一指的徐州日报社,正在酝酿着上线自己的移动手机客户端;淮安日报社也成立新媒体中心,加快实施报网互动融合发展战略;蛰伏的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也不落人后……连云港日报社打造的移动手机客户端“连云港通”已在2014年底上线。
勇于革故鼎新的江苏省宿迁日报社,在苏北五市传统媒体中,率先迈出了向新媒体转型的第一步。2014年12月26日,宿迁日报社打造的移动手机客户端“速新闻”成功上线,这是宿迁在媒体融合发展上迈出的重要一步,目标是成为“全国知名、江苏一流、宿迁最强”的新兴主流媒体。上线仅仅20天,用户突破30万人;上线2个月,用户突破40万人,单条新闻点击率可高达10万人次。
可以看出,苏北五市的老报人已经认识到:融合,是传统媒体转型的目标,也是发展的动力;报业转型的关键在于和新媒体融合——融合得好,就有强大的生命力;反之,不仅于事无补,反而危机重重。
传统地方纸媒的真正转型,既要发扬传统媒体的优势,又要具有互联网的新型思维,只有二者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进行深度融合,才能共同发展。
“速新闻”,应时而生,应运而生
宿迁日报社打造的移动手机客户端“速新闻”,其诞生,恰逢其时,得天独厚。
2014年8月18日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上指出,“要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着力打造一批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
这释放了一个鲜明的信号: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深度融合,势在必行。
事实上,随着网络和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媒体形态和舆论格局已经发生深刻变化,新兴媒体生成舆论、影响舆论的能力日益增强,已经成为人们特别是青年一代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
媒体融合发展的大背景下,加快整合各方资源,建立宿迁全市统一的新兴主流媒体,牢牢掌握网络舆论主动权显得十分必要和紧迫。
“速新闻”应运而生,且承担起了“宿迁市委、市政府为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关于加强媒体融合的要求而重点打造的新兴主流媒体”之重任,目标是“成党委、政府传播声音、发布权威信息的主窗口、主渠道”,与现有报纸、电视一同成为宿迁市域媒体的“三驾马车”,宿迁也将形成全市统一的移动舆论场。
功能定位、栏目设置、模块划分,设备调试、系统测试、人员整合、机制建立、技术培训……2014年12月26日,“速新闻”成功上线,提出了“速新闻 知天下”的响亮口号和内容生产目标。移动互联时代,提供给用户的信息必须迅速、全面,“速新闻”主动与新华社联动,搭建起了最高端的融通发布平台,国内大政、国际大事,第一时间发布,第一权威解答。“速新闻”还采用1+10”共建模式,专门设置了“县区”模块,市县联动,共建共享,共推共用,铺设起快捷的全新互动平台。用户一机在手,通过“速新闻”既能全面了解国际国内大事,又能实时接收宿迁本土新闻;既有国际视角,又能贴近大众。
应时而生,应运而生,“速新闻”的横空出世,顺应传媒业发展趋势和潮流,既是宿迁在媒体融合发展上迈出的重要一步,也是宿迁日报社作为传统纸媒,向新型权威主流媒体迈进的必要一步。
转型必须解决的“两张皮”问题
不断攀升的用户数,不断扩大的影响力,更加明确的目标,更加明晰的前路——宿迁日报社开办“速新闻”,既是明智之举,又是发展所需。但宿迁日报社也意识到,要实现真正的融合,克服报纸和新媒体“两张皮”问题,就要从发展理念、机构设置、评价体系等方面真正打通,融为一体。
一是发展理念。宿迁日报社确立了“互融互补,共建共享”的新媒体发展理念。所谓互融互通,就是要打通内部运营机制,报纸与新媒体间必须做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进而实现共荣共赢。所谓共建共享,就是集团包括《宿迁日报》、《宿迁晚报》、移动新媒体“速新闻”在内的“三驾马车”,要实现在内容生产上的共同建设与共享。采访部门采集来的内容,按照各种媒体不同的需要,一次采集,二次生成,不同的媒介重新编辑成适应自己这个传播渠道的特色内容传播,但所有介质都和宿迁报业传媒集团这个核心融合在一起。
二是机构设置。2014年11月,宿迁报业传媒集团在原新媒体采编中心基础之上,重新整合洗牌,对全报社的新媒体业务进行细化强化,正式成立新媒体内容生产部与技术推广部。内容生产与技术推广,既有明确的分工,也有紧密合作共同推进集团新媒体发展的共同任务。前者承担探索纸媒创办新媒体新思路、新模式的重任,后者负责产品的运营、新产品的开发。集团从《宿迁日报》、《宿迁晚报》抽调精干采编力量组成了内容生产的核心,并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运营制度:全天候发布更新,保证重大新闻快速反应;多人信息采集,专人信息发布,保证监控无盲区,发布质量稳定;重要信息多重审核,把好内容政治关。
与此同时,新媒体内容生产部还和两报采编部门建立起高效互通机制,保证了采编资源的及时调配,相关宣传精神的快速传达。
三是评价体系。考评在采编工作中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一方面,报社其他部门的采编人员在新媒体发表稿件,就会将相应的分值计入其月度考核任务;另一方面,报社针对新媒体设立月度新媒体好稿奖,以点击率、转载率等后台数据为依据,对一周内播发的内容进行优劣评判,并详解其原因……这些有益的探索不仅使宿迁报业传媒集团在转型过程中具有了理论支撑、现实条件,还在报社营造出大力发展新媒体的浓厚氛围,采编人员也进一步提高了新媒体素养,正在向着真正融合发展的方向迈进。
2015年,中国传媒业将在互联网的冲击下,经受更为严峻的考验。传统地方纸媒,就从新媒体开始转型融合的第一步,认识新媒体、办好新媒体、用好新媒体,与新兴媒体进行深度融合,发展前景依然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