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舆论监督如何把握正确导向

2015-01-30张柯

中国地市报人 2015年6期
关键词:舆论监督新闻媒体党报

□ 张柯

(许昌日报社,河南 许昌461000)

如今,大家可能都有这样一种感受:舆论监督和批评报道已经成为众多媒体提高自身影响力和公信力的手段。作为党报,正确开展舆论监督,对贯彻落实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维护社会稳定,保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净化社会风气,帮助改进工作,促进地方发展,都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作为新闻媒体的一项职能,舆论监督是推进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也是推进各项事业发展的一个手段,更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不可或缺的方式。因此,作为新闻媒体,不仅不能弱化舆论监督,还要积极探索正确的舆论监督模式,担负起社会的责任和使命。那么,如何在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前提下,充分发挥好舆论监督的作用,也就成为每个媒体人应该思考的问题。

众所周知,舆论监督是新闻记者反映人民群众呼声,抨击、抑制社会不良现象,维护党的形象和人民利益的一项神圣职责。但地方党报开展舆论监督并非易事,它需要新闻记者在实践中既要坚持党性原则,把握正确导向,又要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不断提高舆论引导艺术和引导水平,增强舆论监督的实效性。

明确舆论监督的目的

舆论监督是社会发展的要求、新闻工作的职责、人民群众的愿望、党和政府改进工作的手段。正确开展舆论监督,是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需要,是密切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之间血肉联系的需要,是树立党和政府良好形象的需要,也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目前,一些新闻媒体舆论监督之所以不力,有很多复杂的原因。首先,我们必须清楚,党报是党和政府的喉舌,承担着为社会稳定和谐摇旗呐喊的职责。我们应当看到,舆论监督对被监督者而言,好似苦药,虽然利于治病,但被监督者由于多种考虑,对媒体的曝光往往有抵触情绪,甚至出现过激行为。作为记者要深入调查研究,听取各方意见,充分掌握材料,把事实搞清楚,防止断章取义、以偏概全、夸大事实。要以事实为依据,以党和国家有关政策、法律为准绳,入情入理,客观公正,让人心服,切忌居高临下,盛气凌人,更不能图一时痛快,感情用事。

其实,舆论监督表面上反映的是社会问题,对丑恶现象进行曝光,但实际上,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体对社会中存在的某些带有普遍性的问题、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社会改革和发展中所呈现出的焦点问题,予以关注介入,从而引起社会和政府的重视。这里的舆论监督并不纯粹是为了挑毛病、揭短处,对某处曝光,给某人难看,而是要帮助政府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现有政策上存在的漏洞,为群众解疑释惑,化解矛盾。能不能准确地把握好舆论监督的目的性,直接关系到舆论监督的作用。

把握好舆论监督的报道角度

众所周知,我们的社会正处于改革和发展之中,存在的大小问题和矛盾很多。新闻媒体应该关注什么样的问题呢?

舆论监督的根本原则就是要服从于党的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服从于党的中心工作。有些问题虽然是群众呼声大,普遍关心,但目前由于种种条件所限,一时难以解决。如果对这类问题,媒体涉及,只能加重群众的不满情绪,从而加重由此问题引发的种种矛盾。那么,这样进行舆论监督,不仅不能帮政府的忙,反而是给政府出难题,使群众疑虑更大。特别是当一些较为棘手的问题出现后,本来有关部门正在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正在解决过程中,此时如果媒体无所顾忌地介入,一味强调要迅速解决问题,不仅扰乱了政府部门正常的工作程序,而且最终可能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

舆论监督本身是为了沟通和引导,选择报道的焦点不仅要是热点问题,而且应该是经过政府及有关部门努力可以解决的问题。比如,一些多年未得到解决的信访案件,有关部门已经进行过多次的协调沟通。但经常由于对方期望值与实际应该得到的之间差距太大,使得双方始终难以在一个平台上得以解决,并一而再、再而三地拖延下来。倘若记者从期望值过高一方角度出发,那很难作出一个公正、客观的报道,从而影响了舆论监督的权威性。

舆论监督方法要讲究策略

用事实说话是新闻报道的基本原则,更是舆论监督的铁律,而舆论监督的方式方法则是一种艺术,用事实说话恰恰是这种艺术最朴素也是最高深的境界。正如马克思所说:“人民的信任是报刊赖以生存的条件,没有这个条件,报刊就会萎靡不振。”公众对媒体报道的真实性的任何怀疑,都会消弱媒体的公信力。另一方面,由于大众传播的广泛社会影响力,一旦报道失实或侵犯个人隐私,有时会对被报道者造成巨大伤害。所以,记者要扮好恰当的角色,只监督不介入,保持超脱与事件之外的第三者身份。

同样是批评报道,有的事实模糊,用词不当,结果赔礼道歉,甚至被诉之公堂。而有的由于事实准确,用词恰当,让人心服口服,促使问题很快解决。比如2014年,在许昌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关键时刻,记者根据暗访所采写的《谁动了我的停车位》一文见报后,当事人当即表示私自乱画停车位不对,乱收停车费更是不对,并表示立即撤走收费人员,决不拖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后腿,还市民一个清净的停车之地。

除此以外,作为新闻媒体,还要加强自身建设,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首先,新闻媒体负责人要站在时代的高度去认识舆论监督的重要性,认识提高了,就能形成舆论监督的自觉性。其次,记者要强化法制观念。进行舆论监督的记者要懂法、守法,依法办事,做到心中有数。其实,舆论监督稿件和正常的新闻稿件有着很大的区别,记者在确定题目时,要制订好采访提纲,进行调查时要搜集好证据,而且要有具备法律效应的证据,并对采访的事件细节进行核实。最后,记者要有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和职业道德意识。记者要处于公心,立足于问题的解决,而不是以此要挟被采访者。作为正义的化身,记者在实际调查中要始终把自己看作是党报的代言人,而不是自己,其立场、观点都要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为内核,秉持大义,不失小节,依法进行舆论监督。

总而言之,想要做好舆论监督类稿件,记者只有树立起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神圣的历史使命感,站在社会、政府、全局的立场上进行舆论监督,大胆探索新形势下舆论监督的内在规律,并运用于舆论监督实践,舆论监督将在正确引导舆论导向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猜你喜欢

舆论监督新闻媒体党报
雪中放牧新风景
探索舆论监督报道的“破”“立”之道
一项持续九年的公益活动,让我们见证了党报的力量
浅谈提高新闻媒体社会责任感的对策
舆论监督报道要注重“建设性”
舆论监督报道如何促成更多“解决”
党报专副刊怎样撑起“半边天”
办好党报内参的思考与探索
“见怪要怪”:舆论监督报道的切入点
2014美国新闻媒体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