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山区薄弱学校后进生的教育对策
2015-01-30石玉广
石玉广
(连州市清江中学,广东 连州 513434)
一、引言(问题的提出)
在中小学,教师最困惑的问题之一是思想品德和学业成绩都比较落后的学生,即人们常说的后进生的教育工作。每所学校、每个班级都会有少数后进生。本文从关注和教育后进生的角度出发,结合山区薄弱学校的教育实践,探究成因和表现特点,对症下药,探讨对后进生的教育对策,希望能够更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后进生的成因
教育词典中对后进生的定义是:在班级中经常违反道德原则,或者犯有严重过错的学生。他们常常表现为思想觉悟低,不遵守纪律,不能完成学习任务。其形成的根源复杂,就好像一个患了疾病的病人,“病去如抽丝”,不能轻易根除。这样,采取什么样的方法和技巧做好转化工作,是教师需要长期探索和研究的课题。后进生的成因是多面、复杂和长期的,只有找到了病源,从源头挖起,才能“药到病除”。教师应本着理解的原则,通过多方面了解其学习生活,家庭教育,人际关系背景,心理发展过程,成长经历,摸清其形成的根本原因,为转化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通过分析这几年接触的后进生,笔者认为其形成原因有以下四方面:
(一)学生自身因素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发生变化的原因有两点,一是内因,一是外因,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所以,研究后进生形成的自身因素是十分必要的。其内容较多,又可以分为以下几点:
1.智力因素,也定义为“学习能力”。一般认为,智力高,其学习可能性或学习潜力就大,智力与学力往往是一致的。所以后进生中有个别情况是与智力不高有关。
2.非智力因素,比如学生学习习惯不好,意志薄弱,自制力不强,学习兴趣低,注意力分散,心理素质差,情绪不稳定等等,则属于非智力因素的范畴。
3.学习目标不明确或无学习目标,缺乏必要的是非观,缺少吃苦精神。
(二)家庭原因
1.在笔者任教的连州市清江乡,偏居山区一隅,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父母素质也较低,大部分是初中与小学毕业,学生的家庭教育较为薄弱,甚至是主观的、狭窄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行将直接影响着孩子。特别是家长的不良嗜好更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2.两代人之间存在着代沟,相互之间的沟通困难。父母整天忙于工作,对于新事物的接受较慢、较少,两代人的沟通存在着障碍。父母对孩子情况知之甚少,甚至认为“这么好的生活条件,我们以前想都不敢想,他们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但却不知道其实他们最需要的就是心灵的沟通。
3.父母没有尽到监护人的职责,疏于管教和关心孩子。因为忙于生计,托孩子的爷爷或奶奶看管,而老人则一味溺爱,对孩子缺乏严格的管理,这种情况相对较多。有些家庭是父母离异或由其它原因造成的单亲家庭,对孩子的关心不够。从对后进生的家庭背景分析来看,父母疏于管教是形成后进生的重要原因。
(三)学校原因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后进生的出现和社会影响、家庭教育密切相关。但是,学校教育工作的疏忽或失误,班级和学校的管理不到位,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
1.学习遭受挫折后,教师的教育方法不当,使其丧失了学习信心。学生在学习上屡遭挫折后,他们是需要得到同情和帮助的,但如果教师缺乏应有的耐心,挖苦、讥讽、责骂,必然会使学生怀疑自己的学习能力,失去信心,学习兴趣消失,厌学情绪自然也就乘虚而入,学习上的困难者很可能就变成学习的落后者。时间一长,在他们的意识中就会出现偏离集体的倾向,在行为上就会出现失控的现象,最终发展成具有“粗野情感和厚脸皮性格的人”。有时还会出现以各种反常的行为与班集体抗衡,少数的后进生也可能会到社会上寻找自己的“地位”。在中学阶段此种表现也时有发生,出现敲诈、勒索甚至抢劫等行为。社会上犯罪低龄化的发展趋势,应引起我们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2.某些爱好、特长受到压抑,使其丧失了对自我价值的肯定。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兴趣、特长和爱好,后进生也不例外。但如果老师因他是后进生,便觉得他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不让他参加一些活动,不让他的特长得到充分的发挥,甚至处处鄙视他,久而久之,后进生就会错误地认为自己什么都不行,丧失了对自我价值的肯定,以至于逐渐地对个人,对集体失去信心。在特定的诱惑面前,甚至会失去理智而无法控制自己,从此“破罐子破摔”,一厥不振。
3.学校采取的有些管理手段严重地伤害了后进生的自尊心。有些学校为了加强管理,制定了各种各样的制度,如学校“一日常规量化管理”等等,这些制度表面上有了管理效果,但却把学生管死了,有时班级因为某个同学扣了分,实际上是扣了班主任的津贴,因而班主任便出现了,解决问题单一化,甚至伤害了学生的自尊,不利于学生的成长。有的学校或班级为了追求考试成绩优秀率,对后进生另眼相待,或者劝其不要参加考试,或者分班时坚决不要差生、后进生,这对差生是一种无形的伤害,使得这些学生更加不想学习,进而无事生非,各个方面全面滑坡,越来越差。
4.大量的微型学校影响了教育质量的提高。清江乡人口只有1.3万,中小学校共有学生才1 200人左右,但学校有十一所。由于山区交通不便学校难以撤并,有多所小学只有几十个学生,还存在有许多代课教师,师资水平很低,一些村民形容这些教师,说是“斑鸠教鸪鸪”,这话虽难听,但也实际。这是需要教育行政部门引起高度重视的一个问题。
(四)社会原因
1.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使一些学生失去了正确的价值观。不少学生个人主义思想严重,在公德方面存在知行错位的现象。对社会上恋爱、婚姻,道德观念不能明辨是非。一些家庭责任感淡漠,重幼轻老等现象,严重的影响了学生的价值取向。
2.急功近利的价值取向,影响了对培养学生的投入。清江乡位于连州市的北部山区,由于道路崎岖,到处是崇山峻岭,经济发展处于“地利”上的缺陷。区域范围大,农村经济推进缓慢,导致人均收入止步不前,个体经济没有进一步发展,从而对家庭教育的投入出现不足。培养子女投入是巨大的,有的家长因此觉得不划算,甚至觉得子女早一点赚钱自己也可早一点享福;或是把钱挪作它用。有的家长舍得建豪华的房子,却舍不得花钱给孩子读书,造成了学生无心学习,甚至觉得早日挣钱是天经地义的,却不知接受更多的教育本身就是财富。
3.社会上一些消极思想及不良现象的影响。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社会上的一些不良之风也容易得到广泛的传播,特别是一些“黄赌毒黑”等丑恶现象,更是无时不在侵蚀和影响着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的学生看过黄色书刊和照片,满口污言秽语,脏话连篇;有的拉帮结伙,流入社会,离家出走。“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抬头,导致出现了新的“读书无用论”这些不良文化的影响,使学生无心向学,经常逃学,违反学校纪律。
三、后进生的表现特点
1.思想品德不高。这些学生大都没有什么崇高的理想,生活无目标,没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的同学不懂得尊老爱幼,缺乏爱心;有的同学自私自利,个人主义严重,不能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自己与他人,甚至与父母的关系,缺乏最基本的责任感、义务感。有的学生甚至对道德、法纪愚昧无知,常表现为称霸的“英雄”观。
2.心理不健全。这些同学在处理同学关系时过于重感情,在日常道德行为上言行不能统一,常常出现不分是非的感情用事。情感不稳定,变化多端,喜怒无常,有的同学的叛逆心理过强,存在着很不正常的反抗心理和逆反心理。几年来的调查表明,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尤其是后进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更严重。
3.行为习惯不良。这些学生有的在生活上自由散漫,纪律观念不强,有的劳动观念淡漠,劳动习惯差,有的意志薄弱,自控能力差,有的懒惰、贪玩,经常迟到或早退甚至旷课,大错不犯,小错不断。
4.学习成绩不佳。后进生最普遍的特点就是对学习没有兴趣,记得有“诗”是这样写的“小子本无才,父母逼着来,白卷交上去,鸭蛋滚下来”,从中可略见一斑。他们当中有的智力较差,理解力不强,有的反应迟钝,或者缺乏自信心,自卑感强,甚至破罐子破摔,学习无目标,态度不端正,无心读书。
四、对后进生的教育对策
苏霍姆林斯基曾感叹:“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教育的这种反差告诉我们,对后进生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特殊群体,教育者必须正确认识他们,研究他们,将融融的师爱洒向他们,让这些迟开的“花朵”沐浴阳光雨露,健康成长。笔者就如何做好后进生的教育工作,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重视后进生的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引导其自我创造教育
自我教育能力主要包括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激励和自我控制能力。教师要用高尚的情操和真挚的爱来教育学生,启发他们的自我教育能力,要使他们学会自己管理自己,才能达到自我约束和自我控制的目的。引导后进生自我教育,主要是要讲清道理,并交给方法,指导他们学着处理一些事情(包括心理的自我调节),如何去提高自身素质。同时,我们也应该树立正确的学生观,要把学生视为一个具有独立人格的个体,一个教育活动的主体。必须尊重学生的意愿、需要、情感,应教会后进生勇于并善于进行自我剖析,如何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使得自我承受能力得到提高。
(二)家庭对策
教育和转变后进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对后进生的家庭教育方面,涉及的很多,教育方法和艺术也有讲究。学校要重视发挥家长学校的作用,从家长自身修养,家庭环境,家教原则与要求几方面加强对家长的引导,以此提高后进生的家庭教育的实效。
1.加强自身修养,做孩子的表率。俗话说:“有其父,则有其子。”就是说,有什么样的父母,就会影响到什么样的孩子。话虽然有些偏颇,但说明了父母亲自身的行为与孩子的发展密切相关。因此,家长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做孩子的表率。首先,家长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具有良好的工作作风和生活态度。要时刻认识到,自己是孩子效仿的榜样,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孩子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并可能化为他们自身的行为。对于自己身上存在的不良行为和嗜好,家长要痛下决心改正。同时,家长要不断进取,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技能,努力创造奋发向上,朝气蓬勃的生活。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生活的不断进步,人们要学的东西越来越多,家长的努力学习,能给孩子的学习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2.建立和睦家庭,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理智地对待后进生。从许多关于家庭关系状况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家庭不够和睦是后进生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要教育和转变后进生,建立和睦的家庭,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十分必要。家庭成员之间特别是家长之间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做到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爱护、相互帮助,在家庭中形成民主、平等、融洽的氛围,彼此互相理解和容忍,有了矛盾彼此协商解决。也有一些“后进生”家长,在家庭教育态度和方法上分歧较大。在许多家庭里,家长一方对孩子过分严厉,或者简单粗暴,而另一方则护着孩子,过分地爱怜孩子。有的家长一方要求孩子这样,另一方则要求孩子那样,甚至当着孩子的面发生争执,弄得孩子无所适从,或者尽可能找退路求安逸。家长对于孩子的教育态度和方法要尽量保持一致,如果不是面对紧急情况或重大问题,就应该相互忍让,不必当着孩子的面发生争执。孩子虽然年龄小、经验少,但他们也有自尊心,希望得到别人包括自己家长的尊重,后进的孩子,可能表面上无所谓,其实在内心深处,更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近年来,随着社会环境的迅速变化,青少年呈现出许多新特点。家长对孩子的了解似乎越来越少,相互之间的理解也越来越难了。在这种情况下,家长更要经常了解孩子思想、学习、生活各方面的情况,保持跟孩子的交往,促使自己与孩子进行必要的思想交流。同时,要了解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了解当今社会环境的变化对孩子的影响,帮助孩子形成正常的伙伴关系,并加以正确的引导。
3.正确处理好工作和孩子教育的关系。本地区留守儿童比较多,父母没有尽到监护人的职责,疏于管教和关心孩子。如何开展有针对性地教育是每个家庭必须面对的教育问题。作为父母必须担当起教育子女的应有责任,想尽办法在子女思想、情感、心理上多些关注、关心和关爱。不要仅仅在物质上满足孩子的需要,也不能一味的把教育子女的责任推给上代老人,实行隔代教育。
一个孩子成为“后进生”,与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密切相关。家长要努力改变家庭教育方法、家庭关系和自身行为等方面存在的不足,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规范自身行为,建立和睦家庭,遵循教育原则,讲求教育方法,把孩子培养成为心智健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学校对策
1.在学校,教师要成为教育后进生的主力军。学校在对后进生的教育中,教师是主角,教师的思想素质和德育水平至关重要。为此,教师应尊重后进生的人格,赏识后进生的优点,对后进生充满爱心和耐心,想方设法地树立他们的信心。教师对后进生要比对优等生付出更多的偏爱,实际上也是教师对学生的一种期望。相信这些孩子是可以教育好的,是可以转变的。毫无疑问,这是教育成功的基本条件,如果没有这个基点,再好的教育方法和措施也很难奏效。教师要尊重后进生的人格,赏识他们的“闪光点”。从关爱入手,以自己亲切、和善的师者风范感染激励学生,架起师生间友谊的桥梁。对待后进生更要加大情感投入,精心营造一种平等、关爱、和谐、友爱的气氛,让后进生感受到温暖。我国近代教育家夏丐尊认为:“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的池。”比如在课堂提问时,教师不能只提问成绩优秀的学生,而更要激励后进生踊跃发言,使他们的思想集中到学习中;在班级活动中,教师要给他们一展身手、表现自我的机会,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后进生非常渴望得到老师的夸奖、鼓励,教育改革家魏书生说得好:“后进生不缺批评,不缺训斥,而缺的是鼓励、表扬和感化”。教师要想方设法树立后进生的自信心。真诚的表扬和鼓励,能使他们从内心体验受到尊重和爱抚、信任和支持的快感,从而迸发出改过自新,奋发向上的决心和力量。教师在运用赏识手段转化后进生的过程中,首先要用积极爱护的心态对待他们,用赞赏的眼光去认识他们,才能发现和挖掘到学生身上值得赏识的“闪光点”。无论事情大小,如一次作业得到表扬,改正一次小错受到鼓励,一次劳动被夸奖,维护集体利益的行为受到称赞等,都会给学生心理留下深刻的烙印。心理上得到极大的满足,正确认识自己在班集体中存在的价值,增强达到成就的意识需要。尤其是一些后进生,更值得随时留心他们的长处,一旦发现他们有值得表扬的地方,就借机用“升温”的办法造势,大加表扬,使其他后进生也产生自己该学习好的趋从心理,这是转化后进生的一个重要的方法。本着对后进生前途负责的态度,防止他们只重视老师肯定的方面,而忽视自己的缺点和危害,产生错误再现,老师在表扬后,对其不足方面用“假如×××同学,能在×××方面努力,就会成为更了不起的同学”之类的话去提醒他们,要求其扬长避短,会使他们乐意接受老师指出的不足而加倍努力,不断进步。教师对后进生的转化要有耐心,不可能一蹴而就。在转化过程中,后进生故态复萌,出现反复,是一种正常的现象。对这种十分艰苦的工作,教师一定要有满腔的热情,遵循教育规律,“反复抓,抓反复”,因势利导,使后进生保持不断前进的势头。如果没有一个长期、耐心教育转化后进生的心理准备,教师很容易丧失对他们的信心,甚至认为他们已经“无可救药,没有希望了”。要知道“一口吃不出一个胖子来”,雕刻一座石像尚需很长的时间,更何况是塑造人的灵魂。历史上有如牛顿、爱迪生、拿破伦在中小学阶段都被看作是平庸的人,后来却都成了世界上著名的人物。所以,教师要耐心教导学生直到开花结果。后进生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每个人都有其不同的特点,对他们进行教育时,要针对其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积极探索新方法和技巧,才能取得实效。不论采取什么方式,都要实事求是,以理服人,摒弃对后进生的偏见,多给后进生一些爱心,让爱的阳光温暖后进生的心灵,让爱的雨露滋润后进生的成长。
2.学校在制度的制定、评价体系上要注意考虑到后进生的教育。在学校工作中要专门制定一系列的后进生转化机制,把后进生工作作为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一项内容。比如家长学校学习培训制度,后进生的定时家访制度,后进生帮扶制度,召开座谈会制度以及建立后进生转化记录,将转化后进生工作纳入教师考核等等,切实将转化后进生工作落到实处。现在学校对学生的评价大都以成绩为主要指标,而忽视了学生其他方面。现在的评价体系正好抓住了后进生的寸之所短,所以应进一步改革和完善评价制度,重视对学生全面的考核,以激励学生为主,让所有学生都能感觉到自己的闪光点,让他们看到希望,激发内在潜力,树立起不断进步信心。
(四)社会对策
1.政府要加快农村经济和城市经济的协调发展,缩小贫富差距,坚决打击和清理不良社会现象,消除一切对孩子的不良影响。比如:读书为钱、为权等。消除不健康的传媒。现在对孩子不良影响最大的是网吧,据笔者了解,有不少青少年为此辍学。在农村不少地区有比较严重的封建迷信与赌博现象,还有待进一步文明农村的社会风气。
2.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要严格治理市场经济中的不健康因素,打击不健康的娱乐项目、不良的生活方式,从而减少对学生的负面影响。新闻媒体、娱乐电视要积极弘扬正确的价值观念,加大对青少年的宣传教育力度。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正确的社会价值观。
3.国家进一步改革和完善现行的高考制度,加强职业教育,进一步扩大就业渠道,建立和健全对学校评价的科学体系,树立科学的育人观。这样,才不会让各级各类中小学被高考指挥棒牵着鼻子走,只注重学生的成绩,忽视学生的思想教育。这样,可以从源头上最大化的减少后进生的形成。教育主管部门也要花大力气检查、督促学校对学生思想教育情况,别把眼睛只盯着升学率,别让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在校园里成为空谈。
(五)学校、家庭、社会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形成合力是取得后进生教育成功的关键
长期以来,在教育学生特别是后进生问题上,校外教育与校内教育配合的不够。一方面,学校苦口婆心的教育后进生,另一方面,社会上不关心和讽刺后进生的现象比较普遍,从而淡化了学校教育。为此,在后进生转化过程中,我们既要充分发挥学校主导作用,又要利用校外因素对他们的积极影响,尤其要十分重视家庭教育的作用,做好后进生家长的工作,取得家长的配合和帮助,达到共同教育的目的。
1.变学校单向联系为双向交流。在长期的家校联系上,只有教师家访制度,而没有家长校访的习惯,家长往往是“无事不登三宝殿”,上门“告状”的居多。如何改变这一状况呢?实行“三互”是个好办法,强调互访、要求互励、注重互谅。从互访来看,学校有固定的家访日,家长校访接待日,逐步建立家校互访制度。尽量做到既要求教师走访家长,又倡导家长走访教师;既有学校召开的家长会,又有家长应邀的座谈会;既有口头交流,又有书面联络。鼓励家长参加学校的一些活动,如节日庆祝活动,团队会,运动会等等。通过互访,可以掌握学生在家庭这个“小世界”中所处的角色地位,家长不仅可以了解孩子在校的表现,也可以了解孩子在学生群体中的位置和在教师心目中的印象。这样,教师、家长对学生的看法逐步趋于一致,为形成教育合力打下良好的基础。从互励来看,学校通过多种途径听取家长意见,改进工作,对家长成功的教育方法也能及时给予肯定。学校和家长互相支持,互相勉励,互相促进,共同搞好学生的教育。从互谅来看,由于家校交往频繁,联系密切,增进了互相理解,使家长们体会到教师工作之甘苦,主动配合教育。教师、家长互相信赖、体谅,使学校和家庭配合更加默契。重要的要家校统一,即力求达到教育方法、内容上的协调配合,共同施教。首先,应开展“学生过错心理诊断”。后进生极易犯各种错误,如何正确地分析其过错的心理,并采取有效的方法去教育,应当和家长取得配合。具体可以分为四步:第一步,由学生填写学生基本情况、家庭基本情况,家长、教师共同填写学生过错行为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主要事实;第二步,家校共同分析原因,研究矫正措施;第三步,进行效验跟踪记载;第四步,开展矫正评价。其次,建立“学生思想品德评价”制度,实行家校联合施教。尽力做到评价标准精确化,评价方法简要化,评价术语通俗化,建立起一个适合学校、家庭共同鉴定学生品德的评价标准。每学期由家长和教师在期中、期末进行两次全面评估,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一个共同的尺度,从而形成教育“合力”的基础条件。再次,充分利用学生家庭所具有的实践教育优势,将家校综合施教交汇于“行为训练”中。教师将学生守则及一些规范的内容化为可实践的东西,让学生分阶段,有重点地在家中“练习”,并请家长把“练习”的结果和老师进行沟通。如热爱劳动、爱护粮食、尊敬长辈等等教育,都可以化为“行为训练”的内容。
2.要适当选用家访的形式。教师利用散步或走亲访友的机会顺便访问后进生的家庭,与家长谈一下后进生的情况,利于增进师长、师生之间的感情。这种家访的好处是显得自然,节省时间和精力,家长和学生都感到亲切,没有紧张感。当后进生取得进步或受到奖励后,教师抓时机,前往家中向其父母报喜,以示祝贺,家长和学生都会受到鼓舞,感到高兴。在良好的气氛中,教师借机勉励后进生更上一层楼,或适当指出不足,提出合理化建议,其成效将会大不一样。给家庭困难的后进生送去师生们捐的钱物,帮助其找一找摆脱困境的途径,把人间的真情实意无私地奉献给后进生及其家庭。给精神上受到打击的后进生送去一份安慰,送去一份爱,都会化作一份巨大动力,鼓舞后进生克服困难,振作精神,勇往直前。在后进生染上了疾病,教师毋忘去探望,把保尔、张海迪等榜样推荐给他们,会激起他们同病魔斗争的勇气。同时,也会感化家长今后全力配合班主任做好转化工作。
后进生教育工作是摆在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工作,是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何况后进生并不是一无是处,在某些方面可能比“优等生”还要可爱一些。他们也渴望享受生命并追求成功,只要我们正确的认识、了解,真诚的帮助、教育,给他们以深情的关注,贴心的爱抚,真诚的引导,不倦的教诲,后进生也会放出光彩来。让我们用“爱心”去滋润每一位后进生,用“细心”去捕捉他们的闪光点,用“耐心”去迎接反复的挑战。总之,后进生教育的过程是一项长期的、需要用“心”的工程。“众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如果社会各种有益的力量能一起齐抓共管,后进生一定能教育成为社会主义的有用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