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初级中学“和谐互助”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
——以顺德区容桂红旗初级中学为例
2015-01-30陈成德
陈成德
(红旗初级中学,广东 顺德 528305)
一、“和谐互助”教学概述
“和谐互助”教学,又称“同伴互助教学”,简单地说就是以同桌的学生为一个单元组,学习优秀的做“师傅”,学习较弱的当“学友”,师友互助学习,共同提高。通过“和谐互助”教学模式,可以促使学生之间形成和谐友好的课堂组织关系;可以促使学生学会独立思考、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共同学习;可以促使学生之间相互影响,弥补自身的不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挖掘学生的智慧潜能,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可以使学生感受到他人的关心和爱护,学会体谅他人、关爱他人的美好品德。可见,“和谐互助”教学有其可取之处,值得应用于教学中。
二、乡镇初级中学“和谐互助”教学的主要目标与内容
(一)实施“和谐互助”教学的背景
“乡镇初级中学”指的是镇级义务教育初级中学,其中顺德区容桂红旗初级中学就是一所较为典型的乡镇初级中学。学校处于城乡结合部,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社会环境的剧烈变化,乡镇初级中学的生源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特别是珠三角地区,有大量的外来务工人员,生源结构复杂多样,家长素质参差不齐,乡镇初级中学学生学习成绩参差不齐,生活经历、思想复杂多样。另外,初中阶段的学生,自我意识较强,渴望独立和受到尊重,青春期的心理特点明显,一方面希望挣脱家长和老师的各种束缚,另一方面又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愿意与同学、朋友交流。
(二)乡镇初级中学“和谐互助”教学的主要目标
1.探索符合初中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规律及乡镇中学的新型“和谐互助”课堂教学策略,努力创设自由民主的教学氛围,使课堂充满活力。
2.使教师们在一个良好的氛围中,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形成自己的风格和特色,打造一支专业过硬、业务娴熟、敬业爱岗的专业教师队伍。
3.让学生成为一个有血有肉的、身心和谐发展的人。
(三)乡镇初级中学“和谐互助”教学的主要内容
1.制定行之有效的导学案
对乡镇初级中学学生的性格、特点、兴趣、学习方式、学习能力等相关方面进行了解,结合教材,研讨具有学科特点,有利于学生进行和谐互助学习的导学案。在利用导学案进行具体的课堂授课过程中,教师应仔细观察学生的预习交流情况,哪些问题可以通过预习掌握,包括概念、例题、课本习题,哪些问题存在疑问,哪些问题通过师友互助交流得以解决。师友交流中遇到的困惑,教师应参与其中,并掌握好该环节的教学。
2.注重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
“和谐互助”教学策略采用师友一对一的跟进式方式,课堂上,学生问学生、学生教学生、学生检查学生、学生影响学生、学生引领学生,几乎完全颠覆了原有课堂教学中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方式。顺德区容桂红旗初级中学一直重视“和谐互助”教学策略的运用,充分发挥学生的才能,激发学生的智慧,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促使学生独立完成知识点的概括、教学知识的总结并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真正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
3.开展捆绑式教学评价
为了促使“和谐互助”教学方法在顺德区容桂红旗初级中学得到切实可行的应用,进行捆绑式教学评价是非常必要的。所谓捆绑式评价是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以“师友”为单位进行评价得分,或把“师友”中每个人的得分加在一起,将各“师友”总分进行比较。“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评价模式,让学生时刻感受到自身的责任,从而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在顺德区容桂红旗初级中学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捆绑式评价,对每一组“师友”的总成绩、课堂表现等相关方面进行评价,设“最佳师傅”“最佳学友”奖,表彰取得较大进步的师友,学友上级为师傅,其主要负责跟进表现不佳的“师友”。在此之后的教学中,教师适当帮助表现不佳的“师友”,提高“师友”的整体水平。
三、乡镇初级中学“和谐互助”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顺德区容桂红旗初级中学开展“和谐互助”教学实践已2年,收到了初步的效果。
教师的教研积极性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了一定的提高,笔者结合多年教学经验及相关资料,认为顺德区容桂红旗初级中学“和谐互助”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如下方面。
(一)“和谐互助”教学认同度高,但仍然有部分教师流于形式操作
从收集到的《红旗中学实施“和谐互助”教学情况调查表》统计后发现,90%以上的教师认为“和谐互助”教学容易操作,切实可行,并自觉运用到教学实际中。一些兄弟学校到本校听课交流后,也非常认可,主动向其学校申请再安排到本校学习。实践证明,推行“和谐互助”教学力度大的教师,其任教班级学生的成绩提高得快,从各班成绩的统计反映出:教师只要认真推行“和谐互助”教学,其所任教班级的成绩提高率高达100%。但一些只是局限于和谐互助表面形式的教师所任教班级的成绩提高不明显,原因在于部分教师观念上不容易接受新方法,怕麻烦,倾向于传统的满堂灌。
(二)导学案规范了教学流程,但却弱化了教师个人教学风格
导学案内根据不同课型设计了完整的教学流程及教学内容,使用起来非常方便。但也容易造成一些教师机械死板地套用导学案,将导学案当成新的配套练习使用,弱化了对教师研究教学法的要求,不利于培养教师不断探究学法、教法,从而不利于形成富有个人魅力和活力的教学风格,不利于教学创新,教学效果也必然受到影响。
(三)捆绑评价对学生促进作用大,但对教师的激励效果不明显
对师友结对实行捆绑式评价,这种做法确实对成绩好的师傅和成绩暂时落后的学友促进比较大。因为通过捆绑式评价,让师友在学习、思想、生活各方面互相学习、互相促进,特别适合外来人口较为集中的乡镇初级中学的学生实际,从而起到互相融合、和谐共处、共同进步的作用,学生对其认同度高。从与学生交谈、师友感言及对《红旗中学实施和谐互助教学情况调查表》的统计反映:学生从原来的不习惯到逐渐喜欢,感到师友结对有利于双方互相促进,共同进步。100%的学生赞同学校推行“和谐互助”教学,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也不断得到了提高。以刚毕业的初三学生情况进行统计,90%的学生学习成绩都不同程度地得到提高,特别是中上层次的学生,其升中成绩在同类初中的优秀率从初二的中位跃升前列,一批做师傅的学生的学习成绩进入全区中考前列。成绩差的学生也得到了关注、关心和帮助,有效地减少了问题学生的出现。
但对教师而言,“和谐互助”教学策略对教师激励作用不明显。教师虽然思想上认可,但“和谐互助”教学策略基本上依靠教师的自觉执行,执行得好一些的,其效果就明显一点,执行不好的效果就差一些,缺乏有效的激励措施,学校对执行和谐没有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可操作性强的教师量化评价方案。学校相关的教学管理制度还没有形成,管理督促工作还不到位。
四、乡镇初级中学实施“和谐互助”教学策略的有效对策
珠三角地区乡镇初级中学的学生容易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产生不良的心理现象。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地、合理地、有效地开展“和谐互助”教学,可以逐渐改善学生的不良心理,促使学生投入到学习中。在珠三角乡镇中学以及顺德区容桂红旗初级中学开展“和谐互助”教学策略的有效对策为:
(一)加大教改推行力度,着力营造“和谐互助”教学氛围
1.加强对教师的培训。采取开放办学,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方法,结合专家引领、名师指导、骨干教师带头等形式,以及请专家到校作全国教改形势分析等,总结实施“和谐互助”教学的好处与优点。
2.升旗仪式后让优秀师友发表在实施和谐互助过程中的进步感言,通过学校广播、宣传栏等宣传、表彰优秀师友,形成推行“和谐互助”教学的良好氛围,让所有教师从思想上、观念上得到更新,主动适应新形势发展,不怕辛苦,从内心自觉自愿推行“和谐互助”教学。
(二)优化导学案教学流程,给予教师个人风格发挥空间
1.导学案的编写增加了二次备课的留白,让教师在二次备课中更好地设计学法与教法。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施展个人风格的空间。
2.不断发掘导学案使用得好、富有课堂活力、个人教学风格突出的教师开展公开课、示范课,精心做好总结、点评,不断提高导学案的使用效果。
3.加大导学案二次备课情况的检查力度,杜绝出现机械式使用导学案情况的出现。
(三)完善监督评价机制,助推教师积极参与“和谐教学”活动
红旗中学“和谐互助”教学对学生进行的捆绑式评价效果良好,而教师实际推行中出现积极与不够积极,创新使用与机械简单应付使用共存的情况,这就有必要加大对教师推行“和谐互助”教学情况的督促和落实力度,完善对教师方面的相关评价机制。为此,学校制订了《红旗中学教师实施和谐互助评价方案》,从学生、家长、教师三方评价教师推行“和谐互助”教学的情况。
1.定期向学生、家长、教师发放推行“和谐互助”教学情况的调查表,向学生全面了解每位教师的推行、执行情况,根据使用情况按优、良、中、差4个等级列入教师教改实绩考核中。
2.将师友捆绑成绩列入教师的教学实绩考核。学校制订切实可行的关于教师推进和谐互助成效的实绩评价方案,根据每对师友的进步幅度,进行量化统计,根据师友进步率的高低给予教师相应奖励,评选出课改积极分子。将评价机制落到实处,进一步激发教师开展“和谐互助”教学的积极性。
3.在评优中优先奖励“和谐互助”教学有成效的教师。学校在年度考核、优秀教师等各类评奖、评优中形成优先考虑积极开展“和谐互助”教学策略且成效明显的教师机制,进一步形成以积极开展教改为荣、勇于探索、不断进取的良好教研氛围。
五、结语
受城镇化进程的影响,珠三角乡镇居住着来自全国各地的人员,生源结构发生很大变化,致使珠三角乡镇初级中学生源呈现复杂化。学生在此种环境下生活、学习、成长,容易受到不良影响。要使学生在乡镇中学中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程学习中,在学校教学过程中开展“和谐互助”教学是非常必要的,这可以促使学生健康地成长。以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为宗旨,以全面提升孩子素质为前提,以适应新时期教育的需要为教学目的的“和谐互助”教学策略,可以改革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环境等,促使乡镇中学教学得到较大程度地改善,为学校培养出素质高、知识丰富、能力强的人才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李志刚,谢华善.“和谐互助”教学策略研究概述[J].中国教育学刊,2010(S2).
[2]宋洁.“和谐互助”式教学策略在中职德育课堂的运用[J].家教世界,2013(02).
[3]张文华,熊伟章.基于学生认知发展的“物质结构与性质”核心知识的教学策略研究——人教版《物质结构与性质》教学设计之教材分析[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17分会场摘要集[C].2010.
[4]刘如平,许春芳,刁瑞珍,等.贫困地区农村小学教学策略的理论与实践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
[5]陈畅.“互助教学模式”在高职计算机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成人教育,2007(10).
[6]张金.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协作互动的教学策略研究[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河北卷)[C].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