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中国梦的起点与指路明灯
——评《寄给青年朋友们——因为祖国》
2015-01-30李桂平游玉佩
□文│李桂平 游玉佩
践行中国梦的起点与指路明灯
——评《寄给青年朋友们——因为祖国》
□文│李桂平 游玉佩
爱国主义是中华儿女对祖国的最高精神情感。历史危亡时刻,无数仁人志士为了祖国前途和人民幸福,奋起抗争,不惜付出宝贵的生命,谱写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诗篇。他们怀揣着同一个梦想,那就是民族和国家的独立自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再一次对这一梦想进行凝练和升华,鲜明地提出“中国梦”,高度概括了新时期爱国主义的实质和内涵。
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多元文化的碰撞导致一些青年朋友的爱国主义意识日益淡薄,如何在不引起逆反的同时唤起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对推进新时期爱国主义教育、加快中国梦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寄给青年朋友们——因为祖国》(湖南人民出版社2014年9月出版)将爱国主义的内涵、情与理、古今中外差异、思与行等问题娓娓道来,为广大青年认识和理解爱国主义指明了方向。
直面回答与理性思辨相结合,阐释爱国主义的实质内涵与形式特征。该书以电子邮件形式展开整体内容,让人耳目一新。书信语气平易近人,亲和力强。在回答青年朋友的问题时,以实例分析与理性启发为主,循循善诱,一改同类读物居高临下的政治说教姿态,更易被读者接受。从分析祖国与国家、爱国主义与军国主义、爱国与爱党、人权与主权等的细微差别入手,使读者对爱国的实质内涵、行为特征、政治内容等有了全面认识,自然而然意识到爱故土、爱人民、爱历史文化、爱国家都是爱国主义的最基本的内容。通过对国际主义、军国主义、民族精神与爱国主义的甄辩,提出判断一个国家能否成为人们爱国的对象,最根本要看其制度设计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其国家行为是否有利于人民的根本利益,这为青年朋友识别虚假爱国和避免盲目爱国提供了标准。
古今演化与中外见解相对比,畅谈爱国主义的时空差异与新时期诉求。爱国主义有其历史范畴、又有地域层次差异,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阐述中国梦时提到,“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国家的、民族的,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任何爱国主义都打着时代和文化的烙印。古代爱国名将岳飞、文天祥等忠君爱国,而改革开放后出现“海外移民”“外国军团”“跨国婚姻”就不爱国吗?这些无疑对青年爱国主义的认知产生影响。该书并不直接对这些问题进行是非认定,而是分析爱国主义的历史变迁和不同层次爱国主体及其责任,潜移默化中使读者理解把握爱国主义的新时期诉求。
大国心态与从我做起相融合,传递中国梦的正能量和个体实践途径。中国迅速崛起并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使世界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国外势力在羡慕的同时难免嫉妒,抛出“中国威胁论”“中国人权”等论调,甚至故意扭曲中国历史和现状。该书以“钓鱼岛争端”“抵制洋货”等典型事件为切入点,引导青年朋友摒弃咄咄逼人的强者心态或刺激反应式的弱者心态,以理性与平和心态向世界传递中国梦的正能量。在谈论雷锋精神、创新精神、留学归国等个体行为中,让青年朋友认识到爱国其实很简单,可以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关爱周边的人做起,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该书饱含作者对新时期爱国主义的深入思考,为青年朋友解疑释惑,同时又给予明确的行为导向,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指导作用,无疑是一本优秀的通俗理论读物。
(作者单位: 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