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华文媒体美国印象

2015-01-30曹素妨

中国传媒科技 2015年2期
关键词:特派记者制播华文

本刊特派记者|曹素妨

华文媒体美国印象

本刊特派记者|曹素妨

绝大多数美籍华人具有“祖国”意识,中国是老侨的“原乡”,是新侨认知上的文化归属。尤其是第一代移民(新侨),他们对于华文媒体的需求更加强烈,他们需要通过华文媒体了解美国、牵挂中国,华文媒体成为许多华人每日生活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和精神伴侣。

华人在美国仅占1.2%的比例,却能支撑起数目众多的华文媒体。然而,当新闻爆炸式涌现,当免费成为常态,美国的华文媒体,不论是电视媒体,还是报纸媒体,亦或是新兴媒体,却能以收费的姿态谈古论今。

美国媒体发展的井然有序,得益于其媒体生态环境和市场运行机制,当新技术或新事物带来新的革新或改变时,也会处理的冷静和理智。

首先,相对于国内用户更多的倾向于从新媒体或自媒体获取信息,美国的大众更倾向于“忠实”于传统媒体,所以,即使新的数字媒体扑面而来,传统的电视、广播、报纸依然有自己的生存土壤和空间。

其次,在美国,由于其健全的知识产权法,新媒体的来袭,对于报纸媒体机构而言,不会形成内部“自己人打自己人”的状况,因为其创造的内容不会轻易受到侵犯,读者用户的转移,也是从自家的一亩田地跑到自家的另外一亩田地,不会出现大量用户的“水土流失”,这是跟国内情况不太一样的地方。

在国内,新媒体的出现更像是一位不速之客,给传统媒体带来的可能是“一半海水,一半火焰”,有些冥冥中的矛盾,比如,既依赖又排斥,既有欢喜又有忧愁。新媒体对美国电视媒体来说,更算不上是冲击,因为美国的广播电视节目管理早就走过了从“制播合一”体系向“制播分离”体系过渡的过程,并直接带动了其节目生产等内容产业的崛起,所以,美国的电视媒体更准确的叫法应该是内容生产商,渠道传播商的竞争对于内容生产商来说,更多的是利好。

另外,在美国自由的市场机制中,由于准入门槛比较低,所以报纸、电视台数量庞大,规模可以说是遍地开花。但与此同时,媒体更多的是独立运营,自负盈亏,所以停刊、关台会是自由市场竞争的常态。一些社区报纸,由于规模不是很大,不会像国内这样对新媒体斥巨资投资,新媒体或者媒体融合不是他们的唯一出口,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跟着“盈利”找出口,或成为他们更切实际的做法。

美国媒体生态,更像是一棵大树,不可能轻易被连根拔起,新媒体会是其锦上添花的一笔,而不是颠覆、推倒重来。在国内,对有些媒体来说,推倒重来或许不是一件不好的事情,反倒是另外一种意义上的重生和蜕变。

众所周知,中国的新媒体发展进程某种程度上甚至要快国外一步,但距离“瓜熟蒂落”还需一段相当长的时间,不过如果我们能站在美国新媒体趋势的开启者身上,从纵身一跃到学会独立飞翔的话,也是一件可喜可贺的事情。

猜你喜欢

特派记者制播华文
“和而不同”的华文教育
融媒体时代电视台网络化制播业务的安全防护对策研究
义不容辞,争为华文教育的“播种人”——连线常州外派华文教师
乌政府与东部武装换俘200多人
浅议小学语文阅读指导策略
英法德等数十国﹃禁飞波音﹄
大数据背景下网络综艺节目的制播模式新变化研究
美剧在中国流行的原因及借鉴意义
浅析国内电视真人秀节目营销现状
全国团结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