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首席论衡·破解信用信息归集难的理性路径

2015-01-30王宁江

浙江经济 2015年12期
关键词:服务网法人政务

王宁江

·首席论衡·破解信用信息归集难的理性路径

王宁江

各地在建设信用信息共享交换平台、整合本地区各单位履行公共管理职能信用信息的过程中,不约而同地都会碰到一个共同的难题,那就是信息归集难。各地也想了很多办法,如制定法规,明确信用信息报送是各单位的法定义务;加强考核,通过打分来影响各个单位评先评优;经费支持,希望各个单位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提高本行业信息归集水平;强调重视,由领导亲自开会布置明确落实任务;上门拜访,挨家挨户上门主动提供服务;还有亲情攻势等等。不可谓没有尽心尽力。

印象中,早在十余年前,理论界和实践者就在提“信息孤岛”,政府掌握着丰富的信用信息资源,但大多数各自为政,缺乏整合。于是乎,大家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树立“部门信息是政府信息”的理念,加大信息整合力度。但时至今日,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部门间掌握的资源数据还是难以实现有效共享,尤其是一些“信息强势”部门,居企业信息优势之位,不愿意或不情愿把本部门信息拿出来。

国家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出台了《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该条例核心思想是“公示”二字。总理多个场合强调“一证一码”,近期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法人和其他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建设总体方案,这是构筑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全国统一市场的重要改革举措,能促进公共管理水平提升和交易成本下降。据我所知,国家发改委等部委办牵头“一码”制度的推出也是经历曲折反复,若不是总理的“一锤定音”,恐怕还需协调。这“一码”是政务数字化的关键和基础。曾几何时,各单位名目繁多的“码、证”代表着部门权力,就像一把锁,锁着各自的“信息领地”。改革破了锁,希望部门不要扎起新的篱笆。

从公示到“一码”的推出,一环扣着一环,在顶层上为最终破解信息归集和共享难题进行了制度设计。万事俱备,东风已至。从浙江的实践看,这东风便是政务服务网。2013年11月,浙江省政府启动政务服务网建设,2014年6月,正式运行。政务服务网将是实现信息共享的理性路径,分三个阶段:一是梳理部门权力清单;二是实现部门行权数字化;三是通过政务服务网“一网打尽”。描绘一下政务服务网理想化的运作状态:政府对居民和法人的所有权力在政务服务网公开,政府对居民和法人的所有行权在政府服务网实现,政府对居民和法人的所有政务信息在政务服务网公开。这是全新的政务“互联网+”模式。

从数据角度看,政务服务网模式,一是实现了交换前置,这是颠覆性的。原来数据是分散在各部门业务系统,需要通过交换平台才能实现信息共享,而现在数据将随着业务第一时间在政务服务网“落地”,这将彻底打破“信息孤岛”。一般意义的数据交换过程已经前移到窗口终端,或者也可以理解已经没有了交换一说。

二是实现了落地即分发。根据政府部门履职主题应用需求,在政务服务网落地的数据,第一时间可按照“一码”标准和应用目录进行分发,实现数据的“即需即得”。

三是实现了数据“一次产生、多次应用”的梦寐追求,再也不会出现“证明我妈是我妈”的故事,因为大数据都在政务服务网上。虽然现阶段达到这一理想状态有点难,但这是个大趋势。

各地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建设的现实方案是全面融入当地政务服务网,依托政务服务网破信用信息归集之难题,只有这样,各地信用主管部门才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制度设计、应用服务和奖惩机制建设上来。信息归集和应用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是永恒的题目。没有社会应用建平台是“自娱自乐”,同样,空谈应用没有平台是“自欺欺人”。关键在于,“以应用促归集、以归集推应用”,归集和应用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才能集大成。

作者为浙江省经济信息中心副主任、浙江省信用中心主任

猜你喜欢

服务网法人政务
中国听障儿童服务网开通助听器免费借用服务
嘉陵区:用心编织服务网 真情保障担使命
浅析我国法人人格权现状及立法建议
社区治理如何密织服务网——成都安公社区划了“五条线”
陕西省法人及其他组织违法失信“黑名单”
政务云上看政情
关于陈某政务公开申请案的启示
二维码让政务公开更直接
法定代表人于法人犯罪之管窥
筑牢基层服务网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