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贩子与大学者的故事
2015-11-06杨树荫
杨树荫
小贩子与大学者的故事
杨树荫
日前,《扬子晚报》披露了胡适先生与小饼贩子交往的一段颇为动人的史料。
据报载:1959年10月23日,名闻天下的大学者胡适先生收到一封陌生人来信,写信人叫袁瓞,是个在台北街头叫卖芝麻饼为生的年轻小贩子,喜欢研究政治,他斗胆写信向胡适先生请教:英国的内阁制与美国的总统制哪个好?
这样的求教信,倘以我们的眼光,自然是笑话:这位小贩子大概昏了头,竟然去研究英美的政治体制,已经到了街头卖饼的地步,便只管卖饼,只管赚钱,做个小本生意,图个蝇头小利,还能有何求?况且胡适先生至高的学术地位,是你一个小贩子说交往就能交往的么?
谁知道两天后,袁瓞居然收到胡适的回信,通篇诚恳,感人肺腑,不妨如实抄录:“我细读了你的信,很诚恳地感谢你在辛苦做饼、烤饼、卖饼之余写这一两千字的长信,把积在心中多年的话写出来寄给我……我们这里,有一个每天背着铅皮桶风雨无阻在街头上叫卖芝麻饼的人,还肯忙里偷闲关心英美的政治制度——单只这一件奇事已够使我乐观,让我高兴了。往后如有我可以帮你的事,如赠送你找不着的书之类,我一定很愿意做。”
胡适先生以挚友一般亲切热忱的回信,让街头叫卖的小贩袁瓞如沐春风,犹如暗夜行走见到了指路明灯,当即致信感谢。这以后,一来一往的书信,竟使大学者与小饼贩结下了深深的友情。胡适先生专门邀请他到胡家做客。当袁瓞踏进名重如山的胡适家时,胡适拉着他的手,笑脸相迎,欣然收下小贩的见面礼——10块芝麻饼。临别,题赠了《中国古代哲学史》《四十自述》等五本著作,说“以后需要书,尽管来拿”。
袁瓞与胡适的交往竟达两年多,其间胡适听说袁瓞鼻子里可能长了瘤,马上挥笔给台大医院院长高天成写信,说“我的好朋友袁瓞前往贵院诊断,一切治疗费用由我负担。”经医院仔细检查,是一场虚惊,却更加深了两人的忘年之交。1962年2月24日,胡适因心脏病突发猝死,袁瓞闻讯悲痛万状,赶到殡仪馆与胡适痛别,他含泪说:“今生今世我再难遇到先生这样的人了!”
发生在那个年代这样的故事,终究已是故事。然而,这平实故事所透出的深厚内涵,让今人看来,自然不胜唏嘘。
这世上已经不大会有如袁瓞那样的卖饼小贩,在社会的最低层,沿街叫卖,终日奔波,却还在勤学苦思,研究英国的内阁制、美国的总统制,这很会让现在的人嗤之以鼻:一个卖饼的,想这样的问题,自然是空想。即使搞懂了,想明白了,又能怎么样?照样还是在卖饼糊口。
这世上也不大会有如胡适那样的大学者,对一个地位卑微的无名小辈的求教,如此平等相待,如此热情洋溢。以胡适的身份,但凡结交,都是高官名流,对卖饼小贩,他也公开宣称“我的好朋友”;以胡适的时间,讲学、著作、公务社交,百忙之中难有一闲,却如此悉心提携后进,况且是一个看似前程渺茫的“后进”;以胡适的府上,往来皆鸿儒,一个小贩竟也入了胡府客人之列。胡适毕竟是胡适,越有盛名越谦和,诚如小贩泣言,世上“再难遇到先生这样的人了!”
小贩子与大学者,自然有天渊之别。然而胡适以自己的仁厚博爱,给生活在寒酸底层的小青年,送上了无望中的希望,点燃了迷茫中的光芒,更为天下学人树起了一个为人师表的模范榜样。胡适自然不凡。
袁瓞殊属不易。他在贫困的世俗尘埃中,仍然矢志不渝地在追寻自己的人格和精神。
倘若身处底层的人,都有上进之心,苦读之志,位卑人不卑,这中国的事,自然大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