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点摘编

2015-01-30

中国机构编制 2015年9期
关键词:社会保障专项监管

从专项治理走向治理现代化

臧雷振在2015年9月10日《学习时报》上撰文指出,要实现政府治理现代化必须避免对专项治理的单一性依赖,进一步挖掘政府治理政策工具,通过多样化政策工具的协同配套使用,来提升治理效能。特别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活动和运行机制非常复杂,社会结构和社会矛盾趋向多样化,要求政府治理在政策工具使用中更要合理、高效、多元。当前的专项治理中,存在着“重前期开展,轻后期评估”、“重部门协同,轻权责划分”的问题,这种治理实践流程掩饰了专项治理已有的不足,而声势浩大的前期宣传开展推广工作则放大了专项治理的成效。所以,在未来的实践中需要重拾对专项治理的效能评估,并在不断探索中予以校正。

改进政府监管社会组织的理念和方式

马庆钰在《社会科学》2015年第3期撰文指出,当前促进社会组织发展,必须改进政府的监管理念和方式。一是建立联合监督机制。对社会组织的监督要实现由过度监管向适度监管、由限制性监管向激励性监管、由单一监管向多维监管、由前置监管向后置监管的转变。政府职能部门依法形成登记审批、日常监督、税务稽查、违法审查、信息披露、公共服务、行政处罚等各环节协同管理体系,建立和完善相关部门和金融机构的联合监管机制。二是实行信息公开制度。尽快建立覆盖全国的社会组织信息平台和社会组织法人单位信息库,整合全国社会组织信息资源,规范社会组织信息公开机制和方式,搭建社会公众公益参与、慈善捐赠、投诉举报、多元监督网络,实现信息共享和社会监督。三是推行等级评估制度。建立和完善社会组织评估制度和各类社会组织评估指标体系。推行第三方评估,形成公开公正、科学有效的评估机制以及评估结果与奖优罚劣相挂钩的激励机制。四是完善社会组织退出制度。可借鉴银行业金融机构接管制度,建立社会组织“托管制度”。政府登记管理部门制定社会组织退出的执行标准和评估认定程序,完善与准入相呼应的社会组织退出制度。

世界社会保障的发展趋势

周弘、彭姝祎在《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5年第3期撰文指出,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世界社会保障呈现出三个发展趋势:一是社会保障覆盖面整体扩大,中等收入国家,特别是新兴经济体,是世界社会保障发展的主要拉动力;二是各国社会保障差距依然明显,但差距在逐渐缩小;三是走向广覆盖和多样化,逐步形成多支柱的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既关乎社会的公平和稳定,也关乎减贫扶贫、就业促进与维持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是确保经济和社会进入良性发展轨道和实现良性互动的必要工具。欧洲在国际金融危机前后的经验也证明,尽管传统的福利国家负担过重,但是良好的社会保障在应对危机中发挥了非常关键的作用,使大多数个人和家庭免于遭受毁灭性打击。也正是出于这个原因,发达国家才通过改革福利制度来实现财政平衡,从而确保福利制度的可持续;发展中国家才能持续扩大社会保障制度的覆盖面,在构建基本保障线的同时,持续改善保障水平,使社会保障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新型经济体转型困难重重

《南风窗》2015年第18期刊登了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国际政治经济学教授丹尼·罗德里克的文章。他认为,多数新兴市场国家没有连续的增长前景,主要是因为其高增速源于需求拉动而非生产率转变,反过来又受到不可持续的公私借贷所带来的暂时商品繁荣的驱动。新兴市场经济停滞的教训是必须更多关注增长的基本面。对发展中经济体而言,劳动力教育和技能培训、机构及治理改善和从低生产率到高生产率活动的结构转型是三大关键增长基本面。今天的新兴市场国家不能继续依赖制造业出口盈余作为结构转型和增长的引擎。因此,他们不得不更多地依赖于教育和制度等长期基本面因素。这些确实会带来经济增长,并且实际上是增长不可或缺的要素,但最多只能带来每年2%-3%的增长,远远落后于东亚7%-8%的增速。廉价的外部融资、充足的资本流入和大宗商品繁荣掩盖了诸多缺陷,推动新兴市场快速增长了15年。随着世界经济未来几年内所产生的较强阻力,真正强化经济政治基本面的国家,和那些依靠弄虚作假及浮躁的投资者情绪的国家,这两者将变得很容易区分。

猜你喜欢

社会保障专项监管
社会保障
“七选五”阅读专项训练
综合监管=兜底的网?
中国社会保障支出增长原因分析
经济增长与社会保障关系浅析
监管和扶持并行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放开价格后的监管
“专项巡视”,打虎上山再出发
实施“十个结合”有效监管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