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道感染的原因及预防控制措施
2015-01-30张滨滨
张滨滨
呼吸道感染的原因及预防控制措施
张滨滨
目的 探讨呼吸道感染的原因及预防控制措施。方法 选取2011年5月至2014年5月在吉林省人民医院住院的352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的病例进行分析总结,加强其预防控制措施。结果 住院3526例患者中,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为4.7%(165/3526),其中>60岁患者居多;165例呼吸道感染患者中,内科感染98例,占59.4%;外科感染29例,占17.6%;妇产科感染15例,占9.1%;儿科感染23例,占13.9%。结论 对住院患者呼吸道感染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控制,可减少医院呼吸道感染的发生。
呼吸道感染;控制;预防
呼吸系统解剖将气道分为两部分,分别称为上、下呼吸道,上呼吸道由鼻、鼻窦、咽喉构成,下呼吸道包括从气管直至终末细支气管的整个支气管树[1]。正常情况下,鼻、咽黏膜有丰富的血流,并有黏液腺分泌黏液,吸入气体在到达气管时已被加温湿润,不损伤气道,还可阻挡和清除随空气进入呼吸道的颗粒、异物,使进入肺泡的气体清洁无菌。在上呼吸道感染中 70%~80%由病毒引起,20%~25%由细菌引起[2],成人每年发生2~4次,儿童每年发生6~8次,该疾病全年皆可发病,冬春季较多[3],以鼻塞、流涕、咳嗽、咳痰等为临床表现。中医认为上呼吸道感染在治疗方面应因人、因时、因地不同,标本兼治。下呼吸道感染主要是由细菌感染引起,对儿童及老年人的健康威胁极大。近年来,随着抗生素的应用,下呼吸道感染的病死率明显下降。本研究分析我院住院患者的呼吸道感染情况,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5月至2014年5月在我院住院的 352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876例,女1650例;年龄3~83岁,平均(41.2± 2.5)岁。
1.2 诊断标准 呼吸道感染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流鼻涕、鼻塞、咽喉痛、乏力、低热或高热、全身肌肉酸痛等症状,均符合呼吸道感染的诊断标准[4]。
1.3 方法 对所有患者的体温单、护理记录单、医嘱单、病历首页、化验单等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并记录各年龄段、各科室的呼吸道感染情况及因素。
2 结果
2.1 各年龄段呼吸道感染情况 3526例患者中,<19岁12例,20~29岁10例,30~39岁16例,40~49岁20例,50~59岁36例,>60岁71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为4.7%(165/3526),其中>60岁患者居多。
2.2 各科室呼吸道感染情况 165例患者由于受到医院环境因素的感染,营养不均衡,医疗器械的创伤和医务人员操作不规范而出现了呼吸道感染,其中内科感染98例,占59.4%;外科感染29例,占17.6%;妇产科感染15例,占9.1%;儿科感染23例,占13.9%。
3 讨论
3.1 呼吸道感染的原因分析
3.1.1 环境因素 医院患者密集,人流量大造成了环境的不清洁,使空气中大量的带菌微粒进入了呼吸道。
3.1.2 饮食因素 患者本身体质较弱,又缺乏营养知识,导致呼吸道感染的发病率增加。有文献[4]报道,儿童呼吸道感染的发作与血清中锌、硒等多种微量元素的缺乏有关。当机体中某微量元素浓度降低时,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的增殖分化发生障碍,尤其是辅助性T淋巴细胞功能受损,易引起呼吸道感染。维生素缺乏特别是维生素A的缺乏与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发生密切相关[5],维生素A对呼吸道上皮细胞的分化及完善具有重要的生理作用,缺乏则使呼吸道上皮细胞的完整性受损,局部防御功能降低,易导致病原体感染。
3.1.3 各危险因素 鼻导管持续吸氧,雾化器的使用,破坏了正常呼吸道的自然屏障,削弱了气道纤毛黏液系统的清除功能,使细菌易于在受损部位繁殖感染;医务人员未遵守操作规范,接触患者后未及时进行消毒。
3.2 呼吸道感染的预防控制
我院收治的患者由于受到医院环境因素的感染,营养不均衡,医疗器械创伤和医务人员操作的不规范而出现呼吸道感染,可见医院呼吸道感染涉及各个科室,从患者入院至出院这段时间内,诊疗环境的洁净度、医务人员的无菌操作、消毒、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的管理等,任一环节发生漏洞,都可能导致患者发生呼吸道感染[6]。
3.2.1 加强教育 首先注重室内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其次,让患者掌握有关预防医院呼吸道感染的基本常识,养成不随地吐痰的卫生习惯;最后,重视消毒措施的落实,针对预防医院呼吸道感染制订严格的规章制度,增加监督检查力度,不断强化防控意识,使医务人员充分认识严格执行控制呼吸道感染标准的重要性,减少呼吸道感染的发生[7]。
3.2.2 注重营养 对患者讲述营养的重要性,多食清淡、有营养、易消化的食物以及富含维生素B、维生素C的新鲜蔬菜和水果,增加身体免疫力。患者由于发热、出汗,机体丢失大量水分和矿物质,应多饮水,每日至少 2000 ml,且饮水量应根据患者出汗量、尿量进行调整,保持机体水电解质平衡。禁油腻、冷饮、辛辣刺激性食物。
3.2.3 严格消毒 每日应对使用中的氧气湿化瓶进行消毒和更换内部的无菌液体[8]。雾化器及其管道、面罩等应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重复使用的雾化器需灭菌。每日更换诊查床,有污染时随时更换。加强治疗室、换药室、病房的消毒隔离,做好终末消毒,定期进行消毒效果监测。与患者直接接触的相关医疗器械及物品如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计等应专人专用,并及时进行消毒。
综上所述,对其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有效预防控制措施,可减少医院呼吸道感染的发生。
[1] Aydemir H,Akduman D,Piskin N.Colistin vs.the combination of colistin and rifampicin for the treatment of carbapenem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J].Epidemiol Infect,2013,141(6):1214-1222.
[2] 朱丽娟,巴华君,张飞云.神经外科病房建立人工气道患者呼吸道感染管理与控制措施[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8):243-244.
[3] Bou R,Gomar S,Hervás F.Eradication of a nosocomial outbreak of multidrug-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infections after adjusting nursing workloads and reinforcing specific precautions[J]. Enferm Infecc Microbiol Clinica,2013,31(9):584-589.
[4] 杨丹丹,徐永芬,何立.PDCA循环在预防重症颅脑外伤气管切开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的应用及效果分析[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2014,4(12):275-276.
[5] 费晓英,程素芳,范爱敏.与麻醉有关的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相关因素分析及预防[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8):104-105.
[6] Nicolay CR,Purkayastha S,Greenhalgh A,et al.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application of quality improvement methodologies from th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to surgical healthcare[J].Br J Surg,2012, 99(3):324-335.
[7] 卢凤燚,李新爱,周美青.呼吸护理对急性左心衰竭患者预防院内呼吸道感染的护理效果观察[J].吉林医学,2012,6(11):1613-1614.
[8] 魏宗赛,丁珠云,叶小兰.如何提高科室感染监控员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作用[J].医院管理论坛,2011,6(17):241-242.
R56
A
1673-5846(2015)09-0102-02
吉林省人民医院,吉林长春 13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