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转型期的社会思潮引领

2015-01-30

中共南昌市委党校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价值体系思潮价值观

李 睿

(中共南昌市委党校,江西 南昌 330031)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的今天,世界各种社会思潮在中国的传播和影响越来越迅速和强烈,中国的改革开放也进入到社会转型时期,其特点为利益冲突多发、社会矛盾凸显、社会变动加剧、社会意识多元,从而导致国内社会思潮呈现出古今交汇、中外碰撞、异同争鸣、演变加速、纷繁复杂的发展态势,对我国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对社会思潮的引导,党的十七大报告就明确指出,要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主动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有力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1]。党的十八大报告又强调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2]引领当代中国社会思潮,必须对它的性质作出准确的判断,运用科学而有效的方法,切实加强引领能力的建设。只有提高引领的效果和水平,才能化解非主流的社会思潮的消极作用,战胜各种错误思潮的挑战,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3]。

一、社会思潮形成的基础分析

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是新中国建国后社会思潮发展最为活跃的时期。出现这些思潮的原因在于中国社会正处在转型的过程中而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各种矛盾、问题与困境,面对这些矛盾问题的挑战,社会上不同的人们,尤其是知识分子,力求提出自已一套理论来解释、判断[4]和反思这些矛盾,并提出自已认为正确的解决途径和主张,力求对社会问题开出处方。那么当代社会思潮形成的社会基础如何?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1.社会变迁的迅速深入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开始进行全面的改革和开放政策,由原来的计划经济、封闭社会迅速向以现代化为基本特征的市场经济、民主政治、法治国家、多元文化、开放社会转变[5]。这种现代化的转变对于中国来说是一种根本性的转变,使中国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社会变迁迅速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不仅带来了人们生活方式和生活面貌的改变,更重要的是使人们的阶级立场、利益诉求出现了差异,而这种差异正是社会思潮形成的根源[6]。

2.社会规范的变陈出新

传统的社会规范伴随着现代化的步伐,也开始了现代化的转型,在这个转型的过程中,一方面产生了正面效应,多元化使人们有了更多的选择和自由的空间,自我意识和利益意识得到了加强。但另一方面也不可避免的产生负面效应,社会基本的是非、善恶、美丑界限被杂乱无章的多元价值所混淆,在一定程度上使人们丧失了基本的价值取向[7],出现了规范缺失和社会规范调控机制弱化等一系列问题,导致一部分人丧失了人生追求,一些生活中不规范的行为到处盛行。社会规范的变化和转型,为社会思潮的产生提供了土壤、营养和契机。

3.社会观念的多样复杂

随着我国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打破了原有的社会秩序[8]。随着多元文化的冲击和社会改革带来的影响,人们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日趋产生并且在短时间内不能够消除,特别是随着地球资源的日渐枯竭和环境的恶化,人类生存问题日趋严峻,不同的社会群体之间在资源利用、生存质量和社会影响等方面都会存在矛盾,这就使不同的社会群体之间产生不同的社会思想和价值观念[9],价值观由原来的一元走向多元,并进而发展和演变为各种社会思潮。

二、当代社会思潮的表现及其影响

当代中国社会思潮主要有八种:“左”派思潮、当代儒学、自由主义、虚无主义、个人主义、民粹主义、民族分裂主义、宗教思潮。

“左”派思潮主要是以平等平均主义的立场来攻击自由主义,强调社会公正,关注社会低层利益,这也正是当前社会所需要的。但它把改革开放中出现的一些不公平的现象,如贫富分化等,看成是资本主义私有制带来的恶果,从“左”的意识形态方面来解释改革开放中出现的问题,由此成为批判改革开放的一种思潮。

当代儒学是从20世纪70年代末期开始以儒学复兴和重构为主要任务的思想潮流。主张中国最重要的是要复兴儒学,以儒教立国,建立一个儒教社会。认为马克思主义不适合国情,要用儒学代替马克思主义。当代儒学肯定传统的价值,宣扬伦理道德观念不仅有它的合理之处,而且对当今社会有积极意义,但它用儒家学说取代马克思主义显然是在开历史倒车,在政治上是错误的。

自由主义理论最早形成于18世纪初的英国,以1776年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为标志。两百年后,自由主义传入中国。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自由主义开始消沉下去。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改革开放,自由主义思潮又再度兴起。自由主义对经济来说,主张经济自由放任的发展,政府或国家不必加以干涉,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有利于发展市场经济,有利于发展社会民主,有利于建立公平秩序,这也是我国社会所需要的价值选择;但自由主义主张不受约束的自由,则必然会侵犯他人的自由,冲撞社会的秩序,从而带来社会问题。

虚无主义是一种对事物不作具体分析,否定一切的思潮。虚无主义思潮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的全盘西化论,新文化运动分裂为马克思主义和全盘西化论两支,全盘西化论以胡适为代表,主张全盘接受西方文化。新中国成立之后,马克思主义被确立为我们的意识形态,全盘西化论失去了市场。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在拨乱返正、改革开放的条件下,虚无主义思潮又重新泛起,特别是九十年代以来,虚无主义的影响范围更加广泛和深入,涉及到学术研究、文艺创作以及教育等多个领域,影响非常恶劣。具体表现为否定和颠覆历史,打着学术研究的旗号,作翻案文章,社会危害是搞乱人们的思想,动摇人们的信念。

个人主义作为一种社会思潮,兴起于15-16世纪的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它作为资本主义时代的旗帜,在反对封建神权统治[10]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进步作用。个人主义在当代中国,主要活跃在青年群体中,以崇上标新立异为典型特征。个人取向代表了当代社会具有相当普遍性的一种思想倾向,如果过了度就成为个人主义,个人主义是破坏社会和谐、引发社会问题的重要因素。

民粹主义是一种反现代化的产物,它产生于19世纪中叶的俄国,基本精神就是维护平民的利益,反对权威、对现行体制持批判的立场。民粹主义在维护平民的利益上走向了极端,成为一些人挑动民众对抗政府的工具,之所以成为某些人利用的工具,源于民粹主义没有一个核心的价值观。

民族分裂主义思潮的滋生和蔓延有它的历史渊源和国际背景。历史渊源是帝国主义在长期的侵华过程中,一直想索取中国的边疆领土,培植亲西方势力,妄图把这些地方从中国分裂出去。国际背景是冷战后出现了第三次民族主义浪潮,这次民族主义浪潮发起于苏联和东欧上个世纪80年代的改革,根植于这些国家民族问题处理的失误,借助西方势力的支持向世界蔓延。受这些因素的影响[11],民族分裂主义表现为“台湾本土化运动”、“藏独”、“疆独”。这三股势力都是干扰中国国家的认同、破坏国家统一,带来巨大直接的现实危害的思潮。

当代宗教思潮主要有两大类,一是新兴宗教思潮,在我国多表现为邪教,如全能神邪教,这类思潮无论在思想上还是在现实中都对政府和社会有一定挑战,甚至带来社会危害,二是传统宗教复兴思潮,虽然相对平和一些,但也有一些矛盾出现。这类思潮如守望教会,反映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来处理思潮与政府和社会之间的关系。

社会思潮对社会的作用和影响,与社会思潮的性质和内容有密切的关系,主要体现在积极和消极的两个方面,社会思潮对社会的积极影响和作用一是社会思潮能够指导社会实践,为社会发展提供动力,丰富人们对现实世界的重大问题的认识,并为人们解决这些问题提供思想理论支持,为社会实践提供精神动力,激励人们的一致行动,从而对社会进步起到促进作用。二是社会思潮能够促进理论的创新,由于多种思潮的存在并相互激荡,有利于激发理论创新的活力。三是社会思潮能够促进社会治理的完善,社会思潮是反映国情民意重要的方面,是社会生活的晴雨表,有利于了解国情民意以及各项政策的制定和相关措施的落实[12]。当前我国正经历着巨大的变革,利益关系在不断调整,各种思想观念的交流碰撞异常激烈,社会思潮代表不同的社会群体从不同角度对当前社会变革的认识、要求和评价,能够帮助我们认识和把握社会发展的全局,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从而完善对社会的治理。

从消极方面而言,错误的、落后的、消极的社会思潮,对社会发展会有巨大的危害作用,一是冲击和挑战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干扰和误导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阻碍或迟滞社会的发展进程,造成人们思想意识的混乱,甚至造成社会的动乱危及国家安全。二是削弱人们对共同理想的认同,消解和冲击主流的社会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动摇人们的理想信念。三是扭曲社会价值观,破坏社会主义道德风尚。四是增加社会不稳定因素,影响社会和谐[13]。

三、凝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共识,引领当代社会思潮

面对国内多元社会的形成、各种社会思潮的涌现和挑战,靠什么引领时代潮流而又不失自我?只有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引领社会思潮、凝聚价值共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的精神和生命之魂[14],在我国各种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中居于统摄总揽的地位。由于社会思潮存在着差异性和多样性,要使这些思潮的思想文化单一、“纯而又纯”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从另一方面来说,世界上任何国家民族的生存和发展,都需要有一个主导的价值观来给予强力的支撑,否则的话,社会就会失去前进的方向,就会失去共同的道德基础,从而导致人心的涣散、造成社会的混乱。

当今世界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非常频繁,国内各种社会思潮潮起潮落,在这样的背景下,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15],党的十八大进一步提出了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可以说这是我们党积极主动地正视矛盾、化解矛盾、建设社会主义的重大战略举措,也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继续前进的重要思想保证。

形成和凝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共识,首先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要通过学校教育、理论学习、社会宣传等各种方式,广泛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尤其是从公民层面倡导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使这些道德教化、行为规范等让公民人人皆知、自觉遵守。其次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体是广大人民群众,党员、公务员、教师等要带头践行,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其职业道德的重要内容。对于模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人要加大宣传,从而形成一种激发正能量的氛围,影响更多的群众。再次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成硬约束。价值观是思想观念,似乎只能倡导弘扬,发挥软约束的作用。其实,有些内容也完全可以使其成为硬约束。比如,诚信在今天显得越来越重要,完全可以通过规则甚至法律来使其得到遵守,要使违背诚信原则的人付出代价,甚至很大的代价,从而使更多的人受到警示[16]。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引领当代社会思潮,可以从以下几个策略方面着手应对:

在宏观层面上,在社会思潮事关大是大非和政治原则的问题上,必须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动性、掌握主动权,帮助干部群众划清是非界限、澄清模糊认识[17]。加强对各种思潮的研究,以便理解它们的本质并掌握它们的动态。在分清是非、尊重差异的基础上,发挥它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创造条件。积极地寻找引领它们健康发展的方式和方法,避免因方法不当而产生不必要的纠纷和麻烦,但在关键问题上坚持应守的原则和立场。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效地、充分地吸收人类传统思想文化的积极因素,扩展自身的理论内涵,增强自身的说服力度,提高在多种思潮博弈中的竞争能力[18]。加强对各种极端错误思潮的预警和研判。其中关键在于了解错误思潮的社会影响和社会动员能力,了解其活动的动向和演变规律,预备好各种开展批判的理论力量和现实力量。

在中观层面上,首先是加以疏通调节和引导转化。对待各种错误思潮,应该通过恰当的方式加以沟通而不是不理不睬,在沟通的过程中劝导说服,努力转化。一旦爆发成为具有社会危害的事件,在依法办理的同时,更要说服教育,在一定空间允许其心理情绪的释放,降低对抗程度,化解事端。其次是按程序依法而行,依据一定的程序,及时汇报和通报,关注思潮变迁的轨迹。再次是要学会在网络世界中应对,当代思潮已经把网络作为自己最为重要的阵地,干部要学会利用微博、微信、论坛这些网络工具应对各种错误观点。一些和宣传相关的部门也要主动与媒体和网络接触。正确引导舆论,强化公众的正确价值共识,提升对于党和政府的信任度。

在微观层面上,党员干部要了解有关思想和法律、纪律和管理规定的各种知识。保持理性清醒务实的态度,对待错误思潮要有底线,引导要讲究艺术,把握好时、度、效。要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站稳政治立场,勇于担当责任。

一个正经历深刻转型的社会,必须形成和巩固最基本的、相对稳定的核心价值体系,并努力使之成为全体社会成员的价值共识。只有这样,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的发展才不会迷失正确的前进方向[19]。

[1]王永芹.当代中国多样化社会思潮发展态势与引领机制探析[J].河北学刊.2008,(06).

[2]十八大报告(全文)[N].新华网.2012-11-19.

[3]朱士群.当代中国社会思潮:回应与引领[J].新华文摘.2008,(20) .

[4]萧功秦.困境之礁上的思想水花——当代中国六大社会思潮析论[J].社会科学论坛.2010,(08).

[5]李景鹏.改革开放与中国的社会变迁[J].光明观察.2002,(06).

[6]赵金广,张骥,武树霞.科学引领多样化社会思潮的群众利益途径分析[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3,(04).

[7]凝聚多元时代的道德共识[N].中国青年报.2006-3-22.

[8]刘忠定.转型社会与社会治理工作的转型——转型期第三部门在社会矛盾消解中的作用分析[J].中国司法.2004,(08).

[9]陈新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从价值哲学的角度看[J].哲学研究.2007,(11).

[10]张屏.人文主义与文艺复兴[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1998,(04).

[11]杨发仁.民族分裂主义思潮和宗教极端主义思潮剖析[J].实事求是.2002,(03).

[12]吴晓明.当代中国的精神建设及其思想资源[J].中国社会科学.2012,(05).

[13]以理想信念导航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N].光明日报.2014-11-30.

[14]李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凝聚共识[J].瞭望.2012,(47).

[15]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上的报告[N].新华社通讯.2007-10-24.

[16]柯利.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凝聚共识[J].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2014,(03).

[17]习近平.大是大非和政治原则问题上必须打好主动仗[N].新华网.2013-08-20.

[18]陈锡喜.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增强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凝聚力[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04).

[19]李友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解与培育[J].理论月刊.2007,(06).

猜你喜欢

价值体系思潮价值观
春秋时期重民的社会思潮
我的价值观
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价值体系研究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青花瓷艺术品价值体系建构》摘要
从回归温柔敦厚到走向天马行空——当代文艺思潮的一种转向
维新思潮对中国近代体育的影响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文革” 后期的民间批判思潮(1968~19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