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网信军民融合
2015-01-30马智伟
■ 马智伟
新常态下网信军民融合
■ 马智伟
在国家的主导下,促进民用信息产业与军工电子信息产业的深度融合,实现民用信息产业与军工信息产业的技术、人才、资金、设备、信息等要素的自由流动,实现双向扩散、交流和融合,形成军民一体化发展的信息产业,不但有利于形成军地共同发展的合力,还能够大力促进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技术的创新发展及应用。
我国网信军民融合的优势和障碍
(一)我国已经具备较为完整的网信安全产业链
我国的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行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走过了萌芽期,逐渐过渡到快速发展期。目前我国网信安全产业已经初具规模,发展了较为齐全的网信安全产品,建立了基本的技术研发、产品生产和销售服务体系。一些信息安全产品的核心技术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出现了一批得到国际同行认可的优秀信息安全企业。
在网信安全产品中,已经拥有了防火墙/VPN、IDS(入侵检测系统)/ IPS(入侵防御系统)、UTM(统一威胁管理)、SOC(安全管理平台)、信息加密/身份认证、内容安全管理(防病毒、邮件安全等)、安全服务等多类主流产品,并不断涌现一些新技术和应用。
在网信安全标准方面,已经制定了网信安全标准体系框架,初步形成了网信安全基础、技术、管理、测评为主的标准体系。网信安全标准化工作已经进入到“统一领导、协调发展”的时期。国家有关部门逐步加强了对网信安全的管理,建立相应的安全产品和服务的准入制度。网信安全产品的测评认证体系也在逐步建立。
在市场需求方面,政府、电信、银行、能源、军队等仍然是网信安全企业关注的重点行业,证券、交通、教育、制造等新兴市场需求强劲,为网信安全产品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人才培养方面,各大高等院校陆续设立了网信安全的相关专业和课程,社会和企业开始进行网信安全技能的教育和培训。网信安全的专业人才日益多元化,网信安全的教育培训体系基本建立。
(二)民用网络信息技术发展对军事发展影响深刻
在高技术武器装备不断发展的今天,军事技术与民用技术的界限越来越模糊。例如,无论是巡航导弹、相控阵雷达,还是飞机、舰艇,都依赖半导体芯片的控制,而绝大多数的半导体芯片,都是以民用市场为主要目标。
长期以来,我国民用信息技术一直在为国防和军队信息化建设服务并做出了重要贡献,随着新形势的发展变化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国防和军队信息化建设对信息技术研发和产品的供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民用信息技术和产品参与国防建设的趋势更为明显,并逐步成为国防和军队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支撑力量。一方面,民用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产品的广泛应用,大大提高了现代武器装备的威力和命中精度,利用民用信息技术生产的电子器件成了现代武器装备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众多民用信息技术成为导弹、军事卫星以及其他高技术武器装备制导和控制的核心,无论是战略武器,还是战术武器,其性能的高低都与民用信息技术的关系越来越密切,民用信息技术已经对军事发展产生了重要的深刻的影响。目前国家正在采取各种措施扩大民用企业参军的渠道,未来将会有更多的民营企业、民用信息技术和产品参与到国防和军队信息化建设之中。
(三)军工行业自成体系,军地协同的自主创新体系仍未形成
目前,军工行业自成体系的状态并没有完全改变,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民用信息技术和民营企业进入国防和军队信息化建设。一些军工单位由于处于武器装备系统总体的优势地位,在配套任务分工上往往向内部倾斜,尽管一些民口单位有承担任务的条件和能力,但实际参与仍然有限。国家队军工企业经营业绩的考核评价体系,进一步促使了军工企业将配套任务内部化。目前,国家对军工企业经营业绩的考核主要是依据经济规模和经济效益,促使相关的军工企业尽量将配套任务交付给企业的相关成员单位,同时加大对民口配套单位的并购力度,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相关的竞争和创新,导致一些民用领域发展起来的信息技术和产品没有进入军工领域。
而且,我国装备竞争性采购工作虽然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是与世界主要国家相比,我国竞争性装备采购范围还不够宽、规模也不够大,竞争作为资源优化配置、激励创新的手段的作用还远没有发挥。
与此同时,目前军地信息技术研发相对封闭、力量分散,国家的网络信息技术力量的整合力度也不足,军地协同、联合攻关的自主创新体系仍未形成。一方面,信息技术在军民之间的共享和转移不够,信息技术资源闲置和信息建设技术资源不足的问题依旧存在,另一方面,军地之间信息技术合作开发,联合研制攻关的机制仍不完善。
(四)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法制建设和管理机制相对滞后
目前,我国在网信领域的立法工作仍旧相对滞后,尚难完全满足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发展的要求。网络安全和信息化的发展日新月异,这就要求相应的立法机构根据网信领域的新形势,不断更新网信领域安全立法。但是,从当前我国网信领域安全的立法现状来看,我国在这方面立法的工作滞后,部分适用的法律还是早些年的法律,针对新近出现的网络非法行为的法律有些还是空白。
同时,虽然我国目前由中央网信领导小组全面负责网信领域的各项事宜,但在实际管理工作中,仍旧存在多头领导、分散管理等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对推进网信领域军民融合带来了机制上的障碍。另外,我国的机构设置中还存着个别部门责权不清的问题,造成工作主体不清、责任不明确等影响网信领域军民融合的现象。
军民融合重点领域
(一)信息基础设施资源共享利用
信息基础设施资源军民合建共享是世界各国推进网信领域军民融合的普遍做法,它可以促进军队和民用信息基础设施更好地融为一体,进而提高整体建设以及应用效益。美国从2004年开始,就根据美国国防部联合转型路线图对网络基础设施分地面段、无线或无线电段和空基段进行重点建设。地面军用光缆采用自建、租用商业光缆等多种方式,无线段和无线电段采用局网预留民用接口方式,便于以后利用民用网络资源,在资源勘查和导航中则主要使用军民两用卫星。
俄罗斯则统筹规划军民通信需求,强调信息化建设的顶层设计和一体化管理。战略通信在固定网、卫星网等方面都实现了一定的融合。英国、法国的军事系统也都预留民用接口,以便以后的民用网络。
(二)关键信息技术联合创新
信息技术不但对国民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具有重大推动作用,而且诸多的信息技术创新与军民两用密不可分。纵观信息技术发展历史可以看出,大量民用信息技术都起源于军事信息技术,而民用信息技术的发展完善又推动了新的军事技术革命。电子计算机、互联网到物联网的三次信息化革命浪潮,都是由军事需求引发和首先应用到军事目的,而后转化为民用才得到世界范围的广泛应用和发展。不难看出,军事应用是信息技术发展最活跃的动因,最需要也最能引发信息技术创新,也最能带动民用信息技术应用发展,因此,信息技术,特别是关键信息技术的军民协同创新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三)军民信息产业一体化发展
在国家的主导下,促进民用信息产业与军工电子信息产业的深度融合,实现民用信息产业与军工信息产业的技术、人才、资金、设备、信息等要素的自由流动,实现双向扩散、交流和融合,形成军民一体化发展的信息产业,不但有利于形成军地共同发展的合力,还能够大力促进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技术的创新发展及应用。同时,通过利用国民经济产业技术,努力提升军民两用技术水平,可以形成军民一体、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从而推进我国信息产品的自主可控。
政策措施
(一)完善政策法规,提供制度保障
要完善推进网信军民融合的领导管理体系,使地方和军队的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军民融合工作统筹在高层、落实在基层,始终处于科学决策和领导之下。同时,制定发展政策,鼓励有条件的民营企业参与军品研制生产和融合式发展项目建设,建立信息领域大型试验场所和特殊实验设施的共享制度,实现基础设施富裕资源和紧缺资源的综合利用。梳理现行相关法规,增加有利于推动军民两用技术发展、军用民品采购等条款。
(二)引导军民聚力突破关键信息技术
要瞄准制约网信发展的关键技术瓶颈问题,通过国家相关的科技计划,加大对相关核心关键信息技术科研项目的支持力度。通过设立专项和重大工程,突破核心技术,解决关键设备受制于人的问题。同时要鼓励军地科研院所、高校、企业和各使用方开展联合攻关。要建立网信领域军民融合的创新体系,集中军地优势科技资源,进行联合攻关。要加强产学研一体化,积极鼓励各类创新实体联合申请和开发项目,鼓励大企业和具有技术优势的科研院所、高校在产品研发、生产和技术支持上实施强强联合。
(三)制定网信领域军民通用技术标准
从顶层设计入手,实施标准化战略,通过探索有利于信息化建设的军民融合、更加开放和有效的标准化工作机制和模式,促进军民标准兼容。要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逐步打破部门以及行业之间的界限,军队和地方之间协同制定一套符合国情、符合实际的统一的军民信息技术通用标准体系,鼓励军队相关单位积极参与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的研制,设定期限强制消除因技术标准提至不同而形成的信息壁垒。提升军民产品通用度,军事信息系统研制和设备采购,尽可能采用国家标准。提升电子信息产品的通用化、标准化和系列程度,为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军民互通、互用提供技术体系的保障。同时,对现行军用标准和规范进行梳理,淘汰落后的标准。
(作者单位: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
中航工业昌飞助力国产大飞机早日翱翔蓝天
C919大型客机(COMAC C919),是中国首款按照最新国际适航标准研制的干线民用飞机,于2008年开始研制。中航工业昌飞2009年参与C919大型客机的研制,凭借公司多年来在钛合金机械加工、复合材料成型以及数字化装配等领域取得的技术优势和丰富经验,取得了C919机体结构“前缘缝翼”和“后缘襟翼”两大工作包的研制工作,这也是C919机体结构件中加工装配难度最大的工作包之一。
昌飞公司承担的C919大型客机的前缘缝翼、后缘襟翼工作包主要有4架份,其中铁鸟试验件1架份、本机件3架份。同时还承担了千余件襟翼许用值摸底试验件、襟许用值试验件的制造以及4项关键技术攻关课题等任务。
昌飞公司依托数字化生产平台,对项目的研制进行了全面管控。结合详细的WBS研制计划,配合中国商飞公司开展并行作业,先后完成了工艺审查、工艺准备、生产准备、材料采购及特种工艺审核等工作。针对项目研制过程中大型钛合金零件加工、高精度复合材料成型等工艺难题,昌飞公司成立了专项课题进行攻关,均得到圆满解决,为相关产品的制造扫清了障碍。
目前,昌飞公司正在开展千余件襟许用值试验件的制造以及前缘缝翼、后缘襟翼本机件的研制工作。按照计划节点,前者将于2015年底完成,后者将于2016年3季度交付。
(李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