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歌《小河淌水》经久不衰的传奇

2015-01-30黄丽萍新疆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54

中国民族博览 2015年11期
关键词:宋祖英小河民歌

黄丽萍(新疆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4)

民歌《小河淌水》经久不衰的传奇

黄丽萍
(新疆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4)

本文主要是对黄虹演唱的《小河淌水》和经过宋祖英演唱的改编以后的《小河淌水》的不同演唱方式的比较,以及对歌曲原型及作品所属问题的浅析。

《小河淌水》;民歌;改编

一、作品与作者简介

说到《小河淌水》,可能不得不说一下几十年来作品版权与所属的争议问题。《小河淌水》是一首云南民歌,歌曲细腻、婉转,表达了少女对情哥哥的强烈思念之情。高粱——云南大姚县人,原为云南省音乐舞蹈家协会主席,著名音乐家,有原创歌曲伊克昭蒙民歌《蒙古小夜曲》《赶马调》和1943年在颠南抗日前线创作的《大田栽秧秧连秧》(又名秧歌),也是现今一直存在争论的《小河淌水》的原型歌曲,发表于1951的《新月刊》上等作品。尹宜公——云南弥渡县人,云南民族出版社总编辑,也是当时抗日战争时期时“南风合唱团”的领导人,所作歌曲最为出名的便是今天我们看见的《小河淌水》,于1947年在云娜弥渡地区听到当地山歌《放羊调》以后将旋律改编而成,后尹宜公又说是听着华名邦哼唱出来改编而成,由作者本人作词,并于当年在《教学唱》上发表完成,后1956年经黄虹,林音芝改动少许,添加了第二段的唱词和一些音的时值上有所改动。几十年来作品的版权所属问题一直被争执不下,可是也有大量的资料表明,弥渡这一地区确实没有找到《小河淌水》的原型,所以我们大概可以说尹宜公的《小河淌水》是改编歌曲《大田栽秧秧连秧》而成的,但是尹宜公把歌曲旋律细微改动后自己填的词更是将歌曲原型本来的意思改变了,从内容上来说,这完全就是两个不同的作品,前者表现的更多的还是抗日战争时期人们生活的美好,后者却是纯纯地表达了一个青春小女生对情哥哥的思念之情,感情细腻深刻。如果说《大田秧歌秧连秧》是一条龙,那么此时经尹宜公改动后的《小河淌水》必定是点上了睛,赋予歌曲有了新的生命,也让后世传唱者更为动情的去诠释这首歌曲。所以无论是旋律或者歌词本身二者都是相辅相成的,而人们所知道的,就是有一首云南民歌,被传唱多年经久不衰,与《茉莉花》一样被世界所熟知,这首歌被誉为东方小夜曲,歌名叫作《小河淌水》,有这样的殊荣就够了。

二、两个不同的演绎版本

(一)黄虹

原名黄琼芝,云南昆明人,著名歌唱家,生在一个热爱歌舞的家庭,身处一个民族音乐繁盛的地域,早年投身于抗日战争与革命之中,从小受到民间音乐的影响,长大以后成为云南省歌舞团独唱演员,1951年歌唱家黄虹在云南“中苏友好月”时为苏联好友演唱的《小河淌水》在国际舞台上被首次传唱开来,并且被外国所知晓,也深深地折服了当时的观众。

当时黄虹是带着云南本土的方言来演唱的,从第一句开始“哎,月亮出来亮汪汪,亮汪汪”,这里的“月”唱的“夜”,“liang”则唱的“lian”,“chu”则唱的“cu”,“wang”唱的“wan”,歌词的出来便带出月亮,古时便有月亮代表思念的情怀,此处借景抒情,黄虹在演唱时充分把握了这一点,第一句被演绎得细腻、温柔,气息似断非断,一个字紧扣一个字,旋律向上级进,感情慢慢被推到极致,虽然说没有做到现在学院派的字正腔圆,实际上照现在看来就是一种原生态的唱法。第二句“想起我的阿哥在深山”,同样的“xiang”被唱作“xian”,“di”唱作“ni”,“ge”被唱作“guo”,这些都是典型的云南口音,这样看起来土土的唱法更是唱到人们的心底,直击人心,这一句向下级进,在这一句的演唱上的前半部分,渐渐地平淡,当唱到“在”的时候音被拉长,给人以飘渺缥缈寻找哥哥的感觉,同时旋律也在此处稍微地有点情绪起来,“深山”二字唱得深沉,让人回味。第三句旋律是第一句的重复,但是演唱的方法和第一句却不太一样,此处的情绪更加的高亢一些,速度跟第一句比起来稍快些,以承接下一句的“哥啊,哥啊哥啊”但是整体来看从黄虹演唱的歌曲本身也没有特别激烈的情绪,因为当时这个歌还是表现得细腻婉转,还有一些更加深沉的感情在里面,而没有那么开明、豪迈。中国那个年代表达情感还是会深刻含蓄一些。第五句“山下小河淌水清悠悠”,又从一个最高点向下级进,最终情绪归于清悠悠,这里会让人把音乐与意境相联系,小河的水清悠悠,此时的歌声一样似小河淌水一般,清悠悠。是否可以说是一种音乐的可视性?第二段的演唱方法与第一段几乎一致,但是在“哥啊哥啊哥啊”这一句,明显没有像第一段情绪那么高涨,而似乎比较归于平静,以承接下来的“你可听见阿妹叫阿哥”,这两句连起来看,笔者认为是一种深深的想念之情,俗话说不见血的伤口才最伤人,这里黄虹老师并没有撕心裂肺的去宣泄,反而用一种内敛的方式去诠释了歌词的含义,最后一句“叫阿哥”黄虹老师唱出了清亮、幽远的意境,让人回味无穷。总的来说,黄虹老师土土的演唱方法,对歌曲的二度创作让整个歌曲有了更多的生命色彩,展示了当时的小妹妹对情哥哥的思念之深,爱意之浓。

(二)宋祖英

1966年出生于湖南一个寻常百姓家,家里也没有从事音乐方面的人,但是凭借湖南这个有山有水还爱吃辣椒的好地方,孕育了宋祖英的好嗓子,一度被发现挖掘,由她演绎的《小河淌水》也是一度被搬上了世界的舞台,让各国人民熟知,并被誉为东方小夜曲。她可以算是真正意义上用现代意义上的“学院派”唱法来演绎这首《小河淌水》的歌唱家,也是因为当时一个特定的场合的原因,当时的宋祖英是在美国开自己的音乐会,听众绝大多数都是外国人,所以宋祖英稍微减弱了中国地方民歌的那种尖尖的细细的声音,而是用了外国美声唱法中科学的发声方法,然后结合这首民歌本身的特点,成就了学院派的《小河淌水》,成就了现在所谓的“字正腔圆,声情并茂”的特征。

由宋祖英演唱的《小河淌水》让更多的人更加清楚地听懂歌词唱的是什么,第一句“月亮出来亮汪汪,亮汪汪”速度由慢渐快,跟黄虹的唱法相比会有一个比较明显的差别,每一个字都咬得清清楚楚,最后结束的“亮汪汪”有一股清爽的感觉,声音比较靠后,头腔的共鸣很好,声音往上走得很集中。第二句“想起我的阿哥在深山”,唱得平淡且缓慢,但是深情的感觉体现在了最后的“在深山”,情绪深刻饱满,“哥像月亮天山走,天山走”优质的嗓音、甜美的模样,赋予了歌曲可视性,同时气息似断非断地承接了下一句“哥啊哥啊哥啊”,这里的一些小装饰音唱得特别棒,跟黄虹相比较,这里会更多了一些韵味,最后一句“山下小河淌水清幽幽”虽然唱得也很让人想念,但是笔者认为这里的诠释方法,似乎没有黄虹的那种感觉好,没有给人以清远和回味无穷的感觉,可能这也是一个美声的发生方法无法做到的,音高、尖然后弱下去以后的感觉,轻飘飘的样子越来越远的感觉。

第二段的演绎方法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旋律从间奏开始变得轻快起来,与第一段幽远深刻的情绪形成一个鲜明的对比。接下来在围绕主旋律的基础上改编了很多形式,突出了宋祖英本来的嗓音优势,甜美而又不腻人,音高但是却不刺耳,所以对歌曲本身的二度创作还是要根据二度创作的人本身的特质来改编音乐本身,但总的来说都不可脱离最重要的主旋律和动机,几个漂亮的高音,完美展现了宋祖英本身的唱功,歌曲本身的意味还在,只是没有黄虹那么深的韵味,不过最终还是得到大家的认可的,说明不同的版本只要不违背作品本意,大家还是都可以接受的,歌曲旋律最终归到本来的意境,少女对阿哥深切的思念之情。

三、结语

虽然版本不一样,但最主要的主旋律还是都围绕着小河淌水的主旋律走的,赋予了小河淌水不一样的生命,由黄虹演唱的《小河淌水》更天然一些,也更能表达此曲原作者的本意,而由宋祖英改编一些结构以后所形成的,是集歌、舞、乐为一体的,虽然还是歌占主导,但是也让我们看到了更多方式演绎的《小河淌水》也是一样值得肯定的,只能说在不同时期,所处环境和经历的不同,所以有了不一样的声音内涵。总的来说,如果回归到声音本身,笔者还是会更欣赏黄虹演唱的版本。

[1]沙平,华源.世界经典名曲《小河淌水》纪实[J].民族音乐,2012(01).

[2]贺丹.浅析声乐作品的理解与表现——以《小河淌水》为例[J].艺术教育,2011(11).

[3]田联韬.藏传佛教诵经音乐研究[J].民族艺术研究,2012(01).

[4]尹宜公.《小河淌水》溯源[J].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4(02).

J605

A

黄丽萍(1993-),籍贯:四川,新疆师范大学音乐学院14级研究生,研究方向:声乐演唱。

猜你喜欢

宋祖英小河民歌
贪吃的小河马
清澈的小河
Evaluation and Risk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Hepatic Injury by Traditional Drugs
民歌一样的小溪(外二章)
藤县水上民歌
中吕 十二月带尧民歌 十九大胜利闭幕
穿花衣 唱民歌
宋祖英的茶道养生
宋祖英升任海政文工团团长揭秘辣妹子成功背后的打拼、硬扛
宋祖英的台前幕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