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民间口述传统资源产品和服务开发研究

2015-01-30李富昌常志有

中国民族博览 2015年12期
关键词:民族民间市场化资源

李富昌 陈 佩 常志有

(云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

民族民间口述传统资源产品和服务开发研究

李富昌 陈 佩 常志有

(云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

近年,口述传统资源作为一种文化,渐渐得到社会的关注。但是,因为其内在特性和外在环境所带来的阻力,口述传统资源的产品和服务开发面临诸多难题,这不利于有效保护传统资源,也影响了市场化运作进程。在分析民族民间口述传统资源产品和服务开发所面临困境的基础上,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以达到促进民族民间口述传统资源产品和服务开发,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和保护传统口述资源的目的。

口述传统资源;民族文化;产品和服务开发

一、导言

20世纪四五十年代,口述文化的研究在美国逐渐兴起。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我国历史学界、档案学界也逐渐开展了对口述传统文化资源的研究与实践工作,出版和发表了大量的相关论著,推动了这一领域的发展。民族民间口述传统资源,因为其本身所具有的特殊属性,和对历史补充的重要性,越来越得到社会广界的关注。做好口述资源的开发利用工作,不仅可充分挖掘民族历史文化资源,还可开发民俗文化、传统工艺、民间医药等为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服务。然而,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口述传统资源出现失真、消亡、表现形式缺乏创新等多种问题。这是由两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一方面,口述传统资源的收集、保存和管理,因为其无形性和零碎性受到严重制约。另一方面,政府关于口述传统资源保护和市场化开发的法律法规不完善,专业研究人员和经费不足,未建立起完善的民族民间口述资源的保护与传承机制。民族民间传统口述资源的保护与开发管理面临一系列困难,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未能开发出与市场化相适应的产品与服务。民族民间口述传统资源唯有进入市场,与市场化运作模式有机结合,开发出符合大众需求的产品和服务,才能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实现自觉保护和有效传承。

二、民族民间口述传统资源产品和服务开发困境

社会信息存储和传播形式日趋多样化,少数民族口述传统资源的表现也需要注入更多现代化内容。将民族民间的口述传统资源开发成产品与服务,能丰富历史认知,将小范围的资源变成大范围的艺术。口述传统资源开发应打破神秘性、地域性和稀缺性,使得其具有平民性和市场经济特性,在保护传统资源的同时,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响应国家“兴边富民”的政策号召。将口述传统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能促进当地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就业,提高当地居民经济收入,提高区域经济核心竞争力[4]。然而,由于其本身所存在的内在特性和所处的外在条件制约,民族民间口述传统资源在产品和服务开发面临着一系列困难,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一)口述传统资源的零碎性与不完整性

民族民间口述传统资源主要包括历史资源、文艺资源、民间宗教(信仰)资源、伦理资源和民族民俗资源等,一般采取“口口相授”的方式进行传承。每个民族所具有的口述传统资源具有独特性,且零碎地散落在民族居住区域。在传承过程中,需要依赖人的记忆,这可能会带来整个口述资源的某部分缺失,即不完整性。零碎性与不完整性给传统口述资源的收集带来了很大困难,尤其是在口述资源调研方面,需要耗费大量经费、时间和精力,这也意味着口述传统资源在传承过程中有可能部分流失,不利于开发完整展现民族特色的产品与服务。

(二)口述传统资源载体的易逝性与稀缺性

口述传统资源载体,一般是指传授口述传统资源的传承人。大多数传统口述资源传承人在选择继承人方面都十分谨慎,可谓宁缺毋滥。但是随着老一辈的传承人老去,就容易出现断层,导致从事传统口述资源保护和传承的人越来越少。继承人的稀缺性会给口述传统资源的产品和服务开发带来困难。随着传承者年龄的增大,传承会变得越来越困难,口述传统资源随时有可能消亡,年轻的继承者所获取资源的失真性可能就越大。如果口述传统资源无法顺利实现传承,产品和服务赖以开发的载体就会受到威胁。

(三)口述传统资源有形化与可视化困难

我国是一个民族众多、历史悠久、口述传统资源丰富的国家。很多代表民族特色的历史、风俗习惯和传统技艺等资源都是以口述的方式进行传承。为适合市场化,口述传统资源产品和服务开发需要满足消费者需求。消费者对口述资源的需求具体表现为体验民族精神、特性和历史,达到视觉和精神上的享受。但是,很多口述传统资源都难以物化为适合市场化的产品与服务,无法转化为体现特性,可感受和可理解的产品与服务。如何将口述资源翻译成其他语言而不失真,如何将其中的文化内涵表现出来,让服务和产品的购买者感受资源价值,这些都是需要解决的问题。如果产品与服务缺乏自身特色和当地的文化特点,就满足不了游客的心理要求,还会降低自身的质量与品质。

(四)口述传统资源产品服务市场培育困难

民族民间口述传统资源开发为新的产品或者服务,需要定位目标市场,但创造市场需求培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首先,国内口述资源产品发展的社会氛围尚未形成,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等市场主体尚不成熟。其次,各种口述传统资源一般分布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地区,与已经有名气的旅游胜地相比,意味着不便利的交通和滞后的信息交流与传播。不便利的交通会增加消费者成本,滞后的信息传播不利于消费者了解产品和服务,产品信息传播和发掘潜在顾客难度较大。最后,因为口述传统资源的零碎性和地域性,无法形成规模效应,降低其对消费者的吸引力。市场培育困难给产品和服务开发者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不利于开发出适应市场发展的产品和服务,而且会影响从业者的运营利润,不利于形成良性循环。

(五)口述传统资源的保护与市场化之间具有一定排斥性

民族民间口述传统资源具有很强的原生性,老一代传承人选拔继承者,很大程度上保证了继承者对于这种资源的保护性,保证继承者对于这种文化的信仰,失真的可能性较小。采用“口口相授”的方式传承口述传统资源,确保了资源的神秘性和独特性。但是,口述传统资源市场化可能意味着资源的异化。市场化运营企业不缺少传承人的文化敬仰,仅秉承利润最大化原则进行口述传统资源产品和服务开发,这与口述传统资源的保护是相悖的。另外,在口述传统资源市场化过程中,需要不断进行市场营销和营业推广,其所具有的神秘性和独特性会弱化。从业企业为了迎合消费者的需求,甚至会改变口述资源本身的特性,使得产品异化。导致口述资源产品和服务日益趋于大众文化的商业性、平面性、复制性、无深度性。

(六)口述传统资源产品服务提供者匮乏

口述传统资源依附于民族区域中受人敬重、具有威望的人。这样的传承人出于对口述资源的敬仰,或者出于保护本民族文化的独特性和独立性,往往会拒绝提供口述资源给市场化开发者。即使口述传统资源被提供给开发者,在市场化过程中,必定需要传承者大量参与产品与服务提供。但是口述传统资源的神秘性和传承方式制约了产品和服务提供者的数量。优秀的产品和服务提供者,需要懂得口述传统资源的精髓,才使得提供的产品与服务体现出民族特色,而合格的传承人过少,会使得口述传统资源产品与服务开发困难。

(七)缺乏一体化的口述传统资源专业开发团队

目前,我国社会各界越来越关注口述传统资源,但主要关注点为资源的收集、管理和保护。未形成一支具有国际管理能力的口述资源产品和服务职业经理人队伍,这是目前口述传统资源产品服务开发和市场化的主要障碍之一。专业开发团队的缺乏,使得无法发动整个社会的力量,各司其职,无法兼顾口述传统资源保护和开发,推动市场化进程。而且学术界与市场参与者未能有效联合,一起进行口述传统资源保护与市场化。学术界因缺乏经费支持,未能达到保护与开发的预期目的。而企业缺乏对口述传统资源的市场需求和国家法律法规(知识)的准确把握,开发过程中往往只注重经济利益。

三、口述传统资源产品服务开发对策

民族民间口述传统资源的产品服务开发和市场化,是为了在保护保护口述传统资源的同时,挖掘资源的市场潜力,推动所在地经济的发展。针对民族民间口述传统资源产品与服务开发的困境,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一)加强口述传统资源的抢救性收集与整理

口述传统资源开发利用的基础是资源的收集与整理,而现在许多的民族民间口述传统资源都处在濒临失传的窘境。因此,需要加强对口述传统资源的收集与整理。资源的零碎性和不完整性使得整理与收集具有很大的困难,这需要政府政策和经费上的支持,发动社会各界,关注对其抢救与整理。要加大资金投入,建立口述传统资源档案组,组织科研工作者深入民族居住地,当地政府组织和居民应积极配合,对准确提供口述传承资源数据的集体和个人给予适当奖励。建立口述传统资源档案,按资源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并与地方政府的图书馆合作,有效保管收集到的数据和信息。

(二)加强对资源载体的跟踪保护与教育

口述艺人作为口述传统资源的载体,在资源的收集、传承和保护中发挥着重要地位。如果年老的传承者逝去,可能就意味着一种口述传统资源的消亡,这对民族民间文化的传承和口述传统资源的市场化进程都是巨大的损失。此外,如果传承者拒绝提供口述资源,产品和服务开发也就无法进行。

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对资源载体进行保护和教育。一方面,我们要加强对传承者,尤其是对年老传承者的劝导,并可对提供传统口述资源的继承者给予适当的资金补偿,促使其转变思想,贡献出自己所拥有的口述传统资源,推动产品和服务开发,使得口述资源被大众了解。另外一方面,加强对资源载体的跟踪保护,协助其寻找继承人,尽量避免应传承不当导致的口述传统资源消亡。

(三)推动口述传统资源的可视化和产品化发展

民族民间口述传统资源的市场化开发,需要将其转变为适合市场的产品和服务形式,将无形的资源变为可视的、可为消费者理解的服务和产品。比如通过舞蹈、音乐和影像对口述资源进行演绎,在修饰服饰和背景音乐上,增加其优美性,更好地诠释民族特性。推动口述传统资源的可视化和产品化,也有利于缓解口述传统资源的稀缺性,使其脱离濒临失传的困境。

(四)借助已有景点培育产品和服务市场

民族民间口述传统资源的地域性,限制了其产品和服务推广,不利于培育稳定的市场。但是很多旅游景区已经具备较成熟的宣传渠道、销售渠道和完善的交通设施,通过与已有景点合作,可以将零碎的口述传统资源产品与服务整合起来,和已有的旅游资源优化组合,提高口述资源产品和服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口述传统资源产品和服务可以与原有的旅游资源相互促进,形成“资源共享、有效互补”态势。与原有旅游资源进行搭配销售和捆绑销售可以拓展销售渠道,提高销售灵活性。并可借助已有的景点的管理经验和营销经验,节省宣传和销售成本。与已有景点共同培育市场,形成互动双赢,有利于提高民族民间口述传统资源产品和服务销售收入。

(五)坚持保护导向的开发原则

口述传统资源的保护与市场化之间存在排斥性,因为企业市场化开发是为了获得尽可能高的预期收益,导致在产品与服务开发过程中,容易忽视对文化和资源的保护。因此,在产品和服务的开发中,要坚持保护导向的开发原则。在口述传统资源的收集和保管、产品与服务的开发过程中,要将口述传统资源进行完整保存。在产品与服务美化和加工过程中,要保留其民族特色和民族精神,防止其异化。另外,要加强对口述传统资源传承人的教育,防止他们仅把口述传统资源的产品与服务当成获取利润的工具,培养他们对传统口述资源的保护自觉性和传承自豪感。在提供产品与提供服务时,要注重呈现口述传统资源所蕴含的民族精神和民族特色。坚持保护导向的开发原则,有利于在产品和服务的开发过程中更好地保护口述传统资源。

(六)加快培育产品与服务提供者

产品与服务的开发,需要大量的资源载体,而口述传统资源的载体——传承人,具有易逝性和稀缺性。因此需要加快培育产品与服务的提供者,才能保护口述传统资源的同时,加快其市场化进程。

加快培育产品与服务的提供者,需要政府的支持与鼓励。地方政府应配合开发团队,对当地居民进行教育和鼓励,使更多的人进入传承人行列。对传承人行列的新加入者,开发团队要请老一辈传承人进行培训,使其领略口述传统资源精髓所在,成为合格的传承人。同时,开发团队需要注重长期产品的开发,提高所开发产品与服务的内在价值,让传承人意识到,可以通过口述资源谋生,从而吸引更多的人加入传承人行列,使得口述传统资源后继有人。这对推动口述传统资源市场化进程,开发合格的产品和服务,具有重要意义。

(七)建立专业化的经营开发公司

目前,学术界对于口述传统资源的研究大多局限于对口述传统资源的搜集、整理和保护。而企业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经营目标,容易忽视对口述传统资源的保护。因此,唯有建立起专业化的经营开发公司,完善产品与服务的开发流程,才能保证在口述传统资源搜集与整理过程中,对资源进行保护,为开发产品与服务提供保障。

专业化的经营开发公司拥有口述传统资源方面的人才,并秉持对口述传统资源的保护态度,以对产品与服务的开发为目标,了解国家关于口述传统资源的法律法规,严格按照法律法规所规定的流程进行经营开发。而且专业化的经营公司能够敏锐地察觉和发现口述传统资源产品服务的需求,擅长于培育市场,能以专业的知识和技能保障整个产品与服务开发过程的顺畅。

四、结论

通过对民族民间传统口述资源的保护和开发现状,产品与服务开发情况分析,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应对策略,包括搜集和保护口述传统资源,加强对传统资源载体的保护,使资源可视化和产品化,培育市场和资源提供者,建立专业化团队等。通过这一系列的措施,能够加快口述传统资源产品与服务开发进程,为其市场化打下基础,达到保护口述传统资源和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目的。产品与服务开发的顺利进行,需要发挥政府的领导作用,需要社会各界的配合,需要提高民众的保护意识。

[1]子志月.近三十年来我国口述档案研究综述[J].档案学通讯,2013(1):12.

[2]黄志洪.口述档案与少数民族民间文化遗存的保护与传承[J].北京档案,2010(2):32-33.

[4]余永霞.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思路[J].中国经贸导刊,2012(8):72.

[5]韩卫红.藏族口述丈献资源的开发与永大保存研究[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2(7):96.

[6]彭燕.苗族口述历史文化信息资源的组织管理与永久性保存机制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2(1):37.

[7]张建朝.浅析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管理[J].中国经贸导刊,2012(8):77.

[8]尹昊.河南省体育旅游产品研发方向和途径的研究[J].中州体育,2012(5):34.

[9]齐晓坤.口述实录:该走向哪里[J].文教资料,2007(34):10.

[10]王世俊.西安温泉洗浴旅游产品及其开发方向[J].旅游经济,2012(5):86.

G122

A

李富昌(1981-),男,汉,广东省乐昌市人,云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资源管理;陈佩(1990-),女,汉,湖南省娄底市人,云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市场运营;常志有(1965-),男,汉,云南省昆明市人,云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研究方向:市场营销。

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云南省民族研究院一般项目(MZ12YB06);云南省级立项支持新增一级学科博士点学科建设规划(应用经济学);云南师范大学“十二五”学科建设项目(一层次应用经济学)。

猜你喜欢

民族民间市场化资源
“校团”协同背景下推进民族民间音乐教育发展研究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高职音乐教育发展与民族民间音乐传承研究
新时期我国民族民间音乐艺术的传承与保护策略探究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冬奥背景下我国民族民间冰雪运动传承研究
试论二人台市场化的发展前景
离市场化还有多远
资源回收
羌绣市场化发展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