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养老诉求下的老年公寓外环境设计策略
2015-01-30赵晓婉中南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湖南长沙410083
朱 力 赵晓婉(中南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3)
精神养老诉求下的老年公寓外环境设计策略
朱 力 赵晓婉
(中南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3)
随着中国步入老龄化社会,老年公寓的建设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从环境伦理学的角度,根据奥尔德弗的ERG需要理论,提出老年公寓的设计伦理核心——精神层面的情感诉求。在精神养老的伦理诉求下,从相互关系的需要与成长发展的需要方面,探寻老年公寓外环境的设计策略,倡导对精神养老的关注与重视。
ERG需要理论;精神养老;老年公寓外环境
《人类需求新理论的经验测试》中,美国耶鲁大学克雷顿·奥尔德弗提出一种新的人本主义需要理论:生存的需要、相互关系的需要和成长发展的需要,即ERG需要理论。人的需求总是一个由低层次到高层级渐进的过程。当低层次的基本物质需要得到了满足,其对高层次需要——精神的渴望就更加强烈。而当高层次的需要实现不了,则对低层次需求的渴望就会加强,也就是存在“受挫—回归”的过程。
然而,目前老年公寓外环境设计中伦理缺失的现象数不胜数,例如,设计千篇一律、漠视空间品质和漠视自然与文脉的价值等。老年公寓的设计主要满足了生存的需求,并不能满足老年人更高层级的精神需求。因此,为防止“受挫—回归”现象的发生,在老年公寓的外环境设计中,必须注重满足老年人更高层次的需求——即精神方面的诉求,使相互关系的需要与成长发展的需要得以满足,价值得以尊重,文脉得以延续,构建交往空间与价值空间,凝聚更深层次的文脉精神,营造老年人精神栖居的外部空间环境。
一、相互关系的需要——交往空间设计
老人的情感和归属的需求都属于相互关系需要的范畴,即指人们对于保持重要的人际关系的要求。美国的库明(Blaine Cumming)和享利(Wiliam E. Hery)在其合著的《变老》一书中提出的社会撤退理论认为,老人从现存社会角色、人际关系及价值体系中撤离,减少与人的交往活动,注重自我内心的需求便会获得宁静、舒适的晚年生活。然而,事实是他们更易产生失落撤离的心理。1953年伯吉斯、哈维格斯特等人提出活动理论,主张老人若要维持较高生活满意度,就必须保持和成年人一般的活动程度。因为在社会中失去原本角色以及社交活动的老年人,很容易成为“没有角色的角色”,无论是自愿还是被迫的,一旦找不到替代角色或建立新角色,最终将会产生放弃身份的结果。
而与社会保持接触,有频繁的社交生活,积极开辟新的生活方式的老年人更容易获得和维持开朗的心境,获得快乐与健康。与社会保持联系的老年人比那些独处的老人更倾向于身心健康,并且也已被实际的社会工作证明。因此,在相互关系的需求下,根据老年人的心理特征和行为特征对老年公寓外环境空间提出了强化交往空间营造的要求。
(一)社会交往空间设计
自发性和社会性活动是老年人在老年公寓外环境中主要的两种活动的类型。
1.直接交往空间设计
由于老年人集聚性的行为特点,除了喜欢大型的户外交往活动外,他们还喜欢与志趣相投的老朋友形成一个个小群体,在阳光明媚的时候晒晒太阳,聊聊天,观赏周围的美景。因此,创造户外集体性运动空间、健身空间、景观观赏空间等十分有助于社会交往行为的产生。
空间环境尺度的过大或过小,都会对老年人活动的开展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可尝试将大空间分割成尺度不一的小空间。这样,层次丰富且尺度恰当的宜人空间,不仅有利于老年人开展丰富多样的社会性活动,同时又避免空间的浪费。
空间功能的组合,也影响着交往行为的发生。亚历山大在《城市并非树型》中曾经说过:在一个具体环境当中,很多的场合结合在一起后会诞生出一些无形的地方,这些地方会产生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可以将动态的户外运动空间与静态的活动空间相互交替起来,老人们彼此间看到的机会就增多,他们相互间交流的机会也将相应的增加。
日本保土谷横滨太阳城老年公寓为了达到让老年人更多地参与到公共空间中去的目的,将每个建筑单元的面积都控制在42m2~84m2,从而增大了室外公共活动空间的面积。花园中宁谧、惬意的步道景致总能唤起老人们散步的兴致,安置的座椅也提供给老年人驻足的空间。水景与错落的石阶不仅为老人们适当锻炼腿脚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条件,也提供了交往的空间。
2.间接交往空间设计
看与被看的行为是一种满足老年人内心需要的一种间接的交流行为。《隐匿的尺度》一文中曾提到:“每个人的身体周围都被一个气泡所围着,它控制着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并避免因个人空间气泡的相互碰撞而引起的不适感。”在对美国洛杉矶公园的(FohnLyle)调研报告中,景观建筑师约翰·莱尔指出:大多数人休闲静坐的时候面朝的都是别人活动的方向,人们愿意看别人在干什么。因此在为老年人进行间接交往空间设计时,不仅要控制好场所之间的距离尺度,而且要将停留观察的休息场所朝向活动区布置,以吸引人来观看其他人,形成老年人自发性的交往活动。
在Joke Vos architecten设计的弗莱德里克斯堡老年公寓中,多个建筑单体交叉围合而形成的室外公共活动空间呈现V字形态。这些大小近似的庭院空间增加了老年人互动交流的机会。同时,在咖啡厅外的露台上布满座椅,为老年人“看人”的行为提供了一个适合的场所。在露台享受咖啡的时光中,在人与人的各类接触中,不知不觉加深了社区内老年人的交往,同时也满足了老人与社区周边居民和儿童的交往需求。
(二)自然交往空间设计
种植花草,与自然进行亲密的交流与互动,享受闲暇时光,陶冶性情,是老年人喜欢的方式,这也是老年人重要的交往。其次,现在很多的研究都证明了,种植花花草草不但会让人具有一颗积极健康的心态,并且在某些疾病方面的发病率更低。麦克哈格(Lan Lennox McHarg)的《设计结合自然》(Design With Nature)一书中曾讲述了他这样的一段亲身经历:在阿尔卑斯山旖旎的风光和灿烂的阳光中,他的肺结核康复了。罗杰·阿尔里奇的“医疗花园设计理论”也验证了老年人与自然交往的重要性。
老年公寓应该设置供老人们去种植自己喜欢的苗圃的景观空间。老年人在收获自己种植的劳动成果的时候不仅仅获得了欢声笑语,还在不知不觉中让他们自己身体素质更好。同时,在与自然的交往中,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交往活动。很多老人都喜欢这样的活动,因为在他们彼此之间的交流与互助中,不仅增进了友谊,也体现了自我的价值。
二、成长发展的需要——价值空间设计
老年人的自尊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能获得满足、个体的才能与社会价值能受到社会及他人的认可,是老年人的精神需要。继续充实自己,掌握更多的才能,发挥余热从而获得尊重成为众多老年人的内心诉求。从社会学角度来说,科特雷尔(Cottrell)提出的角色理论认为,老年人适应衰老的途径是寻求新的次一级角色,建立新的社会关系,避免与社会脱节,从而满足实现自我价值的精神需求。
基于成长发展的需求,在设计中应为老年人提供可为社会贡献价值的场所,即价值空间的营造。诸如创造供老年人学习和交流的文化氛围的空间及适合宗教性活动的室外空间,并赋予其相应的社会角色,满足其“老有所为”的人生价值观。在室外景观环境中可以搭建供老年人自行设计或是展示艺术品的场所,给老年人提供多一些的展示价值的机会,以获得社会的认同感,实现自我价值。
结语
目前,因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日益突出,当代我国倡导的老年公寓外环境不应只局限于满足老年人的生理需求,还须满足中国当前环境设计中所面临的精神养老问题。事实上,相互关系的需要与成长发展的需要对于老年人的精神需求来说,更为重要。总之,老年公寓外环境空间的设计,要以真正实现“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精神养老为目的,才能营造出益于老年人身心健康的栖居空间。
[1](丹麦)扬·盖尔,著.何人可,译.交往与空间[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
[2]梅君艳.环境伦理学视野下的老年公寓外环境需求设计研究[D].中南大学,2012.
[3]王全美.我国农村养老保障体系的ERG需要理论分析[J].农业经济,2011.
[4](西)Arian Mosteadi,编.杨小东,钟声,译.老年人居住建筑—应对银发时代的住宅策略[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5]高芯宇.武汉市老年公寓环境景观设计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
J59
A
湖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2012年科学技术计划项目 “环境伦理视野下的老年公寓外环境设计需求研究”(项目编号KY20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