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及其当代价值

2015-01-30段婷婷戚红蕾云南农业大学云南昆明650000

中国民族博览 2015年11期
关键词:自然界生产力马克思

段婷婷 戚红蕾(云南农业大学 ,云南 昆明 650000)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及其当代价值

段婷婷 戚红蕾
(云南农业大学 ,云南 昆明 650000)

随着全球工业化和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世界生态危机愈发明显,人类与自然界的矛盾空前突出,人类开始逐渐思索如何归位于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关系中,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就是关于自然界和人类的互相关系及其对社会和经济发展作用的理论,其揭示了深刻的自然界和人类的辩证关系,在实践的前提下实现了自然与社会、自然和人类的统一和谐,具有非常长远的现实意义。本文将对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极其当代价值进行研究分析,以期给相关研究者以有益借鉴。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自然观;生态文明;当代价值

一、马克思主义生态观

虽然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其研究和作品中并没有提出明确的“生态哲学”、“生态学”和“生态观”的名词,但是他们关于自然界和人类关系的相关论述已涉及到核心的生态哲学问题。生态观作为马克思和恩格斯自然观的重要组成,还与二人对先前自然生态观的弃扬紧密相关。从历史和逻辑的视角对马克思、恩格斯的自然生态观念进行分析,把握二人对其弃扬的根本特点和深刻内涵,对理解生态自然观念是至关重要的。

(一)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确立

政治经济学和哲学的有机结合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的基础,马克思主义自然生态观是对以黑格尔为代表的哲学思想的批判,是对资产阶级性质政治经济学的批判。在《神圣家族》作品中,马克思写道“现实历史需要通过生产方式进行理解”,抽象人是脱离了一定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生活物资条件的人,现实人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且从事实际社会活动的个人,例如,资本家、工人和农民等,在观点上实现了抽象人向现实人的转变。

(二)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发展和丰富

在批判费尔巴哈哲学的作品中,马克思认为先前的唯物主义只是通过直观的或者客体的形式对其进行理解,并没有将其从主体上去理解,从实践中进行理解,当做感性人的活动。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和自然界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人的活动能够改变自然,自然也能够改变人。在马克思看来,人为自然和自在自然共同构成了自然,这种自然的划分是人类认识自然界的一次重大飞跃。

马克思还提出了“实践的人为自然观”,对抽象的自然观念进行了集中的批判,并揭示了历史和自然的辩证统一关系。马克思自然观认为,人类历史的基础是自然,但是自然界并不是亘古不变的、静止的,人类的实践活动对自然界具有改造作用。

马克思在《资本论》里通过深入研究分析资本主义经济,认为资本主义对人类的生产、社会生活环境和自然生态环境具有严重的不良作用。在马克思看来资本主义制度化的危机是自然生态环境危机的本质,资本主义制度是自然危机的根源。

二、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主要内容

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其最为突出的特点,它对人类社会进步历程中不断出现的新问题和新情况时刻进行着关注。面对当前严峻的世界生态危机,我们需要重新发掘和领会马克思主义自然生态观。尽管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尊重自然环境的优先地位,但是其更为注重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辩证统一关系。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自然观是构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社会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

(一)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与前提是自然界

马克思认为人类社会历史存在和发展第一前提是由自在自然和人为自然构成的自然界,对将人简单地归结为“自我”的主观观点进行了批判。所以,需要确认的第一个事实就是个人肉体组织以及因此而出现的自然与个人的关系。

第一,人类是自然界不断运动的结果,这决定了自然界和人类具有发生意义上的关系。第二,人类处于自然界之中,是自然界的组成部分。作为直接的自然存在物,人并不是凌驾于自然界之上或者处于自然界以外的,而是在自然界中生活的动物。第三,自然界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人类对自然界具有依赖性。在肯定劳动创造价值理论的同时,马克思也强调了自然界作为人类的劳动对象在人类的发展和生存中所具有的作用和地位。首先,人类从事生产的生产资料来源于自然界,因为自然界是人类进行劳动活动,通过其实现劳动,并通过它进行材料生产的。其次,人类依赖自然界而生存,无法离开自然界,自然界是人类生活资料的提供方。

(二)人与环境互相创造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依赖于自然界,自然界是客观独立的,人类是自然界的价值实现主体、实践主体和认识主体。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看来,人类文明自从产生以来,自然界就在逐渐地从自在自然向人为自然转化,并随科技的进步和人类对自然认识和改造能力的提高逐步增强,人化自然的范围不断扩展,速度不断提升。独立自然的人化过程的不断加快使得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方式和自然的存在方式也逐渐发生了重大改变。

(三)社会生产力的基础在于自然生产力

在社会生产方面,马克思恩格斯认为自然界和人类是同时起作用的,同时还提出了社会生产力和自然生产力的概念。自然生产力对社会生产力具有制约的作用,是社会生产力的前提和基础。在二人来看,撇开不同的社会生产发展水平,自然条件是劳动生产力的前提,当然自然条件既可以是人周围的自然,也可以是人本身的自然。在经济上外界自然可以分为:劳动资料的富源自然,例如石化燃料、具有航行能力的河湖,奔腾的瀑布等;生活资料的富源自然,例如具有丰富水产的水、肥力丰厚的土壤等。马克思恩格斯认为,自然生产力既可以通过生活资料富源自然影响社会生产力,也可以通过劳动资料富源自然影响社会生产力。

(四)改革不合理的社会制度是实现自然界和人类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

社会和自然是无法分割的,人与社会、人与人的不协调是人与自然不和谐的本质体现。自然生态环境问题能否得到很好的解决取决于是否进行社会环境的改观。所以,改革不合理的社会制度是自然界和人类实现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全新的合理的社会中,“社会人”和联系起来的活动者,将自然界与他们间的物质变换进行合理的调节,将其纳入到它们的共同控制中,在最适合于和最无愧于其人类本性的前提下来实现物质变换。

马克思主义自然生态思想的基本特征在于:人的受动性和能动性的统一、自然的外在尺度和人的内在尺度的统一、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的统一、共产主义和人道主义与自然主义的统一。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和强大生命力的来源在于其生态思想的共产主义、人道主义和自然主义的相互统一。

三、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当代价值

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人类征服和改造自然的能力获得了极大的提升。但是迅速发展的工业进程在创造巨额物质基础的同时,也给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造成了不小的危机和困境。随着世界范围内生态失衡、环境恶化和资源枯竭等问题的愈发严重,我们急切需要重新审视自然界和我们人类的关系。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在理论上为人类正确认识自然和人类的关系奠定了基础,为人类和自然界创建和谐的关系提供了哲学支撑,为人类摆脱困境、化解生存危机指明了前进方向。

(一)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为正确处理自然界与人类的关系提供了方向指引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核心思想在于实践基础上的自然与人类的对立统一。这一生态观念为当前的人类解决世界生态危机,正确处理自然与人类的关系提供了理论基础。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在劳动实践的基础上,人能够改造自然,但是无论如何人无法超越自然、脱离自然。所以,我们必须摒弃对工业文明的传统看法,努力追求生态文明。

(二)在思想认识上,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为可持续发展战略奠定了基础

将未来同现在割裂开来是传统发展观的思想,其认为满足现代人的需要就等同于发展,对人类对自然的索取和补偿、利用和保护关系没有辩证地进行看待。马克思主义生态观认为要注重经济社会发展与自然环境保护的相互协调,其中关于人与人间的和谐和人与自然间和谐的内在统一思想为可持续发展战略奠定了思想基础。

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特别是对于像我们国家这样的发展中大国很有必要选择可持续发展战略。自实行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以来,我们国家的经济获得了飞速的发展,经济的快速发展、急剧膨胀的人口数量同有限的自然资源间的冲突日益严峻,导致自然资源日益匮乏、气候环境日益变暖、水土流失愈发严重。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我们的活动大大超出了自然生态的极限承受范围。如果我们不保护自然环境,继续无限制地进行资源掠夺,不但无法给子孙后代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我们当代人的经济增长也很难持续进行下去。想要处理自然界与人类的冲突,解决自然生态问题,就必须对人类的活动进行控制、调整。仅仅是自然与人的协调发展远远无法满足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还需要人与人间的协调、互融和合作。所以,我们要在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指导下,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不断促进自然与人的协调和谐。

(三)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为建设生态文明提供了理论支撑

在经历了原始社会、封建社会和工业社会阶段后,人类社会开始逐渐向生态社会转变。这是在对传统文明形态特别是工业文明形态进行深刻反思后形成的人类发展意识,这种意识注重自然界与人类的互相依赖、相互促进和和谐共存。在这一转变的历程中,人类逐渐调节自身的生产活动,在符合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对物质交换过程进行调整、控制和改革。实践过程中,人类对自身的文化意识逐渐进行思考,注重人类主义和自然主义的互相结合和相互协调,以尊重自然生态规律为基础,通过控制让自身的消费和生产处于自然生态的承受能力内。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即注重自然的客观性和优先性,又注重在了解自然的基础上对自然进行“控制”,在处理自然与人类的关系时要求我们既要合作又要斗争。在解决全球生态危机时,人类需要更加倡导建立适应经济发展水平的和谐生态文明,从本质上推动自然界和人类的和谐发展。

结语

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是就生态问题的总体理解和根本观点。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立足于时代进步,反思现实问题,继承和批评前人观点,进行实践总结,确立了具有科学性和系统性的独特生态和谐观念,为当今全球生态问题的解决提供了诸多的借鉴和准备。

[1] 董强.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研究综述[J].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2013(06).

[2] 盛明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哲学范式[J].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13(03).

[3] 杨卫军.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研究述评[J].鄱阳湖学刊,2013 (01).

[4] 李旭华.马克思生态思想的全面考察——自然生态与人文生态的统一[J]. 理论月刊,2012(09).

[5] 蒋明伟.马克思的生态辩证法思想的理论渊源探究[J]. 前沿,2012(05).

A811

A

猜你喜欢

自然界生产力马克思
马克思像
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读马克思的博士论文
自然界里神奇的“干饭人”
自然界中的神奇香料
自然界的一秒钟
论马克思的存在论
在马克思故乡探讨环保立法
例说“自然界的水”
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理性思考
我国道路货运生产力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