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年级大学生的心理特点与“两育”工作对策分析
2015-01-30曹璐
曹璐
(山西大学,山西太原030006)
不同年级大学生的心理特点与“两育”工作对策分析
曹璐
(山西大学,山西太原030006)
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两育”工作对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两育”教育中,应根据不同年级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差异,提出不同的教育对策,即大学一年级应侧重解决新生的入学适应问题;大学二年级应侧重解决人际交往、异性交往、自我管理与发展中的抗挫折问题和心理调节问题;大学三年级应侧重解决情绪情感自我管理问题;大学四年级应侧重解决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问题。
不同年级;大学生;心理特点;“两育”
目前,各高校为了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在思政教育工作中融入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路和方法,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下简称“两育”工作)紧密结合起来,高度统筹,这样做不仅可以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消除心理障碍,有利于学校整体和谐稳定,而且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拓宽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进一步讲,如能根据大学生在不同年级的心理特点及其成因进行系统的分析与归纳,创建针对不同年级差异性的“两育”教育模式,不仅可以提高“两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还可以结合大学生对现实生活的心理体验,引导他们正确认识理想、信仰、价值观、生命和学习的价值与意义,形成充满正能量的健康心态。
一、不同年级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及产生的思想与心理问题
(一)适应困惑期(大学一年级)
许多新生第一次离开父母,进入全新的大学环境,普遍存在着对生活起居、饮食、学习、人际关系等各个方面的不适应,自卑感与自豪感并存,独立感与依赖感交织,孤独感贯穿整个大学一年级,由此带来了一系列心理上的困惑。
首先,生活环境方面不适应,角色变化延迟。具体表现为脱离了父母对生活上的照顾,独自开始大学集体生活,从他律变为自律,但自律尚未建立〔1〕,在时间管理、经济管理、良好习惯的建立、生活自理能力提高等方面,角色没有及时转变,受挫感、盲目感、焦虑感、自卑感增强。
其次,学习环境方面不适应,竞争更加激烈。主要表现为与高中环境相比较,竞争不仅仅体现在分数上,而且是全方位的;学习方式由老师监督学习变为自主独立学习;教授方式也由单纯的课堂讲解变为课堂讲解与自学相结合。一系列变化导致了一年级新生出现放松心理和困惑心理,学习动力缺失、考试焦虑、情绪低落。
再次,人际关系方面不适应。多表现为交往能力较差与日益增长的交往需求之间的矛盾,容易出现抑郁、孤独、沮丧、焦虑、烦躁等负面情绪。
(二)矛盾频发期(大学二年级)
在经历大一的适应期后,大二学生对大学环境不再陌生,基本适应了学习生活,同学之间也已相互熟悉。但从大二开始,专业课程逐渐增多,难度亦增大,开始进入学习最紧张的阶段,加之情绪、情感方面的一些不稳定因素,各种心理矛盾与心理冲突随之出现,因此大学二年级是四个年级中心理问题出现率最高的时期〔2〕。
首先,人际交往紧张。由于同学之间熟悉程度增加,为人处事不再拘束,个体之间由于性格、家庭、习惯等产生的矛盾以及自身存在的缺点等问题逐渐浮出水面,加之独生子女特殊的心理特点,人际交往所必须的宽容、忍让、理解缺失,以自我为中心、缺少基本道德规范、自尊心过强等负面因素增多,导致人际关系冲突,有些学生产生孤独、自卑、冷漠等消极情绪。
其次,与异性交往能力差。大二的学生随着生理和心理的日臻成熟,与异性交往的需求也在逐日增加,渴望与异性建立友情和爱情,但是有相当多一部分学生分不清友情和爱情的界限,不能正确处理与异性相处和日常学习生活等各方面的关系,由此造成了很多的心理困惑。
再次,不能正确处理学习与其他活动的关系。随着专业课程的出现,知识量不断加大,而校内外的社团与社会实践活动很多,正确处理学业与课外活动的关系,合理安排学习时间与休闲时间,需要学生有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和合理管理时间的能力。如果处理不好,学生学习成绩可能下降,并产生严重的失落感和挫折感。
(三)情感冲突期(大学三年级)
大学生在大三期间更加注重自我表现发展和能力培养,同时开始关注与自身息息相关的国家政策变革和周边环境的变化,如就业政策、高校改革政策、国内外时事政治等,开始将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逐步接轨,但也由此产生了理想与现实生活的冲突及自我期望值与社会评价标准的落差,各类心理困惑和消极情绪也会随之而来。
首先,容易感情用事。在这一时期,由于自我控制情绪能力较为欠缺,部分学生会出现强烈的负性情绪甚至因情绪失控作出冲动性的行为;情绪表现有内向、含蓄特点,不会轻易向别人表露自己的真实情感,甚至外显情绪与内心的真实体验不一致;在满足自己的需要、自我剖析和价值判断方面常常摇摆不定,同一性差。
其次,与异性交往的冲突。在经历了大一、大二的感情过渡期后,大三这一年在与异性交往中会出现分手、继续、失恋、选择等一系列问题,导致一部分学生陷入困惑、痛苦境地,无法自拔,甚至走向伤害自己或者报复别人的极端。
(四)就业迷茫期(大学四年级)
这一阶段的大学生主要面对就业问题、未来发展问题带来的心理抉择和心理困惑。目前大学生的择业心理存在着自我期望过高、择业目标不明确、择业互相攀比、过分在意就业单位的社会地位与工资待遇、忽视自身条件兴趣爱好等心理问题,同时也存在着就业还是考研、出国等心理抉择问题。
二、探索有较强针对性的“两育”工作对策
从以上对不同年级大学生思想与心理问题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的思想与心理行为不外乎存在以下几个问题:自我管理与发展问题、人际交往问题、情绪管理问题、学习问题、生涯规划与就业问题。只不过在每个特定的年级(时间段),某个心理问题突出或某种心理事件频发。在进行相应的“两育”工作时,应由班主任、辅导员、学管人员、德育教师、心理健康中心老师齐抓共管,以德育课程、心理健康课程、讲座等方式为主,以个别辅导、团体辅导、朋辈辅导、主题演讲、公益实践、基地参观、心理体验、主题班会、网络互动等多种教育方式为辅,在不同年级提前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这样就可以有的放矢,防患于未然。
(一)大学一年级应侧重解决新生的入学适应问题
要培养新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尽快让新生脱离心理断乳期,适应并融入大学生活。
自理能力和生活习惯的培养。目的是让学生能主动从高中的父母代劳、学习为主的生活迅速转变为大学的独立自主管理衣食起居的集体生活,减少新生面对新环境的应激反应,提高动手能力,并养成良好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从新生入学教育入手,进行校情校史、学校环境、大学生活方面的常规教育,帮助新生对学校概况有一定的了解,更好地适应学校环境,增强归属感和自豪感。
时间管理。主要是帮助学生系统学习时间管理的方法和技巧,并加以实践。指导学生设计实现学习、工作目标的时间计划表,提高时间利用效率,最好可以将每位同学的时间计划表在微信群或者QQ群等平台上进行展示,以便学生们自我监督和互相监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工作效率,合理、有效地利用双休日和休闲时间,做到劳逸结合。
钱财管理。主要是合理规划利用生活费、奖助学金和兼职的工资,并理性消费,杜绝攀比。时间管理与金钱管理实质上就是要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能力,形成自身良好的修养。
学习问题辅导。旨在帮助新生转变学习方法、学习目标和学习态度,使其适应大学独立自主的学习环境,提高自学能力和主动学习能力,改变“分数决定一切”和“六十分万岁”的价值观,做好角色转变的准备,形成注重能力培养和素质提高的积极向上的稳定的学习状态。在大一时期建议以班级为单位采用固定时间、固定教室的自修方式,帮助大家自律,做好高中到大学的衔接。各个学院可以根据专业不同,对新生进行专业课程思想教育,由基础课教师讲解有关课时安排、课程之间的关系、知识构架、学习的态度和方法等方面的知识,还可以由专业教师举办学习方法论方面的讲座,使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依笔者经验,最好的方法是举行高年级学生与新生见面会,以朋辈的方式在开学第一二周座谈,从介绍经验、谈自己的入学感受、专业课程解读等方面入手,座谈会尤其是在不同年级同专业学生之间进行效果更好。
情绪自我管理。首先,由于大学生的情绪有内隐性的特点,应及时建立情绪预警机制和情绪重点突出问题档案,减少突发事件概率。其次,除了常用的实践课程、情景剧对比等方式,谈心活动与心理咨询的结合效果也非常好,因为情绪问题除了有特殊事件的诱因外,主要还是自身认知模式出现了问题,需要教育者和心理咨询师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给予积极合理有效的引导与关怀,改变其原有的认知错误,注重正面的影响,使其保持良好的心态。
生涯规划。旨在让学生在大一时就对大学四年的生活有总体性的规划,培养其正确的学习观、就业观,并在生涯规划过程中推进人生观、价值观的养成,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重新树立人生奋斗目标。这方面可以基于就业指导课程和德育课程来进行,重点在于帮助并引导学生设计好科学合理的大学四年生涯规划书,完成好由教师和同学进行的有效性评估。
(二)大学二年级应侧重解决人际交往、异性交往、自我管理与发展中的抗挫折问题和心理调节问题
人际交往策略。可通过影视短片、团体辅导、情景剧、模拟交往、微信公众号参与互动等形式向学生展现不同的交往模式的优劣之处,进行不同形式的人际交往技巧训练,帮助学生学会与不同类型、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人交往,正确处理好同学、恋爱、友谊的关系,学会换位思考,关心他人,建立和谐友善的人际关系。
抗挫折能力教育。旨在使学生认识到挫折具有普遍性和必然性,同时也有双面性,从而通过磨练性格和意志,不断完善人格,更好地面对逆境和失败带来的压力;适时调整对学业、人际、目标等方面的期望值,提高情绪智力,增强情绪反应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建立客观科学合理的认知模式,更好地接受自己,接受他人,提高生活适应能力。
(三)大学三年级应侧重解决情绪情感的自我管理问题
针对异性交往出现的恋爱问题、失恋问题、性心理问题,可以采取开设心理方面选修课、心理疏导、团体辅导、影视作品赏析、网络教学、讲座、学生自编舞台剧等直接或间接方式予以应对,其中学生自编舞台剧,由于学生参与程度高,剧本编写真实,接地气,观众的带入感和接受程度都很好,值得推广。针对针对性教育、性心理问题可采取比较私密的在线教育模式,网络视频课程、微信、微博等网络平台匿名互动、提问的方式,学生更容易接受。
(四)大学四年级是就业迷茫期,应侧重于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
在面临就业择业时,学生普遍会出现情绪不稳定、压力陡增的状况,可以采取模拟面试、简历制作讲座、面试技巧培训、朋辈辅导等形式,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提高心理素质,正确客观评价自己,合理调整自己的就业预期,正确认识择业挫折,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和应变能力。同时也要帮助学生认清当下的就业形势,对自己长期生涯发展作出规划,鼓励学生采取多种就业方式,加强学生自主创业的研究与引导,进一步培养大学生成熟、健康的个体心理,为其走向社会、适应社会做好准备。
〔1〕张丽华,刘晟楠,王宇.大学生自主学习的心理结构及发展特点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
〔2〕樊富珉,王建中.北京大学生心理素质及心理健康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1(4).
责任编辑 文丁
G41
A
1009-1203(2015)06-0126-03
2015-10-12
曹璐(1982-),女,山西太原人,山西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