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科学而有用的理论
2015-01-30崔丽华
崔丽华
(中共中央党校,北京10009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科学而有用的理论
崔丽华
(中共中央党校,北京10009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一种科学而有用的理论,主要体现为:面向中国问题,破解现实难题,从中国实际出发,解决了“脑袋”问题和“口袋”问题;内容丰富,逻辑严谨,用一系列重大理论观点体现了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把握的新水平;促进中国成功、改变世界格局,不仅创造了中国奇迹,也为其他国家提供了新的发展模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科学有用;发展规律
理论之所以科学、有用,在于其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正确认识,能经过逻辑论证和实践检验并由一系列概念、判断和推理形成一套完整的知识体系,并对实践具有指导价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代特征,中国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实践、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是我们党围绕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问题,对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路径问题的系统阐明,是一种科学而有用的理论。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面向中国问题,破解现实难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从客观实际出发,反映了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展现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新水平。马克思主义反对教条地、僵化地对待自己的理论,主张以实际问题为中心创造新的理论,正是在此基础上才有了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创新正是马克思主义永葆生命力的关键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秉承了马克思主义围绕现实问题这一传统,根据改革开放不同阶段产生的不同问题,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同时,不断发展的理论也指导着实践的发展。具体来说,改革开放初期,首要解决的问题是“脑袋”问题和“口袋”问题。“脑袋”问题即思想僵化。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初期,由于缺乏治理国家的经验,只能简单地学习苏联模式。在社会主义初期,经济总量比较低,计划经济能够充分发挥优势,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苏联模式的弊端就暴露出来了。因此,改革开放初期,首先要解决思想僵化的问题,破除苏联模式的影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从中国实际出发,提出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正确理念,并重新定义了社会主义,提出了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论断。“口袋”问题即贫困问题。“文革”结束之时,中国经济遭受重创,人民基本的物质生活难以保障,迫切需要在此基础上发展经济。因此,我们党提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坚持改革开放、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等理论,这些正是破解经济发展落后难题的重要思路。这些理论解决了改革开放初期中国面临的贫困问题。这一阶段,回答的主要问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邓小平理论。
理论往往是伴随着实践的步伐不断发展的。如果说,邓小平理论是面对改革开放初期之生存性阶段的实际,回答了中国所面临的“生存”问题,那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立足发展性阶段,思考和回答中国所面临的实际问题。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内外发生了政治风波,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加之世界上一些老党大党纷纷垮台,世界社会主义处于低潮,世界处于大变动的历史时期。面对世界形势发生的深刻变化,在“做大蛋糕”的同时,必须解决好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着重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基本问题,进一步丰富了邓小平理论。
进入新世纪,我国社会主义发展处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经过前期较长时间的发展,我国经济社会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和新矛盾,比如区域差异拉大、城乡发展不平衡、收入分配不公平等等。这些新变化、新问题,对理论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基础上,我们党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强调科学发展,以此破解发展中遇到的难题。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快速发展的经济与日益突出的矛盾,如何破解体制机制弊端和利益固化藩篱?如何促进公平正义并增进人民福祉?如何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如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些问题成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迫切需要回答的问题。当然,对这些问题的科学回答,也必将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正是对一个又一个人民群众关心和关切的现实问题的回应与破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丰富、完善,同时也正是对这些问题的逐步解答,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一种科学而有用的理论。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内容丰富,逻辑严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了由概念、论断上升到理论,进而发展成为一个理论体系的演变过程,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和科学性,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从1978年开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中一步一步构建起来。在改革开放初期,首先要破解思想僵化的问题,于是提出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这就是思想路线论。在此基础上,我们改变了过去对“苏联模式”的认识,重新定义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认为我国依然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就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既然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那么我们的首要任务就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于是提出了根本任务论;与此同时,进行改革开放,从实际出发把我国融入世界发展的浪潮中,这就是改革开放论;改革开放需要利用市场这只手,明确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提出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等重要思想,于是有了市场经济论。对以上理论,党的十四大将其概括为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祖国统一等九个方面,这是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初形态。之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此基础上一步步丰富和完善,逐渐形成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形成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布局理论;形成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理论,强调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等。2009年出版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读本》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括为思想路线、根本任务、发展阶段和发展战略、发展动力、根本目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国防和军队建设、依靠力量、推进祖国统一大业、外交和国际战略、领导核心等14个方面,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扩充和丰富了社会布局思想,这15个方面的理论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军事、外交等诸多领域。
可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用一系列重大理论观点体现了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把握的新水平。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促进中国成功、改变世界格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中国实践的土壤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同时又充分吸收了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它不仅对中国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同时也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中国道路的巨大生命力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影响力延伸到国门之外,影响着世界的发展,改变着世界的格局。
理论的发展是实践不断推进的前提,“中国奇迹”就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下创造的。1949年,中国在世界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微乎其微。改革开放30多年来,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发展与完善,中国经济持续保持高速增长,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面貌,极大地提高了中国人民的生活质量。截至2014年年底,全国有6亿人口脱贫,人均寿命为73.5岁,城镇化率达到54.77%,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逐渐从劳动力成本低廉的“世界工厂”转变为进口逐年增加的“世界市场”,经济规模从世界大国的最后一名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一现象被中外观察者称为“中国奇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赋予马克思主义新的生命力。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科学的理论,其产生和发展顺应了时代和历史发展的需要。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那个时代,资本主义社会最大的问题是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资本对劳动的剥削带来了严重的社会不公。如何摆脱阶级剥削、阶级压迫,实现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就成为一个新的历史课题。马克思主义围绕这一历史课题展开,创造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正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对人类社会发展提出的问题给予了科学的分析和解答,并为人们继续认识和解答问题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因而成为了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争取自身解放进而实现整个人类解放的思想武器。但是,马克思主义决不是僵化的、封闭的体系,而是发展着的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就是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导下,从实际出发,在实践的不断发展中,提出新思路,形成新的话语体系,比如小康社会、社会主义现代化、依法执政、和平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等,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独特的话语,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不断丰富和发展,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勃勃生机。
如果说改革开放初期是世界影响中国,那么随着中国的不断发展,中国的发展也对世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也具有一般价值,因而也在不断地影响着世界。
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下,开辟出了一条独特的发展道路,也就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之路。它是一条完全不同于西方文化传统的文明类型,改变了世界的格局,在很大程度上开辟了落后国家摆脱贫穷的新模式。很长一段时期内,特别是苏联解体后,一些人认为西方的发展道路和模式是最好的,也是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唯一选择,有些国家甚至采取军事干预的方法,迫使他国采取西方模式。中国的成功改变了世界力量的对比,使社会主义思想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最大范围的推广。与此同时,它最大的一个贡献还在于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另外一种选择,即现代化道路并不是仅有西方模式,各国应该不再简单照抄照搬西方模式,而是根据自己的国情,在本国历史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吸收和借鉴西方文明的优秀成果,走一条具有本国特色的发展之路。
总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内容丰富、结构严谨,从客观实际出发,反映了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本质规律,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价值诉求,具有很强的实践指导意义和世界意义,是一种科学而有用的理论。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N〕.人民日报,2015-02-27.
〔3〕秦刚.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丰富和发展〔J〕.党政研究,2014(5).
〔4〕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5〕胡春华.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J〕.法制与社会,2011(17).
〔6〕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Theoretical system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s scientific and useful theory,which reflects on following aspects:proceeding from Chinese reality,it solves actual problems,working out problems of“brain”and“pocket”;having abundant contents and precise logic,with series of standpoints,it reflects Party’s new standard of recognition of governing law of CPC,construction rule of socialism and development discipline of human society; promoting success and changing pattern of world,it creates miracle of China and provides new development pattern for other countries.
theoretical system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scientific and useful;development discipline
责任编辑 周荣
Theoretical System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Scientific and Useful Theory
CUI Li-hua
(Party School of the Central Committee of CPC)
D616
A
1009-1203(2015)06-0008-03
2015-10-23
崔丽华(1983-),女,山西临汾人,中共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部讲师,哲学博士,中央编译局博士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