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地铁图书馆建设研究
2015-01-30施亚波
施亚波
(中共宁波市委党校,浙江宁波315012)
宁波地铁图书馆建设研究
施亚波
(中共宁波市委党校,浙江宁波315012)
随着宁波地铁时代的到来,建设宁波地铁图书馆日益得到公众的关注。地铁图书馆作为公共图书馆延伸服务的新方式,有助于倡导全民阅读、创建学习型社会。本文通过分析国内外地铁图书馆的运行模式及经验,建议宁波地铁图书馆建设采用混合型模式,同时完善政策制度,加强政府引导,推动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共建“书香地铁”,以实现发展公共图书馆和提高市民文化素质的双赢。
地铁图书馆;全民阅读;书香地铁
宁波,作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悠久、文化厚重。宁波人向来有崇书尚学的传统,“书藏古今,港通天下”作为宁波城市形象口号,闻名海内外。随着宁波地铁一号线正式通车运行,建设宁波地铁图书馆日益得到社会公众的关注。本文拟结合宁波实际,借鉴国内外地铁图书馆建设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就建设宁波公益地铁图书馆提出一些想法和建议。
一、宁波地铁图书馆建设的背景
1.倡导全民阅读已成为国家战略
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要求加强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建设,提出“倡导全民阅读”,这是首次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出现;同时,全民阅读立法工作已启动,《全民阅读促进条例》也即将出台。政府层面对阅读的重视由此可见一斑。
当下中国人的阅读现状不甚理想。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组织实施的第十一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2014年4月21日发布结果显示:2013年我国成年国民图书阅读率为57.8%,国民人均纸质图书和电子书合计阅读量为7.25本。[1]据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院长郝振省介绍,严谨的国际阅读率比较研究显示,当下韩国国民人均阅读量约为每年11本,法国约为8.4本,日本在8.4~8.5本之间。[2]这反映了我国民众图书阅读量与中国悠久的文明史、深厚的文化底蕴不相符,有待进一步提高。阅读是传承文明、更新知识、提高国民文化素质的根本路径,提倡全民阅读,创建学习型社会,是时代的需要,也是实现“中国梦”的需要。
2.宁波开始迈入“地铁时代”
2008年8月,宁波市轨道交通首轮建设规划(2008~2015)获得国家批准。根据批复,2015年前宁波市将先后建成1号线全线和2号线一期工程,形成轨道交通“十”字骨架,线路总长72.1公里。2013年11月,宁波轨道交通第二轮建设规划(2013~2020)获得国务院批准。根据批复,宁波市将基本建成5条运营线路,总长173公里的轨道交通基本网络格局。[3]2014年5月,宁波地铁一号线正式通车运行,标志着宁波开始进入“地铁时代”。随着宁波地铁时代的到来,公益地铁图书馆的建设提上了议事日程。
3.地铁图书馆业已进入大众视线
国外地铁图书馆发展较早,加拿大、日本、德国、美国等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建设地铁图书馆。国内,近年来随着地铁交通的不断发展,地铁图书馆开始不断进入大众视线。2010年以来,先后有深圳、南京、广州、武汉、上海等地建成地铁图书馆,运行良好,深受市民好评。
地铁图书馆不仅是地铁发展公共文化服务的产物,也是转型期的公共图书馆向外延伸服务的一种趋势,具有广泛的发展前景。一方面,其有自身天然的优势,地铁交通线路长、人流量大,可有效增加市民阅读半径,提升公共图书资源的利用率,最大限度地发挥公共图书馆的社会服务功效;另一方面,对于提倡全民阅读,创建学习型社会,地铁图书馆能产生良好的示范和带动效应,使阅读成为市民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让车厢成为城市流动的阅览室”,让市民“不在图书馆,就在去图书馆的地铁上!”[4]
二、国外地铁图书馆发展现状
地铁图书馆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产物。国外的地铁建设起步较早,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开始出现,业已建成较为完善的地铁图书馆体系。比较著名的有加拿大和日本的地铁图书馆。
1981年12月,加拿大蒙特利尔建立了第一个地下铁路图书馆——梅特米基尔图书馆。这个面积为180多平方米的图书馆,设在地铁站台旁边,读者从图书馆可以直接走到车厢里。读者在四英尺高的书架上能自由从一万多册英文、法文现代书刊中自由选择。[5]这种将公共图书馆服务延伸到地铁,以方便乘客取阅的做法,为其他国家和城市建设地铁图书馆提供了一个具有指导意义的范本。
日本东京地铁线的四谷三丁目站于1989年7月开始建设无人旅客图书馆(亦称驿文库),迄今,179个地铁站里的驿文库已达到20座。尤其是东京根津驿文库以其别致的外观和丰富的藏书规模名声斐然。它是两节特制的银灰色车厢模型,里面图书满架,井然有序,与传统图书馆不同,驿文库采取无人管理、随意借阅、不设时限、自觉归还的特色运行模式。书源主要来自公共图书馆、出版社等社会机构、附近居民,以及过往乘客的寄赠。驿文库图书返还率低下,之所以能够维持至今,主要是社会赠书源源不断,从而保持流动图书和在库图书之间的动态平衡。[6]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地铁图书馆的运行模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尝试并探索与高科技融合。2005年,西班牙马德里地铁图书馆放置了数台图书借阅机,成为欧洲首家地铁图书馆。2012年,罗马尼亚的布加勒斯特地铁中转站设立了混合式图书馆,数字和传统书刊相结合,乘客采用智能手机扫描书脊上的二维码,可以下载电子书,若喜欢,即可到实体书店购买。[7]2013年3月,美国迈阿密广告学院同纽约公共图书馆合作推出了“地铁虚拟图书馆”的概念设计,在地铁车厢内设置虚拟书架。乘客只要用带二维码功能的智能手机扫描地铁车厢上三维书架上的图书,就可免费阅读前十页。之后马上就会有短信推送,告知乘客该书在哪个就近的图书馆有馆藏。[8]这些借助高科技手段的做法不但鼓励人们去阅读,而且更加推崇人们去图书馆阅读传统的书刊。
三、国内地铁图书馆建设模式
我国地铁图书馆出现较晚,新世纪后才开始探索,其中南京、武汉、上海三种不同的运行模式,比较具有代表性。
1.传统服务模式
南京金陵地铁图书馆采用传统图书人工借阅服务模式,由金陵图书馆与南京地铁携手创建,于2010年9月3日在南京地铁1号线新街口站落成开放。这是全国首家在地铁内部建设的公共图书馆服务点。来往乘客只要凭借身份证、公交IC卡或者市民卡,即可在服务点内现场注册金陵图书馆借书证,现场借还书,并实现通借通还,市民可以就近自由选择图书馆服务点借还图书。[9]南京模式实质上是图书馆在地铁设立服务窗口,是传统图书馆的服务延伸,以实现地理位置上的便民。其优点是保障书刊资源安全,有效防止图书流失。其缺点是服务点受空间、开放时间限制,难以与“地铁速度”、“地铁文化”融合,且运行成本较高。
2.自助借书机模式
2013年初,被称为“书香地铁”的武汉地铁2号线沿线21座车站,各设一座自动图书馆,也称自助借书机。[10]在地铁站设自动图书馆,是武汉市政府把武汉建设成“文化之城”的具体措施之一。在这个图书平台,乘客可用身份证自助操作,免费借阅、还书、查询藏书信息、通借通还,就像在自动售货机买饮料一样方便快捷。24小时自助图书馆跨越空间藩篱,极大地方便了乘客的借还书刊,它的开放深受地铁族的好评,而且用身份证借阅的方式避免了书刊流失的困扰。其缺点是自助借书机成本较大,每个造价近40万元,而且一人一机的操作模式容易引起乘客排队等候的现象。
3.开放式自由取阅模式
2008年9月起,上海地铁9号线的12座车站建立免费流动图书馆,设置了专门的书刊取阅架,免费提供书刊供乘客自由取阅,乘客进入车站即可在书刊架上随意选借,出站时再归还至闸机旁的回收箱中,所有书刊在各车站通借通还。这个模式与日本的地铁驿文库和加拿大的地铁图书馆比较类似,都是采取开放式图书免费自由取阅的方式。上海模式改变了传统图书馆的服务模式,自由取阅、及时归还的人性化管理代替了办理借书证等刚性规定,整个地铁内部实质上是一个开放的大阅览室,为乘客铺设了书香满径的地铁线路,实现了图书馆与地铁速度的无缝衔接。但其缺点明显:图书流失严重,流失率一度超过50%,图书库存量大幅下降,图书馆成了“丢书馆”。[11]事后有关管理部门采取呼吁、宣传、张贴标语等措施,还书率逐渐回升。
此外,实体书店也积极参与地铁图书馆的建设。2013年8月,上海爱知书店在地铁2号线发起“上车阅读,下车还书”的新型阅读形式,在沿线的10多个车站,乘客只需花一元钱,就能取走自己“心仪”的书籍,在乘地铁时阅读,下车时在车站归还。据统计,乘客平均每月借出书刊上千本,人均每月借书0.29本,还书率达七成。[12]爱知书店通过这种“1元门槛”的借阅模式,有助于培养阅读群体、提高公民的文化素质和文明素质,值得推崇和仿效。
四、宁波地铁图书馆建设的建议
1.结合宁波市情,采取混合运行模式
借鉴国内外地铁图书馆建设和服务的经验以及宁波城市特点,笔者认为宁波公益地铁图书馆比较好的模式是公共图书馆与地铁集团合作共建,可采用自助图书机与开放式免费自助服务模式相结合、纸质书刊与电子书下载相结合的模式,借阅图书实行身份证或市民卡通借通还,以形成一个以点带面、设施较为完备的地铁图书馆服务系统。这种混合模式既能节约人力成本,同时还能兼顾年轻人阅读电子书的喜好,又可实现24小时自助服务,从而打造“书香满径”的地铁文化生活。
2.完善制度建设,扩大宣传力度
完善的制度是保障地铁图书馆长效运行的基础和关键。借鉴国内外经验,建议政府设立地铁图书馆服务专项扶助资金,以保障这一新型图书馆可持续发展。同时,要扩大宣传,通过张贴海报、广告、新闻媒体报道等多种形式的宣传,吸引市民走进地铁图书馆;通过宣传使市民更好地了解地铁图书馆及其使用规则;可在每个车站的出入口、站台等区域,张贴或播放“文明取阅、主动归还”的宣传语和宣传画,在车厢广播中播放有关语音提示,以防止图书过高流失率,从而提高公共文化资源的利用率。
3.提供正能量书刊,彰显宁波文化特色
阅读主体本身的阅读需求除了取决于自身的阅读偏好外,更受制于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在开放的“大阅读时代”,公共图书馆应该在阅读社会中担任“领头人”的角色,在以“用户为中心”的宗旨下,营造积极向上的图书阅读氛围,多投放传播社会正能量的书刊和有关宁波区域文化的书刊,宣传弘扬优秀的宁波地方文化,引导市民建立良好的阅读习惯。同时,鉴于“地铁速度”,可多投放些资讯类、励志类、生活健康类等报刊、杂志,便于携带和阅读。
4.推动社会力量参与,合力共建“书香地铁”
政府发挥好引导作用,努力推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实现文化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建议从以下三方面推动社会力量参与:
一是志愿者服务。成立地铁图书馆志愿者服务组织,引导乘客如何借阅,帮助整理书刊,提醒或规劝市民出地铁时及时归还书刊等服务。
二是出版社、书店等文化教育机构的合作和参与。上海爱知书店去年在地铁实行的“1元门槛”的借阅模式,是书店参与图书馆服务的有效尝试。引导和鼓励书店、出版社等文化机构共同参与地铁图书馆建设和运行,促进公益事业长足发展。
三是拓宽书刊来源渠道。除政府投入外,可以采取社会赞助的模式。广泛号召社会各界进行图书捐赠,呼吁广大市民参与其中;积极争取企业赞助,可以联合出版社、供应商等图书机构,提供一部分专供地铁流动阅读的书刊。
地铁图书馆作为公共图书馆延伸服务的新方式,有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一方面,它可以盘活公共图书资源,把优质的文化资源和服务延伸到地铁,延长公共文化的服务“手臂”,为转型期的公共图书馆发展提供了新的服务模式和方向;另一方面,它可以营造一个全民阅读的书香社会和学习型社会,创造更多的阅读空间,为广大市民尽享阅读之美、读书之乐,从而实现发展公共图书馆和提高市民文化素质的双赢。
[1]第十一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公布[N].光明日报,2014-04-21.
[2]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仅为4.39本远低于韩日[N].中国青年报,2013-05-20.
[3]宁波将建成5条运营线路轨道网总长达173公里[N].现代金报,2014-05-31.
[4]鲁艳红.“我不在图书馆,就在去图书馆的地铁上”[N].武汉晨报,2013-04-11.
[5]叶勤.加拿大的地铁图书馆[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1983,(3).
[6]东京:把地铁变成流动的文化馆[J].新周刊,2011-03-16.
[7]Hybrid Library:QR Codes Accesse Books in Subway Station[EB/OL].2013.2.(http://weburbanist.com/2013/02/0 9/hybrid-library-qr-codes-access-ebooks-in-subway-stati on/)
[8]Underground New York Library[EB/OL].2013.3(http:// www.dezeen.com/2013/03/08/underground-new-york-library-keri-tan-max-pilwat-ferdi-rodriguez/)
[9]胡绍军.关于地铁图书馆实践的探讨:以上海、南京两地的探索为例[J].图书馆杂志,2011,(3).
[10]武汉21个地铁车站设自助图书馆每个造价近40万[N].武汉晚报,2012-06-25.
[11]上海:地铁图书馆为何变成“丢书馆”(http://news.xinh uanet.com/focus/2008-11/04/content_10257988.htm)[EB/ OL].新华网上海频道,2008-11-04.
[12]2号线“一元借阅”还书率七成乘客人均每月借半本书[N].新闻晚报,2013-10-17.
责任编辑:钱亚仙
G252.2
A
1008-4479(2015)02-0094-04
2014-12-07
施亚波(1971-),中共宁波市委党校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