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党八股”一词的时代语境及意涵源流辨析

2015-01-30

中共党史研究 2015年3期
关键词:三民主义胡适教育

李 林



“党八股”一词的时代语境及意涵源流辨析

李 林

“党八股”之“党”字,最初本指国民党。20世纪20年代,“党八股”是思想文化界反对国民政府官僚文风、批评僵化的三民主义的专用词汇。“党八股”一词的产生与流行,也从侧面反映出南京国民政府建政初期统一意识形态的艰辛与挑战。毛泽东批判“党八股”思想的形成,有其渐进历程,在1937年8月的《矛盾论》中已初步体现,但直到1941年8月他才公开正式使用“党八股”一词,进而以1942年2月的《反对党八股》的演说集其大成。这篇演说广为流传,影响深远,但可能也因此影响了研究者深入发掘在此之前“党八股”一词的缘起背景及意涵源流。

毛泽东;八股;党八股;国民党;三民主义

对中共党史研究而言,“党八股”是一个意涵特殊而又历久弥新的政治语汇。自毛泽东1942年在延安整风中发表《反对党八股》的长篇讲话始,此词广为流传,沿用至今。虽然如此重要,关于“党八股”一词的产生背景及意涵源流,学界论述却语焉不详,且各有分殊。牛桂云经考证后提出,张闻天是中共党内最早提出“党八股”一词的人,并指出该词初见于张闻天1932年11月18日以“歌特”的笔名,在《布尔什维克》第31期上发表的《论我们的宣传鼓动工作》一文中,用以批评宣传鼓动工作脱离群众、千篇一律*牛桂云:《“党八股”一词的最早提出者》,《中共党史通讯》1990年2月25日。论点转载于《新华文摘》1990年第6期。。陈晋则指出,毛泽东在1941年8月26日为高克林《鲁忠才长征记》所写的按语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党八股”这个概念*陈晋主编:《毛泽东读书笔记解析》下册,广东人民出版社,1996年,第1555页。。李洁非认为,毛泽东独创“党八股”一词,以抨击“五四”的一种倾向和思想风气,但未详言独创时间与语境*李洁非:《且向邻翁学作诗——语言问题和延安变革》,《北京日报》2012年5月17日。。苏任和黄强二位学者均提出,“党八股”一词可能为国民党元老吴稚晖所创。苏任更留意到胡适在《漫游的感想》中已开始使用此词,且提出“党”应为“党派”之意,并不专指共产党。但两人都只列出几条间接材料,未及详考其语境与源流。*苏任:《“党八股”一词的“发明者”是谁》,《枣庄师专学报》1990年第1期;黄强:《最早提出“党八股”一词的是吴稚晖》,《晋阳学刊》1999年第5期。

若是一个普通名词术语,其使用先后似乎无关宏旨。但“党八股”一词对中共党史的确意涵特殊,而且若细细考究,“党八股”一词的产生与流行,本身反映了20世纪初中国学界对传统文化的扬弃和论争,更关涉二三十年代国民党的统治策略及文化界的回应。而今人耳熟能详的毛泽东对“党八股”的批判,其实并非在1942年骤然提出,亦有前期的铺垫和演变。进一步言之,近代以来中国政治、社会与文化急剧转型变迁,演绎出不少奇特而又影响深远的新观念和语汇。正如“观念史”(history of ideas)研究者所倡导的注重研究“观念碎片”,以追寻“隐藏在关键词中的历史世界”*详参金观涛、刘青峰:《观念史研究:中国现代重要政治术语的形成·导论》,法律出版社,2010年,第3页;金观涛、刘青峰:《隐藏在关键词中的历史世界》,《东亚观念史集刊》(台北)第1期(2011年12月)。,这些观念和语汇,正可用作解读近现代中国变革的切入点。“党八股”即可算此类“关键词”,本文尝试对其时代语境及意涵源流略作辨析。

一、“土八股”之废与“洋八股”之兴

光绪二十七年七月十六日(公元1901年8月29日),清廷迫于内外压力,发布上谕废止经义八股,改试西学策论*上谕全文见《清实录·德宗实录》(影印本)第58册,中华书局,1985年,第412页。关于晚清废止经义八股与改试西学策论,详参李林:《从经义八股到政艺策论——清末癸卯、甲辰科会试论析》,《中国文化研究所学报》(香港)第55期(2012年6月)。。自此,八股文作为明清相沿500余年的考试文体,正式退出科场,“土八股”的历史自此终结。然而,围绕八股的论争,并未因该文体的消亡而结束。

民国肇建,胡适首倡文学改良,力主八事:须言之有物,不摹仿古人,须讲求文法,不作无病之呻吟,务去滥调套语,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俗字俗语*胡适:《文学改良刍议》,《新青年》第2卷第5号(1917年1月1日)。。胡适所举,大多直指八股文体所遗之弊。陈独秀积极响应,论曰:“今日吾国文学,悉承前代之敝:所谓桐城派者,八家与八股之混合体也;所谓骈体文者,思绮堂与随园之四六也;所谓西江派者,山谷之偶像也。”*陈独秀:《文学革命论》,《新青年》第2卷第6号(1917年2月1日)。将批判矛头直指桐城古文派。钱玄同更称选学妖孽、桐城谬种皆“高等八股”“变形之八股”*钱玄同:《致陈独秀》,林文光编:《钱玄同文选》,四川文艺出版社,2010年,第1—6页。。其后新文化运动大盛,反传统、反儒教、反文言,八股文正是 “三位一体”的批驳对象。

但演化至此,文化界批判的对象主要限于八股作为文体本身及作文形式之弊病,其后八股一词的用法开始变化。20 年代初,吴稚晖批评胡适及学衡派胡先骕等“也不过做一个洋八股的创造人而已”*吴稚晖:《箴洋八股化之理学》,周云青编:《吴稚晖先生文存》上卷,上海医学书局,1925年,第151页。。吴稚晖甚至拿“洋八股”与臭毛厕相提并论,称“自从五四运动以来,不料新文化,却成就了洋八股”*吴稚晖:《物质文明与科学:臭毛厕与洋八股》,周云青编:《吴稚晖先生文存》上卷,第168页。。吴稚晖乃前清举人,受过真正的“土八股”训练,但也对八股批判甚为激烈。戊戌政变后他疾呼“八股若存,中国必亡”,而且与康有为等将八股、小脚与鸦片同列,痛斥为中国三大祸害*吴稚晖:《回忆蒋竹庄先生之回忆》,《吴敬恒选集》第2册,台北文星书店,1967年,第80页。。1923年,恽代英撰文批评当时的中等教育,称全国中学生疲精劳神学习英文、数学,但只作为升学考试的“敲门砖”,考完试就忘记干净。恽代英将此命名为“洋八股”教育,使中学生“没有一点工夫学习做人的做公民的学问”。*参见恽代英:《八股?》,《恽代英文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389—392页。至此,衍生出“洋八股”一词,八股开始从一种确指的文体演变为一种代称,指的是从新式教育与留洋教育衍生出的僵化文体与考评形式,但其运用范围仍限于学术与文化领域,与政治尚无直接关联。

二、“党八股”一词的产生、流行与影响

八股语汇系列中真正与政治产生瓜葛的,是稍后产生的“党八股”一词。该词逐渐广泛为人知晓、运用和批评,与南京国民政府建政后意识形态控制和党化教育的加强基本同步。

“党化教育”作为孙中山“以党建国”“以党治国”政治理念的贯彻手段,早在1924年国民党改组后,就已开始推行,旨在灌输党义、拥护党纲。但在国民党尚未完全掌握教育权的地方,“党化教育”主要只作为宣传政策。*详参熊秋良:《从政治动员的角度看国民党改组后的“党化教育”》,《江苏社会科学》2004年第6期;张太原:《孙中山与党化教育》,《史学月刊》2007年第2期。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进一步加强教育领域的意识形态控制。1927年6月,教育行政委员会通过《国民政府教育方针草案》,明确作出“党化教育”的指示,即“在国民党指导之下,把教育变为革命化、民众化、科学化和社会化”*《教育界消息·国民政府教育方针草案》,《教育杂志》第19卷第8号(1927年8月20日)。。1928年7月国民政府又专门发布条例规定:“为使本党主义普遍全国,并促进青年正确认识起见,各级学校除在各课程内融会党义精神外,须一律按本条例之规定增加党义课程。”*《南京国民政府公布各级学校增加党义课程暂行条例》(1928年7月30日),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教育(二),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年,第1073—1074页。1928年7月起,国民党中央及地方陆续成立“检定党义教师委员会”,专门负责检定、审查各级学校党义教师资格,以统一党义教师思想*关于检定党义教师的详细条例及考核办法,详参《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教育(二),第1071—1089页。。“党化教育”自此作为教育政策,正式展开。胡汉民在1929年纪念双十节演讲中,更直接强调:“教育不可无主义,主义只能宗于一。我们现在既以惟一的三民主义救国、建国、治国,教育是不能跳到国家范围以外去的。”*胡汉民:《建设与教育》,黄季陆主编:《革命文献》第54辑,中央文物供应社(台北),1971年,第305页。1931年9月,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拟定并通过《三民主义教育实施原则》,详细规定从幼儿园到大学阶段各级各类学校开展三民主义教育的目标与实施纲要(课程、训育、设备)*参见《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检送〈三民主义教育实施原则〉致国民政府公函》(1931年9月8日),《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教育(二),第1031—1047页。。南京国民政府建政初期树立威权、统一思想的急切愿望,展露无遗。

国民政府力图迅速强制推行以三民主义为核心的党化教育,却遭致社会人士的嘲弄和反抗。文化界开始频繁使用“党八股”一词,来批评、嘲讽僵化的三民主义和政府公文。1927年8月,上海《幻洲》半月刊登载一则别开生面的“招聘启事”,要招聘“党八股”教师一名,文曰:

荒谬绝伦!看了几年《独秀文存》,再从胡适博士,研究白话文学。现任大学院长蔡元培同志也害了我,他提倡国音国语。到了今年,政府党部,一律重视文言。通电指令,宣言公文,有声有韵,赛过《三字经》。我连忙丢了白话,再弄文言,已经咭噘嗷牙,似通非通。为此等因,痛骂了我爹娘,昏庸老朽,随波逐流。烧了《左传》、《春秋》,拼命要我学那蓝青官话这个,那个。特此登报,聘请海内外党八股老师一位,专教党八股之文言文。年龄不拘,男女都好,只要通晓三民主义,善长四六、八股、韵文,自问对于老文学素有根蒂者,均可投函应聘。如认为合意者,即行重礼登门聘请。*卜尧连:《重礼聘请党八股老师启事》,《幻洲》第2卷第1期(1927年8月)。

该启事署名卜尧连(亦作卜效连,应为“不要脸”的谐音)。此文刊出后,自称卜尧连世叔的廉琵劳(应为“脸皮老”的谐音)回应称:

见报知吾侄痛悔抛弃文言文为自误,亟欲礼聘党八股老师教诲,甚好。惜我日来为国府诸公开会忙,无暇为吾侄留意朋辈中之宿学通儒,以充师资,憾甚。今国府为讨孙阵亡烈士追悼大会发出祭文一通,吾约略过目,龙潭喋血,样样来下,颇堪资吾侄参考之用。特令书记抄录一份附上,愿吾侄百读不厌,庶几将来有所应用,挥毫自如。至嘱,至嘱。*廉琵劳:《党八股参考一则》,《幻洲》第2卷第2期(1927年9月)。

信函之后,录9月26日《申报》所载《国府祭文》,作为“党八股”范文。此后,《幻洲》连续刊发数篇 “党八股范文”,多为政府公文或官员讲话,内容枯燥、形式僵化。如转录《申报》载交通部长王伯群双十节题辞,并揶揄道:

寥寥五十余字,有典有古,征引《诗经》、《礼记》,切合三民之主义、五权之宪法,尤为难得。提倡“的吗了呢”之小丑胡适,当流愧汗不如也;即现任大学院长蔡元培先生对之,亦宜忏悔昔日提倡国音国语之妄焉;再进而言之,即孙总理转世,犹愧总理笔墨之不如部长也。*卜效连:《党八股参考文之三》,《幻洲》第2卷第3期(1927年10月)。

《幻洲》连载此类言论,使用“党八股”一词来批评僵化的三民主义、党义教育和政府公文,后果不难想见。1928年1月,《幻洲》即遭查禁,但社会对国民政府党化高压的批判并未止歇。其实,不仅思想文化界如此,就连国民党元老、孙中山的忠实信徒吴稚晖,时论也称其使用该词。周作人在1930年发表的《论八股文》中,转述了吴稚晖的说法:“吴稚晖公说过,中国有土八股,有洋八股,有党八股。”*《论八股文》原刊于《骆驼草》第2期(1930 年5 月19 日),收入周作人著,止庵校定:《看云集》,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76—80页。此处兼参张菊香、张铁荣编:《周作人年谱》,天津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398页。1932年周作人应沈兼士之邀,在辅仁大学讲演,再次提到:“正如吴稚晖所说,土八股虽然没有了,接着又有了洋八股,现在则又有了党八股。”*周作人讲校,邓恭三记录:《中国新文学的源流》(影印本),香港汇文阁书店,1972年,第73—74页。1935年出版的《文学》杂志上,亦称“吴稚晖先生把八股文分作三种:‘土八股’、‘洋八股’、‘党八股’”*林槱光:《谈“八股文”》,《文学》第2期(1935年2月1日)。。也像周作人一样,将“洋八股”和“党八股”这两个新名词的创用“版权”,归于吴稚晖名下。前述苏任、黄强二人的结论,主要文献依据亦为周作人的转述。窃以若要将该词的独创专属权归于吴稚晖,尚需提出更直接的文献依据。不过管见所及,现存吴稚晖各种文集和语录中,对“土八股”和“洋八股”批判嘲讽甚多,却暂未见其批判“党八股”的直接言论。

但无论如何,从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起,在政治、文化与传媒的互动中,“党八股”一词已逐渐为世人熟知和广泛运用,各种关于“党八股”的论述充斥报刊,这点应无疑义。如1929年《现代评论》之《闲话》一文,称“近来党八股之外,最流行的还有性八股”*遂初:《闲话》,《现代评论》第7卷第159期(1927年12月24日)。。1932年《青春》旬刊刊文《算是一篇国难八股》,内称“至于时髦一点的所谓洋八股,所谓党八股,也是一样的不容易。……倘若党八股是易做的,那么,发挥党义的著作也不少了;为甚么关于三民主义的哲学基础和三民主义的理论,却很少精深博大的著作;而实行三民主义的方案,更寥若晨星呢”*漆鼓:《算是一篇国难八股》,《青春》第1卷第131号(1932年)。?此时,文化界激烈批判和嘲讽“党八股”,主要是因应国民政府的官僚文风和党义教育而起。因此,原本“党八股”之“党”字,应指国民党而非共产党,“党八股”此时是用以批判僵化的三民主义和政府官僚文风的专用语汇。

事实上,将僵化的三民主义称作“党八股”的思路,一直影响甚深。直到1945年,新儒家贺麟还在为三民主义被称为“党八股”而鸣不平,称:“三民主义的哲学,亦非党八股,而是纯正的正统哲学。”*贺麟:《当代中国哲学》(影印本),上海书店,1991年,第82页。直至20世纪60年代,南怀瑾在台北代一个大学党义教授向学生讲三民主义时,也要先从中国文化与中国思想的演化谈起,再分析三民主义的产生与价值。而原本对三民主义兴味索然的学生深以为然,于是他适时点拨道:“所以要读三民主义,读了以后再加批评都可以,不能盲目的不去看它,就说这个三民主义是党八股。党八股你懂不懂?不懂就不能随便批评。”*南怀瑾:《论语别裁》上册,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年,第1—4页。虽然时过境迁,“党八股”一词意涵的原始烙印,仍然有迹可循。

三、胡适对“党八股”的批判及后果

面对国民党的党化高压,承袭“五四”自由主义精神的知识分子拍案而起,奋力批驳,其中尤以胡适的反应最为激烈。胡适使用“党八股”一词,初见于1927年八九月所作的《漫游的感想》一文,在论及麻将时,他说:

从前的革新家说中国有三害:鸦片,八股,小脚。鸦片虽然没禁绝,总算是犯法的了。虽然还有做“洋八股”与更时髦的“党八股”的,但八股的四书文是过去的了。小脚也差不多没有了。只有这第四害,麻将,还是日兴月盛,没有一点衰歇的样子,没有人说它是可以亡国的大害。*胡适:《漫游的感想(三)》,《现代评论》第6卷第145期(1927年9月17日)。

胡适所谓从前的革新家,即上文所提吴稚晖等人。胡适认为“党八股”比“洋八股”更时髦,似可略推“党八股”一词的出现在“洋八股”之后,但也不能仅仅据此而认为胡适创用“党八股”一词。从文脉来看,胡适只是在描述一种现状。而且,如果该词由胡适在此处首用,其指涉内涵尚未约定俗成,照例应该对其意涵稍加说明。因此,胡适写作《漫游的感想》之前,“党八股”一词可能就已经出现。

胡适以“党八股”对国民党思想高压和党义教育所作的严厉批判,见于同年11月29日刊登在《新月》上的《新文化运动与国民党》一文。该文从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长叶楚伧所说“中国本来是一个由美德筑成的黄金世界”这句话入手,叱曰:

今日的国民党到处念诵“革命尚未成功”,却全不想促进“思想之变化”!所以他们天天摧残思想自由,压迫言论自由,妄想做到思想的统一。殊不知统一的思想只是思想的僵化,不是谋思想的变化。用一个人的言论思想来统一思想,只可以供给一些不思想的人的党义考试夹带品,只可以供给一些党八股的教材,决不能变化思想,决不能靠此“收革命之成功”。*胡适:《新文化运动与国民党》,《新月》第2卷第6、7号合刊。

胡适在此文中,明确使用“党八股”一词来批判国民政府的党义教材,批判僵死化、教条化的三民主义,更称“今日国民政府所代表的国民党是反动的”。这篇檄文威慑力极大,1930年2月5日,国民党上海特别市执委会宣传部给发行《新月》杂志的新月书店发出专函,称奉中央宣传部密令,将《新月》第二卷六至七期(即发表《新文化运动与国民党》这一期)“设法没收焚毁”,并要求该店“勿为代售,致干禁令”*转引自耿云志:《胡适年谱》,四川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177—178页。。而在此之前,胡适因为在该刊连发三文《人权与约法》《我们什么时候才可有宪法》《知难,行亦不易》,而被国民党中央严斥为“不谙国内社会实际情形,误解本党党义及总理学说,并溢出学术研究范围,放言空论”*转引自耿云志:《胡适年谱》,第174—175页。,甚至令教育部部长蒋梦麟对胡适下达警告令。但胡适看后不以为然,写信给蒋梦麟,称六件公文中给他的罪名前后不一、含糊笼统,并指出令文中的两处别字,以及称他为“国立学校之校长”有误,将该警告令原件退还*胡适:《致蒋梦麟》,耿云志主编:《胡适遗稿及秘藏书信》第20册,黄山书社,1994年,第209页。。

可见,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党八股”一词已被普遍使用,且影响甚大。教条化的三民主义被称作“党八股”,受到批判和奚落,也从侧面反映出南京国民政府建政初期统一意识形态、确立政权合法性的艰辛与挑战。国民政府试图通过控制党义教师资格、推行党化教育,达到统一思想、树立威权的目的。但总体而言,这些举措都收效甚微。党化教育所引致的“党内理论家以及党外知识分子的纷争与批判”,甚至在无形中“侵蚀着国民党统治的合法性”*详参陈钊:《党义教师资格之检定——以1928年至1932年的江浙地区为例》,《教育评论》2008年第6期;张俊霞:《训政时期国民党“党化教育”之论争——以教育领域为核心的考察》,《理论界》2013年第1期。。从这个意义上而言,“党八股”一词的产生、运用、流行及政府的反应,也颇能折射出在近代中国的国家建构过程中,寻求控制的国家机器与追求独立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之间的共存与冲突。但在二三十年代,国民政府统治确曾有过“黄金十年”,政党、政府与知识界的关系,也尚能大致相安。*以胡适为代表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与国民党政权的关系变化,颇为复杂微妙。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所曾于2012年筹办特展,题为“胡适与蒋介石——道不同而相为谋”。“道不同而相为谋”一语,或许正可视为对此种关系的恰当注脚。详参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所胡适纪念馆网页,2012年12月24日,http://www.mh.sinica.edu.tw/koteki/News_Detail.aspx?hs=184。随着国家机器的不断完善,自由主义的生存空间必然会被不断挤压。不过此时的国民党,无论是从理论建构还是统治实力来讲,都尚未完备。加之要应对貌合神离的国民党内部各派、明争暗斗的地方军阀、清剿不尽的中共势力,以及随之而来的抗日战争,国民党始终不具备在组织层面和思想层面进行彻底整肃的条件。

四、毛泽东批判八股、“洋八股”、“党八股”的历程

毛泽东出生于1893年,下距清朝灭亡尚有18年,因此他自幼接受的也是传统经史教育。可以说,他对“土八股”的整套知识和制度体系并不陌生。他自述童年读书经历称:“我八岁起,就在本乡的一个小学校里读书,一直到十三岁时候。每天清早和晚上,我在田里做工,白天就读《四书》。”*〔美〕爱德加·斯诺著,张宗汉译:《毛泽东自传》,刘统编辑:《早年毛泽东》,广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4页。毛泽东后来对八股深恶痛绝,不过已刊《毛泽东早期文稿》中不见他有关八股的论述*详参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湖南省委“毛泽东早期文稿”编辑组编:《毛泽东早期文稿:1912.6—1920. 11》,湖南出版社,1995年。。其公开发表的文字中首次提及“八股”一词,目前所见应该是1921年8月《湖南自修大学创立宣言》一文,内称:

从前求学的地方在书院,书院废而为学校。世人便争毁书院,争誉学校。其实书院和学校各有其可毁,也各有其可誉。所谓书院可毁,在它研究的内容不对:书院研究的内容,就是“八股”等等干禄之具,这些只是一种玩物,那能算得上正当的学问?就这一点论,我们可以说书院不对的很。但是书院也尽有好处。*毛泽东:《湖南自修大学创立宣言》,《东方杂志》第20卷第6号(1923年3月1日)。

此时,28岁的毛泽东已接受新式教育,并出席了中共一大。他此处所批判的八股,是作为文体的真正“土八股”。但是,毛泽东对20年代中后期政治与文化界关于三民主义与“党八股”的关联论述,应该不会陌生。因为1925年10月至1926年5月期间,他自己就是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代理部长,同时也是国民党二大的候补中央执行委员*参见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上卷,第137—165页。。1980年茅盾发表《中山舰事件前后》,即回忆了他当时担任中央宣传部秘书时与毛泽东之间的密切往来。茅盾还回忆1926年被陈其瑗拉去给广州市的中学生作演讲,也谈到三民主义与 “党八股”的问题,他回忆演说详情如下:

开会前,陈其瑗恭读总理遗嘱,然后用广东话介绍我是中央宣传部秘书,但还是一个文学家。他把介绍辞也翻译给我听了,他这文学家一句话,启发我放弃原来想讲的一套党八股,改用了和文学有关的。我简单地叙述了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从天上偷了火种下来给人民……火是人类文明的起源。我接着高声说,伟大的孙中山先生,就是普罗米修斯,革命的三民主义就是火。这一结束语,博得满场的热烈掌声。*茅盾:《中山舰事件前后——回忆录(八)》,《新文学史料》1980年第3期。收入茅盾:《我走过的道路》上册,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293—316页。

由此亦可推知,“党八股”一词在20世纪20年代中期应该已经出现,并被惯用于指称僵化的三民主义。而且从这段演讲也可看出,在第一次国共合作中,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后,还负有宣讲三民主义的任务,但宣讲党义并不受欢迎。

1927年蒋介石下令“清党”,国共首次合作破裂。直至1935年的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传》第1卷,香港中和出版有限公司,2011年,第332页。。但此时毛泽东尚未发表关于批判“党八股”的直接论述。1936年12月,他写作长篇论著《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在论证战争的持久性和速决战不可行时,他又提及了八股:“干了十年的革命战争,对于别的国家也许是值得惊奇的,对于我们却好似八股文章还只作了破题、承题和起讲,许多热闹文章都还在后面。”*《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234页。此处,毛泽东只是打了个比方,他所用的是八股一词的原意。而且此处也印证前文所言,毛泽东对于八股文的体例与套路,的确颇为熟悉。

毛泽东批判“党八股”的思想,在1937年8月发表的《矛盾论》中初步体现。该文在论及矛盾的特殊性时,展开了对教条主义的批评:“我们的教条主义者违背列宁的指示,从来不用脑筋具体地分析任何事物,做起文章或演说来,总是空洞无物的八股调,在我们党内造成了一种极坏的作风。”*《毛泽东选集》第1卷,第312页。至此,毛泽东反对“党八股”的意趣开始明确,而且承续和发展了此前对“本本主义”的批判,目标明确直指党内教条主义者*毛泽东曾于1930年5月发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批评红军中的形式主义和教条主义,但当时尚无“教条主义”的名称,而叫做“本本主义”。参见毛泽东:《反对本本主义》(单行本),人民出版社,1975年。。

1938年10月,毛泽东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发表《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的讲话,提出应该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对历史遗产进行批判的总结,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的革命实践相联系,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在此过程中,“洋八股必须废止,空洞抽象的调头必须少唱,教条主义必须休息,而代之以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534页。。此文中,毛泽东进一步将批判八股的内涵拓展至“洋八股”。他后来批判“党八股”的集大成之作《反对党八股》,亦阐明“党八股”其实就是新时期“洋八股”在党内的体现。毛泽东此处所借“洋八股”一词,与20年代初吴稚晖、恽代英等所用所指有相似之处,即反对因留学教育和西学引进而产生的新式八股。在当时特殊的政治语境中,矛头主要指向照搬照抄苏联革命经验的留苏派。

毛泽东批判“党八股”的思想,虽然已在30年代逐步成型,但迄至1941年,他都尚未正式公开使用“党八股”一词。从已刊文献来看,他正式公开运用该词,是在1941年8月26日为高克林写的《鲁忠才长征记》一文所写的“按语”中。毛泽东在按语中夸奖高克林文字简洁,并称:

现在必须把那些“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的作风扫掉,把那些“夸夸其谈”扫掉,把那些主观主义、形式主义扫掉。高克林同志的这篇报告是在一个晚上开了一个三人的调查会之后写出的。他的调查会开得很好,他的报告也写得很好。我们需要的是这类东西,而不是那些千篇一律的“夸夸其谈”,而不是那些党八股。*毛泽东:《〈鲁忠才长征记〉一文按语》,《解放日报》1941年9月14日。收入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新华通讯社编:《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新华出版社,1983年,第58页。

由此可见,在目前可公开参阅的文献范围内而言,开篇所述陈晋关于毛泽东何时正式使用该词的论述是确切的。但若要像李洁非一样,作出毛泽东独自创用该词的论断,则需要找出更多更早文献依据,完全超越20年代即已风行的“党八股”批判和讨论。由于毛泽东只是在这篇短短的按语中开始使用“党八股”一词,此条材料并未受到研究者太多重视。其实,延安整风的几个关键词——主观主义、形式主义、党八股等,均在此集体亮相,可以说毛泽东的整风思想至迟至此已基本形成。

今人言及毛泽东对“党八股”的批判,必称《反对党八股》一文。但事实上,在此文发表前的1942年2月1日,毛泽东在延安中央党校开学典礼上发表《整顿党风学风文风》(收入《毛泽东选集》时作《整顿党的作风》)的演说,对他批判“党八股”的核心思想已作了阐释:

我们的学风还有些不正的地方,我们的党风还有些不正的地方,我们的文风也有些不正的地方。所谓学风有些不正,就是说有主观主义的毛病。所谓党风有些不正,就是说有宗派主义的毛病。所谓文风有些不正,就是说有党八股的毛病。这些作风不正,并不像冬天刮的北风那样,满天都是。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党八股,现在已不是占统治地位的作风了,这不过是一股逆风,一股歪风,是从防空洞里跑出来的。但是我们党内还有这样的一种风,是不好的。我们要把产生这种歪风的洞塞死。我们全党都要来做这个塞洞工作,我们党校也要做这个工作。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党八股,这三股歪风,有它们的历史根源,现在虽然不是占全党统治地位的东西,但是它们还在经常作怪,还在袭击我们,因此,有加以抵制之必要,有加以研究分析说明之必要。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这就是我们的任务。*《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812页。

整顿“三风”的内容和对象,其实在此已经阐明。但由于这是在党校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毛泽东的重点集中在对主观主义和宗派主义的批评上,因此他说:“关于党八股的问题,今天不能讲了,准备在另外一个会议上来讨论。”*《毛泽东选集》第3卷,第826—827页。毛泽东此时已成竹在胸,决定对“党八股”展开专场批判。果然,在2月8日中央宣传部干部会议上,毛泽东为世熟知的《反对党八股》终于出炉。这篇演说开宗明义:

主观主义和宗派主义怎样拿党八股做它们的宣传工具,或表现形式。我们反对主观主义和宗派主义,如果不连党八股也给以清算,那它们就还有一个藏身的地方,它们还可以躲起来。如果我们连党八股也打倒了,那就算对于主观主义和宗派主义最后地“将一军”,弄得这两个怪物原形毕露,“老鼠过街,人人喊打”,这两个怪物也就容易消灭了。*《毛泽东选集》第3卷,第 830页。

这篇演说并仿照八股章法,列出“党八股”的“八大罪状”:空话连篇,言之无物;装腔作势,藉以吓人;无的放矢,不看对象;语言无味,像个瘪三;甲乙丙丁,开中药铺;不负责任,到处害人;流毒全党,妨害革命;传播出去,祸国殃民*《毛泽东选集》第3卷,第833—840页。。这篇演说集毛泽东批判“党八股”思想之大成,而且仿八股章法,以彼之道,还施彼身。此文发表后党内外反响甚大,

且在党政军各界多次宣讲,影响深远,故治中国现代史者均耳熟能详,不待赘言。

五、结 语

“土八股”废而“洋八股”“党八股”继起,这一过程本身就反映出20世纪初中国转型社会中知识界对传统文化的扬弃、批判与论争。八股文被视为对清代文学的反动,民初文学革命则是对八股文化的反动。*周作人主讲,邓恭三记录:《中国近代文学史话》,香港太平洋图书公司,1955年,第41—42、87页。毛泽东也称“洋八股或党八股,是五四运动本来性质的反动”*《毛泽东选集》第3卷,第831页。。在民初特殊而复杂的政治文化环境中,原本由一种考试文体衍生的“党八股”一词,开始具有政治意涵。“党八股”之“党”字,最初本指国民党。“党八股”乃20世纪20年代思想文化界反对国民政府官僚文风、批评僵化的三民主义的专用词汇。“党八股”一词的产生与流行,也从侧面反映出南京国民政府建政初期统一政治意识形态、巩固政权合法性论述的艰辛与挑战。毛泽东对八股、“洋八股”、“党八股”的批判,有其渐进发展的历程。其批判“党八股”的思想,在1937年8月的《矛盾论》中已初步体现,但直到1941年8月他才公开正式使用 “党八股”一词,同时表述了延安整风思想的核心内涵。其批判“党八股”论述之大成,无疑当属1942年2月发表的《反对党八股》演说。此文影响深远,今人仍然耳熟能详。不过,这可能也妨碍了研究者深入发掘毛泽东发表该讲话之前“党八股”一词的缘起背景与意涵源流。

(本文作者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讲师 上海 200062)

(责任编辑 汪文庆)

The Historical Context and Meaning Origin of the Word of “Stereotyped Party Writing”

Li Lin

The word “party” in “Stereotyped Party Writing” originally referred to Kuomintang. “Stereotyped Party Writing” was a proper noun used by the intellectual and cultural circles in resisting against the bureaucratic writing style and criticizing the ossified Three People’s Principles in the 1920s. The emergence and popularity of “Stereotyped Party Writing” also indirectly reflected the difficulty and challenge of unifying the ideology in the beginning era of the Nanjing National Government. The formation of Mao Zedong’s thought of criticizing “Stereotyped Party Writing” appeared as a progressive course. His thought was initially presented in “OnContradiction” published in August 1937, but not until August 1941 had he formally used this word; the “OpposingStereotypedPartyWriting”, delivered in February 1942, then stood as the most remarkable achievement. This speech has been widely spread and extended a far-reaching influence, and possibly because of so, researchers have failed to explore the emerging background and meaning source of this phrase before the speech.

D231;K

A

1003-3815(2015)-03-0045-08

猜你喜欢

三民主义胡适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胡适的美国恋情
三民主义说
三民主义说①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胡适清红先负王琳娜
瞻仰胡适故居 见其未知一面
论毛泽东对三民主义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