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现役院校卓越警务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研究
2015-01-30杜元斌高士杰
杜元斌,高士杰
(武警学院 训练部,河北 廊坊 065000)
公安现役院校卓越警务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研究
杜元斌,高士杰
(武警学院 训练部,河北 廊坊 065000)
面临公安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和部队职能不断拓展的新形势,主动融入“卓越人才计划”,探索构建符合公安现役部队实际的卓越警务人才培养模式,对于提升公安现役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和综合办学实力具有重要的推进作用。
公安现役院校;卓越人才计划;卓越警务人才;培养
为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各领域拔尖创新人才,教育部于2010年陆续启动实施卓越工程师、卓越医师、卓越农林人才、卓越法律人才、卓越教师等系列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探索建立高校与有关部门、行业企业、科研院所以及实际用人部门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模式。“卓越人才计划”实施以来,入围高校在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方法与手段、学科交叉融合、人才联合培养、课程考核、实践教学等方面勇于突破传统教学模式束缚,做了大量的改革与尝试,形成了诸多校企校地人才联合培养战略联盟,创新了校内培养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的新机制,人才培养理念向国际一流对接,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独特优势,教学方法手段向提升学生能力聚焦,人才实践能力和创新素质显示出强劲的提升幅度。“卓越人才计划”开局良好,发展前景广阔。
如何有效借鉴“卓越人才计划”先进理念和宝贵经验,科学设计公安现役院校卓越警务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和造就政治立场坚定、具备战略思维、实践能力超群、综合素质过硬、创新意识突出的一批拔尖创新人才为公安边防消防警卫事业建设和发展服务,是公安现役教育领域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方面值得认真思考和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开展卓越警务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
(一)开展卓越警务人才培养是深化公安现役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举措
当前,公安教育“轮训轮值、战训合一”办学模式已经基本形成,正在朝着进一步深化办学体制机制改革的方向进行攻坚,突出学员能力培养、强化实战训练、坚持国际化办学、提升学科专业实力、培育一流人才已经成为各公安院校的普遍共识和改革方向。长期以来,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公安现役院校在办学条件、师资队伍、学科专业、教研成果等方面与国内一流高校有着不小的差距。要想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与地方知名高校同步发展,必须对办学机制体制、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方法和手段等进行深刻变革。教育部“卓越人才计划”的实施,给予了我们与国内知名院校同步构建卓越人才培养模式的难得机遇。公安现役院校须主动作为,以部队人才需求为牵引,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勇于突破体制机制障碍,建立若干人才培养实验班,探索构建各警种卓越人才培养模式试验田,在人才培养理念、教学方法手段、人才培养质量方面体现卓越,培育精英,铸就一批引领公安现役部队跨越式发展的事业传承者、改革先行者和体制开拓者。此举也是公安现役院校构建现代大学制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索构建符合公安现役部队实际的卓越警务人才培养模式,对于提升公安现役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和综合办学实力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开展卓越警务人才培养是培养公安现役部队拔尖创新人才的有效方法
有着特殊发展潜力的精英人才往往隐藏在海量的学生中,如果一直沿用大众化培养的思路,拔尖创新人才势必会被普通教学模式所埋没。近年来,为有效提升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能力和水平,全军全面启动军队院校教育转型计划,推进学历教育向任职教育转变,将培育信息化条件下军队联合作战指挥人才作为新时期院校的核心使命任务。公安部启动了学历教育向警察职业教育的转型,将构建“大教育”“大培训”工作体系摆在了引领公安教育改革前行的首要位置,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服务实战为宗旨的战略发展理念得以确立。可见,军事教育、公安教育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也在积极深化改革,对于培育适应新形势下拔尖创新型实战化人才同样有着迫切需求。公安现役部队是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武装力量,肩负着维护边境稳定、保障社会公共消防安全、确保要人警卫安全的重要职责。公安现役教育应大力实施“卓越人才计划”,通过开设各类实验班,将成绩优异、能力突出的学员集中在一起,放在独特的培养机制下进行重点“孵化”,让优异学员获得加速成长的平台,在注重基础知识和专业能力培育的同时,强化对其进行领导决策能力、改革创新能力、实战应用能力的淬炼。
二、公安现役院校卓越警务人才内涵
在公安现役院校开展卓越警务人才培养,就是参照国家实施的先进理念和主要方法,探索构建精英型拔尖创新警务人才培养新模式,以满足公安现役部队对综合素质高、创新能力强、实战能力好的人才的需求。
卓越警务人才培养新模式的构建是公安现役院校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工程。其内涵可解读为着眼服务国家安全战略,着眼服务公安现役部队建设和发展,深入共享公安现役部队、军地名校和国际同类学科资源,构建体现现代教育理念和时代特征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培育部队急需的精英型高素质警官。其核心任务是确定人才培养目标,明确培养标准,突出创新能力和实战能力培养,运用先进的教学方法,构建院校与部队深度融合的人才联合培养模式。卓越警务人才的培养,要坚持“面向部队、面向实战、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方针,其关键环节在于巩固深化学科专业特色,找准人才培养定位。
三、公安现役院校卓越警务人才培养主要任务
一是提升民主化教学管理水平。在校务委员会的领导机制下,按照专家治学的民主管理方针,将教师作为学校政策制定的参与者和决策者,提升教师参与教学管理活动的能动性和创造性。
二是突出教师、学员的主体地位。树立以教师为主导,以学员为主体的办学理念,建立以提升教师教学研究能力和学员任职发展能力为根本的教学模式,积极采用基于问题的探究式学习、基于案例的讨论式学习和基于项目的参与式学习等研究性学习方法,营造教师与学员实时互动的学习氛围,搭建学员自主学习训练的宽广平台,使学员成为胜任部队岗位轮换任职的复合型人才,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保持“可持续”的发展活力。
三是坚持国际化开放办学。树立国际视野,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培养具有国际视野能够得到国际认可的国际型合作型人才。
四是坚持学科交叉融合。深化课程体系改革,突破学科界限,在课程设计上体现学科交叉,在教学目标上体现跨学科培养。
五是突破现有管理体制的纵横界限。打破传统教学模式、教学单位的壁垒,加强学校与部队产学研用一体化合作,完善校局合作机制,构建项目驱动下的跨学科、跨机构的教师指导管理团队,跨专业、跨学校的学员学习、研究合作团队。
四、公安现役院校卓越警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公安现役院校卓越警务人才必须是能力型、综合性、高素质的高级专门人才,其综合素质应明显高于传统模式培养的人才,其培养模式应优于、先于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他们应当具有坚定的忠诚意识、良好的道德修养、丰富的知识储备、精湛的专业技能、超群的实战能力和过硬的身心素质。同时,他们还应当具有其他人才所不具备的卓越领导能力、战略思维能力、创新发展能力,通晓专业领域国际规则,毕业后一到部队即可胜任部队多岗位任职需求,在提升部队战斗力方面能起到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其善于在工作岗位上带领攻坚团队创造性地解决建设发展难题,能够站在全局战略的高度谋划工作,能够在实战化训练一线和急难险重作战一线勇当先锋,独当一面。他们是问题的发现者,也是难题的攻坚者,更是新局面的开拓者。
公安现役院校卓越警务人才培养目标可表述为:培养适应公安现役部队建设和业务工作需要,德、智、军、体、美全面发展,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政治立场坚定,基础理论扎实,专业知识精通,实战能力出色,极具创新意识,部队认可度高,跨学科知识渊博,能出色胜任公安现役部队多岗位业务工作,引领公安现役事业发展的管理型部队指挥人才、应用型业务骨干人才、发展型部队精英人才。
五、公安现役院校卓越警务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人才培养是大学的基本功能和根本任务,也是内涵建设的核心内容。培育精英人才,必须有敢于打破常规且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模式作支撑。
(一)坚持分类培养,开设卓越警务人才培养实验班
新学员入学后,逐步开展英语、数学、物理、化学、体能等科目测试,根据综合测试成绩分析统计,按警种将排名前10%且综合能力素质强的学员单独编班。根据卓越警务人才培养教学计划,每20人作为一个独立教学班,实施全程小班式教学,大胆尝试与国际高等教育接轨的先进教学方法和组训方式,将研讨式、案例式、现场式、精熟化、实战化教学方法全程贯彻于整个人才培养环节。实践教学环节比例不低于50%,实践环节部队教官授课比例不低于50%。在关注学员共性能力培养的同时,注重学员个性化能力生成,建立严格的学员分流淘汰制度。以实践技能选修及素质能力专项训练的方式,对单科能力超强的学员,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有针对性的重点辅导。大学前两年积极组织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大学后两年根据学员不同学科优势,组成跨学科学员互助学习团队,参与教师课题研究,进行科研能力重点培养。
(二)对接部队任职,构建学历教育与任职教育并轨衔接的课程体系
学历教育是夯实学员发展后劲和个人成才能力基础的重要关口,任职教育则是有效帮助学员毕业即胜任工作岗位的助推引擎,是学员才能和后劲得以施展发挥的前提条件。故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必须坚持学历教育和任职教育两头兼顾,互为补充。学员在校期间,在完成正常教学计划规定的学历教育课程任务后,将学员毕业后应知应会的知识能力设计成系列任职能力训练短课,以讲座、现场示范、训练营等形式邀请部队专家、部队教官开设紧贴部队第一任职的专项教育,强化学员部队任职能力培养。将组织学员深入部队实习作为强化学员部队锻炼经历、培养学员职业认同感的关键环节,重点学习部队院校难以独立传授的各项军事业务技能。
(三)强化实战能力,按能力需求和任职岗位设置课程
根据中央军委和公安部党委关于实战化训练的系列指示精神,牢固树立战斗力这个根本标准,紧密对接部队实战任务,从入学到毕业使学员始终接受部队实战化训练,培育学员战斗精神。紧密结合部队作战流程和工作岗位,系统总结梳理部队需要的学员系列实战能力点,针对能力点延伸分解若干训练课程(科目),注重课程间、科目间相互对应支撑,形成丰富、完整、体系化、组合式实战育人课程体系。构建以老带新,强化自我管理的学员中队建队模式,按照部队管理模式进行管理,按照部队训练方法组织训练,按照部队训练标准进行考核。
(四)坚持学科交叉,提升学员跨学科集智创新能力
实践证明,学科交叉点是新学科的生长点、新的科学前沿,是创新的动力和源泉,重大的科学突破往往在这里产生,名师、大家、领军人物往往在这里造就[1]。一所院校所培养学生的学科交叉能力高低是衡量院校育人质量的重要指标。在卓越警务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过程中,要主动吸纳与专业结合紧密的相关学科核心课程,既要包含培育逻辑思维的自然科学知识、培育批判性思维的哲学类知识、培育人文精神的人文社科课程,也要包含专业领域内成熟课程体系和前沿知识内容,使学员在学科交叉过程中体会到知识的互相交融与支撑,掌握知识融合实现创新的技能方法。
(五)拓展培养渠道,借力校外实体资源加速学员能力生成
以学分认证和学分转换的形式,鼓励学员利用业余时间依托社会培训资源参加游泳、驾驶、外语、计算机等技能学习,参加军地高校暑期专项技能培训,组织学员积极参加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等社会实践活动。坚持国际化战略,按照国际化人才培养规格构建人才培养模式,实现联合培养模式上的突破,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创新型人才。坚持引培并举,邀请专业领域国际知名专家来院授课、担任导师,选派优秀学员以访问交流、项目研发、联合训练等形式赴国外合作院校进行短期留学深造。将卓越警务人才培养作为开辟校局联教联训新局面的重要抓手,坚持部队和院校共同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共同设计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共同实施培养过程,共同评价培养质量,将部队教育训练资源纳入院校人才培养全过程,依托部队总队级训练基地,培育学员初级专业技能、实战业务技能,依托院校训练资源与部队开展联合演练和战例研讨。
(六)坚持信息主导,依托网络教育资源强化学员自学自训
按照培养目标要求,坚持宽口径育人,结合每一个学员的特点和优势潜能,依托功能强大的慕课网络在线教育资源平台和丰富多维的网络战例案例课程资源,注重学员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的培养,促进学员全面发展。加强学员个性化指导,鼓励学员按个性发展选择专业,引导学员制订个性化培养方案,自主选择所学课程,自主安排学习进度,自主发展个体专长,强化学员自学自训能力训练。加强学员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增强学员学习目的性,提高学员的部队适应能力。[2]
(七)坚持教法创新,聚焦学员能力素质培养
充分发挥学员的主观能动性,推广启发式、讨论式、精熟式和探究式等教学方法,提高学员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员从继承性学习转为探究发现性学习,构建知识点地图,实现知识点之间的串联。提倡教师团队协同教学,开展大班授课、小班研讨、小组合作、网上互动、翻转课堂、信息化一体教学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通过分组,强化组内合作和组间竞争,提升团队意识和竞争意识。通过学员之间对专题作业或项目作业互相评判找问题,提高学员的立项思维、批判性思维。建设项目库、案例库等资源,坚持学员参与教师科学研究,提升学员科研创新能力。[2]
六、公安现役院校卓越警务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构建
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是确保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的重要环节。实施卓越警务人才培养计划应强化校局协同与专家治学,成立部队实战教官与学院教学专家共同组成的教学质量督导组,使育人成效始终处于部队的监督评价指导之下,将教学与实战的贴近度,以及院校与部队的对接度作为核心评价要素,将专家的教学反馈和改进意见及时予以吸收消化,将评价结果纳入教师职称评定和年度考核的重要参考指标。成立由教师、学员、学员队干部组成的教学质量反馈组,及时吸纳来源于教学一线的意见建议,优化调整教学管理运行机制和方法手段。
[1] 李涛,宗士增,徐建成,李鹏飞.构建多学科交叉融合创新实践平台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3,(7):79-80.
[2] 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培养方案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1,(2).
(责任编辑 刘彦超)
On the Cultivation of Outstanding Police Talents of the Public Security Colleges in Active Service
DU Yuanbin, GAO Shijie
(Staff Office, The Armed Police Academy, Langfang, Hebei Province 065000, China)
The public security colleges in active service are confronted with the new situation that the public educational mechanism would reform and military functions would continually expand, actively get into outstanding talent plan, and explore to build the talent cultivating mode which accords with its reality, which are all important to further improve the talent quality and comprehensive sponsoring strength of the public security colleges in active service.
the public security colleges in active service; outstanding talent plan; cultivation of outstanding police; talent
2015-06-19
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公安现役院校卓越警务人才培养研究”(GH134032)
杜元斌(1982— ),男,山西太原人,讲师; 高士杰(1976— ),男,河北廊坊人,副教授。
G642.0
A
1008-2077(2015)09-009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