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敢问爱问善问培养学生质疑能力

2015-01-30李治山

基础教育参考 2014年12期
关键词:小龙虾物种教师应

李治山

小学中高年级是学生逐步熟悉和理解社会生活的重要时期,也是形成道德情感、道德认识和道德判断能力,养成行为习惯的重要阶段。要想让学生对品德与社会课产生浓厚兴趣,有强烈的学习欲望,并且愿意主动参与到活动探究活动中来,教师就要培养他们积极动脑、认真思考、踊跃发言及合作交流的习惯,培养学生敢问、爱问、善问的精神,教会学生提问的技巧,学会主动地创造性的学习。

一、敢问,源于宽松的课堂气氛

五六年级的小学生在心理和生理方面开始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少年期,人们常把少年期称为人生过渡期。这个时期的学生期望自己能像成年人一样独立自主地支配和安排生活,不愿意教师再把自己当做幼儿一样去呵护,当然,在课堂上他们也一改低年级活泼好动的个性,变得沉稳起来。整节课是思考的多、表达的少,课堂经常成了教师一言堂的格局。加上品社课本身的教学内容比较抽象,学生难以深入了解,如果教师照搬照抄、唯书唯参,学生必然会感到枯燥无味,从而影响了宽松教学氛围的形成和保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着意营造一种以情动心、以情夺心的教学氛围,拨动学生的心弦,激励他们形成强烈的学习愿望,创造情趣盎然,欢快愉悦的教学情境。

例如六年级下册《可怕的物种入侵》一课,学生可能对物种入侵的问题比较陌生,所以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法时,可以从学生感兴趣的小龙虾、水葫芦人手,从身边熟悉的动植物说起,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起共鸣,让他们觉得外来物种入侵并不是遥不可及的事情,它就在我们身边悄悄上演。通过质疑、解惑,学生对外来物种有了全新的了解,即外来物种并非都有害,不必谈虎色变,像马铃薯、西红柿等外来物种就对促进物种的多样性,改善人们生活很有益。而只有那些危及生态环境,抑制其他物种生长的外来物种才是有害的。不仅如此,教师还要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渠道查找资料,鼓励他们敢于质疑,勇于质疑,善于提出自己的创意。在我的课堂上,就有学生对小龙虾的入侵产生了质疑。他认为,虽然小龙虾已经成为洞庭湖地区最大的灾害性外来物种,对当地的鱼类、水生植物构成威胁,破坏了食物链,但由于小龙虾味道鲜美,很多人都爱吃,成为了一种地方特色小吃,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在江苏省盱眙县每年都会举行龙虾节,吸引全国各地的游客,这是不是算将功抵过呢?虽然学生的想法有些幼稚,但他能大胆地提出质疑,勇气可嘉,教师就应加以鼓励,并通过适当的引导,教会学生辩证地看待问题。

二、爱问,基于浓厚的学习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动机是对所学教材本身的兴趣。浓厚的兴趣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启迪学生智力潜能,因此,让学生对品社课产生兴趣,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关键。

一是趣味导人,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游戏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有效手段。在《从世界看中国》这一课中,利用电脑制作课件,可设计这样一个游戏活动——“这里太美了”。在中国地图上,用图片把一些著名的景区标注出来,一个图像就作为一个游戏乐园,在每个图像上都制作超级链接,里面放上相关这个景区的地理特点、丰富物产、人文景观等介绍。活动时,由一位学生先以猜谜的形式说出某一景区的特点,向大家提问,答出的同学可以启动开始按钮,进入这一风景区,与大家分享该景区的视频和图片资料。如“天涯海角”,用鼠标点按进人超链接,欣赏海南岛的人文、自然景色等影像资料。退出这一景区时,再由答对的这位学生继续对其他景区提出问题,换另一位学生解答。活动中,看着学生在游戏时表现出忽而兴奋、忽而紧张、忽而好奇的小脸,可以知道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已全身心投入到自主学习中。

二是以疑促思,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欲望。在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的主体地位出发,积极启发学生的思维,热情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以疑促思,以思释疑,把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中来。让学生在教学中,从不敢提问到想问、敢问、善问,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并有效地拓展学生的思维,再经过教师的精心引导,让学生在问中有所感悟,在学中培养隋感,使学生在议中充分交流探究,寻得解决问题的门路,得到共同提高。

事实证明,屡遭失败、经常受批评斥责的学生,其学习兴趣就会日渐衰减,甚至完全丧失;而不断获得成功,经常得到表扬的学生,学习兴趣也在不断地巩固和发展。由此看来,兴趣和成功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所以,要激发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就要创设条件,使每—个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当学生在回答问题遇到困难时,教师应适时地、恰到好处地、巧妙地给以启发指点,让学生“跳一跳,够得着”,使学生能够顺利完成任务,从而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三、善问,在于巧妙的课堂引导

品德与社会课要培养的是实际生活中发展的学生。因此,在设计教学活动时不能离开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际,只有来源于学生的生活才能最大程度上让学生接受。在课堂上,让学生敢问、爱问只是提问的初级阶段,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最关键的还是让学生善问。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应进行巧妙地引导,使学生问得巧妙。

首先是教给方法。学生的一切活动都是从模仿开始的,提问也是如此。课堂上,教师应把着眼点集中于自己的课堂提问,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教材特点,精心设计提问,吸引学生饶有兴趣地热烈讨论、积极思考,使学生渐渐产生一种想要自己提问供大家讨论的欲望。因此,教师自己首先要善于发现问题、善于提问,使学生受到启迪,有方法可循。

其次是创造条件。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并非意味着一堂课提出的问题越多越好,而是要引导学生提出高质量的问题,问得恰到好处,学会把学习过程中有价值的疑难问题提出来。这就要求教师要给学生创造“会问”的条件。

再次是适时点拨。学生提出的问题往往五花八门,有些甚至与教学重点没有关联。此时,教师应恰当地引导点拨,指导学生把握住问题的关键。特别是在学生闪烁着思维和智慧的火花却似懂非懂时,教师的启发会带来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思维中闪亮的火花,积极引导,把这些有价值的问题应用于课堂教学,为促进课堂更精彩的生成服务。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其实,每—个人探求知识的过程都是从提出疑问开始,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取答案,培养能力。可见,提问是一个主动获得知识的好办法。所以,作为—个教师应积极创设条件,引导学生乐于提问、敢于提问、勤于提问、善于提问。

(责任编辑 肖松)

猜你喜欢

小龙虾物种教师应
“双减”政策下教师应做好高效课堂的践行者
丽水发现新物种
回首2018,这些新物种值得关注
小龙虾
高中文言文教学刍议
教师应如“水”
世界上的15个最不可思议的新物种
小龙虾
疯狂的外来入侵物种
生物教师应如何进行创新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