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革思想 多维助力巧解轻负高效难题
2015-01-30陆圣华
陆圣华
十年课改,江苏启东教育既体验了教改的艰辛,也品味着教改的盛宴;课程改革不仅带来了一场文化意义上的教育教学思想的变革,更激起了我们对当下素质教育的深刻反思。回顾这场以学生发展为终极目标的教育改革在启东推进的十年,主要采取了以下有效措施。
一、博采八方精髓,科学稳妥推进
课改初期,围绕为什么要课改,到底改什么,究竟怎么改,怎样构建符合启东特点的课改范式等话题,市教育局牵头展开了校长论坛、专家对话、名师芹献等多个层面的讨论,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博采众长,确定了课改的总体思路。即执著教育理想不动摇,坚持课改理念不怀疑,创新课改举措不停步,破解课改难题不气馁;确定了坚持以科研促课改、以强师推课改、以典型引课改、以校本固课改的改革路线图。
为真切感受课改的扑面春风,深入学习国内教改先进经验,我市先后派出校长、骨干教师团队赴洋思中学、杜朗口中学、后六中学(溧阳市)、兖州一中(山东)等省内外名校进行新课程改革现场学习,聆听名校长经验介绍、观摩名教师课堂教学,广泛汲取各地先进课改经验。实践中,我们不照搬方案,不套用模式,结合我市“四精四必”(四精指精选、精讲、精练、精批,四必即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评必补)传统,经多层面、多次讨论思考,推广了符合我市特点的“15/20/10”高效课堂范式。
二、梳理核心理念,创新合情范式
“15/20/10”课堂教学范式,是指教师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确定适宜的教学目标,围绕教学目标系统把握教材,适当整合其他教学资源,灵活运用四个模块(自学质疑、互动探究、精讲点拨、反馈矫正),在一定的时间内,建构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生态,实现对话交流、动态生成、合作共享的学习态度共识,实现学生知识与生命的全面发展。
“15/20/10”课堂教学范式,是由启东市江海中学在20世纪90年代首创,实践证明,这是一种具有普适性的高效课堂教学范式。这种课堂教学范式,既有基于现实的逼迫,更有着眼未来的考量。因为,它能从根本上改变师生在课堂中的传统角色和行为范式,能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促进学生能力发展的一切积极因素,在不增加学生学习负担的前提下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业水平。
“15/20/10”课堂教学范式,简单地说,就是将一节课分成三个时间阶段,即15分钟、20分钟、10分钟。但如果片面地认为这种模式是把课堂时间作机械的分割,那就有违这种模式的精髓,容易出现认识上的误区。实际上这种课堂教学范式的核心词是自主学习,就是通过自学、订正、反思、讨论、交流、评价、总结、反馈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15/20/10”课堂教学范式,详细一点说,可以用“三段·四模块”来概括。三段分别指15分钟左右的预学温故、导引自学,20分钟左右的交流质疑、精讲点拨,10分钟左右的当堂反馈、拓展迁移;四模块分别指自学质疑模块、互动探究模块、精讲点拨模块和反馈纠正模块。
我们常说,多做多讲不如学生多思多悟。“15/20/10”课堂教学范式的核心是问题,问题是学习的催化剂,是学习的载体,是创新的源泉。“三段·四模块”助学课堂的着力点是以问题为载体,把问题贯穿教学过程,使学生在设问和释问的过程中萌生自主学习的动机和欲望,进而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并在实践中不断优化自主学习方法,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强化行政推动,拓宽普适培训
为保证课改顺利进行,我们建立了市级课改领导组、课改实验专家组、乡镇和学校的课改领导小组。实验初期,市教育局课改实验工作组又下设课改办公室,抽调人员具体负责课改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日常管理工作;各组织机构层级分明、职责明确、联动有力,保证了课改实验各项措施的落实。在课改实验有序展开后,我们组建了市、镇、校三级教研网络,成立学科中心组,落实对口学校,大力开展各种交流活动,从制度上保障各级各类学校的定位与定标。在课改攻坚阶段,市教育局提出了“百名干部进百校”,对教育局各科室的同志作了明确分工,做到定人、定时、定点、定任务,聚焦学校发展,大力推进课改。在课改攀升阶段,我局适时成立了研修中心,为课改提供更强、更有力的支撑。这些举措都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切实解决了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有力保证了课改实验向纵深发展。
为保证课改不走样,教育局出台了一系列配套制度。在课改实施初期,局长室先后签发了《干部推门听课评课制度》《领导干部蹲点集体备课组制度》等文件,要求各级管理层深入一线,致力课改,破解难题。在课改实施中期,市教育局结集出版了《“15/20/10”课堂教学范式操作手册》,对教师的行为作了进一步规范。同时,局长室还签发了《启东市中小学提升教学质量十项管理制度》(2012年),并结集出版了《“15/20/10”课堂20分钟精品案例》(2013年)。
我们除了行政上的推动,更有培训上的着力。课改首先要改课,其关键在教师。十年间,有效的培训体系使教师与时俱进,与改革同行。我们充分保障培训经费,先后邀请了朱小曼、朱永新、成尚荣等一大批师范大学的专家学者来启东担当培训任务,并积极承办名师梯队的会课、学科基地等活动。同时,各学校也都有不同地区的对口交流学校,定时互访、交流本地区的课改经验。
在实践中,我们根据实情逐步形成了三种培训途径:一是全员培训,二是校本培训,三是实践反思。我们坚持通识培训与学科培训相结合,集中培训与校本培训相结合,精心组织各类培训。在操作中,我们坚持贴近、贴紧课改实验的理念,采用多种多样的培训方式,如暑期全员培训等,每年安排15天左右的时间进行集中培训,进行理念和常规培训。
四、主题建设明晰,多维平台助力
从2007年9月起,我市开展了每年一主题的课改推进活动,在发展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始终抓住高效课堂的建构,坚定不移地增强提升教学品位的意识,大刀阔斧地推进效率课堂建设,打造具有启东特质的课改思路。
6年来,我们不急功近利,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台阶,以一年为一个时间点,稳步推进主题课改活动。如2007年9月到2008年8月,其主题是“有效课堂过关年”,旨在化解学校与教师在课改中的观望和迟疑。我们出台了《有效课堂过关年行动计划》,抽调学校领导和骨干教师,对全市教师进行了“有效课堂”的托底验收,并以东元中学、东元小学为例进行了全市放样。又如,2012年9月到2013年8月,其主题是“课堂生态文化年”,旨在通过课堂文化的建构和生成,以文化的力量推动课改前行。我们开展了青年教师基本功大练兵、名师教学风格大展示等活动;在阅读和研究性学习方面开展了如数学文化节等活动,与台湾、南通的名师共聚课堂,互相交流,共同切磋。
在课改推进过程中,我们深深感到,多元化的教科研工作有力地助推了新课程的实施。市教育局教师研修中心成立了全市课改学科中心组,组建了青年教师研修小组,在小学阶段还专门实施了定向师范生入职跟踪培养工程。我们还在全市范围内,组建了学科中心组、集体备课指导小组,向全市各层次一线教师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源。同时,还以课堂教学现场研讨活动为载体,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进行研讨。十年间,我们打造了“东疆之春”、“江海星光”两个市级教研平台,观摩了如初中语文黄厚江、小学数学华应龙等全国各地高级名师教学风采,又借此平台把启东各级优秀教育人才的教学智慧进行整合后向南通市开放,既展示了课改成果,又提高了教师专业能力。
十年来,课改带给我们的变化是显著的,带给我们的成果是丰硕的,学生的精彩成就了教师的精彩,课堂的精彩成就了质量的精彩。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
一是以课程资源开发为载体的学校文化建设已见成效。我市各学校根据自身实际,或独立或合作开发、实施校本课程,初步形成了学校的课程特色。比如,启东中学的特长生培养卓有成效,学校在数理化国际奥林匹克竞赛中已摘取了14金2银;又如,大江中学科技发明闻名遐迩,现拥有70多项国家发明专利,有5位学生被授予“中国当代发明家”称号,2位学生被授予“中科院小院士”称号,被主流媒体誉为“发明家摇篮”;再如,长江中学“OM活动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的学生,先后荣获中国头脑奥林匹克竞赛优胜奖和铜奖;还有,我市艺术教育成果丰硕,每年都有百人以上获省级以上奖励,学生艺术团文艺节目多次人选全国“魅力校园春晚”演出,共同打造了启东教育的亮丽名片。
二是以课程(学科)基地为龙头的特色学校体系已凸现魅力。一大批学校以寻求课堂教学改革突破为基点,带动了更多的学校投入课改。近年来,每年都有近千人的兄弟地区学习团队来启,既有“影子”团队,又有观摩学习团队;近50名启东名师教学讲座在江苏教育电视台播出;《高中特色化发展:以启东为例》成为南通教科研的一个成熟案例,供兄弟地区学习参考。目前,启东六所高中已经拥有3个省级课程基地,即启东中学的理科课程基地、大江中学的科技创新课程基地和汇龙中学的生态文明课程基地;初中拥有3个南通市级课程基地,即长江中学的语文学科基地、百杏中学的数学学科基地和南苑中学的通用技术学科基地;小学拥有南通市数学学科基地、南通市语文课改特色学校。有了基地作为保障,课堂范式研究也就有了更高的平台。比如,我们承办的江苏省特级教师论坛、江苏省名师之路高效课堂展示活动,进一步“叫响”了启东教育品牌。
三是以课改研究成果为导向的内涵特质已亮点频现。伴随“15/20/10”高效课堂教学范式的深入研究,师生的教科研成果不断伴生,获奖的级别不断提高。在全国基础教育改革成果和第一、二届江苏省基础教育成果奖评选中,我市共获全国三等奖一项、江苏省特等奖一项和一等奖三项。目前,我市共有江苏省“十二五”教育规划课题35个、南通市“十二五”教育规划课题128个,有9项模式人选《高效课堂·模式与案例》一书;汇龙中学获长三角地区优秀教科研团队,胡春美老师获长三角班主任基本功大赛一等奖,十年中师生在全国级各种比赛中共获奖1200多次。
课程改革是靠唤醒、发现、培植、引领去实现文化内容的更新和价值的提升。回望是为了更好地前行,启东教育人将以更开阔的胸襟和更开放的视野,在课改的道路上不断坚守、完善、前行。
(责任编辑 罗登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