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依据

2015-01-30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改革开放马克思主义特色

马 璇

(中共淄博市委党校,山东 淄博 255033)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依据

马 璇

(中共淄博市委党校,山东 淄博 25503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蕴含着丰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从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统一关系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既坚持了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即矛盾的普遍性,又体现了我们的民族特色,即矛盾的特殊性。从联系的观点来看,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有很大差别,不能混淆,但二者又紧密联系、不可分割,它们之间有着明显的继承性。从发展的观点来看,放眼世界,世界社会主义正在适应时代变化,实现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从国内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势为中国的平稳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依据;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观点;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社会主义的历史中走来,它是世界社会主义事业的一颗璀璨明珠,更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90多年间,中国人民立足中国实际一步步艰难探索,从选择这条道路到毫不动摇坚持和不断发展,这既是民意所向,更有历史必然,其背后蕴含着丰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

一、坚持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统一,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共性作为无数个性中共同的东西,只能大致地包含个性的某些方面或本质,而个性则随条件而不断变动。共性寓于个性之中,个性离不开共性,二者密切联系,不可分割。共性和个性、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结合的道理是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现的恰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统一。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只有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各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才能找到适合自己国情的革命和建设的正确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实际的结合,实际上它包含两个要点:社会主义和中国特色,其中,社会主义是普遍性,而中国特色是特殊性。遵循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统一规律,应该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先是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20世纪80年代由邓小平首先提出来的。这些年来,对于它的内涵,社会上一直有一些不同的声音。针对这些怀疑,党的十八大之后,习总书记作出了明确回应,客观准确地界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他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如果从空想社会主义算起,社会主义思想的发展从1516年摩尔发表《乌托邦》迄今已有500年历史。这其中,总共经历了四次比较大的飞跃,我们今天搞的社会主义是经历了多次飞跃后一步步从过去继承来的,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继承和发展。作为社会主义,其基本特征是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按劳分配、剥削阶级和剥削制度的消亡以及人民民主专政等等。从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观点看,这些就是矛盾的普遍性。无论怎么改革、怎么开放,对这些基本要求,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都没有丢。

与此同时,也要看到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到今天,每走一步,它都要和当时、当地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从发展历程来看,社会主义的每一次飞跃都有当时的特点,发展到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结果。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揭示的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这些原则不坚持,就背离了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道路。但是,中国又有自己的特殊国情和特殊矛盾,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国情,注定了我们必然要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正像习总书记在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涵时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党的十八大报告把“中国特色”总结为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领导人民进行改革开放的实践体现的是实践特色,在实践探索基础上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体现了鲜明的理论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扎根于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民族文明体现的是民族特色,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回应时代要求变革发展体现的是时代特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分析中国社会具体问题和当代国际形势,总结我党历史经验而提出来的,它是创造性地运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具体分析中国实际的结果。习总书记用了“四个走出来”来形容我们这条特色之路,他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我们必须倍加珍惜。

二、坚持联系的观点,客观看待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

任何事情的发展都是分阶段的,有成功,就有失败,有高潮,就有低谷,社会主义发展也是这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重大成果。但是,这种结合不是一帆风顺的,期间也经历了很多挫折。以1978年改革开放为界,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可以划分为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对于这两段历史,一些人一看到今天的发展态势好,就否定改革开放之前的30年;一看到今天出现了许多以前没有出现过的新问题,就否定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事实上,应当清醒地看到,关于改革开放前后是非功过的争论,背后隐含的是两条错误道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对立。这两条错误道路一条是老路,一条是邪路,根本目的都是要动摇我们现在走的这条路。所以,正确认识改革开放前后的历史,不光关系着能不能正确评价毛泽东、邓小平,更关系到能不能正确评价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历史,关系到国家的稳定和长治久安。

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在理论指导、具体方针政策和实际工作上有很大差别,可以说,它们所处的时期不一样,面对的任务不一样,干的事情不一样。如果混淆这种差别,就看不清改革开放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在哪里。但这两个历史时期绝不是彼此割裂的。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为改革开放积累了重要的思想、物质、制度基础,没有前期积累的条件和正反两方面经验,改革开放就很难顺利推进。而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没有改革开放,社会主义中国就不可能有今天这样的大好局面,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紧密联系,不可分割,它们之间有着明显的继承性。习总书记明确提出,“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这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联系的思想。

对于改革前的这段探索,虽然十年“文革”的失误给国民经济造成了较大损失,但抹杀不了这十年社会主义建设的丰功伟绩。这段时期我们建立起了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文化教育医疗卫生事业都有很大发展,尤其是基础设施建设为后来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主要表现在水利、工业基地、公路、铁路等方面。从当时的国际情况来看,我们和世界其他国家相比,现代化的速度是比较快的,根据美国著名学者莫里斯·迈斯纳的研究,1952年~1978年这27年间,中国是世界上现代化速度最快的国家,甚至大大超过了德国、日本和苏联在发展高峰期的增长速度。这些事实都说明,前30年在复杂的国际背景下我们取得了巨大成绩。正是因为有了基础设施,有了自主技术和工业体系,我们才有可能有后来的招商引资,才有可能确立起今天在国际上的大国地位。可以说,没有前30年,就没有后来的改革开放。

当然,因为当时特殊的历史时期、特殊的国情,我们没有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在指导思想上犯了“左”的错误,出现了像大跃进、“文化大革命”这样的严重失误。但是,不能因为有了失误就否定前30年的巨大成就。恰恰是对这段教训的反思才有了后来的改革开放。改革开放后的30多年既是对前30年的继承,也实现了新的发展和超越。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我国的改革开放轰轰烈烈地展开,这些年的实践证明,改革开放这条路走对了,尤其是近十几年,我国的经济发展得非常快,近十年间国家经济总量超英赶德,越过了日本,坐上了世界第二的位子,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综合国力大幅提升,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前30年打下的国防基础、工业基础和民生基础,同时,更离不开对改革开放前历史失误的纠正。习总书记谈到20世纪我们的改革开放时说,其中重要的两个原因就是对“文革”的深刻反思和对中国发展落后的深刻反思。所以,没有前30年,我们就不会有后面的这些成绩。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谁也不能否定谁,归根结底统一于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伟大实践中。

三、坚持发展的观点,谱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

世界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变化和发展过程中,而发展就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就是要把客观事物看成一个运动、变化、发展的过程,要明确事物所处的阶段和地位,同时,更要与时俱进,开拓视野,充分认识到新事物的成长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辩证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到今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不能否认,直至今日,国内外唱衰中国的言论仍旧时有出现。社会主义发展到现在,我们的前途怎么样?这条道路能不能一直走下去?对此,习总书记说,社会主义从来都是在开拓中前进的。我们坚持社会主义,就一定要坚持发展的观点;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未来前景有一个正确把握,就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发展的眼光,对客观形势有一个积极、乐观、准确的认识。

首先,放眼国际,近十几年间,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正在经历低潮后的复苏阶段,这为我们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20世纪末,苏东剧变对社会主义的打击非常大,甚至严重影响到了中国国内的发展,当时西方就有人预言说社会主义不行了,要完蛋了。但是,事实上,20多年过去了,我们能够看到,不是社会主义要完蛋了,而是资本主义并没有一路向前,相反还受到了两次重大打击,一次是9·11恐怖事件,另一次是2008年开始的美国金融危机以及由此引发的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当时很多研究资本主义制度的人都在发问:西方的民主制度怎么了?为什么政治和经济都出了问题?接受了西方民主制度的一些资本主义“实验田”——埃及等国家局势动荡、流血冲突不断。而与此相反,这些年,世界社会主义事业却慢慢走出低谷,发展起来,这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国强大起来了。

过去,一提社会主义国家,就是中国、越南、古巴、老挝、朝鲜,现在,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思路也在逐渐开阔。苏东剧变后,当代世界社会主义的现状大体上可分为四种类型:一是继续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和制度的国家,二是原苏东地区的社会主义思潮,三是第三世界的社会主义思潮,四是发达国家的社会主义思潮。从目前的状况看,总的发展趋势是虽然敌视社会主义的力量强于社会主义的力量,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趋势没有改变。社会主义运动正在从低谷走向复苏,前景比较乐观。这些年来,它们都表现了很好的发展势头。一方面,五个现实社会主义国家在发展中有很多亮点。另一方面,其他的社会主义派别也在不断进行新的探索。像西欧的芬兰、瑞典、挪威等民主社会主义国家纷纷提出“新第三条道路”,寻求变革;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共同体包括的33个国家中,有10多个国家是左翼执政,很多国家都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口号。事实证明,社会主义道路不光是中国一个国家在走,世界上很多国家、很多民族都在结合自己的特点探索符合本国、本民族实际的社会主义新路。总体上来说,世界社会主义正在适应时代变化,实现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

其次,从国内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势为中国的平稳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经几代共产党人的不懈探索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功。有一点我们必须承认,不管历史上的纵向比较,还是横向和西方任何一条道路相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都是一条稳定、可持续的道路,这几十年快速稳定发展的关键原因就在于我们国家包括政党制度在内的一系列制度安排的优势,最突出的一点就是我们的政治制度优势。

这种优势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我们国家各项重大政策稳定又长远。这主要得益于我们的两大机制保障:一个是中国特色的领导选拔体制。其最明显的优势就体现在中国最高权力的科学、稳定更替上。另一个是我们的领导工作机制创新。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主任、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胡鞍钢在他的书中把这一制度创新命名为中国特色的“集体领导制”,详细分为五大机制,这就相对地避免了靠个人意志胡作非为,避免了国家出台若干个政策来回翻烧饼,使得决策的效果可预期、影响可预见、思路可延续。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从政府机构来讲,我国不光有人大、政协、地方各级政府等国家机构,作为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更有着纪律严明的党的各级组织,这些都是执行中央政策、确保战略实施的强有力保证。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光有原则性、务实性,还有强大的创造性和灵活性。突出表现在我们国家的政策试验上,也就是邓小平说的“不争论”、摸着石头过河。与此同时,在摸着石头过河的同时加强顶层设计也是突出特色。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采取了一系列的大动作,改革、反腐、依法治国和从严治党,并形成“四个全面”的治国理政新布局,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新路。我们看到,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的思路已经很明确,中国梦的实现道路也越来越清晰,我们今天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基于上述分析,不论是从世界社会主义良好的发展局面来看,还是从我们国家目前的发展势头来看,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对目前走的这条路充满信心呢?习总书记说,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篇大文章,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的任务,就是继续把这篇大文章写下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道路,只要我们看准了、认定了,就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1〕习近平.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N〕.人民日报,2013-01-06.

〔2〕李楠明.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2(1).

〔3〕罗家锋.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思考〔J〕.今日南国,2008(5).

〔4〕李福坤,郑中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命题的哲学反思〔J〕.青岛行政学院学报,2008(4).

〔5〕杨智勇,林春逸.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的全球化视野〔J〕.党政研究,2014(2).

〔6〕张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理论基础〔J〕.新视野,2003(4).

〔7〕姜海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及其哲学理论支撑〔J〕.学术交流,2013(6).

〔8〕李清娥.如何认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哲学基础〔J〕.成功,2012(5).

〔9〕杨束芳.当代世界社会主义现状与社会主义发展前景探究〔J〕.理论研究,2007(4).

Philosophical Basis of Insisting and Developing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MA Xuan
(The CPC Zibo City Committee Party School,Zibo,255033,China)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has abundant thoughts of Marxism.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ialectical unification relations of universality and particularity of contradiction,the connotation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both adheres to basic requirements of socialism,which is universality of contradiction,and represents Chinese characteristics,which is particularity of contradiction.From the standpoint of connection,differences exist before and after reform and opening-up,which cannot be mingled,but they also connect with each other,and have obvious succession.From the view of development,in the world,socialism adapts to the change of time,realizing transition from the traditional to the modern,and in China,the advantage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provides important guarantee for national stable development.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philosophical basis;perspective of universality and particularity of contradiction;standpoint of connection;view of development

D616

A

1009-1203(2015)03-0010-04

责任编辑 周 荣

2015-04-22

马璇(1982-),女,山东淄博人,中共淄博市委党校马克思主义教研部讲师,研究方向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猜你喜欢

改革开放马克思主义特色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特色种植促增收
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儿童观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改革开放是怎样起步和前行的
我们,与改革开放同行
改革开放四十年颂
改革开放 如沐春风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