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小学生爱上写作
2015-01-30李昌云
李昌云
写作是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表现,是发展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认真贯彻课程标准的精神,不断更新观念,创新教学手段,多联系生活实际,多与学生互动,激发学生的习作欲望,努力让学生爱上写作。下面我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小学生为何不喜欢写作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小学生不喜欢写作不是个例,教师想尽了办法,却很难有效果。那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一是不知道写作的真正目的。作文是一种言语表达活动,需要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刺激,才能激发倾吐的欲望、写作的动机和表达的热情。很多学生不明白为什么要写作,写作到底有什么用,总觉得是老师要我写的,带有被迫性,自然也就不喜欢写作。要想让学生乐于写作,把“要我写”转化为“我要写”,就要让学生明白写作的意义。有些教师上习作课时,很喜欢直奔主题,例如,有个教师在《……我想对你说》习作教学时是这样引入的:“这节课写作的内容是《……我想对你说》,大家想想应该怎样写……”学生听了,觉得又是写作文,真没劲。要是教师这样引入:“同学们,有个同学有些话想对老师说,但是他又不好意思当面说,这话憋在心里怪不舒服的。怎么办呢?”效果就大不一样了,学生明白了写作的目的,写作动机和表达热情自然被激发出来了。
二是生活积累少。生活是创作的唯一源泉,离开生活,创作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小学生作文也是这样。目前,我们的学生多数写的是命题作文,明明没有与题目相关的生活经历,迫于无奈,却硬要去“挤”。难怪不少学生反映:“头脑里空洞洞的,找不到要写的内容。”叶圣陶先生说过:“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章。”我们算一算,如果以每学期练写八篇作文计算,在小学阶段,每个学生要练习六十多篇作文,这需要多少生活积累。专业作家尚且要深入实际生活,从中收集素材,而我们给学生创设了怎样的生活环境,提供了哪些写作素材呢?这一切都值得我们深思。
三是不知道怎么写。一方面是语言积累少。虽然我们一直在提倡素质教育,把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但仍有许多教师对此表示质疑,生怕学生不能很好地掌握课内知识,影响了考试成绩。于是,就布置大量的课后作业。沉重的作业负担使学生失去了自我支配时间的权利,也导致学生失去了课外阅读的机会。有的教师虽然认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但对学生课外阅读的布置、跟踪、反馈等没有抓到位,只是随意性地说一两句:“同学们要多看有益的课外书,开阔视野……”学生听了,就像隔靴搔痒,没有起到半点促进作用。阅读面窄,导致写作文时语言贫乏,心中有话,却不知怎样用文字表达。另一方面是课堂小练笔太少。语文教材中的每篇课文都很精彩,有很多东西值得学生去借鉴。阅读教学中,结合教材进行相应的课堂小练笔,以读带写,以写促读,不仅是通向作文之路的一座桥梁,而且能打开学生“手脑并用,听说读写并举”的局面,是提高学生理解能力与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在阅读教学中寓写于读,就要做到将教材“一课两用”,找准小练笔的切入点,进行课堂小练笔。课文中的一幅插图、一段话、一个句子,甚至一个词语、一个标点符号,都有可能成为学生练笔的好机会。例如,《狼牙山五壮士》文中的插图、《桂林山水》一文的第二段等都可以进行小练笔。这样,不但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写习惯,还能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学生一课一得,长此以往,学生的文字功底、用词造句的能力自然就会增强。
二、如何让学生爱上习作
一是走进生活,培养兴趣。生活是写话的源泉,体验会带给学生最真实的感受。所以,要想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情可抒,教师必须发掘生活源泉,给学生提供写作的平台。一方面是在活动中培养写作能力。我们可以把学生平时的活动作为载体,引导学生进行写作,描绘他们丰富的生活。比如,当春天来了,我们可以组织春游,让学生观察春天,去听一听、看一看、说一说、写一写。一次活动、一个游戏、一次比赛……都是学生写话的好题材。学生在不知不觉、轻松愉悦中,调动所有的感官去观察、体验,想说就说,想写就写,达到乐于写作的目的。另一方面是在生活中培养写作能力。实实在在的生活体验为学生提供许多写作的素材,富有趣味性、实践性的生活体验可以拓展学生写作的视野。如让学生体验“双休日你想怎么过”,有的学生外出观光,开阔了视野;有的学生单独上一次菜场或超市,学习购物的技巧……学生有了生活,有了感受,就有了写作的欲望,写作时就有话可说,写作能力自然而然就得到提高。
二是创设情景,有话可写。学生无话可写,是因为教师没能勾起他们脑海中的生活经历。为了解决没有内容可写的难题,我在课堂上创设生动的情景,开展各种生动有趣的活动,尽可能向学生提供可写素材。各种生动有趣的活动丰富了学生的材料库,学生再也不用为没有素材而抓耳挠腮了。这种将活动搬到作文课的做法,缩短了素材在脑海中的存储时间,克服了无意注意的记忆表象由于痕迹浅有遗忘的可能性,使学生在习作时脑海中能清晰地再现活动的过程,很好地实现了从事物向认识的第一重转化,从而使学生有话可写。
三是抓住时机,乐于写作。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的学习兴趣在巩固和鼓舞儿童的学习动机、激发其学习积极性上起着重要作用。在实践中我深深感受到,如果我们的教学使得学生渴望表达,乐于写作,他们就会把写作当成一种乐趣,而不是把写作当成负担、任务。在教学中,我们不妨抓住时机,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自然而然地写作。例如,我们可以抓住教师节这一特殊的日子,学生向教师表达敬爱之情的大好时机,请学生给教师写一封信,作为送给教师的节日礼物,学生饱含的情感就会喷涌而出,写出来的文章自然是无比深刻的,感情自然也是无比真挚。
四是评语鼓励,增强信心。作文批语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师生双向交流的重要的文字形式,也是教师对学生写作热情的回应。从学生的作文心理看,学生每次作文后,最急于知道的就是教师对作文情况的反馈,以从作文评改的批语中找到自我以及学业的成就感,每次发作文本的时候,我就发现,大多数的学生都会迫不及待地翻开作文本,仔细阅读教师的评语,甚至读到高兴处还会呼朋引伴地一起读,成功的喜悦溢于言表。所以,作文评语中的每句话都直接影响着学生下次写作文的心理,关系着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和信心。写好作文评语,对于提高学生写作兴趣,增强学生信心乃至端正学生人生态度,完善学生人格都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总之,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当牢牢掌握激发学生写作文的技巧以及作文批改的艺术,让评语像涓涓细流一样沁入学生的心田,从而使写作成为一件美事。
(责任编辑 杨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