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警卫安全战略问题研究

2015-01-30徐祎辰

中国人民警察大学学报 2015年7期
关键词:警卫战略工作

徐祎辰

(武警学院 研究生队,河北 廊坊 065000)

我国警卫安全战略问题研究

徐祎辰

(武警学院 研究生队,河北 廊坊 065000)

面对严峻复杂的安全形势,艰巨繁重的工作任务,警卫工作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迫切需要在战略层面进行构想,以提高警卫执勤效能,更好地保证警卫对象的绝对安全。分析我国警卫安全战略的内涵、体系结构和战略措施,探讨我国警卫安全战略的主要研究方向和内容。

警卫;安全战略;体系结构;战略措施

警卫安全事关国家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事关国家的国际政治声誉、国际形象和外交大局,事关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确立我国警卫安全战略体系,从战略的视角宏观地把握警卫工作全局,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警卫安全战略的内涵

分析和研究我国警卫安全战略,首先要明确战略和国家安全战略这两个相关概念。战略,亦称军事战略,是对军事斗争全局的筹划和指导。其基本含义是,战略指导者基于对军事斗争赖以进行的主客观条件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性认识,全面计划、部署、指导军事力量的建设和运用,以保证有效地达成既定的政治目的。[1]17国家安全战略是筹划和指导国家安全斗争全局的方略,是组织和运用国家力量来实现国家安全目标的科学和艺术。[2]78

结合相关概念,笔者认为警卫安全战略就是筹划和指导警卫工作发展全局的方略,是组织和运用警卫战略力量确保警卫安全的科学和艺术,是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站在警卫工作的全局来分析和研究威胁警卫安全的各种因素及警卫部队发展建设的关键环节,从长远利益出发,制定有效策略,运用公安工作的手段,并与国安、情报、军队、公安各警种等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实现确保警卫安全的目标,维护和实现党和国家政权的巩固。

二、警卫安全战略的体系结构

(一)战略目标

警卫安全战略目标是战略行动所要达到的最终结果,是制定和实施战略的归宿。警卫安全战略的目标设定,应充分考虑警卫部队自身的职能和使命,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是衡量公安警卫部队战斗力高低的根本标准。习总书记在视察警卫部队时,提出了“四个必须”的重要指示,要求警卫部队必须做到绝对忠诚、万无一失、业务过硬和严格自律。因而,笔者认为警卫安全战略目标是:警卫工作与时俱进,立足实际,着眼长远,统筹中心任务与全面建设的协调发展,积极构筑涵盖各方力量的全方位、多层面、立体化的安全屏障,确保警卫对象和警卫目标的绝对安全,实现“四个必须”的总要求。具体表现在:夯实警卫基层基础工作,建立健全勤务运行机制,加强勤务规范化建设,提高勤务部署与指挥调度的自动化、信息化程度,各项工作和措施无缝衔接,警卫形式更加和谐自然,各项任务安全顺利。通过有效履行警卫部队职能和使命,确保警卫对象的绝对安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重要保障。

(二)战略方针

警卫安全战略方针,是警卫安全战略从制定到实施的全过程中必须遵循的总体指导思想和原则。它指明实现警卫战略目标的基本途径、主要方法和行动准则,确定确保安全的主要执勤形式,以及力量的部署和使用。其主要解决“怎样来干”的问题。警卫安全战略方针是国家安全方针、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在警卫安全领域的反映。在警卫安全战略的构成要素中,战略方针具有宏观定向作用,是统揽和牵引各项工作的“龙头”。

《警卫工作规定》指出,警卫工作必须在党委和政府领导下,实行专门机关与依靠群众相结合,既要保证安全又不脱离群众。必须坚持“内紧外松”的原则,既要有高度的警惕、严密的措施,又要从实际出发,形式自然,方法灵活。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党和国家领导人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忠实代表。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员干部始终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始终坚持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带领全国人民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使得我国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在这样的环境下,执行警卫任务,保证警卫安全,就必须考虑警卫工作的方式方法问题。[3]47警卫安全战略的方针就是“坚持党委和政府领导,实行专门机关和依靠群众相结合,既要保证安全又不脱离群众”和“内紧外松”。

(三)战略原则

警卫安全战略的原则就是警卫安全战略从制定到实施过程中必须遵循的一些具体准则。一是党政统领。毛泽东同志指出,保卫工作必须特别强调党的领导,并在实际上受党委直接领导,否则是危险的。坚持党委和政府的统一领导,就是坚持正确的立场方向,才能确保警卫工作不出问题。二是公安指挥。警卫工作是公安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执行警卫任务时,要按照当地公安部门的统一指挥部署开展工作。三是警卫主导。警卫部门既是警卫勤务的组织指挥机关,也是一线实战单位,在实际工作中,要坚持自身的主导地位,尤其是对于涉及警卫安全的原则性问题,要坚持一票否决。否则,参勤单位都按照自己的想法行事,会导致工作混乱,难以保证安全。四是多方参与。按照党政统领、部门履职、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要求,主动争取党委政府支持,充分发挥警卫部门主导作用,建立完善多警联动、有关安保部门协同作战、社会各方力量积极参与的工作格局,重点在整体联动、精简层级、明确权责、研究对策上下功夫。同时,充分调动各警种和各部门的人力、物力、情报信息资源,并优化警务资源配置,形成严密、有序、高效的防控网络体系,提升整体防控效能,进而不断强化勤务指挥中心指挥调度、协调组织功能和业务部门的实战功能,确保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切实提高实战水平。

(四)战略力量

警卫安全战略力量是实施警卫安全战略的重要依托和实力基础,是实现警卫安全战略目标的关键因素。保证警卫对象和警卫目标的绝对安全,消除来自外部或内部对警卫对象的威胁是其基本任务和主要职能。警卫安全战略力量构成是否完备,战略能力是否强大,建设发展方向是否科学,运用是否高效,对于维护警卫安全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警卫安全战略力量是维护警卫安全所能调动和依靠的各种力量的总和,主要是由警卫人员和其他相关安全力量等构成的力量体系。其中,警卫人员包括两大部分:一是现役警卫人员,即列入武警序列受公安部领导的公安警卫部队。二是公安建制警卫人员,他们一般处于各地市的警卫一线,与现役警卫人员职责和任务相同,但为公务员编制,受当地公安机关领导,由各省警卫局进行业务指导。警卫工作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工作,单靠警卫部门一家无法完成,需要其他单位和部门的协同配合。因而,把其他相关安全力量纳入警卫安全战略力量当中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警卫执勤中,公安部门各警种参与较多,主要包括交通、反恐、治安、刑侦、特警、网监等单位。目前,警卫部门正大力开展“三队”建设,即在特警中建立警卫预备队、在治安警中建立警卫防爆安检队、在交警中建立交警特勤队,以充实警卫力量,满足警卫任务需要。在重大警卫任务中,也需要国安、外事、接待、信访、卫生、军队保卫部门等相关单位协同配合。

(五)战略环境

警卫安全战略环境,是指一定时期内影响警卫安全和警卫工作发展全局的国内外客观情况与条件,包括国际安全环境和国内安全环境。研究分析警卫安全战略环境,是制定警卫安全战略的前提。在国际方面,当今世界大战不起、小战不已,国际军事力量对比继续失衡,国际军事竞争向高端发展。当前国际战略格局正在酝酿着结构性变动,东兴西衰、南升北降成为新的发展趋势。大国之间依存加深、竞争加剧,呈现议题式合作和斗争特点。[4]83中日钓鱼岛问题,中印边界问题,中越、中菲南海问题等都存在着进一步激化乃至爆发局部冲突的可能。警卫对象到美国、中亚、中东等国家出访时,要重点加强警卫措施,防止针对警卫对象的恐怖袭击或尴尬事件发生。在国内方面,“台独”分裂危险尚未根本消除,“东突”分裂势力活动频繁。另外,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各方面改革的持续深入,许多经济社会问题相互叠加,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矛盾相互影响,国内国际问题相互传导,传统与非传统安全问题相互交织,反渗透、反颠覆、反分裂问题尖锐复杂,对警卫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三、警卫安全战略措施

(一)坚持党委和政府的领导,推动队伍建设新发展

党委和政府的领导既体现我国警卫工作的政治性、阶级性,也是完成警卫工作的根本保证。坚持党和政府的领导是做好警卫工作的重大政治立场和原则问题,党指挥枪是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最高政治准则,不能有丝毫含糊。我国警卫工作是在党的领导、支持和关心下成长起来,并不断得到发展的,警卫工作的性质和任务决定着其必须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并认真学习党的执政纲领、纪律规定和理论知识来指导警卫工作理论建设和实践。

公安警卫部队队伍建设包括的内容比较广泛。首先,要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各级警卫部门必须始终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队伍建设的首要位置,要善于及时发现并准确把握干部和战士的思想脉络、现实表现和存在的突出问题,有针对性地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坚决防止各类隐患,消除不安全因素,确保全体警卫人员始终对党忠诚、纯洁可靠,确保队伍内部始终安全稳定、值得信赖。其次,要加强公安警卫部队纪律作风建设。警卫人员在长期的警卫工作实践中,逐渐形成了忠于职守、勇敢顽强、不怕牺牲、团结协作、严谨细致、谦虚谨慎等一些具有警卫职业特点的优良作风。现阶段警卫工作面临的形势日趋严峻,任务日益繁重,社会环境也发生了深刻变化。警卫人员必须继承和发扬警卫部队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永远做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忠实履行好警卫部队的职能使命。第三,要加强公安警卫队伍领导班子建设。公安警卫部队领导班子,尤其是一把手,是在公安机关领导下,完成警卫任务的具体组织实施者,也是具体责任人,其能力素质对于凝聚班子、管理队伍,特别是圆满完成警卫任务十分重要。因此,必须加强警卫队伍领导班子建设,进一步提高领导能力与素质。

(二)构建“大警卫”工作格局,形成联勤应急指挥体系

警卫工作是一项特殊的社会组织领导活动,它是公安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仅靠警卫部门一家无法完成。《警卫工作规定》指出,警卫工作由公安机关统一组织指挥,警卫部门负责组织实施,有关部门分工负责,密切协作。所以,警卫部门必须发挥主导地位和作用,做桥梁当纽带,切实把相关警种和部门组织起来,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和措施,真正形成“大警卫”工作格局。平时,定期召开会议,分析形势,通报情况,注重调查研究,做好基础工作;战时,全力以赴,执行方案,落实措施,协同作战,共同确保安全。警卫部队必须根据实际情况,组建一个灵活高效的警卫联勤应急指挥机构,按各单位、部门所承担的警卫任务和职能、责任划分,落实岗位责任制,实行统一部署、统一行动、统一指挥,纵向减少指挥层级,横向增加指挥跨度,实施扁平化指挥。即形成由警卫联勤应急指挥机构直接下达命令,调度一线警力进行应急处突的“点对点”式的指挥结构。发生警卫突发事件时,要保证各参勤单位能够紧密协同配合,发挥整体合力、分工协作,共同克敌制胜。

例如,为确保2008年北京奥运会、2009年新中国成立60周年国庆安保和2014年APEC会议等大型活动的顺利举办和警卫对象的绝对安全,北京与周边的天津、河北、内蒙古、辽宁、山西、山东六省市围绕维护首都安全稳定,建立了地区间联防、联控、联调、联打的“护城河工程”。围绕确保警卫安全这一战略目标,相关部门和人员及时沟通、密切联系,为维护首都安全稳定和确保大型活动顺利圆满完成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必须牢固树立“大警卫”观念,在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坚持专门机关和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相结合的方针,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实现警力结合,实行整体作战。

(三)以情报信息为先导,建立安全预警机制

对于警卫工作来说,及时准确的情报信息,是对突发事件苗头发现得了、控制得住、处置得好的先决条件。情报信息灵通了,警卫部门就会变得耳聪目明,防范在先、主动出击,确保万无一失。以色列总理拉宾遇刺事件与辛贝特和摩萨德忽视了凶手的相关情报具有很大关系。美国“9·11”事件的发生,也同样暴露出情报部门预警不力的弊病。因此,以情报信息为先导,建立警卫安全预警机制,对于保证警卫安全至关重要。

一是建立独立的情报部门和广泛的情报共享平台。对于独立、统一的警卫情报部门的建立,可尝试在各地方警卫局办公室下设情报科,重点负责情报的汇总、分析与研判。其他各情报单位主要负责情报的收集,经过初步分析筛选之后,将与警卫任务相关的、有可能威胁警卫对象和警卫目标安全的情报传递给警卫情报部门,由各局情报科再进行进一步的分析研判。与此同时,加强各单位之间的情报共享。这样既能减少各个警种在情报收集、分析方面的重复投入,又能直接、高效地指导警卫任务中的警卫形式和警力部署。二是健全完善情报分析研判机制。在情报的分析研判上,要始终按照快、精、准、慎、密的总体要求,围绕情报的真实性、可靠性,重点加强情报的核查和筛选。各级警卫部门必须与其他相关机构建立情报定期交流、分析、研判机制和不同层面的会商评估制度,确保相关信息能及时转化成预警情报、转化成领导决策、转化成现实战斗力。三是建立完善警卫情报相关工作政策和制度。《警卫工作规定》指出,一切机关、部队、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人都有支持和协助警卫工作的责任和义务。但在实际工作中,对于有关部门和单位为警卫部门搜集、提供情报的责任义务等内容,没有明确的法律法规或规章制度进行规定,使得警卫情报工作的开展难以得到根本保证。因此,当前应结合警卫工作实际,在党委、政府和公安机关的领导下,加紧制订一系列必要的法规、制度,形成开展警卫情报工作的长效机制,确保警卫情报工作全面、系统、有效地开展,更好地为警卫突发事件提供预警服务。

(四)以“金盾工程”为依托,推进信息化建设

公安信息化建设开展得比较早,经过多年的建设,“金盾工程”已经建成覆盖各警种、各部门、各基层科所队的公安专用网络和八大资源库,及PGIS平台、警综平台、情报平台等数据库和应用系统,实现了警种间、部门间的互联互通和资源整合共享。

警卫信息化建设必须依托公安信息化整体建设而展开,要充分借鉴其他警种的成功经验和做法,结合实际,统筹规划,逐步推进;要充分挖掘和利用国保、治安、刑侦、交通、反恐、信访等各警种数据资源,实现平台对接,信息共享;要主动融入“金盾工程”,加强对接融合,共享人才、网络、信息采集等资源,实现警卫信息化的延伸。在警卫信息化建设中,警卫内网的建立要依托于公安网的建设,视频监控的建立要依托于公安机关的“天网工程”的建设,警卫基础信息的采集管理要依托于警用地理信息平台的建设。警卫工作需要公安机关内部各警种分工协作,无论是警卫基础工作还是警卫任务执勤,其执行力量最终还是要落实到基层民警和相关单位。警卫信息化建设同样如此,基础工作的信息化和安检、通讯、视频监控的信息化同样也要落实到相关单位。只有与公安机关的“金盾工程”紧密结合,才能保证警卫信息化建设的快速发展。这样既避免了重复建设,也避免了警卫基础信息采集与警用地理信息平台等系统的信息采集工作重复。

(五)以快速反应为目标,提升应急处突能力

习总书记在视察警卫部队的重要讲话中明确指出,警卫人员必须做到业务过硬,而军事训练是提高战斗力的基本途径。“10·28”“3·01”等暴力恐怖袭击事件的发生,说明当前我国反恐工作还面临较大压力。因而,各级公安警卫部门必须大力提升应急处突能力,强化反恐处突训练。训练的目的是着力提高警卫执勤人员的综合素质,寻求警卫战斗力新的增长点。纵观国际要人警卫遇刺事件,无不反映出警卫人员素质优劣对警卫安全的重要影响。1981年美国总统里根遇刺时,从第一声枪响到警卫人员制服袭击者把总统推进汽车驶离现场,前后用时不到7秒钟。如果没有当时警卫人员的快速反应、果断处置,挡住了射向总统的一颗子弹,并将里根以最快的速度送往医院,总统就不可能死里逃生。

警卫应急处突能力的提升,除了日常的体能、战术、心理等训练外,重点应加强警卫人员特种化训练。警卫人员特种化训练,是指训练的每个科目都必须在高强度、高难度下组织实施,要按照警卫任务的需要,结合警卫工作实际,对警卫人员进行严格特殊的科目训练,使其能够灵活运用战法,将体能和技能有机结合起来,技战术水平得以充分发挥,提高战斗力。通过模拟特种部队训练方法,进行特种化的高强度体能训练、特殊环境训练、特殊心理训练、特殊技能训练,重点加强散打、游泳、特种射击、特种摩托车驾驶、汽车特技驾驶、紧急救护、小组掩护战术等方面的训练。特种化训练的科目设定必须坚持一切从实战出发,“仗怎么打,兵就怎么练”,使受训者在艰苦而逼真的环境中得到锻炼和提高,增强警卫人员的技战术水平,以保证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快速、灵活处置。

(六)以确保安全为前提,进一步改进警卫形式

十八大召开后不久,中共中央政治局出台了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对警卫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如何适应新形势、新情况,既能确保警卫任务安全顺利,又有利于领导同志联系群众,是摆在各级公安警卫部门面前一个重大而紧迫的课题。在警卫形式的改进过程中,少数同志认为“八项规定”明确提出不封路、不清场闭馆,就是要单纯减少执勤警力和警卫措施。这种认识是片面的、错误的。无论何种情况下的警卫形式改革,都不能以牺牲安全为目的。实现复杂形势下警卫措施与警卫形式的内在统一,必须牢牢把握安全保卫与政治保卫的平衡点,积极适应警卫工作的新要求。

在确定和改进警卫形式时必须把握以下几点:一是警卫形式必须服从和服务于“安全第一”的指导思想。警卫形式必须为警卫安全这个内容服务,凡是事关警卫安全的问题坚决不能妥协。二是警卫形式必须坚持因人、因地、因时制宜的原则。警卫形式有公开和隐蔽、张扬和平静、紧张和松弛、攻势和守势、戒备森严和自然缓和等不同表现。警卫形式不是一成不变的,它要随对象、时间、地点、环境等要素的变化而变化,必须强调其灵活性和适应性。三是把握警卫形式改进的重点。要将公路路线警卫、公共场所现场警卫作为改进警卫形式的重点,不断探索新形势下的执勤方法,以警卫工作的社会效果和人民群众的满意程度为指标,营造依法、文明、理性执勤的良好氛围。

(七)以执勤需求为导向,加强技术装备建设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警卫部队战斗力的构成要素中,警卫技术装备与警卫人员同等重要,警卫人员是战斗力的核心,而警卫技术装备则是支撑这一核心必不可少的基石。[5]168实践证明,只有把高素质的警卫人员同先进的警卫技术装备相结合,才能妥善处置各类突发事件,从而确保警卫对象、警卫目标的绝对安全,达到1+1>2的效果。

新形势下警卫技术装备建设要满足以下特征:一是高性能,即警卫装备性能出众,武器射击精度高、射程远、杀伤力大。防护型装备要具有高度防枪击、防爆炸性能。通信装备要具有远距离通信和复杂环境下抗干扰性能。警卫车辆要求机动性高,具有一定的防弹、防撞击性能。二是智能化,是指警卫装备要向智能型发展,操作简便,易学易用。如,武器要具备红外线瞄准装置,并尝试研发和设计GPS定位防丢失功能等。三是多功能,即强调警卫装备要一专多能,多种功能集于一体。既具有防御功能,又具备攻击能力,或兼备通信功能等。四是小型化,是指根据警卫工作实际需要,警卫技术装备尤其是执勤用手枪和冲锋枪等要便于隐藏和快速出枪,便于携带,符合技战术需要。

[1] 王文荣.战略学[M].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1999.

[2] 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编委会.中国军事百科全书[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8.

[3] 梁小平.草原橄榄绿[M].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2012.

[4] 薛翔.国家安全战略学教程[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13.

[5] 公安警卫部队发展研究课题组.公安警卫部队建设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

(责任编辑 刘彦超)

A Research on the Security Safety Strategies in Our Country

XU Yichen

(TeamofGraduateStudent,TheArmedPoliceAcademy,Langfang,HebeiProvince065000,China)

In the face of a grim and complex security situation, the security task is arduous, and the pressure on security work is building.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the security work, to better ensure the absolute safety of security targets, and to conceive the strategic level on security work on is very urgent. This paper analyzes and discusses the connotation, characters, the system structure and strategic measures of Chinese security strategies. The main research direction and security strategies are clear, which is of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security; safety strategies; system structure; strategic measures

2015-01-05

徐祎辰(1991— ),男,陕西西安人,在读硕士研究生。

D631.3

A

1008-2077(2015)07-0022-05

猜你喜欢

警卫战略工作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走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三大步
中央警卫师警卫开国大典逸事
用忠诚和担当警卫中共中央——中央警备团与开国大典
实施农村“党建护航”战略的创新实践思考
不工作,爽飞了?
毛主席和警卫战士相互敬礼
选工作
导致战略失败的三大迷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