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进转型新跨越构筑首发新优势
——瑶海区“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探析和“十三五”发展规划对策思考

2015-01-30单虎

中共合肥市委党校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十二五合肥市城区

单虎

(合肥市瑶海区政府,安徽合肥230011)

推进转型新跨越构筑首发新优势
——瑶海区“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探析和“十三五”发展规划对策思考

单虎

(合肥市瑶海区政府,安徽合肥230011)

瑶海区作为合肥市老工业区,在合肥市加快建设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全力打造“大湖名城、创新高地”的背景下,面临着创新转型升级的现实任务。本文通过对瑶海区“十二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实践经验进行探析,阐述了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提出了瑶海区“十三五”发展规划的对策建议

规划引领转型升级老工业区

瑶海区位于合肥市主城区东部,面积64.4平方公里,辖12个街道、1个镇、1个开发区,90个社区,常住人口约70万。

“十二五”期间,瑶海区面对经济下行压力,主动适应新常态,围绕“全面转型、快速崛起、兴区富民”的发展主线,推出了规划引领、转型发展、城区和生态建设、保障民生、改革创新等一系列举措,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经济结构逐步优化,城区面貌、生态环境得到改善,社会各项事业稳步提升。

一、瑶海区“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实践经验探析

“十二五”前4年,瑶海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79%。2014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00.1亿元,财政收入15.5亿元,占合肥市主城区比重分别由2010年的10.7%、1.6%上升到12.0%和2.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221元。今年1-10月份,财政收入13.6亿元,同比增长6.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9.3亿元,增长10.1%;招商引资261.6亿元,增长9.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25.96亿元,增长16.3%。前三季度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97亿元,增长10%。

(一)规划引领城区发展

城市规划是引领布局城市发展的“顶层设计”。“十二五”末,瑶海区政府高度重视规划引领,按照合肥市“1331”市域空间发展规划,科学编制区域功能性规划方案及单元规划,明确重点区域功能定位,优化城区产业空间布局。与合肥市规划局共同推进规划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启动合肥市老工业基地区域产业转型发展规划编制工作。作为合肥市“四规合一”工作先行试点区,在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两规合一”上取得初步成果。目前正在组织编制长江东大街总部经济廊道规划、瑶海区沿(板桥、南淝河)河景观概念性规划、花冲公园升级改造规划、安徽国际汽车城产业发展规划等5个专项规划,并谋划编制精品城市和银屏街、清明上河街等特色街区规划。

(二)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转型发展是科学发展的支撑和要点。长期以来,瑶海区形成的钢铁、化工、造纸等粗放型主导产业优势逐步消失,倒逼寻找转型升级的新路。2010年,瑶海区委、区政府确立了“十二五”发展的指导思想,强调突出“一改一建,一转一变”的发展重点,开启了瑶海区加快崛起、转型变样的新篇章。科学规划“两园”。在龙岗开发区规划建设瑶海都市科技工业园,成为连接瑶海区、肥东县、新站区域现代新兴产业孵化器基地,形成以尚荣医疗为龙头的生物医疗、节能环保等特色产业。在城东街道区域规划建设合肥物联网科技产业园,打造花园式高科技生态园区,形成以郑州新开普为龙头的物联网、智能制造等特色产业。推动老工业区搬迁试点。2013年瑶海区被纳入国务院《全国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规划(2013—2022)》区域,2014年又被列入全国21个城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试点,瑶海区转型发展从此迈入了新起点。安徽氯碱集团公司全面停产,搬迁至合肥循环经济园。马钢(合肥)公司正在确定搬迁及改造方案。恒通文化产业园、物联网公共服务平台、新开普安徽物联网研发中心3个项目获得国家老工业区专项补助资金合计1.04亿元。形成三大产业:培育以城市综合体板块、汽车城板块、中小金融板块、电子商务板块、文化创意产业板块为核心的现代服务业,以医疗器械板块、研发创新板块、物联网板块为核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以中建四局华东总部为龙头的区域性总部经济。初步形成省级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中小金融机构创新园、长江东大街中央商务区等产业集聚区,打造瑶海区转型发展升级版。

(三)提升城区品质内涵

城区建设扩容提质是做大做强中心城区、提升发展水平的主要抓手。“十二五”以来,瑶海区强力推进大建设,严格执行“四督四保”制度,一大批重点工程项目进展顺利,城区面貌得到大幅提升。强化主干道及支路网建设。修建、改建小街巷近百条,建设桥梁、道路项目83个,轨道1、2、3号线启动实施,裕溪路高架、铜陵路高架、新安江路东延、郎溪路等交通动脉先后贯通,吴敬梓路、钟油坊路、凤阳东路等支路组网运行,实施南陵路、邮政西路等多条道路的雨污水改造,新建城区雨污水管网97.9公里。加快老旧小区和城中村改造。四年来累计完成搬迁面积约495.72万平方米,完成双窑洞、火车南站、坝上街及粮食二库等65个旧城改造项目;完成化西生活区、恒通小区等84个老旧小区整治工作。大兴新居、幸福花园、来安花园等450余万平方米安置项目全面实施;建成兴漕二期、康居苑、龙腾家园等15个140万平方米安置房和廉租房、公租房项目,从根本上保障了4.5万搬迁群众和生活困难群体的住房需求。今年1-10月份,瑶海区完成搬迁面积63.57万平方米,实施安拖东村等旧城改造项目4个,推进和寓家园、明皇家园、新海家园西区等18个、总建筑面积达315.23万平方米的保障房项目建设。

(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文明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要求。瑶海区作为老工业区,实际管辖面积小,城区生态建设空间有限,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一直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面对现状,瑶海区政府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重要位置,加大环境整治力度,推进大气污染防治,降低建筑工地扬尘,生态环境质量总体得到改善。开展节能减排,坚决淘汰落后产能,严把节能环保准入门槛,金钟纸业等10条落后生产线及配套设备淘汰更新,“十二五”期间单位GDP综合能耗累计下降31%。全面推行路灯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全力推动淘汰黄标车工作,积极开展“节约型机关”建设。深化环境治理,进一步落实“河(段)长制”、“路(段)长制”,深入推进南淝河等4条重点河流和“三线三边”环境综合整治。严格环境执法监管,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问题,严控合钢老厂区建材加工粉尘污染,全面落实秸秆禁烧工作。城区科学化、精细化、长效化管理机制不断健全,机械化清扫、洗扫覆盖率由61%提升到95%。加大精品绿地建设。按照“一路一景、一园一品”的目标,高品位建成滨河公园、云河湾游园、龙岗路游园等一批游园绿地,启动二十埠河湿地公园项目建设。推进绿化大会战,全面实施林地保护规划,提升绿化管养水平,五年来累计新增游园绿地227万平方米,城乡绿化覆盖率由18.56%提升到27.20%。

(五)保障和改善民生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政府永恒的使命。瑶海区政府牢记肩负的责任,把解决民生问题作为最大的政治,把改善民生作为最大的政绩,让施政所向更加符合民之所望。做实民生工程。全面落实省、市民生工程,截至今年10月份,累计民生支出17.83亿元,新增就业岗位8.8万个,城市居民享受低保363321人次、13197.9万元,农村居民享受低保33913人次、649.5万元。纳入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3.5万人,发放养老金约19014万元。城乡医疗救助发放22260人次、3602.23万元。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续保78.2万人次,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续保19.9万多人次。大力发展文教卫事业。大力推进文化创新、文艺繁荣,着力开展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10个省级社区体育俱乐部、205处健身设施建成使用。推动教育事业发展,投入23.5亿元,新建、扩建小学6个,维修改造项目249个,荣膺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以卫生城市创建为抓手,提升社区卫生服务水平,提高疾控服务和卫生应急能力,积极改善群众就医环境。深入推进人口与计划生育综合治理,创新城区流动人口管理服务模式,完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提升计划生育家庭发展能力。建成政务服务、文化艺术、公共卫生“三个中心”。加强社会治理。社区服务平台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明光路、大通路街道获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街道称号,全区20个社区成功创建市级标准化示范社区;开展“领导干部大接访”、“五级书记大走访”、“三抓一促”等活动,畅通信访渠道,群众利益诉求表达和维护机制日益完善;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天网工程”全面完成,创新“街所联动”机制,开展打击非法传销等专项行动。健全安全生产、消防安全、道路交通安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等工作长效机制,安全形势日趋改善。

(六)全面深化改革创新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瑶海区坚持问题导向,勇于突破敢于创新,以改革促发展、促转方式调结构、促民生改善。推进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完成工商质监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市场监管局、重点局组建完成,计生、卫生机构合并,政府工作部门精减为18个。加强社区管理模式创新,积极推进社区综合管理体制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开展政府权责清单及公共服务清单制度建设,公布区级权力事项1496项,完成乡镇、街道、开发区“三单”制度建设。推行“三证合一、一照一码”工商登记制度改革,为企业减轻了负担,激发大众创业热情。加快城市建设管理体制改革。《瑶海区建设领域“六分开”管理办法》和《瑶海区建设项目工程变更管理办法》制定出台,全面落实规划、设计、立项、招标、投资、施工“六分开”制度。成立区城管委员会,区城管数字化指挥中心建成启用,完善火车站广场地区实时监控、多方联动的综合整治体系,城管议事会创新形式全区推广。实施区街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全区国有资产实现统一集中运营;搭建财政一体化信息系统平台,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集中采购全面执行;加快公共服务职能下划,推行居家养老、残疾人托养等政府购买服务工作。

二、“十三五”发展对策

“十三五”期间,合肥市依托“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两大国家战略,全力打造“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和“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瑶海区应把握发展机遇,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突出转型升级、深化改革、搬迁改造老工业区、拓展城区空间等战略重点,全力打造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和开拓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性总部经济基地。

(一)科学规划一个发展目标:安徽省“首发”之区

“十三五”时期是瑶海区弯道超越的关键阶段。在新的起点上谋求新发展,要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中寻求新突破,在搬迁改造老工业区中积聚新动力,在旧城改造中提升新面貌,在强化社会综合治理中取得新进展,不断朝着全省“首发”的目标迈进。到2020年,初步建成综合实力强劲、转型发展升级、区域文化鲜明、生态文明进步、人民和谐幸福的现代化新城区。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速高于合肥市平均水平。经济结构持续优化。新兴产业逐步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动力,第三产业成为主导产业。生态环境更加优美。基本形成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适度宜居、生态空间地绿水清的发展格局。人民生活持续改善。民生投入逐年提高,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社会保障水平大幅提升。改革创新全面深化。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一些重点领域改革勇当“排头兵”,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全面提升。

(二)突破两大瓶颈制约:提升城区面貌改善生态环境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用发展新空间培育发展新动力,用发展新动力开拓发展新空间”。拓展基础设施建设空间,充分发挥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对经济增长、民生改善的关键作用。作为老城区,瑶海区的棚户区和老旧小区多,路网建设滞后,城区环境品质不高。“十三五”时期,瑶海区应把提升城区面貌、改善生态环境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目标,并作为破解城区发展瓶颈的关键举措,拉动投资、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在实践路线上明确两个方向:一是东二环以西瑶海老城区,在旧城改造、棚户区搬迁上大力推进货币化安置和集中安置区的先建后拆,有效疏解老城区人口,繁荣房地产市场。科学规划老城区释放地块,重点弥补公共服务设施、市政基础设施的严重不足,把老城区改造成为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的现代化城区。二是东二环以东瑶海成片老工厂区和龙岗开发区,要强抓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空间建设,科学规划产城融合新城区,重构瑶海新兴产业基础,树立瑶海美丽现代化的城区新形象。

启动“四个一批”攻坚计划,即高起点规划一批旧城改造项目,高质量建设一批重点路网工程,高标准推进一批公共服务设施,高品质提升一批公园游园绿地。一是全面提升城区面貌。按照科学规划、优先考虑、统筹安排的原则,争取将更多项目纳入合肥市“十三五”规划盘子,适时启动和平村、大兴合浦丰收村、大兴枣树王等地块旧城改造项目。全力保障轨道交通1、2、3、4、6号线、郎溪路高架等市级重点项目建成通车,实现长临路、门台路、姑溪路等重点道路竣工通车。续建幸福家园二期、漕冲小区、新和家园等11个复建点、280.59万平方米,规划新建裕兴家园、广德家园、胜利幸福里等16个复建点、314.98万平方米。全民健身中心、市儿童医院、东门消防站等一批公共服务设施全面投入使用。结合历史文化传承,打造“银屏街”、“清明上河街”特色街区。二是全面改善生态环境。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以人均公共绿地指标倍增为目标,以合肥市环保“四大行动”为抓手,全面实施生态文明项目建设:提升合宁高铁沿线绿化品质,完成辖区内高压走廊、淮南老线绿化;结合南淝河左岸、廿埠河、小板桥河的综合整治,沿河两岸林带布局一批公园、游园;加快推进瑶海湾公园、高地游园、朱砖井游园等一批游园绿地建设,续建滨河公园、改扩建花冲公园,按照“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要求,建设一批高品质城区绿地、游园。强化城市管理,加快建立部门联动综合执法机制,推动环卫市场化进程,理顺园林绿化职权,实现立项、规划、建设、管养等职责“一体化”管理。

(三)实施三大发展战略:调转促搬迁改造老工业区改善民生

作为老工业区,瑶海区在向现代化城区迈进过程中,存在着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社会民生等方面问题。针对“成长中的烦恼”,瑶海区将在“十三五”期间加快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深入实施老工业区搬迁改造,全面发展民生等社会各项事业,让全区人民有更多的获得感。一是“调转促”按下“快进键”。根据安徽省“4105”行动计划和合肥市“创新转型升级”行动计划,明确瑶海区“调转促”任务书、路线图、时间表,逐步建立起倒逼、扶优、引导等一整套产业转型升级机制,实施“腾笼换鸟”战略,重点培育和发展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区域性总部经济基地,走具有瑶海区特色的新型产城融合发展之路。二是老工业区搬迁改造驶入“快车道”。依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城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的指导意见》,全面落实《中共合肥市委合肥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瑶海老工业区整体搬迁改造配套政策的意见》,加速工业企业搬迁改造,培育物联网、文化创意和总部经济等新产业,提升工业和历史文明传承影响力,形成六横五纵综合立体道路交通体系,推进生态环境治理、棚户区拆迁改造。三是民生保障步入“新周期”。履行好保基本的兜底责任,坚持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相结合,尽力而为与量力而行相结合,政府主导和多方参与相结合,增量改革和存量调整相结合,增加投入和提高效率相结合,全力解决好群众关心的教育、就业、居住、收入、社保、医疗卫生、食品药品安全等问题,不断提高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促进民生持续改善、人民福祉不断提高。

(四)强化四大保障措施:规划引领深化改革法治政府作风建设

“十三五”时期,瑶海区的发展环境既面临诸多挑战,也存在诸多有利因素,压力与动力并存,要实现跨越赶超、争先进位的目标,必须铁腕施策,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作风,推动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见到实效。一是坚持规划引领。充分发挥规划的龙头作用,在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两规合一”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实现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四规合一”。编制好单元规划,完善各专项规划,引领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做好长江东大街总部经济廊道规划等5个区域专项规划,实现土地资源的有效配置。精心做好项目规划,对重大项目严格把关,打造亮点,彰显特色。二是深化改革简政放权。统筹推进行政审批、综合执法、投资审批、收费管理、商事制度和教育、科技、文化、卫生计生、体育等领域改革,推动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涉企收费清单制度落地生效,着力优化服务,为企业松绑减负,为创业创新清障搭台,激发“双创”热情,培育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建设瑶海转型升级发展的资本平台,促进社会资本参与投资。三是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健全政府依法决策机制,确保决策制度科学、程序正当、过程公开、责任明确,不断提高决策质量和水平。“把权力关进法治的笼子里”,强化对行政权力运行的规范和监督,认真执行《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积极推行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和区政府领导干部学法制度。四是强化机关作风建设。聚焦“四风”问题,大力开展“四项整治”专项行动,深入解决机关“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以及纪律松、管理弱、效率低等问题。提倡“匠人精神”,破除懒政现象,增强“只争朝夕”的紧迫意识,在“最先一公里”、“最后一公里”上迈开步。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全力打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公务员队伍。

责任编辑:李敏琪

2015—12—08

单虎,合肥市瑶海区委副书记、瑶海区人民政府区长。

猜你喜欢

十二五合肥市城区
长沙市望城区金地三千府幼儿园
醒狮
送你一盆小多肉
金霞早油蟠在保定满城区的表现及栽培技术
福田要建健康城区
合肥市美术教师优秀作品选登
对淮安市城区河道生态建设的思考
合肥市雕塑院雕塑作品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