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化进程中的社会语言学效应研究

2015-01-30李建芳

中国民族博览 2015年6期
关键词:语言学进程城市化

李建芳

(内蒙古凉城县广播电视局,内蒙古 乌兰察布 012200)

一、引言

语言本身是物质的,但是在人类文明发展和语言变迁的历史上,却经常可以看到语言发挥其作用的地方。从起源上,语言的作用并非随着语言的产生而固有的,而是随着人对于自然力量的畏惧与懵懂而来,产自一种对于无法征服无法认识的事物的畏惧心理。在社会不断发展过程中,有些在语言的发展中消亡,有些则被保留了下来,且随着文化的融合与扩散,这也就形成了一种特殊的语言及文化现象。

一、城市化进程与社会语言学概述

城市化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城市化改变了经济产业结构,使农业经济生产模式向以制造业、服务业以及公共管理模式进行转变,从而带动了人口的迁移,使人口从散居的乡村向城市聚集。在城市化不断进程中,经济结构的变化,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工作方式,同时改变了人们生活的社会结构。城市化的进程将带动人口、社会、经济、产业等多方面的变动和发展,而这一切自然都睡会给语言结构以及人们使用的语言一定的影响。

人们在使用语言进行交际时,都要遵守一定的语言规范。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与扩大,人口的流动性不断加强,商品信息流通交融,我们使用的语言也不断丰富,呈现出纷繁多变的表现形式。这些使用中的语言,随着社会因素的变化或其他语言因素的变化而产生的差异,语言在发音、语法、词汇、语体、语言风格或语言的表达方式等层次上,在语言的内部所发生的变化和差异。

二、城市化进程中社会语言学效应

(一)城市方言与乡村方言

由于城市化进程而带来的城市方言与乡村方言的变异。在城市化进程的推动下,城市方言与乡村方言不断相互作用,使语言发生变异,这种语言变异会形成两种结果:一种是最后使用一种通用语,或被优势语言变体所同化,或者两者联合作用,同时存在。另一种是差异的保持或发展,即移民或者保持了从一开始定居就有的差异,或者引入一种新的变体,而不是被城市变体同化或迫使通用语化。在城市化背景下,城市方言和乡村方言之间的互动关系具体说来主要包括:

1.乡村方言转向城市方言

乡村方言转向城市方言最无标记的一种模式,由于城市方言是优势方言,使用乡村方言的人群慢慢转向这种方言。这种情况一般在大多数乡村人口在进入城市以后,通过两代人就可以实现这种转变。这种转向不仅表现在进城人群中间,而且在进城人群的原居地也会出现这种转变,即其乡村原居地方言在进城人员的带动下也出现了向城市方言靠拢的迹象。乡村方言向城市方言转变还有另一种情况,就是大量使用城市方言的人群由于某些因素移居到乡村,从而影响到当地乡村方言向城市方言转变。当然,这种情况也可以再分为两种情形:一种是获胜的城市方言就是移居目的地的本地方言,而另一种情形则是移居人转向的方言不是目的城市的方言,而是全国的标准方言——普通话,这也是目前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中最常见的一种情形。

2.城市方言转向乡村方言

城市方言转向乡村方言现象的出现是因为乡村方言是优势方言,这种情况一般是比较罕见的,其产生的条件必然是是大量同一乡村方言的人群涌入某一城市,并且在人口数量上远远超过了原来城市居民的数量。这种现象是不怎么可能会出现的。

3.城市方言与乡村方言共存

如果城市方言和乡村方言使用的人群对自己的方言有很强的身份认同,并且城市方言和乡村方言有各自明确的功能职责,就会产生城市方言与乡村方言共存现象。一种情况是,移居人群在目的地较集中的话,其方言社区就会被本地方言所包围,从而形成方言岛。另一种情况是,某方言区的人不断地进入某城市,也就是说形成连续性移民,这时这些移民的乡村方言已经拥有了社会方言的地位,此时就会形成与城市方言的和谐共处之势。

4.城市方言与乡村方言结合产生新方言

在新兴城市的环境下往往会发生城市方言与乡村方言相互作用结合,最后产生新方言的现象。随着人群的移居,方言之间开始混合,一种可能是产生一种新的方言,形成一个新城镇。其中,乡村社会及其语言环境则具有更多的统一性,乡村邻里之间显然对各种情形和个人有着更整齐一致的观点,而他们周围的各种社会和自然因素看起来也有更高的整合度。

(二)身份认同与语言的选择

在城市化的背景下,人们的语言选择可以说与很多复杂的因素相关,其中,移民进入城市环境后的身份认同决定了移民者的语言态度,进而决定了移民者对语言选择与使用。乡村居民在转化为市民之后,原有乡村关系网被城市关系网取代,乡村居民则需要与不同社会阶层的人群打交道,这也意味着他们需要与不同地区的语言进行交流。在这个语言变异多样的社交环境中,每个人面对的语言类型都是不一样的,而且这些语言都具有独特的价值,因此语言形式逐步演变成重要的社会身份标志,并且得到人们的重视。也就说,在城市化进程中,移民者在移民之后面临着社会身份的重构,而语言重构正是社会身份重构的重要表现,而且语言重构的选择反映了移居者心理上重构社会身份的期望,这种期望对移民者有着重大的鼓舞作用。他们希望通过语言重构将自己纳入到新的城市之中,而使自己不被称为“外乡人”。与“外乡人”相对应的“同乡”,在中国社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通常情况下,同乡其实就代表着方言的相同或者口音的类似。

通常情况下,移民者对城市生活的认同程度越高,其在心理以及行为上也越加向城市标准靠拢,也更易于接受新的语言,并且根本不必担心自己会与原来的语言脱离。当然也有一些移民者在接收城市语言的同时,担心自己会与原来的语言脱离,从而在城市语言与地方方言之间摇摆不定。此外,还有一部分移民者对自己原来的方言有着强烈的认同感,因为无法接受城市方言,一直维持原有方言。正是这对于身份认同和语言选择的态度,决定了人们在语言选择上的不断变化。

(三)城市化与语言多样性

城市化进程中社会语言学效应的另一个关键问题是城市化给语言生态带来的影响。城市化最直接的作用就是带动了人口流动,在人口流动过程中,新加入城市的移居者必然面临着语言选择的问题,而通常是移居者最后放弃自己原有的方言。这种现象直接破坏了语言多样的存在,所以,很多人认为城市化进程是导致语言濒危的关键因素。

其实,城市是语言最为多样的地方,城市化进程中也不一定必然导致语言的濒危。城市化对语言多样性的影响并不是城市化本身,而是由城市化而带来的各种结果是给语言多样性提供了有利条件还是不利条件。所以,尽管很多城市的语言变化频率比乡村要高,但是城市化进程中,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的结果会增强对语言变化的抵抗,从而使移居到城市的语言社团对语言的变异形成长期的抵制,同时也会为地区方言提供另一个新的开始。

三、结束语

语言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使用过程中会发生变异和变化。引起语言变异的原因很多,大体上讲可分为语言因素和非语言因素。语言变异最终会出现断裂性变异、进行中的变化、完成了的变化三种结果。语言变化具有渐变性、相对稳定性,变异具有突变和活跃性。语言变异是变体的基础,变体是变异的具体体现。变异不同于偏离。偏离是一种突出手段,相对于常规而言,偏离体现在语言的表达方式和表达效果等层次上,是变异的一种表现形式,但不完全等同于变异。

[1]张廷国,郝树壮.社会语言学研究方法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245.

[2]田贵森.语言变异的功能语言学思考[J].当代外语研究,2012,3.

[3]李宇明.关注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语言问题[R].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09):上编.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1-5.

[4]王春辉.城市化移民诸变量的社会语言学分析[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

[5]游汝杰,邹嘉彦.社会语言学教程[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6]张玮,徐大明.人口流动与普通话普及[J].语言文字应用,2008(3):43-52.

猜你喜欢

语言学进程城市化
体认社会语言学刍议
《复制性研究在应用语言学中的实践》评介
债券市场对外开放的进程与展望
改革开放进程中的国际收支统计
城市化对经济增长推动作用的经济学研究
书讯《百年中国语言学思想史》出版
中国早期城市化的动力机制
社会进程中的新闻学探寻
俄罗斯现代化进程的阻碍
社会语言学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