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处理好美声唱法中声音技巧与情感的关系

2015-01-30蒲星潼

中国民族博览 2015年6期
关键词:歌唱者美声唱法歌唱

蒲星潼

(西北民族大学 音乐学院,甘肃 兰州 730030)

一、美声唱法是歌唱时代发展的需要

“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已经成为大众的共识。发声器官是每个人生来就具有的,歌唱是一门通过声音传递人的情感、塑造音乐生活意识形象的艺术,它不仅和人们的生活有着最紧密、最亲切、最自然的联系,也是人们普遍学习和进行音乐素质教育的一种具体方式。对于歌唱者来说,他本人既是一个演唱者,同时又是一件乐器。由于两者是结合在一起的,声音的训练就面对着这两项工作。无论是高中声乐高考辅导还是中等师范学校以及高等普通音乐院校音乐教育,歌唱教学成效优劣的意义也就显得尤为重要。美声唱法作为一种“舶来品”,从20世纪引进我国,在短短的几十年中,我国的美声唱法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出现了一批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的教育家、歌唱家。因此,美声唱法在我们的日常声乐学习及教学中显得越来越重要,也是时代音乐艺术发展的需要。

二、美声唱法的定义及其发展过程

什么是美声唱法?所谓美声唱法又称“柔声唱法”。美声唱法于17世纪发源于意大利,成形于欧洲。它要求歌者用半分力量来演唱。当高音时,不用强烈的气息来冲击,而用非常自然、柔美的发声方法,从深下腹(丹田)位置发出气息,经过一条顺畅的通道,使声音从头的上部自由地放送出来(即所谓“头声”)。这种唱法不仅具备了其独特的“味道”,还拥有其特殊的音响特质,它的唱法隶属于混合声音区域。而从共鸣上来说,它能将歌唱时所能运用到的共鸣腔体全部调动起来。美声唱法不仅影响着中国的声乐艺术,同样也影响着社会其他国家的声乐艺术。“卡鲁索认为,有多少歌唱者,就有多少种歌唱方法。对于一个人所适合的方法,可能对另一个人就完全不适应……”

美声唱法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其一,共鸣位置较高,大部分在鼻腔以上,声音明亮而结实、有立体感。其二,气息深厚,上下贯通,音量变化大、音域宽广、力度强度明显。其三,口形较圆,发声上下通畅、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共鸣腔的最大作用,因而产生的音量较大、音色较美而且统一。在实际的学习与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体会到美声唱法有它自己特有的“味道”,特有的音响特色。美声唱法经过四个世纪的追求与发展,得到了全世界的广泛认同和喜爱,成为人类宝贵的文化财富,成为声乐艺术中的璀灿瑰宝。美声唱法应该是目前世界上发展的最完善、最系统、最科学的一种唱法。

三、美声唱法中处理声音技巧与情感的关系方法与对策

斯托克说:“最好的方法总是在具体运用中,最适合于歌唱者本人所需要的那种。”作为声乐教师,应该懂得歌唱教学的目的就是使学生掌握正确的运声技巧,生动准确地表达音乐作品的思想主旨和它的深刻意蕴内涵,以甜美动听的歌声感染广大的欣赏者,从而赢得业内人士及广大听众产生美好的心理共鸣!然而,许多声乐高考学生每每在声乐声得低分,原因之一就是没有把握好歌唱中声音技巧与情感的关系,进入考场前,指导老师要么一味强调要大声地高唱;要么一定要把表情放在最好的位置,以至于忽略了声音技巧,顾此失彼。留给评委老师的就是这学生不会唱歌,更不懂得唱歌基本的要领。

高中及音乐艺术院校的声乐教师明知,凡是与声音有关的艺术几乎都把声情并茂作为审美标准和所追求的艺术境界。许多有关歌唱的著作,都谈到了声情并茂的重要性,但是,在实际的学习与教学中,却把握不好“声音”与“情感”的高度统一关系,出现一些声乐学生学习过程中,要么重发声,而忽略情感的表达,整个身体和面部表情很僵硬;要么注重丰富的情感表现而忽略了声音的表现,以至于让音乐听众和广大的欣赏者听不清歌词。仔细参阅他们教学总结或者所写的论文,也很难见到针对美声唱法中的声情并茂问题进行专门的论述,更缺少针对其进行较为系统的、深入的研究与探索。主要体现在:首先,多数学生本来就具备一定的嗓音条件,但由于在学习歌唱时老师总是刻意在旋律、节奏上安排设计或一味追求舞台效果,忽略了对歌曲主题表现的情感表达,致使出现口唱心不唱、演不对味、情不对题的现象,严重缺乏生气灌注,给人一种照葫芦画瓢,呆板纳木的印象,没有感召力;其次,部分学生虽然对歌曲内容理解深刻、情感表现很到位,可其声音粗糙、生硬,缺乏优美、细腻。致使演唱变成了“无技巧、技能的喊叫” 达不到艺术表演的真正目的和意义。 而要真正达到“声情并茂”的歌唱形态,必须付出艰辛的努力。

在实际的学习和教学过程中,作为音乐教育工作者,我们更怎样才能做到清醒地、客观地看待美声唱法中的“声音”与“情感”呢?究其原因在于许多学习或者教唱美声唱法的学生和老师从来就没有从源头上和根本上认识“声音”与“情感”的关系,忽略了在学习和教学过程中“发声”与“情感”高度统一和完美的结合而达到歌唱的最高艺术境界——声情并茂、生气灌注。故此,如何做到“发声”与“情感”高度统一,使美声唱法中的歌唱艺术达到声情并茂的问题,使我国美声唱法做到深入人心,得到更大发展和提高是值得广大的业内人士及声乐学习与教学共同认真研究与探讨,具有非常重大现实意义。 笔者就个人在学习和歌唱教学中声音技巧与情感的关系以及如何做好歌唱时的声情并茂,谈几点自己的认识:

第一,声音技巧与情感的相对关系:歌唱是一种以声音传情的音乐艺术,是情与声在运用中的协调体现。

第二,在歌唱学习与教学中,要深层次发掘词曲的主题思想和内涵。同时,自我情感与词曲情感的表现要统一。

第三,歌唱是心理的,更是生理的,它就是把声带作为一件乐器,通过人为的技巧控制而形成的一种优美旋律。

第四,以情带声,以声传情,声情并茂。歌唱作为一种情感运动和生理运动相互作用的艺术形式,与人类生活的联系是最紧密、最亲切、最自然的。

为此 ,笔者认为,如何处理好美声演唱技巧与情感的关系至关重要,部分初学美声唱法的学生及声乐教学的老师为了刻意地追求“猛音”与“肥声”,急于求成,而错误地以为只要嗓音条件完美就能演绎好每首音乐作品。中国传统声乐论著中说:“气者,音之师也。气弱则音薄,气浊则音滞,气散则音竭。”所以,在初学美声唱法时,如果没有良好的呼吸方法来控制和运用气息,就不可能有优美悦耳的歌声。同时我们更应该看到,歌唱,就是将音乐化的人声与语言相结合,进一步表情达意的一种音乐表现形式,歌唱语言能直接揭示歌曲的文学内容和思想内容,能突出作品风格,能直接展示歌曲图像和意境。但是在音乐艺术表演中,不仅需要掌握技巧,更重要的是把握艺术的精神内涵。在探索音乐表演艺术时,要做到 “永久性训练”即做到 “穷其精骨、劳其心志,如此经历才能使艺术之花常开”。世阿弥把声乐表演艺术分为二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自如阶段”,是指表演技巧与内心熟练配合到了一定的程度,即“易心”。第二阶段是“成熟阶段”,即无心。达到这种境界,它就是艺术的最高境界。

四、结语

综上所述,完美的歌声,主要由三种美的因素构成:一是歌声的音色美;二是歌声的旋律美;三是歌唱者的声音饱含的情感色彩的美。这三种因素缺一不可。古人云:丝不如竹,竹不如肉。最好的乐器还是人的歌喉,如何更好地运用这件“乐器”,一直以来都是无数歌唱者为之思考和探索的问题。如我国古代著名的秦青、韩娥等歌唱家,他们的演唱既具有“声震林木,响遏行云”的宏大音量,又具有“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韵味。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21世纪的今天,多种演唱风格与流派并存,各有千秋,取长补短,美声唱法高手林立,他们的竞争带来了演唱方法的多种多样,同时也是美声唱法日臻科学和完善的表现。

美声唱法不仅影响着中国的声乐艺术,同样也影响着社会其他国家的声乐艺术。在西方声乐的发展过程中,美声唱法占据着重要、不可取代的地位,创造了许多美丽、辉煌的时代,今天,无论是声乐学习者还是声乐教师如果能将生活中人类表达情感的自然方式,经过艺术的创造和适当的夸张,恰如其分地运用到歌唱的语言中去,达到声情并茂,就能使歌声更加充满艺术魅力。

[1]薛良.歌唱的方法[M].北京:中国文艺联合出版社,1983.

[2]吴威. 试论高师歌唱教学中情与声的相对关系[J].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

[3]赵梅伯.歌唱的艺术[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9.

[4]宣艳秋.谈歌唱时的声情并茂[J].音乐生活,2004.

猜你喜欢

歌唱者美声唱法歌唱
重读《昆虫记》4 竹笼中的“歌唱者”——蝈蝈儿
为你而歌唱
浅析情绪在歌唱中的作用
为你歌唱
美声唱法多元化发展的思考
歌唱的基本素养
美声唱法在中国的发展趋势
美声唱法中国化的研究
关于《村歌唱晚》的通信
歌唱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