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墨淡雅的温婉微笑 举重若轻的洒脱睿智——杨绛短篇小说艺术特色透视
2015-01-30崔雨骐
崔雨骐
(江苏省南通中学,江苏 南通 226001)
杨绛善于通过“人物”所处的生活位置以及对待人生的态度,来构筑观察世界与人生的基点,用温婉简约的笔触描摹世态人心。在其短篇小说创作中,她善用走出世态以外的平静来审视并不完美的现实,展露世事参差,聚光透视人性,既不夸张,也不妄自菲薄,且举重若轻,往往有股洞达世情又超然物外的味道,使人仿佛置身于智慧世界之中,这成为她为数不多的小说创作的一道奇异风景。
杨绛的处世哲学决定了其所塑造的人物绝大多数是社会阶层中最为普通的人的琐碎之事。无论《ROMANESQUE》中处于社会下层的梅,还是《小阳春》中知识分子代表俞斌;无论《鬼》里那逆来顺受、听任命运摆布、偶尔有过越轨行为的一贞姑娘,还是《事业》中为了办学而终身未嫁的周默君,或是《大笑话》所塑造的朱丽、周逸群、陈倩等都市知识分子太太的群像等,杨绛将这些人物放置在一幅幅广阔的社会背景下,表现了芸芸众生共同的体验和经验,没有刻意的拔高或贬低,没有过分的美化或丑化,没有高大完美的大英雄,也没有十恶不赦的罪魁祸首,只是些寻常、普通的角色。无论是可亲可爱的,还是可悲可叹的,在日常社会生活中都很容易找到,杨绛演绎的都是这些寻常人物的家长里短,伴有浓厚的世态生活气息。她以淡散、平和的心态,仿佛站在人生堤岸边观看涌动的时代潮汐,平静展现世态众相与人生感伤。小说人物的恩恩怨怨、悲欢离合造就了都市社会大多数人的生活真相。这些都市中的普通人,有着自己的理想,但他(她)们的理想终是屈服于现实,在理想与现实的不断碰撞中,理想经不起多少打击。面对残酷的社会,他(她)们不敢心存幻想,只能挣扎在现实中求得一丝生存的空间。这些都市中的寻常人作为在理想与现实碰撞中彷徨的芸芸众生,身上难免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但却那么活生生、真切切,或蹒跚、或踱步、或急行在社会世态之中。
杨绛的短篇小说大多描摹的是20世纪前中期的世态生活,故事情节初看也略显陈旧,可依然能让人感受到这些人物和故事的现实存在,如将它们改头换面或稍加装束,即便呈现在今人面前也并不令人吃惊,因为至今他(她)们尚未完全绝迹,憧憬中的美好“玉人”与现实生活里的真身相差十万八千里,在两个男子间不可兼得而又难以割舍的少女“璐璐”,在如今的年轻姑娘中亦不乏其人。杨绛对都市社会的世俗风情十分熟悉,对都市人群的善恶有着敏锐洞察。她针砭了一些人物的虚伪自私,也褒扬了一些人物的善良可爱。这些都市平民幻想着美好人生与理想生活,而现实中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又是世俗人生无法回避的,这就注定了他(她)们只能在理想与现实的碰撞中彷徨、挣扎。现实生活中,除了假、恶、丑外,肯定还存在着真、善、美,它是社会与人生的真谛所在。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始终演绎了小说人物这样或那样的烦恼,杨绛对他(她)们出色的刻画,来源于自己对都市平民生活的深入体验以及知识分子生活的丰富积累。那个时代都市中特有的新旧参半、土洋结合的生活形态,激发了其灵感渊薮,她频频展现平民生活圈的种种尴尬与疲软,并从塑造的人物身上折射出五光十色的社会万象。
杨绛在《将饮茶·隐身衣》中说过:“世态人情,比清风明月更饶有滋味,可作书读,可当戏看。”的确,她这种对人生世界的浓厚兴趣以及耐人寻味的探究态度,一直延续在其小说创作当中。通过世俗风情与世道人心这一审视人生世界的艺术窗口,洞察并描绘了都市社会中光怪陆离的众生相,在嘲讽见怪不怪的病态世俗中,解剖了市民人物卑微庸俗的灵魂。在世态人生的舞台上,理想的蜡烛熄了,现实的布景斑驳脱落,蹩脚的众生嘟哝着断断续续的话儿,生活中充满了喧哗和骚动。她以敏锐的眼光,在都市社会如此形形色色的人物身上发觉了别人习而不察的东西,揭示了世人可笑可悲的某些劣根性,但在对他(她)们投去某些鄙夷时,又惯用揶揄的微笑与温厚的同情,嘲讽社会陋习,拔正人生病态。这既是对自私、虚伪、势利和粗鄙的世态人情的有力鞭挞,也是对生活本质的品味与思辨,既痛快淋漓,又耐人咀嚼。
杨绛善于抓住都市社会生活中的日常矛盾冲突,用一支普通的笔,描摩世态,活灵活现,字字珠玑,鞭辟入里,在笔墨淡雅的温婉微笑中,平静地向人们展现富有个性的艺术魅力。她以特有的慧眼和慧心,静视并体会着世情世景,演绎着人情大戏,常超乎现实之上,又入乎现实之中,引人入胜。她自然从容、尔雅间带些许嘲讽的笔触,逼真地记录下那些平民群体的人间百态,使世间熙攘纷争终被温文恬淡的艺术创作所覆盖,充分体现了其举重若轻的洒脱睿智,令人不免掩卷沉思,抒发无限遐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