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西方国家执政党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发展趋向评鉴

2015-01-30刘国普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包容性执政党话语权

刘国普

(广西民族大学,广西 南宁 530006)

·理论探索·

当代西方国家执政党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发展趋向评鉴

刘国普

(广西民族大学,广西 南宁 530006)

在日益多元和开放的全球化浪潮中,当代西方国家执政党呈现出意识形态中间化趋向日益明显、包容性不断扩大、传播的灵活性与渗透的隐蔽性不断提高的新变化与新趋向。当代中国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需要在立足我国基本国情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特点的基础上,借鉴西方国家执政党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的有益经验与成功做法,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权与主导权,正确处理意识形态的阶级性与包容性之间的平衡关系,保持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弹性与开放性,不断改进和创新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的话语表达方式与传播方式。

西方国家执政党;意识形态;话语权;发展趋向;启示

习近平同志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对我国古代治国理政的经验和智慧要进行探索与积极总结,同时,要学习和借鉴国外执政党治国理政的优秀文明成果,从而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意识形态话语权是指话语主体凭借自身的科学性,运用话语载体与平台有效创造、表达、设置、传播话语背后所彰显的价值观,从而达到引领社会思潮、引导公共舆论、巩固和扩大其在意识形态领域的话语主导权和影响力。在政党政治时代,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作为一个执政党治国理政的重要组成部分,关涉对西方意识形态渗透的抵御、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维护、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基础的巩固与扩大、我国文化软实力水平和民族凝聚力的提升与增强。因此,在多元开放的时代境遇下,当代西方国家执政党主动对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的政策与策略作出适当调适,呈现出一系列的新变化与新趋向,其成功做法和经验,对于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和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启示和借鉴意义。

一、变化:当代西方国家执政党意识形态话语权发展的新趋向

在全球化不断推进的时代浪潮下,当代西方国家执政党为了达到上台执政或巩固执政地位的目的,适时地对政党的纲领与意识形态进行了调整,在意识形态话语权发展方面呈现出一些新变化与新趋向,具体表现为:

(一)意识形态中间化倾向日趋明显

面对全球化的浪潮和西方国家阶级结构的变化,政党原有的社会基础被打破,中间阶层不断兴起,日益成为政治参与的重要力量,西方国家政党为了争取更多的选民,赢得选举的胜利,获得执政地位,在保证不失去原有选民的基础上,纷纷调整意识形态政策,关注和重视中间阶层的利益诉求和愿望,打破意识形态之间的界限,寻求意识形态之间的调和,相互吸收彼此的内容,使得西方国家政党在意识形态领域变得更加灵活和变通,意识形态有逐渐趋同化的倾向,在意识形态话语的议题设置、话语表达、话语传播等方面日益向中间化靠拢,打破了原有的各政党之间的界限,在政党纲领、政策等方面日益接近,其执政党意识形态中间化的趋向:一方面,表现为“中间化”的意识形态,这种“意识形态中间化”趋势使得西方国家各政党为了争得选民的支持,在其政党纲领中,声称代表的是全体社会公众,而不是某一特定人群和阶层,意识形态的阶级性日益变得淡化和模糊,彼此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小,使政党之间实现了调和与妥协,减少了意识形态冲突,实现了左、中、右政党的联合执政局面;另一方面,表现为意识形态的兼容性不断增强,即不再注重政党意识形态之间的对立与差异,也不再以意识形态的界限明显区分左翼政党或右翼政党,呈现出左翼政党向中间靠拢,右翼政党一改其保守倾向向温和方向发展,不断向中派政党靠拢,造成“兼容性的政党”出现。例如,美国共和党和民主党,在意识形态上没有明显的界限,差别不大,被人们形象地称为“驴头象尾党”;而英国工党,自上个世纪90年代,特别是布莱尔担任工党领袖和英国首相后,实行“第三条道路”,强化工党的“人民党”形象,扩大工党的阶级基础,增强了其意识形态的影响力和话语权,获得了大批选民的支持和认同,使得工党成为长期的执政党。“在美国,大多数共和党人和民主党人之间存在着广泛的一致。德国和奥地利的基督教民主党和社会民主党之间,英国的工党和保守党之间以及加拿大的自由党和进步保守党之间,情况也大致相似。法国、意大利、瑞士以及斯堪的纳维亚国家的政策普遍符合这种模式”[1]。

(二)意识形态的包容性不断扩大

随着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展,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中产阶级的崛起以及新的社会阶层的出现,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使人们接受信息的来源日益多样化,人们的价值取向和个性化需求也日益多元,各种主义和思潮不断冲击着当代西方国家执政党的意识形态。如何消解意识形态之间的冲突与对立,破解意识形态的困境,整合广大选民的利益诉求,塑造一种能够为绝大多数民众所能接受和认同的意识形态,使之成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增强其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影响力和话语权,成为西方各国执政党面临的亟须解决的新课题。进入新世纪,西方国家政党为了赢得更多选民,获得执政地位,纷纷抛弃传统意识形态的束缚,使其意识形态保持一定的弹性,实现意识形态政策和政党纲领与广大民众的利益需求相契合,不断扩大其意识形态的包容性。所以,有学者就提出了“兼容性政党”的概念,即使西方国家政党意识形态能够兼容各种意识形态与价值观念,使之能够照顾到各类选民的利益,达到争取选民支持进而获得执政地位。如墨西哥革命制度党在执政七十一年后丧失了执政地位,成为在野党,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该政党未能根据墨西哥社会的发展,适时调整其纲领与政策,在意识形态方面未能扩大其包容性,吸纳其他意识形态的有益成分,反映和代表不同阶层的利益诉求,从而使其意识形态的影响力和话语权在选民中大大降低,最终被墨西哥人民所抛弃,未能继续执政。墨西哥革命制度党在总结其失败教训后,不断扩大其政党意识形态的包容性,照顾和反映不同阶层特别是中产阶级以及底层群众的利益诉求,在失去其执政地位12年后,于2012年重新获得执政地位。印度国大党之所以丧失了执政地位,就在于没有能够适时扩大其意识形态的包容性,没有能够使其主流意识形态吸纳全体印度人的利益诉求,其意识形态的影响力和话语权未能得到印度人民的普遍认同,未能凝聚和获得印度人民的广泛共识与支持。由此,我们可以得知,当代西方国家执政党意识形态特别注重不断扩大意识形态的包容性,善于吸收各意识形态的有益成分,以增强其意识形态的影响力和话语权,维护和巩固其执政地位。

(三)意识形态传播的灵活性和隐蔽性不断提高

意识形态话语权在于其通过一定的载体和平台,以其话语背后所彰显的价值观和理念影响广大民众,引领社会思潮,引导公共舆论。当代西方国家执政党在充分利用传统传播媒介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利用其互联网的技术优势,在传播过程中注重渗透其以个人主义为核心的资产阶级意识形态与价值观念,如通过学术研讨、消费生活方式和大众文化等途径与方式进行意识形态传播、宣传和渗透,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意识形态宣传和掌控体系,使其意识形态传播的灵活性和隐蔽性不断提高,其传播的效果也在明显增强,牢牢掌握了舆论阵地的话语权和主导权。针对信息化时代的特点,当代西方国家执政党利用其先进的信息网络技术,注重在网络等虚拟媒体上的意识形态传播、宣传和渗透,建立起体现政党特色的综合性网站,如法国社民党建立的社民党综合网站,或者针对特定人群建立的网站;德国社会民主党提出了建立“网络党”的目标,并且专为青年人开设网络论坛,创办了青年网络管理之家等。“据统计,世界上大约有1250个政党在互联网上建立了自己的网站。单在欧洲和北美洲,平均每个国家就有大约40个政党有自己的网站。”[2]同时,当代西方国家执政党在意识形态传播、宣传和渗透的隐蔽性能力与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一是将意识形态嵌入各种文化产品中,如电影、图书、报刊等,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社会公众,在全球电影放映总量中,有一半是美国电影,其每年的产量占到了全球电影总量的6.7%,通过电影,传播了美国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二是通过散布和传播西方国家意识形态的普世性,将其代表本阶级和政党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和政治理念通过宣扬“普世价值”、“消费主义”等思潮的形式和话语,向广大选民和民众宣传和传播。三是通过文化交流、学术研讨和经贸合作等形式,设立各种基金会,召开不同层次的学术研讨会等方式向全球推广以西方国家定义和认可的以自由、民主和人权为主要内容的价值观念、政治理念和政治制度,在文化交流、交锋和交融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向全世界渗透。总之,西方国家执政党在意识形态传播上形成了一整套的工作机制和掌控体系,使其意识形态传播更具灵活性,其意识形态的话语权、影响力和效果不断得到增强。同时,当代西方国家执政党的意识形态传播方式和作用方式的隐蔽性也在不断提高,它们通过更加隐蔽的途径和方式,遮蔽其意识形态渗透的阶级本性,以期实现其在意识形态领域的话语霸权。

二、启示:当代中国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的新对策

当代西方国家执政党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之所以会呈现出一系列新变化与新趋向,是西方国家执政党为了应对国际国内复杂多变的形势,适应文化多元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时代需要而进行的自我调整和变革,这种调整和变革既是为了达到争取选民、提升政党自身的社会竞争力与合法性水平、赢得上台执政或谋求长期执政的目标和需要,也是促进政党自身现代化的自觉追求。虽然当代西方国家执政党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在性质上和内容上与我国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不同,但是,从某种角度上讲,也对当代中国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具有一定的启示与借鉴意义。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意识形态是反映特定阶级或集团利益的,阶级性是意识形态的本质特性。任何统治阶级为了维护其阶级利益,必然要求将其本阶级的意志和思想赋予其普遍性的形式。当代西方国家执政党意识形态所呈现的中间化趋势,扩大了政党的阶级基础,能够为其赢得更多选民和谋求执政地位提供思想指导和舆论支撑。但是,任何事物都是有利有弊的,任何政党不可能完全代表所有阶级和集团的利益与思想,处于每个阶级和集团的人具有不同甚至是完全不同的思想和利益诉求,一个政党如果没有自己特定的利益诉求与话语表达,在意识形态领域模棱两可,出现所谓“左翼不左,右翼不右”的情形,使广大选民分不清西方国家各政党之间纲领、政策和意识形态之间的不同以及所代表和反映的民众利益程度的不同,就不可能有忠诚的、坚定的追随者和信仰者,其意识形态的影响力和话语权也会大打折扣,甚至可能会失去其坚定的追随者和固定选民,也会使其丧失意识形态话语权。当代西方国家执政党意识形态话语权发展呈现出中间化的新趋向,这启示我们:当代中国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必须旗帜鲜明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权和主导权,西方国家执政党所呈现的中间化意识形态和兼容性政党的新变化,并没有改变其政党的性质,也没有形成所谓的“超阶级”政党或“包罗万象”的政党。因此,当代中国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不能走中间化道路。当前,学术界和思想界所盛行的“去意识形态化”、“淡化意识形态”、“模糊意识形态”、“意识形态终结论”、“马克思主义过时论”等思潮,其实质就在于与马克思主义争夺在意识形态领域的话语权与领导权,最终达到削弱和消解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话语权和主导权,使其丧失指导地位和领导权的目的。“如果在意识形态领域不能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东一个主义、西一个主义,在指导思想上搞多元化,搞得五花八门,最终必然由思想混乱导致社会政治动荡”[3]。苏联解体则是最好的证明。墨西哥革命制度党之所以在执政71年后丧失了执政地位,就在于“革命制度党缺乏一套严肃、严密、明确的意识形态,人们看不到它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以至于常见的政策调整都被视为对指导思想的修正,甚至背叛,反映了革命制度党在信念、立场、道路和方向上的动摇”[4]。当然,在当代中国,并不是在意识形态领域只能允许马克思主义一种意识形态存在,而是要形成一种一元主导、多元共存的意识形态格局,使马克思主义在引领多样化社会思潮中彰显其影响力和话语权,增强当代中国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力和引领力。

(二)不断增强执政党意识形态的包容性

“大凡成功的意识形态必须是灵活的,以便能得到新的团体的忠诚拥护,或者作为外在条件变化的结果而得到旧的团体的忠诚拥护。”[5]当前,在世界政党政治发展的过程中,西方国家的各执政党在坚守其政党的核心价值理念的前提下,对其意识形态的包容性不断扩大,以代表和反映不同阶层的利益诉求,从而吸引更多选民的支持,达到增强和扩大其执政的合法性与基础。而苏联共产党与当代西方国家一些大党老党之所以在长时期执政后丧失了执政地位,就在于没有处理好意识形态与时俱进的问题,没有对其意识形态的包容性和涵盖面进行适当的调整与扩大。例如,苏联共产党在其执政的时期里,把苏联共产党领导人对马列主义的理解与解释教条化、固定化,使其意识形态逐渐僵化和封闭,造成了苏联共产党意识形态与社会实践严重脱节,成为神圣不可触动的理论信条,使马克思主义丧失了活力,最终丧失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与话语权。当代西方国家执政党不断扩大其意识形态的包容性,对我国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亦有其深刻启示。当代中国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必然要求扩大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包容性,尊重和体现人民群众的利益需求,探寻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与人民群众利益诉求的契合点,使之能够更加贴近广大群众、更加贴近现实和生活,反映和代表民意,转化为具体的政策措施,并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变化不断发展和丰富。因此,在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的前提下,对当前社会中出现的各种社会思潮,特别是各种反马克思主义和非马克思主义思潮,揭示其实质,在批判与对话中旗帜鲜明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一元化主导地位,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内核相对稳定的基础上,适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与人民群众需要的变化,灵活地将各种有益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发展的合理成分吸纳进意识形态体系内,使党的主流意识形态保持一定的弹性与吸引力,使其能够最大限度地整合与代表全体人民的利益诉求,不断扩大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包容性和开放性,从而最大限度地获得民众的合法性认同和支持。

(三)不断改进和创新意识形态的话语表达方式与传播方式

当代西方国家执政党利用多种手段和途径传播其意识形态与纲领,不断提高其意识形态传播的灵活性与隐蔽性,拓展了与广大选民的沟通与交流渠道,提高了其意识形态传播的实际效果,使政党的形象得到重塑,获得了广大选民对其的信任与支持,为其获得执政地位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不断扩大和增强了其政党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当代中国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可借鉴当代西方国家执政党意识形态话语表达和传播的有益经验与成功做法。一是在话语表达和传播的内容上,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所具有的整合、批判、凝聚与激励功能,不断反映和体现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吸收世界各国关于意识形态话语表达和传播的有益成分。二是改进话语表达方式。“摒弃理论教育与人民群众现实生活相分离的理想化、形式化、教条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方式,通过转换话语范式,优化话语表达,拓展话语领域,采用贴近人民群众生活的教育方法和形式,满足人民群众身心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6]用简明扼要、形象、通俗、生动的语言,用群众喜闻乐见、普遍关注的事例和新鲜生动的材料深入浅出地普及与传播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用群众生活化的语言和话语回答与解决广大人民群众所关注与关心的重大现实问题,使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融入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最终形成一套通俗、易懂、生动的意识形态话语表达方式和话语体系。三是不断改进和创新意识形态传播手段和方式。通过综合利用图书、广播、电视等大众传媒和以互联网与手机等新兴媒介,形成立体化的传播网络,“通过构建话语权的宣传网络,不断优化话语传播环境,使得各种社会思潮之间形成一个良性互动,在共性中坚持个性,以赢得马克思主义的话语优势”[7]。

综上所述,当代西方国家执政党对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政策与策略作出的适时调整与变革,呈现的一系列新变化与新趋向,对中国共产党的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增加了我国抵御西方国家意识形态话语霸权和意识形态渗透的难度,对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权和话语权形成一定的冲击。因此,当代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既要秉持合法性与世俗化价值原则,适时调整、修缮和整合中国传统意识形态资源,推动国家意识形态与社会主流文化相融合,又要创建新的适合当代中国实际的国家意识形态结构体系,使中国共产党在和国际上一些政党对话与交流中显示出独特的中国气度与作风”[8]。同时,也要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权与主导权的基础上,借鉴当代西方国家执政党在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的有益经验和成功做法,不断增强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影响力。

[1]李普塞特.一致与冲突[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124.

[2]王瑜.互联网对西方政党政治的影响[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5:(8).

[3]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28.

[4]张弛.墨西哥革命制度党为何曾失去政权[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4(1):88.

[5]道格拉斯·C·诺思.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58.

[6]曹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话语创新与生活化传播[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2(2):174.

[7]张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的意义、必要与可能路径[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4(4):88.

[8]赵宬斐,宋坚刚.西方政党意识形态的发展理路[J].学术界,2010(5):120.

责任编辑:张秀红

Trend of Ideological Voice of the Ruling Parties in W estern Countries

LIU Guo-pu
(GuangXi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Nanning,Guangxi,530006)

At present,with the ever-growing diversified and opening globalization,there are new changes and new trend of ideology emerging in Western countries,such asmore distinctive signs of intermediate ideology,constantly increasing tolerance,flexibility in communications and increasingly elusive infiltration.While building our ideological voice in contemporary China,we need to consider our own development situ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building socialist ideology,introduce successful and beneficial experience of ideological voice building in Western countries,properly balance the relations between stratification and tolerance,maintain the flexibility and openness of the mainstream ideology in China,and constantly improve and innovate in the voice expression and communications of the CPC’s ideology.

ruling parties in Western countries;ideology;voice;trend;inspiration

D05

A

1002-0519(2015)01-0111-05

2014-12-12

刘国普(1986-),男,湖南邵阳人,广西民族大学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院教师,博士。

猜你喜欢

包容性执政党话语权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话语权演进及其现实启示
夜经济要有“包容性”
网络反腐:执政党反腐倡廉建设的新课题分析
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执政党”意识
柬执政党赢得议会全部席位
中国如何争夺LNG市场话语权
包容性增长的理论内涵及实施
“社会共治”中的话语权争夺战
被春天取消了话语权以后 [四章]
从反对派到执政党——青年民主主义者联盟—匈牙利公民联盟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