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润物细无声,香港中文大学的非形式教育

2015-01-29华维勇余玲玲

广东教育·综合 2015年1期
关键词:香港中文大学学科知识书院

华维勇 余玲玲

香港中文大学创建于1963年,由1949年创立的新亚书院、1951年创立的崇基书院、1956年创立的联合书院共同组建而成。其历史较短,但是实力较强,在英国《泰晤士报高等教育特刊》公布的年轻大学(成立时间在50年以内)世界排名榜上位列第12名。香港中文大学综合实力强大,除了其学科学术水平较强外,最具特色的就是它的非形式教育。所谓非形式教育,主要是指与正规的学科知识教育相区别,采取非课堂教育教学的一种教育方式,更着重于培养学生的文化品位、自信心、责任感和人际关系技巧。与具有固定形式的课堂教学比较,非形式教育更像是一种无固定形式的教育。

书院制是实施非形式教育的载体

在学校教育学习单位的设计上,香港中文大学采取了学科知识学习与学校生活双组织式的结构形式,对于学科知识教育归入一般的学院,如文学院、理学院、法学院等等,对于完成学科知识教育之后的学习生活则归入书院,如新亚书院、崇基书院、联合书院等。这有点像我们的工作与生活,8小时之内由单位负责管理,8小时之外则由家庭自行负责。以学科为建制单位的学院更像工作中的单位,而以生活为主的书院更像工作之余的家。学生从学院回到书院并不意味着教育的结束,它实际上意味着另一种教育方式即非形式教育的开始。

中文大学各个书院大都有自己的宿舍、食堂、体育场所,各个专业的学生自由选择进入某一书院,组成生活共同体。这种不同学科学生混合集居的形式有利于学生扩大本学科之外的知识视野,可以通过课余的交流,消解学科的隔阂和偏见,更有利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中文大学规定每位专业课老师也必须选择入驻一个书院,负责该书院学生的课余学习生活辅导事宜,在书院生活中,师生交流密切频繁,学生拥有很强的归宿感。以不同于正规教育的形式开展各类非形式教育活动是书院最主要的工作内容,每个书院都有鲜明特色。新亚书院的创办人是历史学家钱穆,该书院以传承及复兴中国文化为使命,中国文化传统的教育特色非常明显;崇基书院具有鲜明的基督教色彩;逸夫书院则非常注重现代社会与高科技的结合等。每个书院都会根据自身的特点组织各自书院特色的活动,分书院举办和书院学生组织自行举办两个层面,比如邀请特首来书院开讲座,举办各类学习、海外交流或者体育活动。

学生管理服务部门是实施形式教育的重要补充

除了书院对学生提供非形式教育外,中文大学学生事务处及其他部门也会提供部分非形式教育。学生事务处对学生进行新生辅导、心理辅导和就业辅导,主要有新生辅导、推广心理健康、支援外来学生、支援残疾学生等;为学生提供进行体验式学习的机会,主要有大学生暑期实习计划,派遣学生前往全球各地实习,以及一些大型领袖培训计划等;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和氛围,丰富校园生活,支援学生举办各类型活动,促进不同文化及背景的学生互相交流,推广多元文化的校园。

对于本科生在不同阶段的发展目标和重点,中文大学有不同的定位。一年级是适应期,目标是适应大学,重点是学会自我管理;二年级是培育期,目标是培养才能,重点是自我提升;三年级是增值期,目标是扩宽视野,重点是自我增值;四年级是巩固期,目标是提升竞争力,重点是自我肯定。这种学生培育理念大体上是按照学生在校学习的发展逻辑来排列的,在不同阶段所实施的非形式教育也因此有所区别,在一年级是大学适应性非形式教育为主,四年级是就业辅导教育为主,针对性非常明显。其他一些职能部门如图书馆、资讯处等也会提供一些非形式教育。

对非形式教育理念的文化体认

如果说书院制、学生管理服务部门等都是提供可见的非形式教育外,那么在一些校园的学习生活设施设计上,我们更能窥见学校力图为学生创立良好的学习环境氛围的努力,它背后无不体现着设计者“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以学生使用最多的图书馆和宿舍为例。中文大学的图书馆除了藏书丰富外,最大的特点是一个真正适合学习和阅读的空间,而不只是一个简单藏书的仓库。在这里,取书和阅读非常方便,桌椅设计都采用了便利阅读的方式,同时有休闲阅读方式和严肃阅读方式的功能分区。每层图书馆都设有专门给学生进行讨论的小隔离室,既有利于学生及时和同学交流讨论学习思考成果,又不会干扰其他学生。同时,在一些靠近新书架的台阶上放置坐垫,方便学生就台阶而坐。整个设计非常人性化,体现了教育者最大的匠心,体现了设计者不惜一切将学生从其它地方拉到图书馆的想法和决心。

学生宿舍第一层通常设置有三种功能室:自修室、咖啡室、活动室。在自修室内提供了一定数量的桌椅方便学生自修;学习饿了的时候,还可自取一些简单的零食;活动室主要放置各类活动海报,以及方便学生举办小型活动。此外学生宿舍还有自助厨房、自助洗衣等设施。这些点滴细微周到的考虑,满足了学生的生活与学习需求,也会进一步促发学生热爱在校的学习生活。

香港中文大学地处山上,师生到各处颇不方便,因此校内设有免费穿梭校巴,只要是中文大学的师生都可免费乘坐,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从以上部分设备设施的设计和提供上可以看出,香港中文大学始终朝着如何为学生提供最优的学习条件发展,而这种学习条件的创造也正是为了促使学生真正热爱学习,愿意探索知识。实质上,这也是一种育人理念,表现在学校的各个方面,是最大的非形式教育。

来自香港中文大学的启示

事实上,内地高校也有各类的非形式教育,目前这些非形式教育既有出自学院的,也有出自学校职能部门的,没有形成一定的体系。借鉴香港中文大学的特色,笔者以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设计内地的非形式教育体系。(1)组建虚体式书院。以虚体书院为依归联合开展各类非形式教育活动,将所有学科知识教育归入学院,学科知识教育之外的所有活动归入虚体学院。这种虚体书院与中文大学唯一的区别就是学生并不一定同吃同住,但是它可以整合较多学院的非形式教育资源,形成更大的教育效应,同时并不影响现有的组织架构设计。(2)加强学校职能部门对非形式教育的统筹设计。非形式教育的主体在书院,但是作为学校的职能部门,本身也有很多非形式教育的内容,要统筹安排这些学校层面的内容,使得非形式教育更有针对性。职能部门应该引导虚体书院积极开展各具特色的非形式教育活动,增强虚体书院的凝聚力。(3)进一步凸显文化的教育功能。非形式教育无处不在,每个高校工作者都应坚持“以生为本”“善待学生”的理念,无论是在学习生活条件设备的提供上,还是在制度安排、师生交往上,都要朝着为学生创造提供最好的学习条件、学习氛围、校园文化上行动,真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热爱学校、热爱生活,形成全校上下都认同的一种文化,做到“润物细无声”。

本栏责任编辑 魏文琦

猜你喜欢

香港中文大学学科知识书院
香港中文大学
高校图书馆学科化知识服务模式研究
朵云书院黄岩店
品读
浅谈无人机和机器人的自动化控制
香港中文大学提出环境适应性控湿调温织物新思路
学校德育要植根于学科知识的意蕴之中
白鹿洞书院记
香港中文大学筹资工作的经验和启示
基于本体的学科知识门户语义服务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