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游戏音乐中快乐成长
2015-01-29吴敏峰
吴敏峰
音乐是人类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人们既用音乐表达情感、也通过聆听音乐培养高尚情操。在幼儿教育方面,音乐也发挥着重要作用。音乐可以促进幼儿智力发展,集中其注意力,散发其思维;音乐可以调节幼儿情绪,激发其高昂的情绪;音乐还能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让其享受美,感受美。因此,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是幼儿音乐教育成败与否的关键问题。
一、鼓励幼儿积极参与音乐教育活动
音乐教育活动能够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创新能力。音乐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创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平台。幼儿活泼好动,没有较好的自律能力,因此在活动中运用动静结合,情景表演等各种生动形象的方法,让幼儿在听、唱、动等实践中体验:寻找音乐——感受音乐——理解音乐——鉴赏音乐——表现音乐的全历程。比如在给大班幼儿上音乐活动“熊和小孩”时,可以让幼儿模仿小兔、小鸟的声音,并采用情景交融的方法进行角色表演,引导幼儿随音乐舞蹈,并在音乐停止后原有舞蹈姿态不动,幼儿会在感兴趣的氛围中学会边唱边表演。
音乐教材的选择应注意是否符合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不同的音乐带给幼儿的感受也不尽相同。如《龟兔赛跑》这首曲子,幼儿都说很好听,尤其是模仿乌龟和兔子时,孩子们能模仿得栩栩如生,而且能立刻做出乌龟爬,兔子跑的动作,动作很形象。当幼儿听到《小格桑》的音乐时,能够立刻做出解放军的动作,敬着军礼,神气的走着,嘴里还不时说着:“我是小格桑”。可见,音乐的选材要贴近幼儿生活,能让幼儿有切身的体验,他们才能对音乐产生表现的欲望。
二、加强幼儿音乐节奏训练
幼儿音乐感知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他必须在充满艺术氛围的环境中通过无数次的音乐活动才能得到发展。节奏性活动是大班幼儿特别喜欢的活动。
针对这一特点,我一方面通过拍手、拍腿、踏脚的动作来感受节奏的规律,另一方面是为幼儿提供一些打击乐器,引导他们在有节奏的身体动作和运用乐器演奏活动中感受节奏性活动的兴趣和美感;同时在区域活动室内,布置了音乐活动室,摆放了各种节奏乐器,引导幼儿摆弄并熟悉节奏乐器,帮助幼儿从敲打节奏乐器的活动中辨别各种乐器声音的特色,引导幼儿自己去探索,敲打节奏。我则是在旁边注意观察他们喜欢什么样的乐器,喜欢什么样的节奏和声音。为了让幼儿更好地使用各种节奏乐器,鼓励他们多听、多练、多感受,我通过准备小铃、小锣、小喇叭、小鼓等乐器,让幼儿使用这些乐器进行节奏练习。
教师可以将音乐渗透于幼儿的一日生活之中,让音乐伴随着幼儿学习、玩耍、放松、午睡,这对幼儿的发展也起着积极的作用。教师要引导幼儿关注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如:中班的《大雨小雨》,首先让幼儿感受大雨和小雨的声音,并引导幼儿想象什么样的乐器最接近大雨和小雨声,再让幼儿尝试使用些乐器,如串铃、铃鼓、鼓、沙鼓,让幼儿选择适合大雨和小雨相匹配的乐器,这样不仅让孩子通过歌声和小乐器表现了对大雨和小雨的感受,同时在探索中学习了不同乐器的敲击方法。
三、保持音乐和幼儿生活的相关联性
幼儿歌曲来源于幼儿生活,又能真实地反映幼儿生活。引导幼儿把音乐和他们的实际生活相联系,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幼儿的知识面,而且可以通过结合歌曲内容培养幼儿动手动脑的能力,还有助于对歌曲内容情绪的理解和感受,提高歌唱的兴趣性和表现力。
在演唱《健康歌》时,我扮演老爷爷,通过各种夸张的肢体动作来表现这首歌。幼儿开心的表情都表现在了脸上,都想来跟着我动动跳跳。幼儿在体验之后都去找小伙伴一起表演,一个比一个夸张,个个脸上乐开了花。我深深感受到孩子们表演的渴望。通过对这首歌的学习,不仅增长了知识面,而且能提高身体协调性和合作能力。这样,应用多种手段有机的结合,互相渗透,提高了幼儿对音乐的兴趣,使幼儿多方受益。
四、语言是音乐教育的重要条件
音乐和语言有着紧密的联系,语言是开展音乐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该把语言贯穿于音乐教学活动。在进行音乐教学活动时,要有目的地去引导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例如在幼儿听完一首歌后,教师应给予幼儿足够的鼓励来引导幼儿讲讲自己的感觉和对歌曲的理解。这样,不但给予了幼儿自由表达的时机,又满足了他们想说的愿望,培养了他们的语言能力。教师还要正确处理语言和音乐的关系。如在教授歌曲《小树叶》时,我先和幼儿玩一个游戏,让幼儿打扮成“小树叶”,我则扮成“秋风”,“秋风”一吹,扮演“树叶”的幼儿就到处飘呀飘,当风停止时,让他们讲一讲,小树叶离开树叶妈妈后可能会飘到哪里。教师还应将音乐和语言有机结合,努力做到把发展幼儿语言能力有机地渗透到音乐教学活动中。如:欣赏小格桑的时候,当幼儿初步感受了音乐所描绘的学习解放军叔叔保卫祖国的志向后,让幼儿根据音乐进行自编故事,互相讲述,这就给幼儿创造了一个想象的空间和说话的语境,幼儿可以凭借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编出自己喜欢的小故事。这使幼儿享受到了表现自我的乐趣,同时发展了幼儿的语言。
五、音乐教育和心理教育有机结合
音乐教育对幼儿的心理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作为教师应当不断挖掘音乐教学活动中的心理教育资源,深入了解幼儿心理,紧密把二者相结合。
一方面,教师应该注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实际上,课本上的音乐教育内容中就已加入有关心理健康的东西,比如讲文明、有礼貌、懂谦让、互帮互助等主题。但是,在实践中,教师只注重作品中音乐的意义,而忽略了对主题的深入理解和挖掘,这也在无形中造成大量教育资源的浪费。
另一方面,教师需要不断提升心理知识的储备,并且能够为每一位孩子提供心理健康教育的帮助。音乐活动是幼儿在音乐表达的一种形式,而从音乐技巧上来看,幼儿间的个体差异还是十分明显的。每一位幼儿都有着其自身的心理健康问题,尽管其中可能会有比较相向的倾向性,但每一位幼儿他所带来的表现都是独一无二的。从这层意义上讲,要让音乐教育与幼儿的心理教育相结合,教师除了具有较强的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外,还要具备丰富的心理学知识,能够很好的了解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并熟悉每一个孩子,能针对每一位幼儿所表现出来的症状,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
总之,我们要不断提高幼儿的兴趣,在音乐教学中溶入真挚的情感,通过音乐激发幼儿的美感,让他们把爱溶入音乐,让我们共同探索,充分发挥音乐教育的功能,促进幼儿身心的全面和谐发展。
(作者单位:钟楼区五星中心幼儿园)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