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黑土地筑稳大粮仓——“黑土资源可持续利用与保护高层论坛”综述
2015-01-29杜金莹刘福臣
杜金莹 刘福臣
保护黑土地筑稳大粮仓
——“黑土资源可持续利用与保护高层论坛”综述
杜金莹 刘福臣
由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联合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局、中国工程院农学部、黑龙江省农科院、世界黑土联合会等单位共同举办的“黑土资源可持续利用与保护高层论坛”于2015年9月8日~9日在哈尔滨市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傅伯杰、中国工程院院士蒋亦元、盖钧镒、刘兴土、陈温福以及20余位国内外黑土研究领域知名专家、学者围绕“黑土资源可持续利用与保护”这一主题进行了广泛交流和深入探讨,共同为保护利用黑土资源出谋划策,共有400余位来自国内外从事黑土相关研究的专家、学者及农业科研工作者参加论坛。
2013年12月,第68届联合国大会将2015年定为“国际土壤年(International Year of Soils,IYS)”,旨在提高人们对土壤在粮食安全和基本生态系统功能方面重要作用的认识和了解。在我国,对黑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保护逐渐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2014年《国务院关于近期支持东北振兴若干重大政策举措的意见》中指出,要“组织实施黑土地保护工程,加大对土壤有机质提升、养分平衡、耕地质量检测以及水土流失治理等的资金支持力度”,巩固并提升粮食生产核心区地位;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开展东北黑土地保护试点;2015年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吉林代表团审议时,非常重视黑土地保护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总书记非常关注黑土地黑土层变薄的速度。“黑土资源可持续利用与保护高层论坛”以鲜明的主题,针对东北黑土资源利用和保护面临的紧迫形势和严峻挑战,紧紧围绕黑土研究领域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开展充分深入的科学研讨及学术、成果交流,为我国黑土地的保护及永续利用提供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持。
保护黑土地,事关国家粮食安全
土壤是“人类无声的盟友”,是农业发展、基本生态系统功能和粮食安全的基础,也是维持地球上生命的关键。黑土是世界宝贵的农业资源,是肥力最高、最适宜农耕和最具生产潜力的土壤,是我国宝贵的自然资源和不可再生的环境资源,是我国发展农业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保护黑土地是建设大粮仓的客观需要,也是建设美丽乡村的现实需求。东北黑土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也是重要的畜牧业和能源等生产基地。近年来,随着人口不断增长、土地垦殖率和土壤利用强度增加,由于土地保护措施不够完善,东北黑土区土壤退化现象日趋严重,综合生产能力下降,严重影响我国粮食安全战略的整体布局。黑龙江省政协副主席赵雨森在论坛开幕式上说,黑龙江省黑土区是我国最大的玉米、优质粳稻和大豆产区,粮食总产、商品量、调出量三项指标全国第一,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起到了积极作用。近年来由于长期垦殖,盲目追求粮食产量,不合理施用化肥,掠夺式农业经营方式和大机械使用,导致该区域黑土耕层变浅,土壤结构破坏,土壤有机质和保水能力下降,水土流失面积扩大,侵蚀强度增加,黑土质量退化现象日益严重,土壤生产能力降低,农产品品质降低,农业经济效益低下,严重威胁了黑土区的粮食生产能力。
中国科学院科技促进发展局副局长冯仁国在发言中指出,东北黑土地是我国最宝贵的农业资源,对国家的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
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二十世纪以来,在区域农业开发和全球环境变化的共同影响下,东北黑土地的水土流失加剧、耕层变薄、犁底层增厚、土壤有机质速降正导致水土肥利用效率下降,农业面源污染风险加剧并威胁粮食持续稳产和增产!防止黑土地退化,恢复和重建黑土的高产高效生产功能、实现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是东北粮食主产区农业和经济发展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
量减质退:加强黑土地保护已刻不容缓
多年来,大规模的农业开垦与不合理的耕作方式,导致我国黑土区农田生态环境不断恶化,黑土资源土层变薄、水土流失、土壤板结、肥力下降,黑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前景堪忧,保护我国珍贵的黑土地资源已经刻不容缓。本次高层论坛的主要承办单位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所长何兴元在谈到这一问题时表示,随着人口的增长,土地垦殖率和土壤利用强度的不断增加,保护措施的滞后,东北黑土区土壤退化现象日益严重,综合生产能力下降,严重地影响了我国粮食安全战略的整体布局,黑土资源的可持续性利用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据统计,黑龙江水土流失面积约占全省土壤总面积的四分之一,每年流失土壤量达2亿~3亿立方米,其中包含了大量的珍贵黑土资源。我国东北黑土层的有机质含量已由历史上的4%~8%下降到现在的2%~3%,而相关专家的研究结果表明,每生成1厘米的黑土需要200年到400年的时间。按照现在的土壤流失速度,若不采取及时、必要的保护措施,再过几十年,必然会对曾经被人形容为“攥一把能出油,插根筷子能发芽”的黑土地造成不可逆转的巨大损失。
在利用中保护,在保护中利用
黑土的保护和退化黑土的恢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更是一个社会系统工程。保护黑土应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应以政府为主导,调动企业、科研、教学、农民及社会各界力量,共同参与到黑土保护行动中。
在此次论坛上,从事黑土相关研究的专家、学者分别就所研究的内容和研究成果作了精彩的学术报告,与会院士、国内外专家就进一步加大黑土保护力度及开展国际合作形成共识,并建议国家出台黑土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政策法规,建立黑土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长效机制,建议启动国家集约化农业黑土持续利用的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加强退化黑土恢复与作物结构调整、耕作制度优化、化肥农药减施与粮食增产等农业关键技术研究与创新集成,建立黑土研究长期监测体系、研究网络、预警平台,加强黑土研究和技术成果应用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在东北生活、工作长达65年的蒋亦元院士在发言中指出,应扩展保护黑土地科学研究的领域,提倡多学科的综合研究。
2015年,中央财政专项安排5亿元资金支持东北地区17个产粮大县开展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通过选取试点县,综合集成技术模式,加大投入,创新机制,着力改善黑土设施条件,全面提升黑土地质量,促进粮食和农业持续稳定发展。黑龙江省农科院院长李文华在发言中表示,黑龙江省嫩江县、克山县和哈尔滨市双城区黑土保护试点工作正在稳步推进。此外,作为全国规模最大、最有影响的综合类农业科研机构之一,黑龙江省农科院通过举办学术交流、成立省级黑土保护联盟、申报国家级黑土科普基地等活动,加强对土壤的可持续管理和利用研究,着力提高人们对保护黑土重要性的认识,用科技为现代农业插上腾飞的翅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所长何兴元在发言中谈到,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作为研究机构,以及中国科学院黑土区农业生态重点实验室的依托单位,开展黑土研究已近40年,尤其在基础研究方面;培养、引进了一批人才,包括多名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人才;组建了多个学科研究队伍,包括黑土退化、黑土肥力、黑土微生物等,为促进黑土区可持续保护与利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未来,愿与其他行业及部门携手前行、精诚合作,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做出基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