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某大学临床医学本科生就业地域选择及影响因素分析
2015-01-29史钦珂徐国良
史钦珂 徐国良
1河南大学东京临床学院,开封,475000;2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开封,475000
目前,我国高等医学教育逐渐从精英化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1]。随着高校不断扩招造成毕业生就业人数迅速增加,而目前大城市大型医院岗位需求却日趋饱和,医院招聘的人员需求更倾向于高学历和有工作经验的人员[2]。加之,医学具有专业性较强的特点,医学生的就业形势越发严峻,以致于医学生已成为中国大学生队伍中就业最为困难的群体[3]。但是,也有研究表明,医学生“有业不就”的现象较为突出,提示大学生在就业难的表象下,并非大学生找不到工作,而是大学生的就业预期与社会需求不一致,以致找不到满意的工作或找不到符合理想预期的工作[4]。就大学生自身而言,就业期望与社会需求不一致已成为就业难的一个重要原因[5]。由于就业期望涉及的内容较多,而医学生针对外界环境和个人条件所作判断后的结果差异,致其个体期望总是处于不断变化和发展中[6]。本文主要从就业地域选择的角度,对医学生就业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力求医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更具针对性。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2013年9-11月,按照河南省某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大一、大三、大五年级在校学生的40%随机抽取3个年级各200名作为研究对象。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600份,回收有效问卷582份,其中大一192 份(32.99%)、大四 196 份(33.68%)、大五 194份(33.33%)。
1.2 调查方法
前期通过中国知网查阅相关文献,进行问卷设计以及预调查分析,并咨询相关统计学老师进行修改。为方便横向对比及最大限度的扩大样本量,使调查更具有代表性,本调查采取3个年级在共用选项的基础上,各个年级还设有各自的选题,便于分析各年级的特殊问题。本次调查采用课堂发放与宿舍补充发放相结合的方式,现场匿名填写问卷进行调查。
1.3 调查内容
调查内容涉及学生基本信息、专业前景看好度、就业形势关注程度、首选就业地域、考研、实习相关问题。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Excel录入数据,以年级内部纵向对比及不同年级间横向对比的方式,借助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处理,分析方法为:统计描述,卡方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3个年级共调查人数为582人,其中大一192人、大四196人、大五194人。男生193人(占33.6%),女生391人(占67.18%),男女比例近似为1:2,与医学院总体的性别比例相符。生源地为城市的有175人(占 30.07%),非城市的有 407人(占69.93%)。
2.2 专业发展前景认可度
本调查侧重是对在校医学生的研究,且在专业前景的问题上大五与大四的学生意见基本统一,故选取大一、大四两个年级作为对象进行对比。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对所学专业发展前景认可度较高,对自身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见表1。
表1 专业前景(人,%)
2.3 就业形势关注程度
本研究对象中,大四医学生已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但因尚未接触临床,所以在就业选择上更具有代表性。调查结果显示,对于就业关注状况有86人(占42.9%)表示关注,108 人(占 55.1%)只是偶尔关注,不关注的仅为4人(占2%)。
2.4 首选就业地域
2.4.1 就业地域选择总体趋势。就3个年级的总体情况来看,有345人(占59.3%)就业首选“中小城市”,;其次为“发达城市”,有223 人(占38.3%);而农村基层仅为14人(占2.4%)。
2.4.2 一般影响因素。以大一、大四医学生为研究主体,从被调查者的性别、生源地、经济条件等方面,分析其对就业地域选择的影响,具体结果,见表2。
表2 首选就业地域的一般因素分析(人,%)
2.4.3 考研实习。一方面,从考研和实习对就业地域选择影响的角度分析,即主要就被调查者对考研、实习的重视程度,以及考研失利后的对策等方面分析,见表3。另一方面,从就业地域选择对考研和实习影响的角度分析:由于大四学生即将面临实习与考研的抉择问题,考虑问题相较于大一更为理性,在考研实习的指导上相较于大五更具有可塑性,故以大四作为研究对象。从首选的就业地域上看,选择“发达城市”的医学生中,有88.1%的学生认为考研很重要,选择“中小城市”的医学生中,有76.6%的学生认为考研很重要,而选择“农村基层”的则认为考研不太重要,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5)。首选中小城市就业较选发达城市就业的医学生,对实习的重视程度较高,前者为85.6%,后者仅为76.2%,且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P=0.029)
3 讨论
3.1 医学生就业压力增强
对医学专业前景调查显示,超过一半的学生呈现乐观态度,表示对所学专业发展有信心。可见,医学专业仍被现今好多人所看好;但不可否认的是大四学生感到“压力大”的比例明显较刚入学的大一学生高,说明当前医学生的就业压力在提升。一方面,凸显出当前医学生就业形势的严峻,另一方面,由于学生对压力的感知可能影响到就业期望的调整,即高年级学生在就业地域上的选择更趋理性化。另外,本调查表明,新形势下的医学生已经开始逐步适应“双向选择”的就业方式,但其关注度及相关引导还应加强。只有使学生进一步深入了解就业形势,才能为其合理调整就业期望值提供科学依据。
表3 首选就业地域的考研实习因素分析(人,%)
3.2 就业地域选择更趋合理
3.2.1 就业地域选择以“中小城市”为主。在就业地域的选择上,开始呈现从“发达城市”向“中小城市”转变的良好趋势,提示医学生已经开始调整自己的就业期望值,缩小自己的主观理想预期与社会客观实际之间的差距。由于从学校走向社会是从理想走向现实的过程,是大学生的社会期望值与现实生活相统一的过程[7],故医学生在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的就业数量和规模相对保持稳定,医学生数量出现大幅增加的背景下,谁能较合理地、较早地调整期望值,谁就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并在今后的发展上更占优势。但不可忽视的是农村基层仍被冷落,医学生对到基层就业的热情不高。尽管国务院办公厅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4年重点工作任务》(国办发〔2014〕24号)再次强调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明确提出加快推动公立医院改革,继续支持村卫生室、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进一步改革人事分配制度,稳定乡村医生队伍,但要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重大目标仍需努力。首先,“宁做大医院一条虫,不做小医院一条龙”的择业观念,让学生整体就业流向过于集中;其次,对基层就业的认识不足,使学生在就业选择时,不能全面客观分析就业形势。加之,缺乏人才流动机制,使毕业生滋长了“一次择业定终身”的就业观念。此外,基层晋升发展机会小、待遇差、社会地位低、工作条件差、专业水平难以提高等因素的影响,以及包括家人在内的社会环境的熏陶,均使医学生对农村基层医疗机构就业望而却步。
3.2.2 社会人口学因素对地域选择具有一定影响。本结果显示,高年级对基层就业的排斥感较大,但高年级相对低年级学生,明显体现出首选就业地域从“发达城市”转向“中小城市”的趋势。其一,由于发展机会的大小对就业期望的选择起着越来越强的导向作用,因此“中小城市”以其较好的发展机会,不错的设施条件以及相对较小的竞争压力,成为不错的就业选择。高年级相对低年级学生可能更为关注发展机会,对发展空间较小的基层排斥感更强。其次,高年级学生对就业形势更为关注,并且接触现实临床环境,对当前就业压力的感知更为敏感,进而对自身就业期望存在一定的理性化调整,但基层的基础建设及配置,加之就业时攀比心理的存在,对基层的排斥感更强。
本调查结果显示,男生更愿意到发达城市去打拼,而女生则更偏向中小城市。就业中存在的性别歧视可能间接导致了女生更加倾向于稳定性的发展[8],而社会与家庭的就业期望相较男生稍低、赋予的责任感较男生稍弱的客观条件,致使不少女生对家庭、对社会有一种难以割舍的依赖性。同时,不少女生内心深处存有“夫贵妻荣”的依附心理,潜意识中认同“男外女内”的角色定位;在潜意识中认同社会对女性的偏见,存在自卑心理,在选择就业地域时特别强调“求稳”,在就业基本趋于市场化的形势下,果断放弃竞争相对激烈的发达城市。但从另一方面看来,女大学生可能会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适当调整就业期望,成为基层医疗的主力军。
本调查结果还显示,来自城市的学生一般不会选择到基层就业,来自非城市的学生也很少选择回到基层,而是较多选择中小城市,提示在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实现统一的过程中,与其他专业毕业生相比,医科毕业生更强调自我价值的实现,甚少考虑社会价值[9]。但不可否认,非城市来源的学生相较于城市学生,对基层的倾向性稍大,这与李雪的调查研究结果一致[10]。如此看来,非城市来源的学生很可能会被争取到基层,所以在加大基层投入的同时,更应注意加强对学生就业观念的引导,以达到就业期望值得调整。另外,家庭经济越好的学生对就业地域的期望越高,只有“经济条件一般”的学生愿意到基层就业。提示经济状况成为医学生就业地域选择时一个重要的因素。此外,学生父母的价值观念深深影响着学生的择业观[11],但其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116)。分析其原因,除了国家相关助学政策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家庭的期望起了重要作用。
3.2.3 考研、实习认识较明确。就考研而言,考研直接影响到就业地域选择的期望。从考研重要性的角度来看,认为考研十分重要的学生,其就业地域多偏向发达城市,而认为考研重要性一般的学生则多选择中小城市。说明考研已成为就业高期望值的促进条件,毕竟研究生的学习不仅有利于能力的进一步提升,以及相关技能的培养,更可以拓宽自己的眼界,结识良师益友,为今后的发展拓宽人脉。加之,当前就业单位以学历作为学生录用与否的标准,高学历可能更能迎合就业单位的要求。于是不少人认为考研不失为一种缓解就业压力,提高就业率的有效措施[12]。从考研失利后的对策来看,继续考研的学生明显较找工作的学生更为偏向发达城市。考研虽然是作为一个提升自身能力提高就业竟争力的手段,但也不可忽视的是该人群中可能存在一部分想继续深造、钻研学术的学生。另外,就业高期望也加剧了考研的热度,为到一个相对较发达的地方工作,寻求更大地发展机会,考研已成为一条不错的选择路径。而要缓解当下考研热的局势,调整就业期望值,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将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就实习而言,临床专业技能被作为大学生执业时的根本性能力、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关键,以及用人单位挑选大学生的基本要求[13],实习对培养医学生临床思维、临床意识、临床技能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说,重视实习与临床技能培养的学生能更好适应就业单位的要求。当实习的时间与考研发生冲突时,当出现了“考研热”影响下的医学生临床技能严重滑坡的现象时[14],考研可以为获得更高层次发展和就业提供契机,而实习以求得技能提高以达到当下良好就业已成为学生的共识,尽管考研是不是能在就业困境中缓解3年后的再就业还有待商榷。大城市大医院对学历的高要求,医学本科毕业生重视实习锻炼以提高临床技能可以在中小城市更好地医疗机构就业,相对来说实习也是医学生对就业期望的一次合理调整的时机。另外,实习作为一个接触社会、接触实际的过程,是理想与现实相协调的过程,是就业前的一次预调整,可以达到就业期望值的合理化。
4 结论
医学本科生基层服务意识较淡薄,但首选就业单位呈现出由发达城市向中小城市转变的趋势,中小城市可能被今后医学生所看好。就业地域的选择不仅受到性别、生源地的影响,且在不同年级中呈现出差异;此外,就业地域的选择与实习、考研,以及考研失利后的对策相互影响。本调查对象仅针对河南省某大学医学生,无法代表河南地区其他医疗院校整体情况。同时,需要说明本次调查对象正处于实习之时的大五学生,可能遗漏部分正在异地实习的学生,使调查结果存在一定偏倚。
[1]张景纯.河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研究[J].天中学刊,2014,29(2):126-128.
[2]田桂香,王建立,张增国等.医学院校大学生就业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J].卫生软科学,2013,27(7):431-432.
[3]曾爱平,冯泽永.医学生就业困境探微暨对策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0.
[4]朱晓妹,连曦,丁通达.大学生就业预期结构研究[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12,29(5):100-105.
[5]潘莉莉.大学毕业生就业期望与职业获得的比较研究——以安徽省部分本科院校为例[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3(3):12-13.
[6]林李楠,梁燕子.大学生就业倾向的实证研究——以沈阳师范大学为例[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7(180):98-100.
[7]王丽娜.我国医学院校大学毕业生就业心态问题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9.
[8]田菁.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期望及其响因素探究——以武汉大学为例[J].企业导报,2012(5):201-202.
[9]许翠花,曹育玲,周嘉敏,等.上海市医学毕业生就业现状及择业观调查与分析[J].医学与社会,2011,24(8):92-95.
[10]李雪,杨映萍,谢琴红.医学生就业压力现状及其与心理控制源的关系[J].科教文汇,2013,25(6):189-191.
[11]陈晨,朱俊勇,许斌.浅析新形势下医学生就业问题及对策[J].西北医学教育,2010,18(1):129-132.
[12]梁辉,姚亮,汪泽皓,等.兰州大学2005级医学生就业现状与就业意向的调查[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1,11(11):1347-1350.
[13]王军.当前大学生就业能力统计调查与对策研究[J].当代经济,2010,(11):106-107.
[14]李乐平.“考研热”影响下的医学生临床技能严重滑坡现象分析[J].现代医院,2013,13(8):13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