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世界顶级男子网球运动员主要技战术对比分析

2015-01-29徐祥峰

体育研究与教育 2015年2期
关键词:法网技战术发球

王 晓,徐祥峰

网球技术包括五个技术环节:发球、接发球、底线相持、拦网和穿越球。合理的技战术运用是网球比赛决胜的关键。世界顶级男子网球赛主要包括澳网、法网、温网与美网赛事,其竞技水平与主要技战术特征代表了当前世界男子网球的最高水平与发展趋势。笔者通过对世界顶级男子网球赛事中主要技战术的统计与对比分析,目的是找出影响比赛胜负的关键因素以及优秀男子网球选手技战术运用的特征,旨在为网球训练提供参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2010年、2009年法国网球公开赛、2010年美国网球公开赛和2011年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的比赛实况录像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 录像观察法。采用文献资料法查阅了2010年、2009年法网;2010年美网和2011年澳网的世界顶级网球赛事比赛录像。对发球、底线击球和小球处理的移动方式等三项技战术指标进行统计分析。

(2) 数理统计法。对比赛中运动员的各项技战术进行数据统计,为论文的研究提供依据。

2 结果与分析

2.1 第一和第二发球的速度与方向

统计发现(见表1),2009年法网赛中,所有半决赛和决赛第一发球的平均速度为188.9km/h,与2010年相比,第一发球速度相差23.8km/h;第二发球也超过了2010年美网在硬场地上的第一发球速度。其次,2009年法网公开赛上的Ace球数为8.6,高于2010年法网2.2个和美网的7.9个;2009年法网的第一发球得分率为71.5%,高于2010年法网的67.4%和美网的70.7%;2009年法网第一发球的命中率也高于2010年的法网和美网。它们第一发球的命中率分别为64.4%、60.2%和60.7%。

表1 第一和第二发球指标

2009年法网最后三轮第一发球的平均速度为189km/h,而2009年法网第一轮第一发球平均速度为184km/h,低于决赛中的发球速度约5km/h;法网的最后三轮决赛的最快发球速度为216km/h,高于第一轮比赛时的速度3.7%,最快超过大约7.8km/h。

通过录像统计发现,发球方向主要有三个:外角占全部发球数的32%,平均速度为179.7km/h;追身发球约占32.3%,平均速度为191.4km/h;内角的中场区域占35.7%,而向右侧发球的平均球速为201.1km/h,向左侧方向发球次数较多,约占42.3%,但速度仅为183.9km/h,相应的中场内角发球占27.2%,平均速度为195.3km/h。运动员向中场发球有更高的效率,而且这种战术策略与七年前的法网相比差别不大(美网和法网中场与追身发球分别为42.2%与21.9%,44.8%与12.6%)。

对第二发球的速度、落点和双误次数的数据比较发现,2009年比2010年的数据更好,尤其是发球速度2009年为152.9km/h,而2010年为135.5km/h,成功率为54.1和47.6%。在法网1/8的决赛中,16名运动员的第二发球速度平均为153.1km/h,而第一轮84名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149.3km/h,相差3.6km/h;从发球战术看,二发成功率从右向左的外角次数最低,从左向中间的内角成功率最高,其中右边为56.4%,60.9%的第二发球是直接用追身的发球战术。

2.2 发球成功率与比赛结果的关系

第一发球和第二发球质量高低对比赛结果意义重大。笔者对2009—2011年世界高水平的男子网球比赛发球进行比较发现;第一发球一般失误较少而且发球速度较快。2009年半决赛到决赛发球平均速度达到188.9km/h,比2010年法网还快14.4%,甚至平均值超过了2010年硬场地的美国网球公开赛约14.6km/h,第一发球速度快出了8.4%。我们还调查了法网参与ITF比赛的20名最快的发球选手近六年网球发球速度的数据。在过去的六年法网中,运动员发球速度大约提高了10%。在最后三轮的决赛中最快速度平均为216km/h,高于第一轮的7.8%,最后三轮与第一轮84名运动员有显著性差异。数据分析说明最后七场比赛平均速度很快,且成功率依然很高,达到了64.6%。究其原因是失误比2010年法网还低。第一发球和第二发球得分概率也明显高于以前,分别为71.5比54.1%,因此现代男子网球发球得分率高与其发球的速度有密切关联。

从Ace球盘点分析,发现2009年的Ace球是2010年的二倍,这与发球速度的提高不无关系。2009年现代网球比赛中一场球平均为8.6个Ace,这个数据也高于2010年美网公开赛上硬场地的数据,由此可以看出法网公开赛上回球的成功机率呈逐年下降趋势。

数据分析发现,2009年胜赛点的发球到中场的百分比以前更高,但获得的胜点也更多,效率较低,这是一种现代网球战术的安排。第一发球方向的首要任务不仅是制造对手回球困难的预期,而且要妨碍对方的回球反应。此外中场有效地追身发球也是Ace球不断增加的原因。除此以外,高水平网球选手在实际比赛中发外角球不只(仅)能轻松地取得Ace球,而且可以迫使对手远离球场而获得胜点的有利击球。因为超过190km/h以上的发球速度,可造成对手在瞬间作出多种判断选择并能迅速闪开身体的极大困难。这种战术套路是现代网球第一发球致胜的重要原因。

第二发球与获胜的关系在2009年的法网比赛上表现得尤为突出。第二发球的速度不仅比过去更快,甚至超过了2010年美网硬场地的球速,同时双误下降到平均每场只有2.5个球。纳达尔一场比赛中只有一个双误,而且第二发球的速度平均达到152.9km/h,比2010年美网的球速还快8.2km/h。数据统计分析表明,第二发球有54.1%的获胜概率,另外沙地上快速二发球的高命中率可使对手的回球变得越来越困难,因为在沙地上发球反弹是很难均衡的,接发球时击球速度也难以控制。

笔者系统地观察了在同一场地上进行的八场比赛,对八个成绩最好的运动员以及他们对手的技战术水平的发挥数量和质量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最后四轮与决赛中第一发球平均差别是微小的,速度在189.0±0.1km/h左右;第三轮与第四轮平均发球速度在189km/h的运动员都是世界排名1—30名之间的运动员。这些运动员在最后七场比赛的第二发球球速差别也只有0.2km/h的水平。说明在第一和第二发球的平均速度上基本能够反映出运动员的水平和能力。

2.3 底线击球技战术

2.3.1接发球过程技术数据统计结果发现,2010年法网半决赛和决赛中平均只有5.2次互相对攻,相当于每球每人平均只控制了三拍,三拍之后就可决定得分。有时只用一个回合就结束战斗。而在2011年的澳网中有62.8%的对打过程是超过四拍决定一个球的成败的,击打超过八拍以上的球有30%,只有5%球超过12拍以上,平均互相对攻时间2010年法网比赛中持续约6.8s,而在纳达尔和德约克维奇的比赛中持续最长的时间为8.6s,最短时间的比赛回合是在费德勒和索德林之间,在这场比赛他们一个得分的回合为5.7s。2010年法网男子比赛中,击球净时间只占总时间16.9%,2009年费德勒和索德林的比赛只有14.5%,而2010年纳达尔和费德勒的比赛击球时间占18%。在2010年法网,一场比赛中间的间隙时间占去了全部比赛时间56.3%,一个回合间的间隙时间持续时间最长为22.1s,在第一发球和第二发球之间的间隙时间占总间隙时间的8.7%,平均间歇时间为7.9s,全部比赛的赛网休息时间占总时间的35.1%,无论男女比赛中间休息90s,但实际男子平均休息的间歇为107.5s,而没有交换场地时的时间为33.1s。

笔者测算,第一发球与第二球之间负荷与休息调整的时间比例为1∶3.2。而世界顶尖男子比赛中的负荷与休息时间的比例关系为1∶4.9。因此,男子发球速度快,力量大的回合并不多。

2.3.2底线击球数量和比赛时间与结果的关系

(1)底线击球在二拍以上的数据分析。2010年法网比赛中超过50%的比赛回合超过了四拍,也就是说每人至少打两拍。在世界系列沙地大赛中几乎超过了三分之二(62.7%)的胜点都在四拍以上。这就意味着发球和击回的球在胜赛点中只占34.9%,而比赛的胜负往往由这项指标决定,因此男子在发球和击回球对决定比赛结果的意义更大。对2010年的法网最后几轮次比赛统计发现,约80%的比赛都超过四个回合,也就是两人共8拍以上,大约5%的球超过了12拍。不过有趣的是拍数回合的多少并不在于网球比赛级别的高低。笔者进一步分析发现,2009年ITN比赛有4.2拍,甚至2011年刚进入职业的ITN中达到了7—9拍,也就是说回合区间在4.6±3.2拍,这与长期的底线专门化训练有关。实际上2010年法网男子比赛中,4.6拍是比较高的。在深入的数据分析之后发现,核心的数据指标是击球方向是不是打的比较“开”。2010年法网的男子比赛关键分中超过50%是在三拍左右获得盘点和赛点(见图1)。因此网球运动员选材既要注意其发球的潜能,也应考虑发球和接发球的能力。

图12010—2011底线击球拍数分布

(2)比赛回合的持续时间分析。从2010年法网决赛中所获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在过去十年,由于发球速度的提高,打球回合的频次逐渐减少,负荷时间平均仅有6.8s。官方资料统计显示,网球运动在过去20年间比赛回合逐年减少。1998年一个回合大约为8.3s,1997—1999年法网在22岁的男子和14岁女子比赛中平均为7.7s,过去一个回合的时间长短高于现在约10%。经验证明,比赛回合的减少和负荷时间的缩短会导致比赛结构的变化。现代网球技术结构必须与快速和力量紧密结合,在达到一定基础耐力的基础上要优先发展速度和速度力量,最快的冲剌能力至少要超过3s。在训练计划中要选择连续多次高强度冲刺和多组的间歇训练手段和方法,实现速度力量和耐力的协调发展,满足现代网球运动的需要。

(3)比赛回合与不同场地的关系。笔者比较了过去十年和近两年底线击球的平均值,最典型的是阿加西和休依特之间的比赛,一个球点的平均用时7.3s;而桑普拉斯和阿加西采用发球上网战术比赛回合对抗时只有3.6s,可以肯定在红土场地的比赛回合会更慢一些。红土场平均每个回合比硬地多用大约2.2s。费德勒、罗迪克、索德林都是以大力发球和高命中率为基础,与这些顶尖水平的运动员比赛打一个球点平均用时5.7s,平均缩短了四分之一的用时。尽管如此,红土比赛从战略、战术上考虑,胜负因素更依靠底线击球;硬地发球更有在速度上优势;另外,发球上网战术会使比赛过程缩短。

(4)违反ITF时间规则的短时间比赛休息。2008—2009年法网比赛中每次发球后的间隔休息时间平均为22.1s,而ITF规定的时间间隔为20s。笔者调查发现双边交换的时间规则为90s,但实际上有50%以上超过这个至少规定的10s。教练员往往是按照负荷与休息的间隙安排训练,尤其是每一分之间的转换时间。根据调查在一发和二发之间的时间平均为7.9s。根据上述三个方面的统计,我们计算出一场比赛负荷与休息比例关系为1∶3.2。考虑到网球比赛中一个回合的时间很短,因此,运动员在一个回合之间要有足够的时间进行生理和心理的恢复,因为短时间的肌肉工作是依靠磷酸肌酸(ATP-CP)供能,运动员一般都能够利用在一个回合之间的时间进行恢复。通过比赛回合的间隙1、3、5局单数换边的休息时间以及每局比赛休息时间的简单相加,我们可以计算出负荷与休息的比例关系为1∶4.9。然而负荷与休息之间的关系跟比赛接近的激烈程度有关。比赛水平越高,时间差异越大,可见,这些数据与足球、羽毛球等其他项目是完全不一样。根据过去研究的资料,网球在训练中一般只有平均四个摩尔的血乳酸,这种血乳酸产生是在一个高强度的负荷与休息转换中出现的,但网球的血乳酸是在总时间较长的情况下产生的,其中也包括连续两次重复大力发球。因此,网球运动的疲劳特征是在对手水平相当,且在强度很大的比赛进行了两三小时以后出现。而且这种疲劳与其他项目不同,它不会出现很高的血乳酸水平,这个结果已被国外专家在2007年世界青年网球职业比赛的血乳酸分析中得到证明。中枢和外周的疲劳由比赛时间的长短所决定,一般要超过120min以上,尤其是心脏长时间的工作导致肌肉工作糖元储备减少。因此,在网球比赛中有氧能力尤其以脂肪供能的有氧能力是最主要的能供方式。

2.4 比赛击球失误的原因

2.4.1移动路线和距离与失误率的关系网球比赛运动速度是失误的重要原因。2011年澳网男子比赛中44.7%的底线进攻中有93次七个回合,另外有5.9%的球不超过12次以上。底线击球没有压迫的失误率,也就是主动失误占12.3%;有压迫的失误率又分为感到压迫的占13.6%先、中等压迫的19.1%、一般压迫的占26.1%;没有触及球和没有跑到的分别占1.3%和4.6%。从速动方向看,短距离冲刺横向跑某一边71.8%、由底线向前冲刺跑占17%、向后跑7.8%,跑向网前非常少见,只有3.4%;跑动距离平均为3.9m,一般的冲剌距离5—6m,有少数救球超过8—12m(见表2)。

表2 跑动方向数据对比分析

2.4.2底线速度的时间压迫对2011年澳网比赛调查结果显示:有球压迫而造成的失误占44.6%,其中有5.9%的球没有碰到球拍,每个人在105拍击球中平均有12个球没有被触及;在硬场地比赛中,大约55至70次挥拍击球是通过速度与精确打击而取得比赛的胜利。除此以外底线击球失误率与时间速度的压力不断加大,主要分为三个等级:一般压力13.6%、中等压力19.1%和高压力26.1%。系统地采用快速移动和精确的脚步练习便可以使不能触及球拍的球数下降,具体做法是降低时间压迫感的难度,使失误减少。由于统计中包含法网和美网场地的失误率,实际上法网的速度时间压迫感并没有硬地那么强。在决赛中击球失误率随着球速的增快而增多,没有压力的非受迫性失误只有11%左右、可感到压力有22.3%失误,失误是压力的两倍,高速的时间压迫是非受迫性击球失误率的三倍,达35%。此外,在红土地的法网赛中,移动到边线附近的比例高于澳网的硬地场地,比例分别为81%和71.8%。笔者统计了七名右手握拍和一名左手握拍运动员,正手位击球超过左手击球60%,原因在于运动员的启动站位处于中线附近。球速快造成运动员击球失误。我们通常可以解释步伐要求越高,击球速度越快,身体重心控制难度越大,飞行方向发生偏离的机率也就越大,在底线击球挥拍与准确撞球的精确性难度也就越高。因此,网球击球的协调性绝不可以忽视快速的步伐和完美的击球动作技术。只有步伐的到位,才能保证击球的安全(见图2)。

图2球的速度压迫与失误的关系

2.4.3冲剌到边线与快速回位到中线的关系笔者从2011年澳网比赛的底线击球统计中发现,七场比赛中有五名运动员平均每场冲刺到边线121次,只有28次是冲刺到网前,因此网球训练中冲刺到边线的训练最突出。横向跳步与交叉步与精确的脚步动作必须结合在一起,并保持往击球以后又恢复到击球前的最佳位置。访谈调查发现,训练手段的选择对提高脚步动作的速度和击球技术的高度有相关性。充分必要的条件是在冲剌负荷练习之后要有足够的休息与恢复。

反复冲剌要预防踝关节受伤。网球冲剌至边线折返训练的底线击球练习会由于时间速度的压迫很容易导致踝关节的损伤,威廉姆斯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这种训练不仅要逐步加强训练时的速度和时间压迫感,而且要注意正确网球脚步动作技术。冲刺能力的提高应该建立在运动员不受伤的情况下把回位跑动技术与专项网球移动技术结合在一起,提高(或培养)发展网球专项速度素质。

3 结论与建议

(1)高水平男子网球运动员发球速度已经达到了188.9km/h;高质量第二发球也已达到152.9km/h,第二发球的获胜率有54.1%的概率。发球的战术中,发外角球占32%,平均为179.7km/h;追身发球约为32.3%,平均速度为191.4km/h,美网和法网中场与追身之和为64.4%和57.4%。因此获胜赛点和局点较多采用追身发球,发球速度与战术已经成为评价优秀运动员的重要指标。

(2)在高级别巡回赛中,优秀运动员必须能控制4拍以上抗击打能力。在高强负荷条件下控制比赛击球方向和角度是比赛成功的保障。

(3)击球时间准备的长短是导致失误最重要因素。一般时间压力俗称非受迫性失误。沙地为11%左右,硬地为13.6%;有一定时间压力,脚步急促。沙地为22.3%,硬地为19.1%;高时间压迫导致脚步忙乱。红土为35%,硬地为26.1%。击球失误与比赛中习惯回中线位置的关系重大,左右横向移动数通常是前后纵向移动的四倍。

[1] 严波涛, 吴延禧,苑廷刚,等.网球发球技术的生物力学分析[J].体育科学,2000(4).

[2] 张胜影,徐伟.世界优秀网球运动员发球落点分布区域分析[J].辽宁体育科技,2010(2).

[3] 杨作旋.世界排名前八位男子网球运动员2011赛季决胜盘发球技战术运用分析[J].科技信息,2012(3).

[4] 何阳.世界顶尖高手技术赏析[J].网球田地,2003(3).

[5] 大卫·波特,Mike.盒子基本步伐和移动之二[J].网球俱乐部,2011(8).

[6] 周峰.优秀男子网球选手硬地比赛每局第一分与最后一分的技战术特征[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1.

展开全文▼

猜你喜欢

法网技战术发球
破解电动车火灾扑救关键技战术的几点思考
Capturing semantic features to improve Chinese event detection
对当今世界高水平男排比赛发球体系的研究
法网延期,影响全局
身体素质对篮球技战术发挥的影响
法网11冠
基于大数据的足球技战术特征分析——以上海上港队为例
德约科维奇与费雷尔技战术对比分析
“妖股”京天利股权自卖自买证监会法网收紧立案调查
发球上网的步伐